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818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0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力管线及竖井小室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a.水准尺、钢尺、盒尺、大锤、水泥钉、小钉、木桩、白灰、混凝土标桩、标志牌、红漆。

b.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

3)作业条件

①给定的测量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高程控制点不得少于2个。

②具有施工设计图纸及测量有关的设计变更。

③施工测量人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④核对管线平面位置和高程与设计相符。

3、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测量桩位交接

桩位复测

控制网测设

管线开挖测量

管线基础测量管线安装测量

回填过程测量

竣工测量

2)操作工艺

①.测量桩位交接:

测量桩位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

在现场由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接桩。

依照资料在现场指认移交。

交接桩时,各桩位应完整稳固,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现场标桩应与书面资料要吻合。

如与相邻施工段相接时,应在相邻施工段多交接一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调和控制点,接桩后应做好护桩工作,同时做好标识便于寻找。

②.桩位复测:

接桩后,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及外业复测。

平面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进行。

高程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复测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原来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及交桩单位研究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

③.控制网测设

a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

管线工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采用附合导线方法。

b高程控制网布设形式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点每200m左右布设一点,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

c控制网测量

选点、埋石

加密控制点应选在距沟槽边20m-50m,点位应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存。

控制点应埋设混凝土桩或现浇混凝土,中心预埋φ6钢筋作为中心点,钢筋中设十字中心线。

外业观测

控制网测设应符合国家控制测量相应等级及相关要求。

内业作业

㈠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㈡各级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方法。

㈢平差时,使用程序必须可靠,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输出数据应满足相应精度要求。

④.管线开挖测量

a.开挖前测量:

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管线中线桩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管线中线桩每10或者20、50m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应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

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

高程桩的纵向间距宜为10或者20m。

b.开挖过程测量

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

c.人工清底后测量

沟槽清底后,采用极坐标方法或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高程引测至沟槽底。

d.井室开挖测量

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及控制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结构中心位置,依设计或相应图集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

⑤.管线基础测量:

根据检底后管线中线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度控制桩。

管线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高程。

⑥.管线安装测量:

管道基础施工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

⑦.回填过程测量:

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测放回填土不同区域及分层高程控制桩标出每层回填土压实厚度。

⑧.竣工测量

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测量。

竣工测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

二、沟槽开挖施工方案

供热管网土方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

1、开挖施工准备

基坑土方工程特点:

本工程土方开挖的特点是工程量大,现场场地狭小,各工作面开挖深度不统一,土方施工中受其他工序施工的制约,需合理组织,才能使工程流水施工。

根据以上特点和为下一步施工创造条件的要求,基坑开挖采用按工作面分区、分步施工的方法,分区施工是便于工作面能够分片形成和出土的方便,分步施工是便于发挥机械性能,创造多机作业立体工作面。

土方开挖前应先测量放线、测设高程。

开挖过程中应进行中线、横断面、高程的校核。

土方开挖使用人工配合机械。

2、表面清理

在施工管线的地表上有许多草木等有害杂质,沟槽回填后一旦杂质物腐烂变质,地基将发生松软和不均匀沉陷等现象,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就必须在开挖之前做好伐树、除根和表面处理工作。

将管道开挖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

清除时可采用人工方法或机械方法。

注意的是对草木等不能用火烧的办法。

3、土方挖运施工方法

1)土方施工的重要性

土方开挖制约着其它工序的施工,合理安排好土方作业是确保工期的重要环节;

土方施工的关健在于土方运输。

2)土方施工总体布署

A.施工中要抓好施工,连续作业,及早为土方创造出工作面。

B.每一层土方开挖应分梯段进行,成阶梯状分布,便于流水施工。

C.现场道路和出入口做到四通八达,合理规划卸土场地,优化运土路线,安排好作业时间,做好车辆分流,减少道路拥挤。

D.总的开挖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E.坡度的确定: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土情况确定。

F.开挖基槽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一次开挖至垫层底标高,预留300mm人工清理。

挖土采用侧向挖土法:

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G.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不小于3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三、砂垫层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

