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5397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林超,男,14岁,独子,团风县杜皮中学学生,走读生。

  2、个人成长史:

林超的母亲是一名邮局员工,父亲是乡政府工作人员,均有时间照顾家庭,家庭经济收入尚可。

家中有电脑,身材较瘦,但无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史。

  3、精神状况:

来访者与人交往自然大方,接触交谈合作。

无幻觉、妄想。

自知力完整。

  4、身体状态:

医院各项体检报告均正常。

  5、社会功能:

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咨询者的观察】

  第一次见到林超,感觉其性格较为开朗,与陌生人能较好相处,喜欢炫耀自己的长处(如游戏水平,游戏知识等)。

虽然健谈,但谈话内容多集中在网络游戏方面,尤其是关于篮球方面的游戏(但不喜欢在现实中打篮球),在谈到自己“拿手”而咨询师又不是很了解的游戏时,表现得非常得意,并表示不可理解咨询师没有玩过此类游戏。

  【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况的评估:

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如不上则坐立不安等,可判断心理异常。

  2、诊断:

网络成瘾。

  3、诊断依据:

  ①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在“当众丢面子、家庭施加学习压力、遭父母打骂”等项目造成的影响达到重度以上,人际关系因子(21)、学习压力(15)和其他因子(10)上得分较高。

说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其他因子内容给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

  ②应对方式量表:

多采用退避、幻想、发泄等情绪取向的方式(46),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相对较少(27),说明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方式。

  ③以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测查,总分达到76分,属中度网络成瘾。

  【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近期目标:

改善网络成瘾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最终目标、远期目标:

在达到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增强求助者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完善。

  【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原理

  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

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2、双方责任与义务:

明确心理咨询即通过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治疗技术共同商讨、寻求解除求助者的困惑。

求助者必须按时赴约,努力完成咨询员与其商定的家庭作业,配合完成咨询安排的心理测试。

咨询员必须尊重求助者,为求助者的访谈资料和心理测量资料保密,了解咨询员采用的方法及原理。

  3、咨询时间:

共6次,每次50分钟,全免费。

  【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划分及任务:

  咨询及矫正方案拟分三期进行:

前期认知矫正、中期行为矫正、后期学习动机激励法(人本的方法)

  第一步,纠正负性认知。

纠正王某关于游戏试玩职业的片面认知,以及对父母偏激的认知态度,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

  第二步,网瘾行为矫正。

坚持每天进行网络使用行为日记记录,同时记录其他活动情况,并进行自我评价:

奖励强化与惩罚抑制:

警示铃或电子提醒、转移注意法等。

  第三步,学习动机激励。

以优秀人物传记作为榜样激励,以格言警句励志,对自我形象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学习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培养学习动机等。

  2、完成过程:

  第一次咨询:

  2010年9月5日,一中年妇女独自来访,代述其子林某“沉溺网络”的情况。

咨询中对其子的个人资料、上网过程以及现有表现获得基本了解,建议其母说服当事人亲自前来咨询。

  第二次咨询:

  2010年9月8日,林超由其父陪同前来咨询。

  林超是以得到游戏软件为条件,勉强答应前来咨询。

当时意识清晰,情绪较为稳定。

首先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他感兴趣的篮球游戏以及网络信息谈起,以消除他的抵触情绪。

逐渐取得他的信任后,进一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在网络使用方面与之前母亲描述状况基本一致,但本人并不认为是网络成瘾,觉得上网玩游戏没什么大不了,还可以开发智力,况且也有游戏试玩这个职业,父母用不着神经过敏,他们的过度反应让他难以忍受。

于是越不让他玩,他越要玩。

由以上信息得知,林超与其父母关系对抗,亲子沟通出现问题。

  在建立较好咨询关系之后,对其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见“心理测量及诊断分析”。

然后将事先整理好的有关资料交给林超,资料内容包括:

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上网过度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等,希望他回家能认真阅读一下;

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频率以及对自己的影响等。

同时,给林超父母布置作业:

每一周由母或父给儿子写一封信,说出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出对孩子的爱和担忧。

目的是通过文字传递真实的感情,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约诊时间。

约定9月15日进行咨询。

  第三次咨询:

  2010年9月15日,在其母陪同前来咨询。

  

(1)咨询过程

  虽然林超戒网动机较弱,但是林超回家当即阅读了发放的材料,并大概记录了自己上网打游戏的时间、频率。

通过学习资料,林超承认网络使用过度确实会影响学习成绩,但自己不同,因为自己对待游戏的态度很理智,能够把握自己,并不会像有些报道上说得那样,连续上网10多天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对此,向他出示了一些关于过度使用网络的诊断标准,林超表示可以接受,通过对照自己记录的时间表,他承认上网时间是多了一点。

林超母亲非常配合,将她写给儿子的信,拿了出来,我让林超尽可能带着感情读一遍,信中内容包含关切之意,林超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低着头说“自己让父母操心了”。

  

(2)制定下阶段矫正计划

  林超的反应说明父母给他的信对他有了情感上的触动,因此我建议其父母要进一步加强与儿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与其母亲共述人本理念,要求家长根据孩子心身发展特点,多鼓励,多思想情感沟通少指责。

建议其父母尽量不要向以前那样,总与林超说学习之类的事情。

从林超接触游戏的动机可以看到,林超非常好胜,有很强的自尊心,应该激发他的成就动机并逐渐转移到学习活动上,重拾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信。

