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831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师大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冲刺打靶卷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殒身(yǔn) 

  庇护权(pì

)  否极泰来(pǐ)

D.贿赂(lù

 股肱(gōng)   应声虫(yì

ng) 栉风沐雨(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瑕疵 

编篡   馏馒头 

沧海一栗

B.暮蔼 

蹊跷 

势力眼   为虎作伥

C.俯瞰 

倾泄 

擦边球   磬竹难书

D.辩驳 

桀骜 

座右铭   名列前茅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________的光阴。

②政府的房市调控效益没有马上显现,于是有人把房地产市场看作间歇性发作的精神病人,认为其不可________。

③北京目前规划发展11个新城,都是为了缓解中心城的人口、交通、居住等压力,并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

新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_______要完善,这既要靠政策引导,也要靠市场的力量。

A.流逝 

捉摸 

必须 

B.流逝 

琢磨 

必需

C.流失 

必需 

D.流失 

必须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各大火车站万头攒动,众多旅客重足而立,交通场面拥挤不堪。

B.黔东南从党扭村至加榜乡所在地绵延25公里的山路两旁,线条优美的梯田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美不胜收。

C.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令许多欲前往日本的游客退避三舍。

D.目前,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不忍卒读,不仅对阅读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作与健康发展。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正在研制最大载荷25吨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有望于2014年完成对月球车、大卫星和空间站的发射。

B.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威海以公共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保证各项活动顺应民意,贴近民心。

C.周恩来总理的高尚人格、崇高品德和卓越功勋,永远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D.高铁运行了大约40分钟左右,我们被“破例”允许到驾驶室参观。

驾驶室不大,我在司机右边的位子上坐下来,前方铁路一览无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戏曲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因而是“表现性”的艺术。

它不像西方写实戏剧那样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而是经由节奏、韵律、姿态对生活动作进行加工、抽象、美化之后,再用它来表现生活,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

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拉开了距离。

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无论是古希腊的雕塑,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高度体现了这一原则。

古典主义将这种原则充分运用在戏剧之中,高乃依《论三一律》说:

“戏剧作品是一种摹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

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

”这种理念最终导致了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

中国古典美学原则却尽量避免因注目于对事物的逼真摹仿而丧失了对其内在精神的把握,提醒人们要防止“谨毛而失貌”。

与西方美学“模仿说”以物为主、心附于物、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比兴说”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重视人的感觉和诉诸联想,追求心物交融,也就是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欣赏一幅画只注重运笔是否气韵生动,可能并没有留心它是否逼真,这就叫做“得意忘形”“貌离神合”。

戏曲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重在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昆曲《荆钗记·

上路》中钱流行失去女儿后,女婿接他前去同住,他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自叹命薄,难苦怨他”的心境、“叹衰年倦体奔走天涯”的凄苦。

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揉为一体,客观景色经过人物感情过滤之后换了寓意,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这就是戏曲叙事抒情的情景交融效果。

6.下面对中国戏曲“写意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然后进行加工,再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

B.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C.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

D.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来。

7.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戏曲“写意性”的一项是

A.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

B.剧中人物高兴时演员放声大笑,剧中人物悲伤时演员失声痛哭。

C.昆曲《荆钗记·

上路》中钱流行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

D.把椅子摆在舞台上,它既是椅子,也可以成为寒窑或者监牢的门,还可以是井。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在这种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写实戏剧特别强调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从而最终导致了西方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

B.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

C.中国戏曲演员将人物内在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D.中国戏曲演员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揉为一体,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

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

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注]①胠(qū):

打开;

橐(tuó

):

袋子。

②崛峍(lù

高峻陡峭。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 

一:

统一

B.往往伏而不出 

伏:

埋伏

C.庶几狎而得之 

狎:

亲近而且态度随便 

D.无所合,困而归 

困:

困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①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C.①东之济、郓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

D.①其胸中浩然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1.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

①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 

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 

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⑤独其诗可行于世 

⑥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

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味的好作品。

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3分)

(2)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3)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①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江海:

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

②翻:

反而。

(1)诗歌第二联是被人传诵的名句,其中“翻疑梦”三字十分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诗歌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

(2)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五、(12分)

16.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分别填上一句话。

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连贯。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读书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① 

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②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个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名校,一个是技工职业教育领域的名校,提起山东大学和蓝翔技校,人们大多会这样评价。

