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入学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广东省高三入学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三入学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
《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
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
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
刘鹗《老残游记》言:
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
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
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
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
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
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也是“仁”的内核。
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
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
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
“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
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
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
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
《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
(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
“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
(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
红楼>
景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
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请试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文本特点。
(4分)
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猪婆坟
吴克敬
孩子属猪
,周岁那年,他家养的那头小黑猪做了幸福的猪妈妈,膝下一窝的小猪崽,胖嘟嘟的极为可爱。
“多年媳妇儿熬成婆”,接着又豪迈地养了几窝猪崽,小黑猪就成猪婆了。
它不受节制地生育,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打油称盐要调味,头疼脑热要买药,都在猪婆卖儿卖女的收入中支出;
过年过节时,给家里人扯块布料,缝一件新衣裳,也少不了猪婆卖儿卖女的收益;
孩子背上书包上学,花销靠的还是猪婆卖儿卖女的积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上人看见,孩子的父亲赶在集日,都要提了猪崽去卖。
孩子喜欢看猪婆,看它臃肿着身子,从猪圈里游出来,靠在猪圈旁的香椿树上,蹭着身上的泥垢。
摇晃着的香椿树上,常有喜鹊喳喳响亮地欢叫。
孩子学业很有长进,总在班上考第一。
三年级的一天,孩子却昏倒在课堂上。
送到医院抢救过来,医生对流泪的母亲说:
“孩子严重贫血,营养一定要跟上。
”孩子和母亲相视无语,都很放松地嘘了一口气,因为谁都知道,农家的日子,总是营养不够。
孩子爬起来,和母亲就要出院回家,恰在此时,医院门口吵吵嚷嚷地抬进一个人。
孩子眼尖,扑上去就喊爹。
原来孩子的爹在外给人造屋帮工,听说儿子昏迷,眼前一黑,就从丈高的屋架上跌下来。
抢救在紧张进行,母亲攥着孩子的手,眼泪串着线儿掉。
孩子没哭,只是盯着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进去出来,出来进去。
急促的脚步终于停了下来,传话说:
命无大碍,腰伤了,从此怕站不起来了!
在这个春天,孩子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
父亲伤愈出院,果然站不起来了。
孩子在学校更用功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一学期一张,裱糊了家里的半面墙。
可孩子抗不住还要头晕,又在课堂上昏过去了。
抢救是及时的,医生的话十分坚决,孩子必须输血,否则……否则什么呢?
医生不说出来,孩子的母亲听出来了。
过去,母亲听不得那样的话,听了就是一脸的泪水,现在的母亲没眼泪了,天塌下来,母亲都默默地承担着。
家里那一连串的变故,使柔弱的母亲坚强得像一座山。
联系了可以自己到家里拉走猪崽的买家,父亲出院借的钱总算是能补上了,可是孩子的病怎么办?
屠户是母亲喊来的。
母亲在猪圈旁的香椿树下,架起一口大铁锅,熊熊的火焰烧得锅里的水波翻浪滚。
母亲对屠户说:
善人啊!
你看这头猪婆能杀几个钱?
杀了它,给我娃输血呀。
屠户闭上了眼睛,虽然生来杀猪无数,可他从没杀过猪婆
再说,猪婆的肉也卖不上钱。
屠户很想转身而去,但他不能,他晓得这一家的艰难。
屠户就睁开了眼睛,睁开眼睛时就亮出了他的杀猪刀,长长的、弯弯的杀猪刀闪着寒光!
母亲卸下圈栏,举着一捧猪草,轻轻地唤着猪婆
,想把猪婆哄出猪圈。
可是猪婆像是看透了母亲的伎俩,只管慵懒地蹲在囤里,抬头看了看母亲,便只和绕膝的猪崽玩儿了。
母亲失去了耐心,跳进猪圈,要赶猪婆出了。
而猪婆干脆倒卧地上,嘴里发出只有猪崽才懂的呼噜声,众猪崽闻声而来,拥在猪婆的两排乳头上,发出一片风卷残云的吮奶声。
很长一段时日,原来泪罐罐一样的母亲,忙了家里忙外头,再不流泪了;
现在却因为猪婆
这一耍赖的举动,忍不住泪水涟涟了。
孩子日后猜想,那是两个母亲的较量,母亲爱着她的孩子,猪婆也爱着它的孩子。
没办法,母亲就只有流泪,她必须牺牲猪婆的母爱,而成全她自己的母爱了。
猪崽吃饱了奶汁,跑到一边玩儿去了。
母亲开始了她的强制措施,抓着猪婆的耳朵,准备把猪婆拉出猪圈时,猪婆却自己站起来,朝圈外寒光闪闪的杀猪刀走来了,嘴里呜噜噜地低吼着……
猪婆走出了猪圈,走到了屠户身边,屠户的杀猪刀也举起来了,却见两只粗壮的胳膊扑上来,护在了猪婆的脖子上。
这是父亲呢。
卧床不起的父亲,是什么时候爬下床,爬到猪圈边来的,母亲和屠户都没有注意。
正是因为父亲的出现,猪婆得救了。
屠户收拾起刀子,嘴里喃喃地念叨着:
这猪婆太有灵性了!
