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745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5)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6)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7)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

4.6体温计量程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体温计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

5质量的测量

5.1质量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5.2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物体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5.3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较小的质量单位是克(g)。

1千克=1000克

5.4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5.5天平的使用:

(1)调平:

①放水平台(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游码归零(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2)称量:

①左物右砝→②先大后小加减砝码→③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④读数:

(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m左=m右+m游码示数

要点:

“调平过程用螺母,称量过程移游码”:

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在调平过程中使天平平衡,在调平后的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调节方法是:

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左侧,则平衡螺母向右移;

若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刻线偏右侧,则平衡螺母向左移。

游码只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在之前的调平过程中游码应始终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中加极小的砝码。

读数时,游码的示数以左边沿为准,要注意分度值。

注意: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

②不能用手去摸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④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测液体质量的方法是:

①测空烧杯的质量m1。

②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③计算液体的质量m=m2-m1。

测一滴水的质量可用积少成多取平均值的方法。

6时间的测量

6.1时间的单位是秒。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6.2实验室计时的工具常用停表,分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6.3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

先读小盘是多少分钟;

小盘指针没过半格则大盘用0-30秒刻度读数,小盘指针过了半格则大盘用30-60秒刻度读数。

7科学探究

7.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测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提出的问题应与探究的目的相关,一般以问号结束;

建立的假设可以不一定正确,但应该合理。

第二章

1生物与非生物

1.1植物和动物的最主要区别是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

2常见的动物

2.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5类: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3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特征不同分为8类: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

2.4(脊椎动物中)鱼类:

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游泳,一般体表有鳞片,变温,卵生。

(注意)娃娃鱼是两栖动物;

鳄鱼是爬行动物;

鲸是哺乳动物;

鱿鱼是软体动物。

它们都不是鱼类

2.5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变温、卵生。

青蛙、大鲵(娃娃鱼)、蝾螈等都是两栖动物。

2.6爬行动物的特征是:

陆生,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变温、卵生。

龟、蛇、鳖、鳄(鱼)、蜥(蜴)等都是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2.7鸟类:

前肢特化成翼,体表有羽毛,适合飞行。

恒温、卵生。

鹰、家鸽、鸵鸟、企鹅、鸡、鸭等都是鸟类,(注意)蝙蝠是哺乳类,不是鸟类。

2.8哺乳动物:

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猴、熊猫、袋鼠、猪马牛等都是哺乳动物。

(注意)蝙蝠是哺乳动物。

鲸、白鳍豚也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2.9(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疟原虫等;

腔肠动物如水螅、水母、珊瑚虫等;

扁形动物如涡虫血吸虫等

2.10线形动物如蛔虫、蛲虫等。

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等。

节肢动物如虾、蟹、蜘蛛、蜈蚣及各种昆虫。

2.11软体动物如蜗牛、田螺、河蚌、乌贼、鱿鱼等;

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

2.12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有外骨骼。

如蜜蜂、蚕蛾、螳螂、蜻蜓等益虫,苍蝇、蝗虫、蟑螂、蚊子等害虫。

3常见的植物

3.1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无种子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3.2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结构。

3.3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有花和果实,种子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实;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柏、杉、(苏)铁、银杏。

3.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

如蕨、胎生狗脊、桫椤。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环境中。

如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生活在水中。

如海带、紫菜、衣藻、水绵。

4细胞

4.1显微镜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等过程。

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2显微镜对光时,光线太暗时应选择大光圈,并调节反光镜用凹面镜;

视野太亮时,选择小光圈,并调节反光镜用平面镜。

4.3向后转粗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后转细准焦螺旋,物镜会非常缓慢的上升。

放片后,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至靠近载玻片,但不能碰到载玻片。

观察时,左眼朝目镜内观察,右眼要睁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后再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

4.4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立的,用“b”字装片,看到的像是倒立的“b”字:

(q)。

若发现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则载玻片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若物像偏右,则载玻片应该向右方移动。

4.5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4.6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以外,还常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4.7树木能“顶天立地”这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结构有关;

植物的叶通常显绿色,这是因为叶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4.8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内容是: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9人体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4.10细胞分裂时,母细胞内会出现染色体,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量增多;

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会增加生物的个体数量。

4.11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

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5.1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衣藻是植物,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草履虫是动物;

