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3819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5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讲义文档格式.docx

美国外交原则在这一时期奠定。

2.1815---1860s大陆扩张时期。

外交重点由欧洲转移到美洲大陆。

西部扩张打破了南北平衡,导致内战爆发。

3.1860s---1898国内任务是工业化,开始关注海外,逐渐向太平洋渗透势力。

(主要是个人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

4.1898---1914政府开始海外扩张。

西半球,远东。

5.1914---1945开始作为大国卷入全球政治。

6.1945---1991冷战时代。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

7.1991---2001后冷战时代。

解决冷战遗留下来的若干遗产。

8.2001.9.11---9.11时代。

反恐。

三.核心目标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五个核心目标分别是:

①国家的生存与独立;

②领土完整与扩张;

③军事安全;

1815年后,美国长期享有freesecurity,在19世纪末才开始考虑军事安全,考虑建立强大的海军。

马汉seapower.

④经济安全;

保障美国获得国外的原料,市场,特别是能源。

防止金融体系的解体。

在一些时期,保护国内工业免遭国外竞争。

⑤促进美国的价值观与理想。

美国例外论

四.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主要取向

1.现实主义取向注重美国政策形成的内容。

政府对政府的关系。

把国家看作单一行为体。

90年代开始日益受到美国学者的批评。

研究主要依赖档案的解密,缺乏理论,概念和方法的创新。

2.进步主义传统研究路径:

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美国外交政策形成过程中国内政治所产生的影响。

强调公众舆论的作用。

外政策不仅仅是决策精英、领袖的选择结果。

WilliamWilliams更加关注外交政策的国内根源。

与现实主义取向相反,把目标由国外转向国内。

由决策精英转向各利益群体。

“新左派”

3.文化取向入江昭(哈佛大学)。

最初曲高和寡,现在越来越为人接受。

有三足鼎立之势。

《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美国的全球化进程》(1913-1945)。

如:

在对民族国家的理解上,上述三学派是有区别的:

(1).国家是一个权力体,追求保持权力的过程。

国家间关系简化为国际政治关系。

(2).国家是一个经济体,追求利益。

(economicsystem)

(3).国家更是一个文化体,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同时,有自己的梦想、意识形态、种种成见等。

这也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家不但由地缘政治来界定,也由文化来界定。

最典型的:

中日之间对战争的不同历史记忆,是一种情感问题。

记忆、情感、意识形态、学术、其他集体符号的制造和传播、生活方式、艺术作品、文化产品等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选择。

资中筠《日本认罪为什么这么难?

4.社会史取向(最新)借鉴社会史的概念、理论、方法。

前三者都研究社会精英,而社会史取向则研究普通人的生活,由下向上看。

强调非国家角色、弱势群体在外交中的作用。

如冷战时期的妇女史,美国大兵与韩国娼妓研究,在华女传教士研究等。

五.主要分析模式

1.均势模式balanceofpower经济、军事(传统)制度、文化等

(1)权力分布状态:

主要国家拥有大体均衡的力量对比,但更多类似于维持现状(statusquo),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没有剧烈的动荡。

(2)均势政策:

有的国家阻止其他国家成为主导,要求与弱者结盟,以平衡其他国家的力量。

(3)国际体系:

均势体系。

维也纳体系之后的欧洲。

门户开放保持远东均势。

2.世界体系模式(worldsystem)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模式被运用于外交史研究。

认为存在一个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syetem)或国家间体系(systemofamongstates).他认为1500年以来存在一个殖民体系,主体不是国家,而是跨国商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追求最大利润,寻求资本、人员在全世界的流动,导致全球扩张。

它是以牺牲不发达国家为代价的。

从而形成核心—半边缘—边缘国家。

不同国家扮演角色不同。

用世界体系来解释霸权及其衰落:

某一强国在经济领域同时拥有比他国金融、贸易的最大优势,这与现实主义政治霸权不同。

霸权国在世界体系中扮演双重角色,全球银行家,全球警察。

Powerstate要求他国放弃经济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实行自由贸易,以获取最大利益。

还用军事力量来维护世界秩序的稳定,免遭外部敌视,内部反叛。

灌输门户开放,自由贸易。

这必然导致霸权国家衰落。

因为它无法兼顾二者功能,所以必须同时依赖经济军事优势,这两者难以兼顾,所以必将衰落。

(英、美)

用世界体系模式来解释美国外交:

美国由边缘、半边缘国家(建国之初)发展到核心国家(二战后)。

美国能否摆脱霸权国的命运?

