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6132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数学教案大班10篇Word格式.docx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

“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

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

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

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

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

“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

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

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

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

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

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2)大班数学教案《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含反思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1.能反映花园里有一只蝴蝶的背景图及能反映花园里有四只蝴蝶的背景图各一张;

2.能反映天空中有两只小鸟的背景图及能反映天空中有三只小鸟的背景图各一张(树上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小鸟。

)贴绒算式两张(1+4=?

,4+1=?

);

3.两个大问号。

学具:

学具盒人手一份。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5的组成。

教师:

“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谢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嘿嘿,你的1球碰4球。

)……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

(4种)对了,5有4种组成,5有哪4种组成?

教师板书:

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

(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a、教师: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花园里有什么?

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说:

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b、教师出示第二幅图。

(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看看怎么了?

(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现在花园里共有几只蝴蝶呢?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幼儿尝试讲述计算方法。

他是用加法算的……,一起来看看这个加法算式怎样列?

c、教师出示算式1+4=?

1+4=?

你是怎么知道1+4=5呢?

(引导幼儿说1和4合起来就是5)他说1和4合起来就是5,所以1+4=5。

说得真好,回答问题的声音又好听、很响亮。

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1表示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

4表示又飞来了4只蝴蝶;

5表示花园里一共有5只蝴蝶;

加号表示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

1+4=5。

2.a、教师:

谁愿意用简单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

这是什么?

疑问号是叫我们不把答案告诉别人,而是提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

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

(多位幼儿尝试提问)

请举手的小朋友告诉我吧!

教师结合幼儿的小结:

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b、教师:

现在老师用数字1和4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

(教师边指图边讲)“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4只蝴蝶,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分析:

(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

花园里有蝴蝶;

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

花园里的1只蝴蝶是已经知道的和又飞来的4只蝴蝶也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1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指着?

)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讲讲这道应用题吧。

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你怎么知道是用加法呢?

(引导幼儿说:

花园里的蝴蝶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因为花园里的蝴蝶比原来又增多了。

)所以用加法。

用加法算的应用题叫加法应用题。

叫什么应用题?

3.出示小鸟图两张,引导幼儿完整地看图编应用题。

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黑板,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谁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

(天空中有小鸟)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我们一起来学:

天空中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是已经知道的两个条件)。

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怎么样?

(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又更多了)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

(出示?

谁能完整看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

要想清楚哦,天空中的小鸟是比原来更多了,该怎么提问?

(本文.来源:

快思.教案网)教师:

×

小朋友是这样编的,(教师边指图边讲)刚才×

的应用题是怎样编的?

(编得真好,送她一个顶呱呱,不仅爱动脑筋回答问题又很大声又好听。

b、教师把小鸟图变换一下。

老师把这两幅图变换一下,你们能编出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看谁最爱动脑筋。

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天空中共有几只小鸟?

我们一起来看看×

;

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

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有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的真好也送她一个顶呱呱。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请看黑板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

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谁想好了?

(老师重复)×

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表示算式中的4,×

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

(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

(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

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

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听口编应用题操作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听老师编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

桌面上每人都有一个学具盒,学具盒里有1~10的数字看片及+、-、=。

小朋友轻轻拿到学具盒,听老师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报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的速度放慢,关注每一位幼儿,表扬很快摆对的幼儿。

摆对了吗?

请摆好了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就会过来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准确。

(教师评价幼儿操作结果,并对还不能很快摆出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小朋友把数字卡片及符号轻轻的送回家。

下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加法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

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

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

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

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

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

本来有·

·

后来又来了·

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

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

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

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

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

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

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

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3)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

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

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

“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

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

<

文章.出自.>

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

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

哪种最多?

哪种最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4)大班数学教案《6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各数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活动所运用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

如何增强活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记忆和训练。

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之重要和有趣。

”找了在计算教学中有丰富经验老教师讨教,他们给我建议是:

不要花哨要实用;

不要枯燥要趣味。

细细研读他们给我的建议,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计算活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并知道它们合起来是6。

2、培养幼儿归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

6个小熊

2、幼儿用具:

(雪花片,吹塑圆片),作业单,铅笔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

2、教学6的组成

⑴请幼儿观察小熊特征。

⑵请幼儿根据小熊特征分类。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分合,知道两队调换合起来是6。

教案来.自:

>

教师小结6的分解

3、分圆形图片,练习6的组成。

⑴教师提示幼儿象刚才分小熊站队那样分。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玩“捉迷藏”的游戏

⑴、请6名幼儿藏好,请几个站起来。

⑵、幼儿说出藏了几个,并引导说出6的分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

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5)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先后》含反思

1、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

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

1、师:

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

后要做什么呢?

幼:

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

2、师:

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

3、师:

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先洗手、后吃点心。

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师:

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

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

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

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

3、分享交流,教师评价。

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

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

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

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师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

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

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容积守恒》含反思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

哪组的蜂蜜少?

还是一样多?

(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

(2)讨论:

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

(文章出自.)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

(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

比较讨论:

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

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

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

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涉及到了面积守恒,还牵涉到了容积守恒,但都是通过教师操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对幼儿来说,她并没有切身体验,只是得到了一个概念。

而且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一次包含两个有关于守恒的概念,内容有点多。

(7)大班数学教案《小银行》含反思

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孩子,不会理财,乱花钱。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