无细胞壁和叶绿体。

5.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细菌无细胞核、无叶绿体。

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无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真菌、动物、植物都是真核生物。

5.4真菌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真菌无叶绿体。

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

5.5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

5.7植物的基本组织有5种:

(保护、输导、营养、机械、分生)

保护组织:

有保护功能;

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

能输送物质;

如叶脉中有。

营养组织:

能制造和存储营养;

如叶肉。

机械组织:

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如叶脉、茎中有。

分生组织:

能分裂产生新细胞;

如芽的顶端、根尖部位。

5.8动物的基本组织有4种:

(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上皮组织:

有保护功能(有些还有分泌、吸收功能);

特点:

上皮细胞排列紧密。

分布在皮肤、内脏器官表面,体内腔管内表面。

结缔组织:

有运输、支持等功能;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分布如血液、软骨、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分布在脑、脊髓、神经中。

5.9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

真皮中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

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

如果皮肤擦伤并流血,说明已经伤到了真皮层;

如果用针扎皮肤感觉到痛,这是真皮中的神经组织的作用。

6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6.2被子植物的6种器官:

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它们都是由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5种基本组织构成的。

6.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7.1仙人掌的肉质茎和刺状叶,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

沙漠中的蝎子白天藏在深沙里,是对沙漠炎热环境的适应。

青蛙、避役的保护色,竹枝虫的拟态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7.2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有(哺乳动物)大熊猫、(鸟类)朱鹮、(爬行动物)扬子鳄;

珍稀植物有(被子植物)珙桐、(裸子植物)银杏、银杉、水杉等。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1我们居住的地球

1.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1.2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②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③站得高,看得就远④麦哲伦环球航行⑤月食时缺损部分边缘是圆弧形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形;

这些说明地球是球体。

2地球仪和地图

2.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形状是半圆,经线长度都相等。

2.2赤道到两极距离相等,纬线都与赤道平行,纬线形状是整圆,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长度也越短。

2.3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东西经各有180度。

东经部分,越往东边(右边)经度越大;

西经部分,越往西边(左边)经度越大。

2.4赤道是0°

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南北纬各有90度;

北纬部分,越往北方纬度越大;

南纬部分,越往南方纬度越大。

2.5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交织成经纬网。

经纬网有定位、定向的作用。

2.6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赤道,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西经20°

和东经160°

西经小于20°

的部分位于东半球,东经大于160°

的部分位于西半球。

2.7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8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描述越简略;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越详细。

例如中国政区图比例尺小(分母大),光明中学社区平面位置图比例尺大(分母小)。

2.9比例尺1:

5000的含义是: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即5000厘米)。

2.10地图的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连南北,纬线指东西)

指向标定向法(用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太阳与月球

3.1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太阳直径14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多钟。

3.2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

3.3太阳活动增强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扰乱磁场、增加紫外线损伤皮肤等。

3.4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布满了环形山。

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没有风,不能放风筝,没有云,没有冰雪和天气变化,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4观测太空

大熊座:

斗形(斗柄弯向斗底)小熊座:

斗形(斗柄弯向斗口)

仙后座:

W形天鹅座:

十字形天琴座:

平行四边形天鹰座:

弓箭形

4.2北极星在小熊座,牛郎星在天鹰座,织女星在天琴座。

4.3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呈斗形,将斗前二星连线,沿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可找到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小熊座,指示北方。

北斗七星的斗柄,春夏秋冬分别指向东南西北。

5月相

5.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月球绕地球公转,被照亮的月球表面有多大比例朝向地球,就形成不同的月相。

5.2新月:

月球黑暗面朝向地球,发生在初一(朔);

上弦月:

半圆形,光亮部分向右(向西)凸出;

发生在初七、初八;

满月:

圆形,月球光亮面朝向地球,发生在十五、十六(望);

下弦月:

半圆形,光亮部分向左(向东)凸出。

发生在二十二、二十三。

5.3春节正月初一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月相是满月,重阳节九月初九的月相是上弦月,端午节五月初五的月相为接近上弦月。

5.4上上西、下下东: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光亮部分向西(向右)凸出;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光亮部分向东(向左)凸出。

5.5月相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农历就是以月相周期为标准的。

6日食和月食

6.1当日月地三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若月球在中间,则发生日食(月球遮掩太阳);

