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0.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0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题:
一般认为,(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C.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反馈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第3题: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第4题: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题干是对总结性评价内涵的解释。
第5题:
儿童发展的源泉是( )。
A.儿童主体的活动
B.机体的结构和功能
C.家庭和社会教育
D.社会环境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内容”。
第6题:
(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述题
D.填空题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是非题和选择题都有猜测的可能,而填空题猜测的可能性较低。
第7题:
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他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自我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的策略等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
第8题:
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题目中面对难度较小的考试,想要取得好成绩,学生的最佳动机水平一般偏高。
第9题:
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10题: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行动一致。
第11题: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而自信、坚强和勤奋描写的恰好是人的性格特征。
第12题: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3题:
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学家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马卡连柯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是马卡连柯的基本教育原则。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14题:
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创造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探究学习的内涵。
第15题:
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练习。
第16题:
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题干符合实物直观的内涵。
第17题:
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自我管理的最好载体”。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第18题:
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9题: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文化科学知识
C.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教育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崇高师德。
第20题: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收寓教于趣中。
A.直观导入
B.故事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考查故事导入的含义。
简答题
第21题:
如何才能开展好课外活动?
参考答案: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详细解答:
第22题:
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详细解答:
第23题:
简述如何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德育的相关知识”。
(1)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
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解释对班集体的期待。
(2)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可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第24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是学习人类已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未知的,仍然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
[问题]
请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及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下面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1)教学过程是指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2)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间接性;②教育性;③有领导的认识;④交往性。
详细解答:
第25题:
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
(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
(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
最后,老师一致认为:
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材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在语文只考了8分。
魏老师找他谈话。
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
“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
“是。
”“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
“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
”魏老师说:
“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
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
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
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87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教学目标是90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
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
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详细解答:
教学设计题
第26题:
材料二:
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