3.合作理论  coorperation/corporatistsynthesis

代表MichnelHogan迈克尔·

霍根MelvynLefflev梅尔文·

莱弗勒

试图建立一个综合结构,同时考虑国内外因素。

一战以来美国外交的特点:

工业、商业、农业、劳工以及其他团体和美国政府配合,共同推进美国对外关系,是合作的方向。

合作主义强调政府为企业服务,进步主义强调政府是大企业的傀儡。

合作理论扩大了与政府合作的范围,关注内容也在扩大。

新左派是经济决定论。

对美国对外关系的解释:

侧重一战到二战之间对欧外交。

两战之间美国并不是孤立主义,试图在经济上基于门户开放原则建立一种国际秩序。

文化上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

 

4.心理学方法 研究决策者的心理、个性。

利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方法来研究决策者的认知过程以及错误认知的生成机制。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perceptionandmisperceptionininternationalpolitics,罗伯特·

杰维斯RobertJervis.1976年问世,2003.8世界知识出版社。

阐述国际政治心理学理论体系,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

 5.舆论的影响对舆论作用的不同看法:

现实主义:

负面。

外交政策应该由精英掌控,民众只能起负面影响。

外交事务具有秘密性,灵活性。

进步主义:

舆论是制定正确外交政策的必要条件,可以约束军事冒险。

第二章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

孤立与扩张(1776——1815)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

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

三.《杰伊条约》

四.汉——杰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

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

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带来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直接制约并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活动的开展。

根植于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组成一整套思想体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1.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

2.殖民地的扩张意识

3.孤立思想的形成

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

1.《1776年条约计划》

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

3.中立准则的确立

4.对孤立主义的认识

第一.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在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

第二.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

第三.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而对于美洲以及亚洲则是积极进行干涉和扩张。

第四.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进攻。

它的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根据自己的利益,“自由”地实行扩张,不受大国的牵制。

第五.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与一系列口号相联系,如“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不纠缠”、“反对在美洲殖民”、“海上自由”等,并且这些口号具有极大的实用主义性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可以随意舍取。

三.《杰伊条约》

四.汉密尔顿——杰弗逊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

1.争论的具体内容

2.二人如何看待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基本问题?

3.二人的争论对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哪些影响?

如何理解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美国外交的某些思想和原则,可以从漫长的殖民地时期找到渊源。

具体地说,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

北美殖民地的商业资本的发展是欧洲尤其是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的结果。

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思想,也是一种政策体系,它的内容是运用强大的国家力量,以商业为杠杆,发展顺差贸易,实行关税和垄断专营制度,同时建立和掠夺殖民地来增长国家财富,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由于封建因素薄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比世界其他民族更富有商业精神。

赢利赚钱被视为实现自身价值和道德理想的最高尺度,从商业精神延伸出来的个人主义、冒险精神和开拓欲望等等,已逐渐成为美利坚民族的性格特征。

而这种商业精神的支柱就是所谓的“清教主义”。

清教主义称颂工作勤奋与生活节俭,认为经商致富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

它反映了殖民地中等阶层,尤其是商业资产阶级聚敛财富的要求,表达了他们的经济观念,对商业精神的形成和普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商业资本及根植其上的商业精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美国的早期外交,使之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商业和外交的这种关系。

美利坚人的扩张思想师承英国。

英国思想家约翰·

洛克(JohnLocke)根据其“自然权利”学说,断言国内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需要积极的帝国扩张。

这一理论被本杰明·

富兰克林为代表的殖民地思想家所接受。

1751年,他曾预言殖民地人口每20年会翻一番,在下一个世纪内将挤满大西洋沿岸地区,这就“需要不断获取新的土地来开辟生存空间”。

富兰克林的思想影响了殖民地整整一代政治思想家。

七年战争(1756---1763)之前,殖民地人的扩张活动也是从属于英帝国的整个扩张体系的。

就殖民地而言,这一体系有两方面内容,即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

他们向东发展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商业,向西和向南夺占新的土地。

殖民地的商业扩张主要是追随英国争夺海上优势,以促进运输业和贸易的发展,殖民地也卷入英国的历次商业战争,从英国的胜利中分享杯羹。

殖民地的地域扩张主要是服从于英国扩张的需要,从北美大陆排斥法国势力。

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存在着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共同成为资本积累的手段。

北美殖民地的扩张意识是同清教主义的“宿命论”相联系的。

宿命论是英国殖民者从欧洲带到新大陆的。

他们认为血统高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具有传播基督文明、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的使命,这种使命是上帝赋予的。

他们自信,这种使命感同洪荒莽原中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和刻苦节俭的清教主义结合起来,将使英殖民帝国的扩张所向披靡。

这种宿命观被美国早期政治思想家们所接受,并为扩张行径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3.孤立思想的形成

新、旧两大陆空间上的遥远是孤立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而英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使殖民地的孤立思想更加强烈。

到18世界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价值的提高丝毫没有改善其政治地位以及外交上从属于英国的状况,殖民地仍然是英国同其他欧洲列强进行交易的外交筹码。

