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543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教育与促进Word格式.docx

健康与疾病的动态连续过程,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

疾病的发生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出现是渐进的,即便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亚临床前的诊断,也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的健康和疾病分界点。

简单应用:

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冰山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虽然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自然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表现形式。

对于个体来说,它表现为一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某种表现形式,对于一个群体来说,所有个体的疾病或健康问题表现形式就构成了这种疾病的群体现象,这种群体现象我们可以形象地以疾病的“冰山现象“表示。

所谓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冰山现象”是指在人群中,能发现的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典型患者仅占该病或健康问题所有表现形式的一小部分。

综合应用:

三级预防在卫生服务中的运用

根据预防措施所施加的阶段划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也称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通过预防、控制或消除病因以预防和推迟疾病发生的措施。

二级预防:

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改进疾病预后、缩短病程、延长生命的措施

三级预防:

为治疗和康复的措施

第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健康教育常用的研究方法。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和联系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来划分

1.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划分

2.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划分

3.按业务技术和责任划分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

1)实态性调查研究

2)分析研究包括前瞻性调查,回顾性调查

3)社会调查研究包括选题小组工作法,专题小组讨论法,特尔菲法,案例调查,观察法

2.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3.教育干预法分为信息传播,行为干预

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

卫生宣传是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受传对象比较泛化,不值一反馈信息和效果,往往带有“过分渲染”的色彩,常以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看问题。

尽管卫生宣传也期望人们行为有所改变,但实践证明仅有卫生宣传难以达到行为改变的理想目的,卫生宣传的实际效果侧重于改变人们知识的结构态度,当然,普及卫生知识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卫生知识的传播活动仍需要不断加强,但它不是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终结。

2.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所涉及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或任务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支持的环境

3.加强社区的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在联系;

《渥太华宣言》指出的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

《渥太华宣言》指出的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

1.倡导

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条件。

2.赋权

帮助群众具备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激发其走向完全健康的潜力;

使群众获得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健康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从而有助与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资源平等机会;

使社区的集体行动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与社区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

3.协调

协调个人、社区、卫生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健康促进中的利益和行动,组成强大的联盟与社会支持体系,共同努力实现健康目标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

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

社会动员的层次

1.领导层的动员

2.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动员

3.非政府组织的动员

4.动员专业人员参加

社会动员的手段

1.利用社会市场学的手段

2.信息传播

3.人员培训

4.管理技术

简单运用:

健康促进所涉及的五个主要活动领域或任务

P29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和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和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够有效预防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4.积极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尤其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

1.人类行为的特点

行为的概念、行为构成的基本要素

人的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感情、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的反应。

人的行为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行为的发生受到生物学基础的制约

1.遗传

2.人类行为的生物节律性

3.神经系统的整合能力与人的行为

4.内分泌对个体行为的调节

2.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

需要、动机、认知与健康相关行为

3.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促进健康行为的概念、危害健康行为的概念

健康的相关行为的概念: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分为两大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的行为:

指个人或团队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是个人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的判断标准和类别

促进健康行为的判断标准

1.有利性

2.规律性

3.和谐性

4.一致性

5.适宜性

健康行为的类别

1.日常健康行为

2.保健行为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4.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5.预警行为

6.求医行为

7.遵医行为

8.病人角色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可分为四类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包括吸烟,酗酒,吸毒,性乱

2.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复发率和致死率均较正常人高。

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都比正常人高

3.不良生活习惯可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早衰、癌症等发生。

表现为:

饮食过度;

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

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

嗜好含致癌的食品;

不良进食习惯

4.不良疾病行为常见表现形式与“求医行为”相对的瞒病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等;

与“遵医行为”等相对的有“角色行为超前”、“角色行为缺如”和“角色心理冲突”,以及悲观绝望等心理状况和求神拜佛等迷信行为。

综合分析:

分析影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4.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知信行模式的概念、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

知信行模式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心理学的概念来构建解释人们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模式,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而形成的。

