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5813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表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Word格式.docx

c)有效日均值是否为每日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不少于18、12个有效小时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d)有效月均值是否为不少于21个有效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e)有效年均值是否为不少于12个有效月均值的算术平均值

3、监测

项目(注3,注4)

a)发布空气质量日报的空气自动站点监测项目是否均包括:

NO2、SO2、CO、PM10、PM2.5、O3六项指标

b)设备分析方法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c)是否根据监测目的和空气评价的需要选择了辅助项目

4、系统

组成

1)采样

单元

a)采样总管和采样支管材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b)采样总管内径是否为1.5cm~15cm,采样头到站房顶部垂直距离是否在1~2m之间,是否垂直接入,支管接头是否设置于采样总管的层流区域内,各支管接头之间间隔距离是否大于8cm

c)采样总管、PM10采样管否有加热装置,加热温度是否控制在30~50℃

d)采样支管是否插入采样总管的中心,是否被空调直吹,监测仪器与支管接头连接的管线长度是否小于3m

e)PM10和PM2.5采样管:

采样管是否垂直,采样口到分析仪器之间是否用硬管连接

f)PM2.5采样管是否有补偿系统

g)采样系统清洁程度:

采样管道、采样头是否清洁,有无积灰、积水或障碍物,采样风机流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h)检漏测试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仪器

性能

a)采样流量:

对SO2、NO2采样支管进气口处、颗粒物进气口的采样流量是否定期进行校准,SO2、NO2流量误差不应大于标称值的±

10%,PM10不大于±

5%

b)响应时间、零点/跨度检查:

响应时间是否依据《规范》中附录A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性能指标表A.1进行评定,零点漂移/跨度漂移检查结果是否依据《规范》中附录D的质量控制图D1.1的控制指标进行评定

组成

c)颗粒物校准膜重现性:

标准膜校准结果是否依据《规范》中附录A的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技术性能指标表A.2进行评定

d)SO2:

斜率截距紫外灯电压紫外灯效率光电倍增管电压,是否在技术指标范围内(提供仪器说明书)

e)NO2:

斜率截距钼转化炉效率,是否在技术指标范围内(提供仪器说明书)

f)颗粒物K(标准回归斜率)或K0值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要求,仪器流量是否在技术指标范围内

g)输出信号与监测仪器的模拟及数字输入信号是否一致,各通道参数(斜率、截距、量程等)的设置是否正确

h)SO2、NO2是否用满量程0、10%、30%、50%、70%和90%体积分数值的标气进行多点校准,计算相关系数、斜率截距。

是否满足相关系数(r)>0.999;

0.99≤斜率(b)≤1.01;

截距(a)<满量程±

1%

3)中心

计算机室

a)计算机室面积、结构、温湿度控制、通讯线路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b)2台计算机配备能否满足系统软件工作要求

c)是否自动判别无效监测数据并剔除,是否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否实现远程校准及设备参数调取

4)质量保证

实验室

a)实验室面积、天平间、工作台、实验台、存储柜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b)质控设备(按照技术规范推荐设备清单)、标准气体或渗透管配备是否齐全,是否满足子站设备校准及标定的要求

c)质控措施是否严格规范,质控报告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质控管理要求

5)系统支持

a)实验室面积、温湿度控制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b)设备配件耗材是否齐全并与设备匹配,电子仪器和工具是否配备齐全,各监测仪器是否有备机,且备机符合《规范》要求

5、系统运行日常操作要点

a)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启动前的检查、开机操作步骤及仪器校准测量等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b)是否保持站房环境卫生,按规定对设备巡检维护

c)是否按操作规程的要求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测系统的关键部件的维护、清洗

和标定,是否按照操作规范规定的周期对采样管路进行清洁,对耗材(滤膜、纸带等)及时更换

6、质量保证和质

量控制

1)气站管理

a)是否制定气站运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如气站运行管理办法,气站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气站质控规程,气站仪器操作规程,岗位培训及考核制度,气站建设、运行和质控档案管理制度等

2)持证上岗

a)从事气站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是否实行持证上岗

b)从事气站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是否定期参加技术培训

3)量值溯源

a)用于校准的设备是否每年通过国家计量检定,标准气体是否在有效期内

b)动态校准仪质量流量控制器考核:

是否由厂家每年进行一次校准

4)校准

a)校准曲线的指标(相关系数、斜率和截距)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5)审核制度

a)是否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三级审核制度

7、数据管理与审核

1)日常数据

a)子站是否采集、处理及存储监测数据,向中心计算机定时或实时传输数据及设备工作状态、设备参数等信息

b)控制中心值班人员是否具备计算机、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操作。

是否定期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和调取监测实时数据,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是否及时报告和赶赴现场处理

c)是否定期备份空气自动站监测的原始数据并每年进行存档

d)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报出是否按报表要求进行统计和填写,执行三级审核

e)监测仪器储存的数据、数采仪数据与监控中心终端的数据相对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7、数据管理与审核

2)数据异常

值与一致

性的判定

a)异常值取舍:

监测数据异常值的取舍、仪器漂移时数据无效判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一致性判定:

对被检查城市一年内某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抽查核对,重点检查现场监测仪器存储的原始数据、经审核后的监测数据、直传或上报国家的监测数据是否一致,被检查单位是否能提供数据源文件

8、档案

a)系统运行制度、标准物质的溯源情况、动态校准仪自检记录、子站巡检记录、耗材更换记录、仪器维修记录、日常仪器校准质控记录、中心站值班记录等文档资料是否齐全

9、现场

测试

盲样

考核

a)SO2标气浓度  ,实测浓度  ,结果偏差:

  ,是否合格  

b)NOX标气浓度  ,实测浓度  ,结果偏差:

  ,是否合格 

二、

职责

履行

1、自动监

测质量

基础

保障

1)制度

a)是否制定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如年初制定并下达自动站运行管理目标责任书、年终对自动站运行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和奖惩等

2)经费

a)气站基础设施运行经费(包括材料费、办公费、培训会议费、维修保养费、水电安保费等)是否及时到位

b)气站质量管理运行经费(运行经费来源:

国家万元,省万元,地方万元;

实际运行经费投入:

万元。

是否专款专用,能否提供运行经费来源与支出明细及凭证)

3)人员

a)是否是监测站编制内正式人员

b)若是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有相应的政策制度

c)是否对辖区内气站运行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d)是否定期组织对辖区内气站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4)仪器

设备

a)仪器设备(包括整机、备件及主要零部件)是否满足监测目的和系统正常运行要求

5)站房

建设

a)站房建设及维护、维修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站房建设要求。

站房建筑设计是否参照GB50096-1999、JGJ91-93、GB50011-2001、GB50015-2003、JGJT16-92、GB50016-2006、GB50343-2004中的相应要求

2、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a)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要求,是否定期组织对辖区内空气自动监测数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b)自动监测数据是否用于空气质量实时报、日报、月报、季报、年报、预报等

c)数据的审核、报送和监测信息的发布是否按相关规范或要求进行

d)自动监测数据是否用于考核、评比

e)用于考核、评比的自动监测数据是否受到过不良行政干预

f)是否在易发生不良行政干预的环节(如数据处理和审核、数据上报环节等)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g)是否对下级不良行政干预预防措施的落实及其效果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

注:

1、“检查要点”每一条款中含有多个检查项的,若其中有一项为“否”,则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一列中填“否”。

2、“检查要点”中黑体字的条款,为重点自查项目。

3、“检查要点”中的技术指标,按现行有效的标准执行。

4、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要求,今年分期实施所涉及城市的相关站点,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

《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环办〔2012〕81号)中的量化指标和要求进行自查。

5、自查内容请如实填写,以便上级环保部门掌握整体情况。

6、《规范》:

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

 

填报时间填报人员

附表2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自查表

站点所在地及名称省市县监测站

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监测

站点

a)自动站离托管站的交通距离是否在300km以内,交通方便

b)是否有可靠的电力保证且电压稳定

c)是否具有自来水或自备井,水质符合生活用水要求

d)是否有满足数据传输要求的通讯手段

e)取水点距站房是否在150m以内,便于铺设管线及其保温设施

2)水质

代表性

a)一般要求:

是否根据断面的功能确定其水质代表性,监测的结果是否能代表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

监测断面是否选择在水质分布均匀,流速稳定的平直河段,距上游入河口或排污口的距离不少于1km

b)功能断面要求:

根据环境管理需要,水质自动站点按其功能不同是否设置在背景断面、交界断面、出入河(湖)口、入海口和控制断面。

各功能断面设置是否能保证水质具有代表性

3)采水点

选址条件

a)采水点主要指标与该断面主要指标浓度的相对偏差是否≤10%,在不影响航道运行的前提下采水点尽量靠近主航道

b)采水点位置是否设在河流凸岸(冲刷岸),并避开河流的漫滩、湍流和容易造成淤积的部位,取水口离岸边的距离不小于10m

c)河流采水点是否避开死水区、缓流区、回流区,以保证水力交换良好

d)采水点是否设在水下0.5~1m范围内,且距水底不小于0.5m,是否有效防止了淤泥对采水水质的影响

e)枯水季节采水点水深是否不小于1m

f)采水点最大流速是否低于3m/s,有利于采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2、监测频次

a)监测频次可根据监测仪器对每个样品的分析周期来确定,最低监测频次是否满足环境管理和水质分析的需要,能连续监测的项目(如水温、pH、电导率、浊度、溶解氧等)是否可实时采集数据

b)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监测频次是否通常设置为每4h监测一次(即每天6组监测数据),当发现水质状况明显变化或发生污染事故期间,是否增加监测频次

3、监测项目

a)是否根据监测目的、水质特点确定监测项目。

地表水质监测通常选择水质常规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及浊度)、有机物综合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或其他原理方法)及氨氮

b)湖库水质监测是否增加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

c)根据当地环境管理需要是否选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氟化物、生物毒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项目

d)仪器不成熟或其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当地水质条件的项目是否作为自动监测项目

e)是否根据监测目的和水质评价的需要选择辅助项目,如水位、流量和流向等

f)有机物综合指标的选择可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水质较好可选用高锰酸盐指数仪器,当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大于50mg/L时,可选用总有机碳分析仪;

也可以选择紫外吸收法等仪器,采用比对换算方法计算成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需氧量。

由于采用仪器原理和条件的不同,其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各种仪器是否根据对比实验进行校准

4、系统组成

 

1)采水单元

a)采水单元是否能确保将采样点的水样引至站房仪器间内,并满足配水单元和分析仪器的需要 

b)采水单元是否包括采水构筑物、采水泵、采水管道、清洗配套装置和保温配套装置

2)配水单元

a)配水单元是否能将采集的水样按所有分析仪器和设备的用水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分配到各分析单元,并采取必要的清洗、保障措施以确保系统长周期运转

4、系统

2)配水

b)配水单元是否有水样分配、水样预处理及系统清洗三个部分

3)检测

a)仪器或辅助设备的选择是否以仪器测定范围满足水质分析要求,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为原则

b)检测方法是否符合GB3838中所列的方法

c)若未采用GB3838中所列的方法,是否能够提供等效试验报告(验收报告)

4)数据采

集和控

制单元

a)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是否具有系统控制、数据采集与存储以及远程通讯功能。

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是否同时具备数据存储能力,作为现场数据传输的备用设备,在现场监控和数据传输单元无法正常工作时,是否能保证历史数据的正常传输

5)现场监

控和数据

传输单元

a)现场监控和数据传输单元是否采用低功耗、高稳定性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该单元主要实现现场运行状态的监控,现场运行参数的设置,历史数据和系统运行日志的存储,与上位机的通讯等功能

a)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启动前的检查、开机操作步骤及仪器校准测量等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b)是否按操作规程的要求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测系统的关键部件的维护、清洗和标定,按照操作规范规定的周期更换试剂、泵管、电极等备品备件和各类易损部件,关键部件不能超期使用;

更换部件或清洗之后是否重新标定仪器

c)是否满足试剂更换周期一般不超过两星期,校准使用液保存不得超过一个月,更换试剂后进行仪器校准的要求

d)自动监测仪器使用的实验用水、试剂和标准溶液是否达到HJ/T91-2002中质量保证要求

e)是否每天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查看自动监测站的运行情况和监测数据的变化。

检查水站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或判断仪器出现问题或故障时是否及时维修和排除;

对不能解决的重大故障是否及时向系统维护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是否做好手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应急补救措施

