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482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docx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

 

现代畜牧业-良种繁育-生鲜乳行业分析报告

一、现代畜牧业概况

现代畜牧业是“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市场化,途径是产业化,本质要求是集约、规模、效益。

现代畜牧业具有“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生态化”等基本特征,强调机制、体制创新。

现代畜牧龙头企业对畜牧生产统一规划、统一种源、统一防疫规程,统一饲料、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品牌销售,以生产优质、安全的畜牧产品。

现代畜牧业依靠科学合理的机制,把分散在不同环节的生产者联结成一个紧密的利益整体,从良种繁育、饲草种植到养殖管理、产品加工、销售网络等各个环节,都实现集约化、一体化经营。

现代畜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现代营销意识,着力于打造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产业组织形式。

二、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畜牧行业实行国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行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组织拟定行业标准与技术规划、专业生产许可的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牧业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奶业协会是中国奶业各方参与主体组织的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与意见、对会员企业的公共服务以及行业内部规范和自律管理等。

2、主要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对畜牧业的行业规范不断健全和完善,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

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如下表所示:

现代畜牧业是新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6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农业部、发改委等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鼓励政策,如《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等,从区域发展、养殖模式、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了畜牧业企业发展政策鼓励,明确提出要加快良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并推进养殖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三、竞争格局和市场状况

1、我国畜牧业整体状况

(1)我国畜牧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2007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6,865.7万吨、禽蛋产量2,513.4万吨,分别占世界产量的24.7%和37.7%,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3,633.4万吨,占世界产量的5.4%,居世界第三位。

随着产量的增长,人均畜产品占有量持续上升。

1978年,全国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只有8.9公斤、2.4公斤和1.0公斤,到2007年,人均占有量已分别达到52.0公斤、19.0公斤和27.5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5.8倍、7.9倍和27.5倍。

畜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209.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6,12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33%,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资料来源:

《农民日报》2008年12月11日)

2008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269万吨,比上年增长5.9%。

其中,猪肉产量4,615万吨,增长7.6%;牛肉产量610万吨,下降0.5%;羊肉产量376万吨,下降1.8%。

生猪年末存栏46,264万头,增长5.2%;生猪出栏60,960万头,增长7.9%。

牛奶产量3,651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2,638万吨,增长4.3%。

(资料来源:

中国肉类协会)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畜牧业标准化、产业化加快推进的30年。

2007年初,全国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7万多个,约占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50%以上。

带动牲畜饲养量14.6亿头,带动禽类饲养量113.4亿只。

畜牧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已由“六五”末期的34%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

(资料来源:

《农民日报》2008年12月11日)

(2)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畜牧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以传统的农户小规模散养为主,现代化养殖业的基础薄弱,缺乏规模效应;养殖科技含量低,动物防疫条件差;各类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低,尤其表现在粮食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为了提升我国畜牧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政府对畜牧业扶植与监管双管齐下,在加大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补贴扶助的同时,对企业各类技术设施、卫生防疫标准及环保要求不断增加。

因此,未来畜牧产业的进入门槛将不断提高:

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加,拥有土地资源、养殖技术资源的畜牧企业将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土地资源决定了养殖环境。

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是提升畜牧产品生产品质的先决条件。

以牛奶为例,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新疆为我国牛奶产量最多的地区,其中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生产的牛奶以高品质而著称。

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的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是我国传统优势畜牧业优势地区。

这些地区发展畜牧业有地理优势。

养殖技术资源决定了企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养殖技术低下带来的瓶颈与劣势开始逐步体现:

①动物防疫控制水平低下使得企业养殖风险无法分散;②良种繁育技术不发达制约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畜牧行业利润空间受限。

(3)现代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虽然我国畜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传统落后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畜牧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能力、商品率及饲料转化率都处于较低水平,饲养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差。

我国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品改工作力度不强;畜牧业防疫密度不高,动物重大疫情时有发生。

多年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面临压力较大。

我国畜牧业质量控制手段落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畜牧业传统落后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畜牧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低,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连接不紧密,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中介组织和农牧户这四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现代畜牧业具有“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生态化”等基本特征,强化现代营销意识,着力于打造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树立绿色产业理念,推动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并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未来能够拥有领先于行业水平的养殖技术资源——完善的动物防疫技术和先进的良种繁育技术将决定养殖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此外,规模效应是畜牧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规模化、集约化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畜牧产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也为各类有专业特长的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种畜良种繁育行业概况