于是殖民地出现了“联合自救”的思想,反映出一种孤立情绪。

七年战争后,殖民地对英国殖者由失望转变为愤慨,孤立情绪发展为摆脱英国的独立要求。

孤立与扩张有着共同的经济背景,它们同属商业资本体系,并为之服务。

孤立不是闭关锁国,不等于与外界中断商业联系,也不意味着停止向大陆内部开拓奋进。

孤立与扩张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

对欧洲的孤立,是用来保障自己在美洲扩张的行动自由。

孤立本身就包含有防御和扩张两重含义,这在以后的美国外交史上将重复出现。

根植于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组成一整套思想体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Theforeignpolicyofastateornationnecessarilypre-supposesitsexistenceasapoliticalbody.HistoriansofAmericanforeignpolicyhave,therefore,generallybeguntheirstorywiththeappointmentofaCommitteeofSecretCorrespondencebythesecondcontinentalcongressandthesendingofSilasDeaneabroadastheagentofthecoloniesontheeveofAmericanindependence.(MajorproblemsinAmericanForeignPolicy,p45)

美国革命爆发前25年,没有哪个显要人物梦想过独立,很少有人想到任何政治意义上的美利坚特性。

直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之时,没有人要求与帝国一刀两断。

它所寻求的仍不过是帝国的内部改革而不是帝国的分崩离析。

即使在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杰弗逊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代表们表达了“与其作为奴隶生,毋宁死为自由人”的决心时,他们仍未怀有同母国决裂建立帝国的野心。

直到1775.11.29战争打响7个月后,大陆会议才设立秘密通讯委员会(CommitteeofSecretCorrespondence)。

但言辞谨慎。

还在强调帝国内部的解决方式。

说明知道此时国家意识是“微弱不强”的。

在13个殖民地的相互交往中,政治民族主义在逐渐形成,产生了“美国人”自我意识。

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他们的自由权利受到了威胁。

在此基础上,民族主义形成了。

仍与地方主义纠缠不清。

(剑桥)

1.《1776年条约计划》1776年条约范本。

旨在确立起一种对外关系模式。

(1)背景:

当时摆在殖民地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要不要以及如何发展海外贸易。

同英国的冲突使殖民地的孤立情绪不断增长。

切断同英帝国的联系,进而疏远欧洲,是当时殖民地人的普遍愿望。

但是,殖民地不可能保持绝对的孤立。

这一方面是因为独立事业需要外援,而更重要的是,美利坚的真正利益并非仅仅是避开欧洲,而在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商业资本的发展。

美利坚需要的是在强调“孤立”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为此,大陆会议于1776年4月6日决定开放殖民地港口两年。

不久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委托亚当斯为殖民地同外国(主要是法国)谈判缔约草拟一个“条约范本”,也称为《1776年条约计划》。

(2)内容:

《1776年条约计划》的指导思想就是亚当斯坚持的孤立主义加商业主义。

美国力求在政治上承担最小的义务,商业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计划的要点包括:

第一,不建立任何政治联系,不屈从于法国的一切统治,不接受它派出的任何总督或官员。

第二,不建立任何军事联系……第三,只建立商业联系……《计划》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海上自由和中立权利的原则。

《计划》还要求法国承认美国对前英国在北美领土的“唯一的、绝对的、不可分割的和永久的所有权”。

(3)意义及影响:

《1776年条约计划》体现了商业扩张和政治孤立的思想,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发展商业资本的要求。

《计划》提出了海上中立权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外交政策史上的重要文件之一。

体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结合。

贸易互惠、宽大对待战时中立国贸易。

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减少国际冲突的贸易体系。

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法国)

1778.2.6美法签约。

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再次暴露。

商业条约大致遵循1776年范本的精神,体现了美国对自由主义、孤立主义以及和平的诉求。

同盟条约则使美国卷入了国际政治。

不单独媾和。

把美国的命运同法国在欧洲、加勒比和印度的野心捆在一起。

条约体现了早期美国外交的主题——既渴求孤立,同时又接受政治现实。

法国对美国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财政资助,物资(美军使用的大约9/10的弹药),为海盗提供庇护港口,虚张声势集结军队洋装要进攻英国本土等。

但在总体上,就欧洲参战国而言,北美的战争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对所有欧洲大国来说,由法国决定援助北美反叛者而打响的战争,变成了一场重新安排旧大陆秩序以及事实上是世界秩序的争夺。

3.中立准则的确立(美国外交机构变迁——秘密通讯委员会1775、1781外交部、国务院1787)

