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7043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用指名学生读诗的方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引导他们把诗读流畅,注意“还、朝、重”三个字,点出它们在本文的读音。

  4.诗读得不错,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

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谁有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没有。

若有,则在全班互动学习,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若没有,则直接抓重点字“辞”、“还”、“啼不住”检测学生。

(学生可能回答:

“辞”在本诗中是“离开”的意思;

“还”呢?

是“返回”,为什么是返回呢?

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将要回到原来的住地江陵,所以“还”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

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机点拨。

  6.诗中的重点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诗读得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读诗,体会刚才学过的字词。

  7.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学的字、词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8.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

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9.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打出画面,配乐朗读,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呢?

(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间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

(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会儿就到了江陵;

(3)仿佛看到了小船轻快地行驶,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

(4)仿佛听到了长江两岸猿猴在不停地叫着。

)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几个方面在一起的,或不完整的,无论怎样教师都应:

  

(1)根据学生的回答,视情况相机追问,哪句诗让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2)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对学生的朗读,可通过评价、范读等适时指导。

  3.当我们走进诗的意境时,我们已完全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谁愿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呢?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

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

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出班级累计节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

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

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这美景就藏在古诗《绝句》里,只要你读懂了诗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

  4、板书课题:

《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

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

(简介杜甫:

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

)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

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

(鸣”与“上”是有动感的;

“含”与“泊”是无动感的。

)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听录音朗读,听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

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结束课堂

  1、再次认读古诗中的生字以及要求书写的字。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翠”“窗”这两个汉字。

  3、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第十四课庐山的云雾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庐山云雾的图片、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

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14、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段写了什么?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3.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

庐山。

(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领略它的秀美风光。

2.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老师读书,看看通过读书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3.是啊,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最神奇的要数――(生接)庐山的云雾(板书完课题)。

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你们想去看一看这神奇的景象吗?

4.老师可得先考考你们,过了关才行啊。

二、初读课文

1.谁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了。

2.出示词语,指名领读,正音。

秀丽 增添 遮挡 笼罩 缠绕 弥漫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流连忘返 一泻千里

3.开火车读。

看来读词语没问题,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那就过关了。

4.指名读课文(分节)咱们同学都很会学习,顺利的过关了,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庐山的云雾之中去感受一下。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

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

说得真好!

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

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出示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

请看!

(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高举你的小手!

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

(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

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

你找到了吗?

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

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

(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

(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

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姿百态的意思?

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

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

(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

2-3个同学)真好,真美!

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

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

14、想象到了吗?

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

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

(变化得非常快!

)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

(相应有表示:

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

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

赶紧先自己试试看!

(生练读)谁想来读?

(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出示相应的图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出示填空: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就变成———,明明还是————,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

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

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师: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

让我们再来读读走进庐山的感觉:

(齐:

在山上……;

漫步山道……)

此时你的感受或想法呢?

(交流)

你们还愿意离开吗?

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请看:

(出示第四自然段)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的(读好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

把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读一读,背诵二,三自然段。

第十五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1、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草原静态的美。

按要求学会本课生字。

抓住“铺向”、“嵌着”、“映出”等重点词理解锡林郭勒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一、课件展示,激情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知道这里面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吗?

生:

……

板书:

大草原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锡林郭勒大草原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锡林郭勒在是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

我们刚刚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大草原的图片,让我们惊叹不已,那么作家笔下描绘的大草原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测预习,学习生字。

1、课文生字我会写

2、课文新词我会读

3、课文内容我会填

三、品读课文,感知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1、师: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怎样的?

广阔又美丽欢腾的世界。

2、师:

课文用第几自然段写了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呢?

3、师: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2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划出来。

体会广阔和野草茂盛。

(1)课件示句子。

这句话是描写草原上的什么呢?

野草

请同学们齐读描写野草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大草原的野草长得如何?

(2)师:

你觉得大草原的野草长得怎么样?

(3)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满眼绿色:

眼睛能看见的地方都是绿色的野草。

说明野草到处都是,非常?

多。

怎样才能抓住这个词读出野草长得非常多呢?

请你试一试。

(指名,一组,全班)

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铺是生字,用铺字组一个词?

课文中说把什么一直铺向远方?

远方在哪呢?

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这个铺字,让我们体会到锡林郭勒大草原非常?

