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071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三)成语故事

1、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

2、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其中“杏林”称颂医生。

(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

(四)诗《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五)关于动物的成语

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胆小如鼠

(六)风景名胜区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七)古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该诗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的情趣。

题西林壁苏轼(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该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该诗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19岁作)

(八)古代名句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意思是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2、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意思是说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3、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

道德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因循苟且。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九)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2、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3、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十)小常识:

1、《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

《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

《猫》和《母鸡》的作者是老舍;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是肖复兴。

2、《格林童话》是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德国的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共有210篇,其中有《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3、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长城、颐和园以及兵马俑都属于文化遗产。

4、《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

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

三、课文中需背诵的地方

第1课《观潮》中背诵3、4两个自然段。

第6课《爬山虎的脚》背诵全文。

其它课文大家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四、成语归类:

(1)打比方的成语:

细雨如丝骨瘦如柴骄阳似火月光如水

(2)描写四季特点:

春: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春风化雨

夏: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

秋风送爽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冬: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3)描写神态(表情)的:

神采奕奕垂头丧气满面春光

(4)写人物品质的:

乐于助人知错就改无私奉献

(5)描写黄昏的: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晚霞满天、

(6)写夜晚的:

月明星稀、万家灯火、夜深人静、三更半夜

(7)形容说话的:

自言自语、吞吞吐吐、对答如流、滔滔不绝

(8)描写眉毛的:

浓眉大眼、喜上眉梢眉飞色舞眉开眼笑

(9)关于读书学习的:

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勤学苦练、

如饥似渴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再接再厉

(10)描写建筑的:

古色古香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11)描写工艺品:

小巧玲珑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光彩夺目

(12)描写月亮星空的:

月光如水玉兔东升月明星稀明月高悬满天繁星群星闪烁众星拱月

(13)描写天气的:

艳阳高照、乌云满天、阳光明媚、雷声大作

(14)描写心情的:

心花怒放惊喜万分兴高采烈心旷神怡

(15)描写山和水的:

山清水秀千山万水青山绿水山高水深

(16)描写仪表的:

仪表堂堂举止文雅

(17)描写英雄人物的:

气壮山河壮烈豪迈临危不惧英勇顽强

(18)描写人间情谊:

风雨同舟手足情深血浓于水生死相依

(19)描写花草树木:

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20)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百依百顺 甜言蜜语眼疾手快

(21)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生离死别一无所有前因后果天昏地暗

(22)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23)数字成语

一丝不苟五湖四海九死一生百家争鸣千山万水千辛万苦

独树一帜五体投地十万火急十拿九稳百闻不如一见

五、名句归类

(一)劝学类:

  诗句         作者     诗题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 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二)惜时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

2.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 适  《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四)四季类:

春天: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 甫 《绝句》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 甫 《春夜喜雨》

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小池》

秋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 牧 《山行》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 《江雪》

(五)爱国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 游  《示儿》

(六)友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赠汪伦》

(七)思乡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静夜思》

(八)节日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元日》

九、缩句

(一)缩句就是把那些修辞手法都去掉,要注意以下几点:

1.“的”前面的通通都去掉

2.“得”的后面都去掉。

(如:

屋子里热得象蒸笼)“得”后面的都只是修辞前面这个热的,所以缩出来的句子就是:

屋子热。

3.你缩出来的句子要符合以下的6个基本句式的其中一个:

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

谁干什么什么干什么

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

4.另外还有句子中的"

在哪里"

和时间是要去掉的如:

在笼子里的包子熟了缩:

包子熟了

5.“着、了、过”是万万不能去掉的,如:

我在床上睡着了。

意思是我已经睡了,而去掉了“了”那意思就不对了。

6.最后一点,要搞清主语,主语不一定就是谁,看看我给你的6个句式其中有“什么”如:

播映员的话音响彻会场。

缩:

话音响彻会场。

第1点就说过了的前面的都要去掉。

7.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二)练习

1.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2.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3.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4.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5.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6.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7.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8.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9.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十、修改病句

(一)缺少成分:

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2.光荣的成了中国共产党。

3.大家在操场上愉快地做。

4.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5.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6.盖起了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7.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二)词语搭配不当

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2.这座桥不但坚硬,而且美观。

3.我们热烈庆祝小红同学被评上“三好”队员。

4.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5.我们一定坚持光荣的革命传统。

6.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7.上课了,徐老师举了不少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8.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9.犯了错误,要决心改进。

10.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导是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11.姐姐最爱看舞蹈和音乐。

12.锯是鲁班发现的。

(三)重复

1.大约有50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会议。

2.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个同学们。

3.弟弟拿着一束美丽、漂亮的花儿。

4.我才不怕这些坏蛋们呢?

5.五颜六色的彩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6.他是咱班最爱劳动的劳动积极分子。

7.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8.广场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工人、农民。

(四)词序错误

1.他从挎包里取出了一叠厚厚的人民币。

 

2.黄继光献出了自己光荣的生命

3.妈妈只见在台灯下看书。

4.爷爷过的一生都是俭朴生活。

5.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

6.我们要发扬并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五)不合事理(矛盾)

1.我的数学作业本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题计算还没算出来。

2.我可以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咱班陈红做的。

3.这次期末考试,我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4.参加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小学生和机关干部。

5.老师表扬了我,我的脸顿时红了,我就像一个大苹果。

6.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小路向前进。

7.同学们的作业基本上都交齐了。

8.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十、变换说法: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如:

见到同学有难,我们怎能不帮忙呢?

(见到同学有难,我们必须[一定、应该]要帮忙。

2、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

谁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谁都不会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3、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

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李博士只得停止工作。

4、难度稍大的把字名改成被字句,或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自古以来,人们把钱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自古以来,钱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5、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看,孔雀开屏啦!

”她兴奋地说。

(她兴奋地说:

”)

6、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非……不可……的运用)

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我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

十一、修辞手法类的:

(可以从课文中的事例出发,再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说一说等,都行。

1、比喻句。

《观潮》: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是很典型的比喻句,而且连用三个能表示比喻的词语“犹如、好像、如同”。

2、拟人句。

《蟋蟀的住宅》: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三、问句类型:

1、疑问句。

(有疑而问)

这支笔是你丢的吗?

2、反问句。

(答案在句中)

发生了这样的事,怎么不叫人生气呢?

3、设问句。

(自问自答)

《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得是现代科学技术。

十二、句子的变写:

1、短句变长句。

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鸽子或孔雀。

[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五彩斑斓的)孔雀。

]

2、缩句。

它们的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

(体表长出羽毛。

十三、课内阅读练习

             

(一)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写。

(2)、诗中“缘”是(  )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       )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  )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

(4)、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

         

(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词。

2、从划“”的句子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的观察很(),描写得很()。

3、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一、形状,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二、动作,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4、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划出来。

(三)《蟋蟀的住宅》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    )(    )------(    )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简朴——()简单——()

2、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3、这段话是按从()到()的顺序写的。

4、我们只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很(),还很()。

我觉得蟋蟀真()!

(四)《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

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4、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

咕噜咕噜:

(    )、(    )、(    )。

5、“古怪”的意思是(),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

说猫既(   )又(    );

既(   )又(    );

既(   )又(    )。

表面看起来作者是()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之情。

            (五)《颐和园》

  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从划“”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  )看到的景物;

又写来到(    ),看到的楼台亭阁;

再写登上(    ),站在(    )看到的湖光山色;

最后写在(    )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