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号小学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礼号小学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号小学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7-3.2
1、放大镜
报到
2
5--9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
3
12—16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练习
3
4
19—23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5
26—30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6
4.2—6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清明节
7
9—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
8
16—20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9
23--27
8、物质变化与我们1、地球的卫星一月球;
10
30—5.4
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五一节
11
7—11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
(一);
12
14--18
7、在星空中
(二)8、探索宇宙;
第三单元练习
13
21-25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14
28--6.1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15
6.4--8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6
11--15
概念梳理
17
18—22
端午节
18
25—29
19
7.2—7.6
20
7.9—7.13
注
清明节一天五一节一天端午节一天
礼号小学科学教案
年级:
六年级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
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2、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的用途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师归纳: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3、师: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
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
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3、放大镜下的晶体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2、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晶体是怎么形成的?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
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
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
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
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
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
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我们自制显微镜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
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难点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一、谈话导入
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师演示)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3、让学生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四、课外作业查找资料:
细胞的作用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让学生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学生观察。
3、交流我们的发现
1)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阅读16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1.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
2.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如:
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
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三、小结: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8、微小世界和我们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1千米=1000米;
1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纳米=10埃?
)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2、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以书面方式展现。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
1、我们身边的物质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
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教师指出:
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小结:
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1、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冰
讨论:
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2、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和之前一样么?
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
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
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3、过渡引申: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
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
豆子和沙子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
依据是什么?
2、混合实验。
思考:
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
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3、分离实验:
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
4、小结:
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板书:
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预测:
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
2、实验:
a、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4、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三、总结: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
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
米饭是甜的么?
说明了什么?
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
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
(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
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实验感受淀粉特性:
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
2、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
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蓝色的物质还是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
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
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
神秘信件
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谁能帮我们解读?
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
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板书:
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为什么?
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
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3、实验交流:
在实验中,怎么做的?
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
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
怎么验证你的设想?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实验一:
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3、实验二:
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
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
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王延彪
5、铁生锈了
通过观察、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能坚持观察记录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
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
生答。
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
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
(指出:
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
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
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
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