根据林超对自身现状的认识,在现有资料中,选取了一些有关“电脑使用综合症”的资料以及一些人物传记(包括电脑网络行业、篮球运动界里的著名人物)和“励志格言”等,让其回家认真阅读,仔细检查自己有哪些网络成瘾的症状和不好的想法,并记录下来,对不好的想法进行自我辩论;

同时写一则人物传记的读后感。

  第四次咨询:

  2010年9月22日,在其母陪同前来咨询。

  这一阶段,林超态度有了很大改变。

从开始的不屑一顾甚至有点自大,转变为开始逐渐认同我的观点。

他表示,回去自己阅读了材料以后,发现自己真的有很多症状:

比方说头疼、背疼、肩膀疼、视力虽没有下降,但是眼睛干涩,睁不开。

有的时候,同学叫他,他突然扭头,会出现短暂的眩晕。

由此可见,林超的身体症状已经比较明显。

针对他热爱篮球游戏的特点,建议他每天约几个同学实地打篮球40分钟,并教他身体放松操(心理放松训练)。

林超很感兴趣。

林超高兴地说,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了进步,最近妈妈很少那么凶了,甚至还就家里买加湿器的事情征求他的意见,好像自己是家中的重要人物了。

家长态度小小的转变,大大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

  林超已有两天未开启家中电脑了。

主诉有时“心里发慌、空虚感、烦的很、坐不住”。

  

(2)制定下阶段计划

  林超对自己的网瘾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针对林超出现的网瘾戒断症状,认知疗法暂时告一段落,本次主要采用行为矫正方法中的警示铃法、转移注意法缓解焦躁情绪。

要求林超提醒自己玩游戏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若超过则耳边响起刺耳铃声。

父母进行干预和阻断方法,陪林超进行活动内容转移至其它方面或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第五次咨询:

  2010年9月29日,独自前来咨询

  

(1)咨询过程

  林超独自来访,他觉得自己独立了,要妈妈陪着挺不好意思的。

来的时候顺便逛了逛这里的校园,觉得这里的气氛很好,很自由,没有那么多课程。

当我介绍说没有课的时候大家也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上自习的时候,林超表示很佩服,自责自己太不自觉了,逃课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自学。

顺势向他介绍了一些学习-奋斗-成功的知识和榜样,说明学习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他也很高兴地给我讲述自己当年中考时多么用功。

可是,当我有意暗示他不能把学习落下时,他的情绪显得有些烦躁,由此推测,这是他心中最不愿意触及的一个伤口。

林超又谈到妈妈的信,觉得好像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但他觉得做父母的也有不对的地方,他们对网络存在偏见。

针对他的看法,咨询中提示他所处年龄阶段中亲子关系常常出现的想法对抗的矛盾,但父母的关爱是肯定的,他表示赞同。

  经过三次咨询,肯定林超心中怀念过去品学兼优的中考时期,对现在渴望上网又竭力自控时的难受,时常产生烦躁情绪表示理解。

除了继续训练其自我控制能力以外,学习动机和目标的树立是重要环节。

林超以前学习好,底子厚,只要自己愿意学习,不会太难。

因此给他留了作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将来的打算,不要空话,而是要可以遵照实行的具体计划。

  第六次咨询:

  2010年10月6日:

在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根据他自己的陈述,本周他有一个重大进步,就是自觉地关掉了游戏。

以前每天都要玩,现在只在周末的时候玩一会儿。

而且上个周末,他有意将电脑设置了定时关机,结果由于突然关机,使得游戏戛然而止,该存的没存,QQ上该道别的人没有道别。

因此想再次开机,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怪,而是允许他再玩半个小时,打理好网上的事情就自己关掉。

他很感动,觉得这是父亲对他莫大的信任。

于是他打开电脑,把定时关机延长了半个小时,最后他只是在QQ上跟朋友们打了个招呼,并表示应该抓紧学习,随后在半小时内自觉关机。

这反映了其态度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开始由他控转为自控,尽管还是借助自动关机这样的客观强制方式,但这是他主观发起的,性质上较父母的勒令己经有了方向性改变。

  

(2)预防和建议

  针对林超的进步,给出以下几点要求和建议,并由其父母监督完成:

  ①每天上网不超过两小时,周末可以适当延长一小时:

上网内容以学习、查资料为主,游戏、聊天不超过半小时;

  ②每天坚持身体锻炼,比如跑步,打球;

周末和同学一块儿打篮球一小时;

  ③坚持每天写日记,给自己拟定学习计划和要求,不仅记录上网进步情况,而且包括学习上的进步以及计划完成情况,培养意志力和自我效能感,加强自我调节力量。

  为巩固现有成果,再次向其父母分析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易成瘾的原因以及导致这种情况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孩子个性特征等。

建议林超父母首先着眼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计划监控能力以及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林超自身的意志力和积极心理品质,学会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方式积极应对。

其次,重建孩子在学习上的自尊自信,临时聘请家教,或者利用网络作为学习工具,将成绩追上去。

最后则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和价值观,引导对人生和未来进行规划,着眼于未来发展。

  【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我评价:

与父母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进,自己上网的时间明显减少,上网的冲动也变弱了,学习动机更强了。

  2、心理测验复查结果:

反映孩子上网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每次上网都能主动按时下网,整个精神状态好了。

  3、咨询员的评价:

近期目标已得到解决,同时孩子学习冲动变弱,自控力增强,远期目标还需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本知识)》: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北京市出版、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第1版、2009年3月第11次印刷

  [2]郭念峰主编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北京市出版、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第1版。

2009年3月第11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