广阔。

谁能读好这个词,把草原的广阔读出来。

能铺得远点吗?

能铺得更远点吗?

(指名,四小组,全班)

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你多大?

大草原的野草超过你两年后的高度,你能用手比划出野草有多高吗?

确实像你体会的一样,最深的野草很高,能让孩子们在下面?

捉迷藏呢。

(3)野草长得这么多,这么高,用一个词来形容,大草原的野草长得非常?

茂盛。

【板书:

茂盛】这么广阔的草原,这么茂盛的野草,不禁让我想起《刺勒川》中的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美吗?

(4)课件看着屏幕,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女同学先来。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这三个结构一样的词,如果能读得像音乐喷泉一样高低起伏,效果一定不错,看着老师的手势,男同学来试一试。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师肢体语言)

(6)小结过渡:

课件示学习方法:

体会野草,我们用了这样的方法,

1、读句子,

2、找重点词体会到野草的特点,

3、有感情的读出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请同学按这个方法试着体会大草原的湖水。

课件示句子

体会草原广阔和湖水清亮。

(1)师:

你还喜欢哪句话?

这句话是描写什么呢?

湖水。

请同学们齐读仔细体会,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湖水的特点。

谈谈你的体会。

嵌:

嵌就是把较小的东西镶到较大的物体的凹陷处。

这里是说把什么东西嵌到什么地方?

简笔画】看起来湖真小,难道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湖真的很小吗?

不是的,因为锡林郭勒大草原非常广阔,湖水在大草原上就显得小了,像是镶嵌上去的小东西。

作者用这个嵌字反衬了草原的广阔。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映出:

是啊,只有平静明亮得像镜子一样才能映出其他的东西,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太阳的五彩光芒,还能映出什么?

(说话练习)真美啊!

难怪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湖水比作?

神话故事里的宝镜。

真美啊!

(4)多么广阔的草原,多么清亮的湖水啊!

清亮】看着屏幕,把你的体会读给大家听。

请你来。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5)我们一起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体会草原野花多而香。

我们的作者不仅仅描写了草原上茂盛的野草、清亮的湖水,还描写了什么呢?

你们找到了吗?

野花

谁能读出野花的特点。

听出来了吗?

野花开得怎么样?

多、香】

(3)师:

作者具体描写了三种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

(4)师:

让我们齐读描写野花句子,读出野花的美,读出草原的美。

五、学习写作方法。

看看板书,我们发现,作者第一自然段概括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美丽,第二自然段通过【板书:

划线】野草茂盛,湖水清亮,野花多而香三个方面具体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而美丽,让我们如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简单的称这样的写作方法叫作先总写后分写。

总,分】先总后分是我们习作当中常用的写作方法。

六、感情朗读,品味背诵。

1、课件请同学们拿起书,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广阔而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老师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

2、课件师:

多么广阔而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啊,让我们心驰神往!

看着屏幕,能背的同学试着背一背。

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什么印象?

它还是个欢腾的世界,下节课让我们骑着马儿走进欢腾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下课!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浏览了草原的景色,这节课,让我们再次细细地游赏大草原的风光吧,小旅客们,准备好了吗?

二、整体感知,浅淡感受

  1、欣赏草原风光,想一想:

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播放课件)

  2、自由读文,把最能概括草原特点的词语划下来。

广阔、美丽、欢腾)

三、读中感悟,领略美景。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1)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既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了下文,像一座桥梁一样很自然地就把上下文连起来了。

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2))同学们找一找这个过渡句,指名读一读。

师:

如果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合理运用过渡句,那我们的文章一定会写得更加通顺、流畅。

3、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用朗读的方式感受草原的欢腾。

(2)后指名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拿起笔划出这一自然段中的的动词)

(3)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能把所填内容表演出来

因为(),所以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表演。

(5)师:

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我们来放松一下,到大草原上去赛马吧!

师生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

(课件播放赛马曲)

(6)师:

草原上光有马还不够欢腾,同学们站起来,一边大声地朗读,一边大胆地表演。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四、总结延伸

  美丽的草原宽广无边,热闹的草原充满生机,小牧民用他们的歌声赞美草原,我们的眼前有如此广阔美丽的草原,你最想说什么呢?

(发散,引导学生热爱草原,保护环境)

五、作业设计

1、摘录优美词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喜爱之情(可写诗、画画、写广告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