知信行模式的内涵;

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的步骤;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的步骤。

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和矫正方法

“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指的是行动。

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

知识,是行为的基础,通过学习改变原有目标,消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达到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

信念或态度,是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的态度,有知识转变成信念和态度就能支配人的行动。

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关键。

信念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和信仰,通常与感情、意志一起支配人的行动。

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之行动,促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形成。

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

其次,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行为改变的阶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变化通常需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

1.无改变打算阶段

2.打算改变阶段

3.转变准备阶段

4.转变行为阶段

5.行为维持阶段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可分为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

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进行信息传播、教育培训的具体指导来帮助教育对象产生某些健康认知,建立和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则是健康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帮助和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干预过程。

行为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疗法,示范疗法,厌恶疗法,强化疗法。

举例说明各种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健康信念模式的实际应用

P55

第四章健康心理

1.健康心理的基本概念

健康心理的概念。

健康心理是指心理上的健康状态,让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即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

健康心理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活动正常

2.积极稳定的情绪

3.心理行为反应适度

4.人际关系和谐

5.心理行为符合心理年龄特征

6.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7.具有完整和健康的人格

2.常见心理卫生问题

情绪、个性、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的概念

情绪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对其态度的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的关系反应。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表现在情绪和行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个体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的特点;

气质、性格是个性的重要部分,人格特征与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人际交往的原则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P61

个性心理特征的特点:

1.组合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一般性和独特性

4.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人格是一个人心身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心理基础,人格特征影响了一个人得病的概率、患病的种类、病程的长短、愈后的效果等。

可以说,人格是压力与健康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

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主要包括:

1.接近性

2.相似性

3.互补性

4.个性特征

5.能力和特长

6.仪表

常见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有恐惧心理、孤僻心理、自傲心理、妒忌心理、猜疑心理、敌意心理

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5.赞扬原则

健康情绪的培养;

A型、B型、C型行为模式与健康

健康情绪的培养:

1.培养幽默感

2.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4.以积极的态度观察事物

A型性格的人,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为取得成绩而努力奋斗,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匆,对人有敌意。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语言粗鲁,自信心不强。

与此相反的性格,如不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称为B型性格。

A型性格冠心病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均比B型性格的人高。

癌症患者具有某些人格特征——C型行为模式。

C型性格的特征是:

童年时期遭受过挫折、经历坎坷、性格克制、情绪压抑、压抑愤怒、焦虑抑郁、过分谦虚、谨小慎微、过分合作、调和折中等。

3.心理健康的评估

心理评估的概念

心理评估指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价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的过程。

心理评估的内容、心理评估方法

心理评估的内容

1.智力和认知评估

2.情绪评估

3.个性特征评估

4.临床心理症状评估

5.危害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的评估

心理评估的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交谈法

4.活动产品分析法

5.个案研究法

6.测验法

7.问卷法

4.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概念

心理咨询:

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

心理咨询的方式、心理咨询的原则

心理咨询的方式:

1.直接咨询

2.简介咨询

3.个别咨询

4.团体咨询

5.门诊咨询

6.现场咨询

7.信函咨询

8.电话咨询

9.专题咨询

 

心理咨询的原则

1.如实接受

2.整体性

3.坚持性

4.保密性

5.尊重与平等

6.自助性

7.艺术性

8.预防性

9.发展性

10.不评性

11.伦理性

10.心理健康的促进。

心理健康促进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的认识和适应环境

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直面挫折

第五章传播与健康教育

1.健康传播概论

健康信息的概念、健康传播、传播策略的概念、传播模式的概念。

人类传播活动的五种基本类型和概念

健康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传播策略是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种传播渠道向目标人群传播特定讯息的全面计划。

传播模式是指为了研究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传播活动大致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1.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2.人际传播又称人际交流或亲身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

3.群体传播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纽带,群体传播是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

4.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5.大众传播

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结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信息加工的理论、传播的要素和基本特征、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共同经验域、契约关系和反馈这三个基本条件