1.邦联时期的外交1781年3月,由大陆会议草拟的《邦联条约》正式生效,规定由邦联国会下设的外交部主持外交事务。

外交部由一位部长和四名工作人员组成。

外交部受国会严格控制。

外交体制存在缺陷。

国家得不到外国的尊重。

各州权力巨大。

邦联仍坚持原有的外交目标:

扩充领土和发展贸易。

并且重申了《1776年条约计划》中立与海上自由的原则。

1784年,邦联国会成立由富兰克林、杰斐逊和亚当斯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同外国缔结贸易和友好条约。

国会为委员会规定的缔约原则与《1776年条约计划》基本吻合。

新生的美国积极同外国建立商业关系,反映了刚刚执掌国家政权的商业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权力,扩大对外贸易的迫切欲望,说明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是其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

邦联时期,美国的商业有所发展,其贸易对象主要是欧洲,但是也开始同东方建立商业关系。

1784年8月25日,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由纽约驶抵中国广州,标志着美国独立地同远东太平洋地区建立了联系。

虽然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但邦联美国的实力仍然很小。

人口不到300万,没有常备军和海军,经济上负债累累,政治上四分五裂,邦联国会及所属各部的权力及其薄弱。

这就造成了美国在外交上软弱无力,陷于困境。

1783年和约签订后,英美关系十分紧张。

随后又因英国割让佛罗里达给西班牙而引起的美西之间的边界争端使得美西关系也是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美国与法国的关系也趋向恶化。

事实证明,美国在软弱无力的邦联政府的统治下是无法摆脱外交困境的,建立更加有力的政府势在必行。

2.联邦宪法与外交1787年5月25日,旨在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国家的美国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

美国政治家们在制宪时,外交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们认为,只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宪政政府,才能使美国更有效的运用外交手段维护本国利益。

因此,宪法规定:

外交权归联邦所有,各州不得与外国缔约、结盟、宣战或媾和,亦不得制定对外贸易法。

对外条约成为国家法律后,各州必须遵守。

总统经参议院多数通过后有权与外国缔约。

此外,总统还有权任命外交官员和驻外使节。

同年,美国正是设置国务院,代替原来的外交部负责对外事务。

杰斐逊被任命为美国历史上首任国务卿。

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成立,加强了美国的外交实力,使美国可能利用国际上的有利形势,进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

3.中立主义政策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不久,普、奥、英组成反法联盟,对法国进行军事干涉,从而导致了经年不熄的欧洲战争。

由于欧洲列强忙于厮杀,使美国外交有了回旋的余地,为美国在外交上实现独立自主创造了机会。

但是,法国根据法美盟约,要求美国给与军事援助。

于是讨论美国在美法盟约中应承担的义务提上日程。

经过激烈的争论,1793年4月22日,华盛顿代表美国发布《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

6月5日,国会批准了《宣言》。

这样,中立主义就作为早期美国的一项基本政策被确定下来。

军事力量的弱小,是美国实行中立的根本原因,远离欧洲战场为中立创造了条件。

但是美国把中立主义政策确定为重要的外交原则,有其更深刻地考虑。

美国政府为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亦在利用欧洲战争的机会促进中立贸易。

因此,维护和推进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中立主义政策的目的和实质。

4.孤立主义准则的确立《中立宣言》发表之后,美法关系陷入僵局,1796年11月法国宣布中止法美外交关系,并积极鼓动美国选民阻止华盛顿连任总统。

但因华盛顿宣布不参加竞选,法国的企图遂告落空。

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发表了致全国人民的《告别词》,提出了孤立主义准则。

(《告别词》是汉密尔顿根据华盛顿的提纲起草的。

在这之前,华盛顿也征求并吸取了麦迪逊的意见。

)《告别词》虽然是针对法国对美国内政的干涉而发的,但是它总结了独立战争以来的外交经验,提出了孤立主义的一般性理论。

《告别词》虽然没有出现“孤立主义”的字样,但它阐述了孤立主义的基本原则,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方针政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

美国外交政策第一次确定下来。

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美国的孤立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对外界的绝对隔绝。

孤立主义在美国历史上具有相对的含义。

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从欧洲到北美的第一条船就带去了资本主义。

这就使它面向世界,尤其是面向欧洲,在国外寻找广阔的商品市场,与外界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活动。

因此,美国的孤立根本上不同于封建的闭关锁国,它不要求在经济上画地为牢,而是具有资本主义的外向性。

第二.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

美国要孤立于欧洲,就避免不了同欧洲周旋。

美国虽然力求不介入欧洲的政治,但在个别时期并不反对与别国结成暂时性同盟。

这种方针是出于两种考虑的:

首先,当时美国力量弱小,无法搞实力外交,只能通过利用欧洲列强的矛盾,以均衡外交的手段来发展国家利益。

另外,美国虽然羽毛未丰,但雄心勃勃的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怀有扩张野心。

他们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与欧洲保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