6、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水站

a)是否制定水站运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如水站运行管理办法,水站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水站质控规程,水站仪器操作规程,岗位培训及考核制度,水站建设、运行和质控档案管理制度等

量控制

a)从事水站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是否实行持证上岗

b)从事水站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是否定期参加技术培训

3)定期对水站进行巡检

a)是否每周巡视水站1~2次,认真填写巡检的各项记录,及时处理和排除故障。

查看各台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判断运行是否正常

b)检查水站电路系统和通讯线路是否正常 

c)检查采水系统、配水系统是否正常 

d)是否检查并清洗电极、泵管、反应瓶等关键部件;

检查试剂、标准液和实验用水存量是否有效;

更换使用到期的耗材和备件;

进行必要的仪器校准等

e)是否按要求对流路及预处理装置进行清洗;

排除事故隐患,保证水站正常运行 

4)定期进行比对实验和质控核查

a)标准溶液核查:

是否按仪器使用说明对水质自动监测仪器定期进行校准。

每周对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OC等在线分析仪做一次标准溶液核查,相对误差应在±

10%以内,否则需对自动监测仪器重新校准 

b)对比实验:

是否每月对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线分析仪进行1~2次对比实验,其结果相对偏差应在±

20%以内,项目检测浓度在检测限3倍以内时不受此限。

(其中pH和DO仪对比结果按绝对误差评价,pH绝对误差在±

0.2pH以内,DO绝对误差在±

0.5mg/L以内)否则需对自动监测仪器重新校准或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调整 

c)核查结果和比对结果是否随次周、次月的自动监测报告传给上级环境监测站。

有TOC

仪器的单位是否做TOC与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需氧量(当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超过仪器量程时)的换算系数并同时上报

7、数据管

理与审核

1)日常数据管理

a)控制中心值班人员是否具备计算机、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操作。

定期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和调取监测实时数据,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是否及时报告和赶赴现场处理

b)是否定期备份水质自动站监测的原始数据并每年进行存档

c)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报出是否按报表要求进行统计和填写,并执行三级审核

d)当仪器监测出现异常值时应认真判断,发现水质变化时是否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必要时应到水站现场采样实施手工监测

e)监测仪器存贮的数据、数采仪数据与监控中心终端的数据相对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2、数据异常

值的判定与处理

异常数据的判别及处理是否根据以下原则:

a)当仪器一次监测值在前7天的监测值范围内,但连续4次为同一值时,应检查仪器及系统的运行状况,系统或仪器为正常时,确定为正常值。

若仪器不正常时,判断为异常值

b)若数据采集系统发出异常值警告,但确认仪器正常时,警告值不作为异常值处理

c)当已知仪器或系统运行不正常,或电极、泵管等耗材需要更换,仪器的测定结果与国标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时,仪器的测定数据是否予以剔除,不参加各种数据统计

d)仪器连续发生可疑值时,是否及时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并以实验室分析结果代替

3、数据审核

a)水质自动监测站报出的监测数据是否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b)对于异常值是否根据仪器的工作状况、近期水质变化趋势及相关参数变化趋势等方面加以判断,如有必要则进行人工采样分析加以确认

8、档案管理

a)水站建设和验收的相关记录、日常运行和维护记录、质控考核记录、比对实验记录、备份数据等记录是否齐全

9、现场测试

a)质控盲样测试,相对误差是否在±

10%以内

1、自动

监测

质量

保障

1)制度

a)水站基础设施运行经费(包括材料费、办公费、培训会议费、维修保养费、水电安保费等)是否及时到位

b)水站管理运行经费是否专款专用(运行经费来源:

国家20万元,省万元,地方万元;

要求专款专用,提供运行经费来源与支出明细及凭证) 

3)人员

c)是否对辖区内水站运行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d)是否定期组织对辖区内水站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4)仪器设备

a)仪器设备(包括整机、备件及主要零部件)是否满足监测目的和系统正常运行要求 

保障

5)站房建设

a)站房建设及维护、维修是否符合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站房建设要求

站房建筑设计参照GB50096-1999、JGJ91-93、GB50011-2001、GB50015-2003、JGJT16-92、GB50016-2006、GB50343-2004中的相应要求 

2、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

性情况

a)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要求,是否定期组织对辖区内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b)自动监测数据是否用于水质实时报、周报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