然而,这两所不同领域的名校牵手合作了。

2011年4月19日,省经信委和山东大学在蓝翔技校举行了“山东大学学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今后山东大学的工科学生将到蓝翔技校练习一线操作技术。

对此,山大有关负责人坦言,这件事本身可能会引起争议。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请写一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得体、连贯。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和表格内容,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变化。

(50字以内)(4分)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减除费用标准(即“最低纳税起点”),由原来的20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

这既考虑了当前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也考虑了今后几年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情况。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减除一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现行税率

修订后税率

级数

含税额距

税率

1

5%

2

500

10%

1500

3

2000

15%

4500

20%

4

5000

20000

25%

5

40000

30%

6

60000

35%

7

80000

45%

8

40%

9

100000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不能全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

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

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

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

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

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

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

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

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

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

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

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

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

“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

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19.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

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2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21.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22.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

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8分)

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

萨苏

深夜,忙完一天的事情,正想静下来写点儿东西。

忽然接到一条短信:

“铁生走了。

默默地看了半晌,没有回信去问究竟。

来信的是新闻界的一位友人,平时热情爽朗的一个人,却只写了这四个字,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

还用问什么呢?

有的人会让人以为他永远不会走,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双腿瘫痪,从肾炎发展到尿毒症,几乎半生在靠透析维持生命,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情况下的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而史铁生不一样,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其实,他的职业,除了生病和写作,还曾经是在鸭蛋上画仕女的街道工厂工人,他画得很好,作为一个残疾人足以靠手艺养活自己,只是不知道他画的那些鸭蛋,今天流落在谁家?

只是他最终还是成了一名作家,仿佛一颗野草的种子,即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

史铁生的作品,都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而他的作品,却总是如黎明时军营的号角,充满了对生命的主宰和希望的精神。

那里面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哗众取宠,这样一个随时在生死边缘上行走的人,对此大约连不屑的时间都没有,有的只有平静中的感动。

在他刚毅的文字背后,只有了解史铁生的人,才会留意那背后的一丝伤感是那种对于人间秋意凋零的慨叹,而没有自怨自艾。

史铁生走到了21世纪,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他坚持的,不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东西,而是属于永恒的东西。

永恒的东西,有的时候未必适合每个时代,所以时代的弄潮儿大可嘲笑他的落伍,却不知道,几百年后,史铁生可能还在,潮却早已退了。

有时候我看他的书,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病痛之于史铁生,更像一种磨砺,让他的思想越发出色?

余生也晚,等我识字的时候,史铁生已经在出书了。

史铁生一生最厌倦别人把他称做老师,他一听这两个字就会出现气喘,血压升高。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

但是,他的确应该说是一个老师。

史铁生和他的朋友,用呐喊擦亮了人们心中的灯。

他们这一代作家,是文化上撕裂黑暗的人。

这是一个要求无限勇气的事情,而史铁生的文字却把它平静地完成了,或许,一个把死亡看做节日的人,勇气已经不是问题。

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人的潜力可以有多少,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可以怀有对世界的感恩之心。

只是,史铁生是一个太让人放心的人。

每天和死亡玩着游戏,渐渐让人们以为这早已是常态。

我们几乎以为,世间的人里面,史铁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伙,他和死神可能已经交了朋友。

于是,早上和一位朋友说起他的离去,朋友的反应是万分意外:

“每年元旦,我们夫妻都去看望铁生的,今年,却是去不成了。

铁生不是靠死神的友谊,而是靠他的坚韧和倔犟活着。

一个完全懂得生命的人,再倔犟起来,死神,也只能让这个坚强的人走过新的世纪,再完完整整地多活上十年。

和史铁生比,谈劳累,简直就是对生命的儿戏。

我想起他和丁玲的交往。

徐晓曾在她的作品中写过这一段,或许出于同时对于和自己性别相同的女作家的珍重而写得很委婉,甚至有些不似那个敢于坐牢的徐晓。

然而,她还是写出了史铁生的倔犟——尽管屡次蒙召,史铁生最终也没有去见过丁玲女士。

而我记得更牢的是史铁生后来说的话,那时,丁玲女士已经去世了。

史铁生写道:

“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

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史铁生,在我的心中,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

(《名人传记》2011年第2期)

19.如何理解“仿佛一颗野草的种子,即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这句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