(1)良种繁育概况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良种繁育体系由原种场(核心群)、扩繁场(繁殖群)和商品场(生产群)组成。

核心场和扩繁场主要从事测验和选育工作,并为商品场服务。

①原种场(核心群)

原种场(核心群)处于繁育体系的最高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繁育体系和育种方案的要求,进行纯种(系)的选育和新品种(系)的培育,开展细致的性能测定、遗传评定和选种提纯工作,以期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

为此原种场必须有专门的育种技术力量,具备高水平或者某方面特长的畜群,拥有完善的测定设施。

在其繁殖的后代中,经过性能测定后,除保证核心群更新外,主要向扩繁场提供后备公、母畜、胚胎和种源,扩大或更新繁殖群,也可直接向生产群提供终端父本和种源。

②扩繁场(繁殖群)

扩繁场(繁殖群)处于繁育体系的中间层,起着承上(核心群)启下(生产群)的重要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扩繁生产纯种母畜和杂种母畜,为商品场(生产群)提供优秀种源。

繁殖群选种的重点放在繁殖性能上。

繁殖群更新所需的后备公母畜应来源于核心群,不允许接受商品场的畜禽,也不允许向核心群提供种畜。

③商品场(生产群)

商品场(生产群)处于繁育体系的底层,构成繁育体系的基础。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杂交计划要求,组织好父、母代的杂交,生产杂优商品代,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畜产品。

商品场的工作重点是提高畜群生产效率上,保证生产环境和畜群健康,及时淘汰性能低下、体质差、有外伤和老龄的种畜,组织好配种工作。

(2)我国种畜良种繁育状况

畜禽良种繁育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体现了畜牧业科技水平的高低,也是畜牧业生产能否取得高效益的关键。

目前,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品种大多是国外现代品种,国内自主掌握的良种繁育技术有限,每年花费的良种引进费用严重挤压了畜牧养殖产业的利润空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省市已经建立了若干种畜禽场和家畜品种改良站,引进和培育了一些新品种(系),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我国在奶牛繁育领域的高新技术也获得重大突破,1978年通过手术获得胚胎移植牛犊,1980年非手术胚胎移植成功,1982年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1991~1995年间,中国年平均超排供体牛300~500头次,移植1,000余头次。

1996~2000年间,奶牛胚胎移植受体牛3,964头次,妊娠率为51.5%(以冻胚为主)。

(资料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

近几年来,我国在供体奶牛超数排卵技术、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和受体牛移植技术等常规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体外受精胚胎生产技术、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等方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虽然我国良种繁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众多问题。

我国的原种场设备简陋,选育力量薄弱、规模小、数量多,与扩繁场、商品场的数量不成比例。

繁育品种质量与市场脱节,不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出现一些种畜禽生产过剩的现象。

同时我国种畜禽市场存在严重的以假充真现象,缺乏不同类型种畜禽的质量标准。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格局的变化,良种繁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日趋明显,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良种化程度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以奶牛为例,我国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奶牛平均每年单产为4.8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0%。

3、我国生鲜乳行业概况

(1)我国生鲜乳行业发展迅速

奶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乳制品是营养最为丰富的食品之一,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菜篮子”产品,与提高生活质量和增进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并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奶牛存栏快速增长。

2007年,我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比1978年的47.5万头增长了24.7倍,年递增率为11.8%。

二是奶类总产量持续上升,已跃居世界第3位。

2007年我国奶类总产量3,633.4万吨,比1978年的97.1万吨增长了36.4倍,年递增率为13.3%,分别比肉蛋高5.3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

其中牛奶产量3,525.2万吨,比1978年的88.3万吨增长了38.9倍,年递增率达到13.6%。

三是奶牛单产水平有所提升。

2007年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为4.8吨,比1978年的3吨提高了60%。

四是奶类人均占有量有较大增长。

2007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为27.5千克,比1978年的10.1千克增长了1.7倍。

五是奶牛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

2007年奶牛养殖业产值达847亿元,已占畜牧业产值的5.25%,占农业产值的1.73%。

(资料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

(2)“三聚氰胺”事件促使我国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