1)铺设砂垫层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

2)砂垫层的厚度按图纸要求铺设,铺设时按线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摊铺均匀。

3)铺完一段,压实前应洒水使表面保持湿润。

小面积房间采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夯实,不少于三遍;

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且碾压不少于四遍,夯实后的砂石垫层表面应平整密实。

4)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图纸要求,亦应分层摊铺均匀,洒水湿润后,采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夯实,一夯压半夯。

并达到表面平整、高低差不大于20mm,夯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

5)冬期施工温度低于-10℃时不宜施工。

施工中使用的砂或砂石料不得含有冻块,要随筛、随拌、随铺、随打、随保温,严格执行接搓、留搓和分层的规定。

6)找平与验收,内容为: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设检查员,环刀取样,测定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7)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斜搓,上下层接头要错500--1000mm。

8)铺筑完成采用轻型机械压实时为150--200mm。

9)夯实后的砂垫层都需做干密度试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验,方可进行下一道序。

2、成品保护

1)在已铺设的垫层上,不得用锤击的方法进行石料和砖料加工。

2)垫层铺设后应尽快进行面层施工,防止长期暴露、行车、走人,造成松动。

3)做好垫层周围的排水措施,防止受雨水浸泡造成下陷。

4)紧靠已铺好的垫层部位,不得随意挖坑进行其他作业。

应注意的问题

1)砂垫层施工,基土必须平整、坚实、均匀;

局部松软土应清除,用同类土分层回填夯实;

管道下部应按要求回填土夯实;

基土表面应避免受水浸润,基土表面与砂

2)垫层铺设时每层厚度宜一次铺设,不得在夯压后再行补填或铲削。

五、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1、准备工作

1)管道安装前应检查沟槽底高程、坡度、基底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沟槽开挖后应将沟槽中的砖头瓦块等杂物清理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将沟底夯实找平,若沟底基础软硬不一致时应对地基作过渡处理。

当预制直埋保温管敷设在房渣土、杂填土等腐蚀性较强的土层内时,管周围500mm范围内应换以腐蚀性小的素土后填砂或过筛的细土150mm夯实,再敷设管道。

2)预制滑动支架管托及钢筋混凝土支墩、固定支架构件及卡板、导向支架立柱及导向板。

3)清理沟底。

达到平整畅通。

4)在地沟底面上画出地沟中线和管道中心线。

2、管材的运输与储存

1)供热管材、管件均有规格、生产厂的厂名和执行的标准号,在管件上有明显的商标和规格,并符合标准的规定。

存放管材的地方要平坦松软,场地附近不得有腐蚀性化学物品。

管材、管件及设备运至施工现场后,必须由材料员(质检员配合)逐根逐件检查外防腐及管口质量,并作好标识记录,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并且运离现场。

当用支垫物支垫时,管下设置不低于150mm的管托,支垫宽度不得小于75mm,其间距不得大于1m,外悬的端部不宜大于500mm。

2)管材在运输时及装卸过程中,禁止剧烈撞击抛掷。

管材运输时,管与管之间需留有一定的间隙,层与层之间用垫木隔开,并且高度不超过2米,堆放处应远离热源或火源,直埋保温管不得受到烈日照射、雨淋及浸泡,露天存放时用苫布遮盖。

在管材运输过程中,保证管壁不受损伤前提下不同直径的管材允许套装。

3、下管、对口

管道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⑴根据设计要求的管径、壁厚和材质,进行钢管的预先选择和检验,矫正管材的平直度,整修管口及加工焊接用的坡口;

⑵清理管内外表面、除锈和涂刷油漆;

⑶根据运输和吊装设备情况及工艺条件,可将钢管及管件焊接成预制管组。

⑷在定准管道中心线和复查测量管道支架标高后,将管组或单管平稳地起吊就位。

吊起的管段不得急速下降,放在架空支架上的管道,应安装必要的固定段施。

管道安装时,应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⑴已做防腐层和保温层的管道,不得在地沟中沿沟纵向拖拽,必须沿管沟纵向拖动的,应利用托轮进行拖动;

⑵用管组或单根管子逐根的固定安装管道时,每个管组或每根管子都应按管道的中心线和管道坡度对好管口。

管口对接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⑴对按管口时,应检查管道平直度,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允许偏差1mm,在所对接管子的全长范围内,最大偏差值应不超过10mm;