信息加工指对信息的接收、存储、提取、处理和传递的加工信息工程。

人在信息加工中是一个主动的动态系统,在处理和传递所接收信息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广义的信息加工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认知,包括人们选择、加工与存储信息的整个过程;

第二层意思则涉及到人们如何衡量、增加、提取以及使用已经存储的信息。

传播的基本特征

(社会;

普遍;

符号;

互动;

共享)性

传播要素

1传播者2信息、讯息和符号3媒介渠道4干扰5把关人6受传者7反馈8传播效果

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称为传播关系。

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共同经验域、契约关系和反馈这三个基本条件。

没有这三个条件,就不太可能建立传播关系,产生传的快、传即通、传有效的传播效果。

1.共同经验域是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

在大众传播中,还要再加上传授双方对传播媒介的使用及理解的共同范围。

2.契约关系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传播双方以此来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

3.反馈在传播学中反馈特指传播者获知受传者的主动反映情况;

另一层是在间接传播中,传播者需要运用反馈机制去收集受传者的被动反应。

常见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即:

一个描述传播行为的简便方法,就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

*谁

*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效果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把复杂的传播现象用五个部分高度概括,虽然不能解释和说明一切传播现象,但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不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传播结构,还进而提出了五部分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从而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为传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把传播模式描述为一种有反馈的信息双向循环往复的过程,为传播学重视信息反馈的人际传播研究作出了贡献。

这一传播模式强调传播双方都是传播的主体,在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受讯息时则成为受传者。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概念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交流简单易行,不受机构、媒体、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可以比较随意地进行。

2.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人际传播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

4.与大众传播相比较,人际传播的速度慢,信息量相对较小,在一定的时限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数量远不如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健康教育中常用的五种人际传播形式

在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P80

1.个别劝导

2.小组讨论

3.讲座

4.培训

5.咨询

综合实例掌握人际传播技巧的应用

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概念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媒体组合的概念

媒介组合指在同一大众传播的媒体计划之中,使用两种或两中以上不同的媒体

大众传播常见障碍

1.讯息障碍

2.语意学障碍

3.符号障碍

4.心理障碍

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热的传播技术手段

2.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3.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4.大众传播对象为数众多,分散广泛,是匿名的,自由的;

5.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1.保证效果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速度原则

4.可及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为了提高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媒介的媒介组合P85

媒介组合的理由1.达到第一种媒体所未达到的目标人群,提高媒介的覆盖率;

2.在第一种媒体得到最佳到达率之后,再以较便宜的第二种媒体提供额外的重复暴露3.利用媒体所固有的某些价值以扩展传播活动的效果(如多媒体、三维动画、音乐)4.协同作用,各种媒体经混合所生产的总和效果,远大于各种媒介个别效果相加的总和。

两种媒体组合到达率当祝贺两种媒体以增加“到达率总额”时,其基本的假定为:

第二种媒体在第一种媒体所提供的那些暴露在外,提供了信息暴露的机会,而第一种媒体,基于媒体计划所列用途,到达率有其限度。

为了联合两种媒体的组合到达率,有一项公认的名为“随机组合”的统计方法。

它假设那些不被第一种媒体到达者有机会暴露于第二种媒体,当那些未被第二种媒体到达部分人数或户数增加时,此一暴露的机会也会增加。

如果使用一种可以获得为60%传播效果的传媒,再使用另一种可以获得50%传播效果的传媒,那么,据此表可估计两种媒体组合的总传播效果达到率为80%。

注意,当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时,必须在相同的目标人群基础上建立到达率。

4.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健康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影响健康传播的因素与对策

1.健康传播者方面

1)做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作用

2)选择合适的传播者,注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威信与吸引力

3)加强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共同经验域

2.健康信息方面

1)信息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2)同一信息,反复强化,采用不同的方式,反复的强化同一信息,生动、短小精悍、反复出现的讯息可使受传者加强记忆

3)注重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