若地球在中间,则发生月食(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区域)。

6.2日食发生在初一,当天月相为新月;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月食发生在十五、十六,当天月相为满月;

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6.3日全食过程中,太阳被遮掩部分是从西边(右边)开始的;

月全食过程中,月面亏损部分是从东边(左边)开始的。

7探索宇宙

7.1太阳系8大行星从近到远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慧星公转周期是76年。

7.2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经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用来计量天体间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5亿千米。

⑴经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相交/平行

度数范围

线的别称

经线

连接的线。

纬线

与平行的线。

⑵比例尺

比例尺

比例尺含义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描述详细程度

中国政区图

1:

60000000

光明中学平面图

5000

⑶日月食

日月地三者位置关系

原理

类型

农历日期

当日月相

从哪边开始

日食

月食

⑷月相

月面特点

发生日期

画图

新月

上弦月

光亮部分向西凸出

满月

下弦月

第4章物质的特性

1熔化与凝固

1.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1.2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升高。

1.3晶体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时,要放热,温度降低。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温度相同。

1.4气温很低的地方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39℃,容易凝固,而酒精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

2汽化和液化

2.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2.2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以进行,发生在液体表面,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同时发生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2.3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2.4把衣服撑开,晒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会干得快。

因为“撑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阳光下晒”提高了液体温度,“通风的地方”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快,蒸发加快。

2.5蒸发时要吸热,能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皮肤上擦酒精会觉得凉、从游泳池出来会觉得冷,这些都说明蒸发吸热致冷。

2.6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变。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2.7低沸点物质可用于冷冻治疗,利用了液体汽化吸热致冷的原理。

2.8夏天扇扇子会觉得凉快,主要是因为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使汗水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

2.9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10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100℃的水蒸气烫伤会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

2.11白气、雾、露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喝开水时眼镜会蒙上一层雾水、冰冻饮料的瓶外壁出汗也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现象。

3升华和凝华

3.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3.2给固态碘加热时,碘升华成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又会遇冷凝华成固态碘。

3.2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因为灯丝的固态钨升华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钨。

3.3卫生球久了会变小或消失、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都是升华现象。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要吸热,可用于冷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干冰在空气中会长胡须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现象。

3.4针状雾凇、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云、雨是水蒸气液化。

4物质的构成

4.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4.2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4.3打开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气体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也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4.4液体之间也会扩散,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因为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5固体之间也会扩散,晶体管的制造用到了固体扩散的原理。

气体中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

固体中扩散最慢。

4.6蒸发实质是液体表面的分子运动离开液体的过程;

沸腾时,一方面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另一方面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

所以沸腾比蒸发剧烈,二者本质相同。

5物质的溶解性

5.1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5.2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蔗糖、硝酸钾等;

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如熟石灰、二氧化碳气体等。

5.3不同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用水很难洗掉衣服上的机油,而用汽油容易洗掉,因为机油不能溶解在水中,但能溶解在汽油中。

5.4汽水倒在杯子里会冒气泡,说明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

对汽水加热,发现会继续冒出更多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5.5工厂向河中排放热水,会导致鱼缺氧死亡,因为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能力减弱,热水使河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

5.6有些物质溶解时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有些物质溶解时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6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6.1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如热胀冷缩、物态变化,金属加工变形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物体燃烧、炸药爆炸、铁生锈等。

二者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5

46

57

68

78

87

96

6.3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可燃性等。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区别在于是否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6.4有些物质有酸性,

例如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食醋、一些果汁、酸雨也有酸性,它们酸性强度不同。

6.5常见的碱性物质有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的溶液也具有一定碱性。

它们碱性强度不同。

6.6某些碱性物质有去污能力,所以去油污可用碱性溶液。

6.7紫色石蕊试液能测定物质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使石蕊变红,碱性溶液使石蕊变蓝。

石蕊试液不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

6.8酸碱性的强弱可用pH试纸测定,方法是: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找最接近的颜色,从而确定pH值。

6.9pH值是酸碱性强弱的指标,范围在0到14之间,pH值越低,酸性越强;

pH值越高,碱性越强;

pH值等于7的物质呈中性。

补充:

1.三态变化图

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分别是___?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是____?

在晶体熔化图像的各段中,物质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温度如何变化?

 

3.水沸腾实验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1)则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_____.

(2)在坐标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4.探究: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①提出问题______

②建立假设: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