⑵管子对口处应垫置牢固,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错位和变形;

⑶管道焊口距支架的距离应保证焊接操作的需要;

⑷管道与管道、管道与设备连接时,不得强行对口,加热管道等方法来消除接口间隙,偏斜、错口或不同的缺陷,必须在设备安装定位、紧好螺栓后自然进行。

下管

本工程由于管子自重较小,选择人工下管,选用宽度大于50mm的柔性吊带,并在管子两端栓绳,以减少在沟槽内运管;

如有不便于沿沟槽边下管时在沟槽上集中下管,管端设置保护封帽,然后在沟槽内运管。

下管时,严禁将管材自槽边翻滚入内。

布管前应测量管口周长、直径以便匹配对口,本工程布管可采用沟槽一侧布管,即将管材沿沟槽一侧一字排开,且距沟槽边缘最小距离不应小于0.5米。

各种管件按图纸中所注位置对应摆放,过路地段不能一字排管时可集中存放再二次倒运。

管道安装的平面位置及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直埋管道平面转角或坡度变化须按图纸规定进行施工。

稳管

稳管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视管径的大小而异。

将每节管子按设计中心位置和标高稳定在基础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⑴管轴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15mm。

⑵管内底高程的允许偏差:

当管径D≤100mm,允许偏差为±

1mm;

管径D>100mm,允许偏差为±

1.5mm。

管道安装前应检查槽底高程、坡度、基底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内杂物是否清除干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

管道敷设时,沟槽底应垫200mm厚中粗砂,管道上部、两侧也应垫200mm厚细砂。

对于出现地下水的沟槽,槽底应先垫100mm厚的石屑,然后再按设计要求填砂。

直埋保温管回水管由标识处应向上,即标识朝向地面。

管道就位安装前首先对管沟沟底基层进行再次清理和操作后方可下管,挖深以设计标高为依据。

管道安装后必须满足自然放坡条件,不能有倒坡积水现象。

管道铺设应有序进行,管道铺设或安装工作中断时,应用软塞等物临时堵塞管口,不得敞口搁置。

管道入口与构筑物的连接,应平整、密实、严禁漏水。

管道安装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温度条件下各种材料伸缩的适宜条件,保证安装质量和管道使用安全。

接管

⑴接口前,应先检查钢管坡口是否打磨完好。

⑵接口时,应先将管口的内壁清理干净。

钢管两口之间留有一定的焊接间隙,间隙控制在2-3mm之间,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以免影响焊接质量。

⑶接口完成后,随即用相同的土质把预留凹槽处填筑密实。

⑷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的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的高度。

管道安装完,尚未回填土时,一旦遭到水泡,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绝对不许带水作业。

管道安装允许偏差及质量标准下表:

4、管道焊接

1)工作条件

①人员要求:

a从事碳钢、钢管道焊接的焊工,需持有相应的国内项目合格证,并须取得国家认可的本项目焊工上岗证,焊工现场考核后方可上岗。

b设备制造及检验要求:

⑴管径≤DN200的供热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无缝钢管的生产符合《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的要求。

⑵管径≥DN250的供热管道采用螺旋焊缝钢管,材质为Q235—B,无缝钢管的生产符合《城市供热螺旋氩弧焊钢管》(CJ/T3022-93)的要求。

⑶阀门:

阀门采用焊接阀门,阀门设计压力为2.5Mpa,设计温度150℃。

蝶阀设计压力为2.5Mpa,设计温度130℃

⑷预制件:

本工程弯头、三通均采用工厂预制,应满足《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及管件》(CJ/T29047-2012)的要求。

弯头的公称壁厚不小于直管壁厚,焊接应采用双面焊接方式,弯管所有焊缝须做100%无损检验。

⑸管道连接方式:

管与管、管与阀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②环境要求:

a焊材必须存放在干燥且通风良好的贮存库内。

b严格遵守焊材的保管、烘干和发放制度。

c施工现场应有防风、防雨等措施。

2)焊接操作步骤

3)焊前准备

①检查工作条件

a焊工是否有与施焊项目相应的国内项目合格证及本项目焊工上岗证;

b焊接设备符合要求;

c焊接材料必须有合格证;

d环境是符合要求。

②焊材准备

a焊材的存放、烘干及发放应按国家及设计有关规定执行;

b在施工现场使用焊条时,应先放入焊条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焊条在保温筒内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c焊丝使用前,应清除表面油污、锈蚀等。

③管道坡口准备

管道坡口加工:

碳钢采用氧-乙炔火焰,不锈钢采用机械切削或等离子弧的加工方法,但热加工后,应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对接焊缝的坡口型式和组对尺寸统一规定如下:

加工成V型坡口,坡口角度α=600~650、钝边р=0~3mm、组对间隙с=2~4mm。

焊口组对前,应检查坡口质量,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等缺陷,在坡口表面及边缘不小于15mm范围内的油污、毛刺、泥土等应清除干净。

不锈钢钢管组对时,应与碳钢、合金钢管道分开。

4)焊接工艺

①管径≤DN200的供热管道采用无缝钢管一般要求

a所有的管材和焊材都必须有制造厂家的质量证明证书,且应逐项核对,做到物证相符。

管道预制时,焊接位置应尽量采用平焊和转动焊。

b管子在切割前应按照图纸规范、材料表、安装尺寸、下料尺寸对管子规格、材质、等级、壁厚等标记及下料尺寸进一步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料。

c焊缝的设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并便于焊接。

d组装前,首先检查管子及管件,并将内部的铁锈及杂物清理干净。

短管预制口要用塑料盖或其他方式堵上,以防进入杂物。

焊件应放置稳固,以避免焊缝在焊接过程中产生附加应力。

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线距管子弯曲起点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与支吊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焊接钢管组对时,纵缝之间的距离应错开100mm。

e焊件组对前应将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且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

f采用手工电弧焊的不锈钢管道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应涂上白垩粉,以防焊接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

g焊接与转动设备相连的管道时,焊接点应接地,以免焊接时电流通过转动设备,造成设备的损坏。

h除设计另有要求外,为防止焊接裂纹和减小内应力,应避免强行组对。

两个相邻的环形对接焊缝之间的距离最少为200mm。

焊接纵焊缝的管道时,两条纵焊缝之间的距离至少是5倍管壁厚度且最多只能有两条纵缝,管道底部应避免纵焊缝。

②焊接环境:

㈠在下雨、下雪、刮风,尤其是尘土飞扬的大风沙情况下,应搭设三防棚,温度较低时在三防棚内要采取取暖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㈡如果坡口表面覆盖着水、冰等,要用火焰或其他加热设施将接缝烘干后才能焊接。

㈢大气相对湿度高于90%时,禁止施焊。

㈣环境温度低于0℃,对施焊100mm范围内需预热至15℃以上才能施焊。

㈤氩弧焊时,应避免对焊接不利的通风,无防护设施时,限制风速<

2m/s。

③焊接注意事项:

⒈禁止在母材上引弧、试验电流,引弧必须在坡口内或采用后退引弧法。

⒉不锈钢焊接时焊接地线必须用不锈钢卡子牢固在管子端头,不得将地线搭在管子上,以免产生电弧擦伤。

⒊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⒋焊接时应注意起、收弧处的质量,收弧时应将弧坑填满,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氩弧焊时应滞后停气直至熔池凝固。

⒌定位焊与正式焊工艺相同,点焊时要保证有正确的间隙、钝边,避免强力组对。

⒍打底焊时,必须将根部点焊点磨削成易于焊接的形状,以便能完全熔合。

⒎所有对接焊缝及支管连接的角焊缝,根部必须完全熔透并成型良好,焊缝宽度应以每边超过坡口边缘1~2mm为宜。

⒏所有承插焊均需电弧焊两层以上,层间接头要错开。

⒐管道壁厚δ≤4mm的对接焊口采用全氩弧焊接方法,管道壁厚δ>4mm的对接焊口采用氩电联焊的焊接方法,角接焊口则采用焊条电弧焊的方法。

⒑每一焊口施焊完毕,必须认真清除药皮,并牢记这是焊接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序。

⒒管道焊接要做好焊接记录,记录必须及时真实。

⒓焊缝焊接完毕,应在焊缝旁边标上焊工代号,对于碳钢可打钢印,同时还应在图纸上注明。

⒔图上应注明固定焊缝的位置和编号。

⒕所有管子或管件的对口应做到内壁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大于2mm。

对于不等厚焊件的对接组对要求如下:

壁厚差大于2mm时,应按下图规定削薄边缘

④管道组对点焊要求

a点固焊点应由焊接同一管道的焊工进行。

点固焊用的焊条,焊材与正式焊缝所用的焊条、焊丝相同;

b点固焊工艺条件与正式焊缝工艺条件相同,必须焊透;

⑤点固焊位置及点数:

当管道公称直径DN≤100mm时,3点均布;

当管道公称直径DN>

100mm时,4点以上均布为宜;

点固焊点长度为5~10mm,高度不超过管壁厚的2/3,点固焊点应避开交叉点;

点固焊的焊点内如有裂纹等缺陷,应及时处理。

⑥碳钢管焊接工艺:

由于低碳钢的含碳量及合金元素低,具有优良的焊接工艺性能,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即可获得优质焊接接头。

⑦管径≥DN250的供热管道采用螺旋焊缝钢管方法选用及工艺要求:

a管径≥DN250的供热管道采用螺旋焊缝钢管,材质为Q235B,无缝钢管的生产符合《城市供热螺旋氩弧焊钢管》(CJ/T3022-93)的要求。

b管道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全部采用加强焊缝,加强高度为2~3mm,焊缝宽度为18~20mm,且超出坡口边缘2~3mm。

c每道焊缝施焊三层以上,第一层焊缝根部必须焊透,但不得烧穿,各层焊头应错开,每层焊缝的厚度为焊条直径的0.8~1.2倍。

不允许在非焊接面上引弧。

d每层焊完后,应清除熔渣、飞溅等附着物,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缺陷必须铲除重焊。

e不合格的焊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补焊措施进行返修,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能超过两次。

f钢管相邻管节组对,短节长度不得小于管径。

必须对管口进行修口,使端面坡口、钝边圆度等均应符合要求,坡口周围的杂物油漆、氧化物等要清除干净。

坡口不得用气割直接切坡口,要用砂轮机打坡口。

钢管对口、坡口要求:

坡口夹角55-65度,对口间隙2~3mm,钝边0~3mm。

g钢管采用外对口器进行组对,钢管组对时要进行定位焊,焊点数不少于5处,点焊长度为100-150mm。

点焊时要对称,距离相等,在组对前要进行清膛,扫膛,管膛内严禁杂物进入,待管缝焊接完后,两头及时用塑料布封堵。

h对称点焊后的焊口不得用大锤砸,药皮等飞溅物用砂轮机磨,点焊应焊透,经检查无裂纹、夹渣等缺陷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i每一条焊缝在组对,点焊定位完后,应立即进行施焊,不得中间停歇。

管壁厚8mm焊接层数为3层。

每一层焊道必须均匀焊透,不得烧穿。

每层焊缝厚度为焊条直径的0.8-1.2倍,各层引弧点要在单设的引弧钢板上,不应在焊道口引弧,更不能在母材表面上引弧。

j当每一层施焊完后,用砂轮机认真打磨,把焊道上的气孔,夹渣,飞溅物打磨干净,保持焊道顺序均匀,焊缝表面呈鱼鳞状光滑均匀,宽度整齐。

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0mm,填充部分高度为1-2mm最大不超过3mm,仰焊部位最大不超过5mm,焊缝宽度每边比坡口宽2mm。

每道焊口必须连续一次焊完,焊道层与层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5min。

每道焊口完后在来水方向距焊口100mm处用钢印打上焊工代号,并做好记录。

⑥管道焊缝检验

a外观检验

100%管线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表面气孔、表面夹渣、咬边、未焊透、根部收缩等缺陷,焊缝余高≤1+0.10b;

角焊缝厚度满足要求,焊角应对称。

b无损检验

焊接完毕后,进行X射线无损探伤。

本工程管道焊缝采用射线无损探伤检测,符合《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