父亲让母亲准备好架子车,爬上去,让母亲拉着去了医院。
那一天的一切,深埋在父亲和母亲的记忆里。
直到孩子上了大学,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父子俩就着一碟炸花生,你一盅烧酒,他一盅烧酒,喝得高了,父亲才说出来的。
原来孩子输血,总是在母亲拉着父亲去一次医院后,他再去医院输的。
他所输的血,都是父亲从自己身上抽出来的呀!
猪婆是最后
老死的。
死后就埋在猪圈旁的香椿树下,时常地,喜鹊还会飞来,兀立在香椿枝上,喳喳地欢叫……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的父亲都要赶在集日提了猪崽去卖,说明卖猪崽的收入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
B文章写医生抢救后说孩子严重贫血,母亲和孩子反倒很放松地嘘了一口气,说明在农家看来,营养不够不算什么大病。
C母亲无奈地杀猪婆,是为给孩子治病,她想先过眼下这一关;
父亲之所以坚决反对,是因为不能剜肉医疮,要另想办法。
D文章围绕猪
婆的命运,描写了父亲母亲尽全力疼爱孩子,孩子最后不负众望的感人故事,揭示了寒门出英才的普遍规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猪婆”这一称呼比较怪异,具有地方特色,文章以“
猪婆坟”为题,设置
悬念,引发读者兴趣,同时也为文中所写的感人故事涂上悲凉的色彩。
B.文章中说猪婆
“豪迈地”养了几窝猪崽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庄词谐用,凸显了一家人对猪婆的看重
,令读者忍俊不禁。
C.文章中写到的猪圈
旁的香椿树、响亮地欢叫的喜鹊和幸福的猪婆、一窝胖嘟嘟的极为可爱的小猪
崽相映成趣,营造了温馨的环境。
D、文章结尾叙写猪婆最后老死、死后埋在猪圈旁香椿树下的善终,描写喜鹊飞来在香椿枝上欢叫的场景,以景结篇,意味深远。
8.文章为什么没有出现人物的名字,只用孩子、父亲、母亲等代替?
请简要作答。
9.文章刻画猪婆这个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赏析。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
“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哀而舍之。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
“彼竖子何能为?
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权曰:
“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
”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
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
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升。
B.“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中郎将”,官名。
《苏武传》“武以中郎将使”的“中郎将”职责是专门出使他国。
D.“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出身低微。
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吕蒙轻率莽撞。
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吕蒙作战勇猛。
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D.吕蒙严明宽厚。
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
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
(2)“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14.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
请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
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孤山:
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当时诗人隐居在此。
端上人:
名端的和尚。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葑上田:
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
葑,菰根,即菱白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起笔:
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
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的幽僻处。
B.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C.诗人寓情于景,秋景中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诗人愁绪更加浓厚。
D.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2).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圆缺增减的辩证关系为例,形象地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戍边将士的报国宣言。
其实,家国情怀一直在我们的文化中流淌,无数诗人用诗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屈原就曾写过许多饱含爱国热忱的诗句,如: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名为“飞扬”。
冬奥会火炬造型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和红色,象征着“(
)”。
残奥会火炬使用银和金,象征着荣耀和梦想,体现了残奥会“勇气、决心、鼓励和平等”的价值观。
火炬由祥云纹样“撑腰”,从祥云纹样向剪纸雪花图案自下而上逐渐过渡,旋转上升,如彩带舞动,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
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还包含了对“双奥之城”的继承和发扬。
火炬设计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采用氢作为燃料,既能满足环保属性,也符合冬奧会火炬接力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现实要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温暖世界,照亮冰雪,激情飞扬,冰火相约
B.温暖世界,激情飞扬,冰火相约,照亮冰雪
C.冰火相约,温暖世界,激情飞扬,照亮冰雪
D.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
19.下列各项中,和第一个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C.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0.文中第二个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
,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
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每句不超过12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到:
“人的本性是这样的:
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2017年,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中国湘西山村里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说:
“中国农村是“蓝海”,该有人到这里,为农民创富。
”2021年7月,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针对往年“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因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薪资水平偏低而被视为“天坑”专业,填报志愿的高考考生避之不及的情况发出呼吁:
“我们都可以不学环境,但当环境污染的时候,我们都会抱怨。
我们不学化学和材料,我们的芯片被卡脖子的时候,我们却误以为是电信IT不够发达,而不知道芯片不仅需要阳春白雪,还需要下里巴人,材料、化学同样缺一不可啊。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B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
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
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
2.C(C项“有相似之处”“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
3.D(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4.
(1)引证法,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
(2)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
(3)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
(4)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本题4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两者都很少写景(1分),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1分);
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2分),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2分)。
(本题6分,其他答案能够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6、D【解析】主旨错解,“揭示了寒门出英才的普遍规律”错,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父母的深沉的爱。
7、A【解析】感情基调错解,“涂上悲凉的色彩”错,猪婆是老死的,不能说以“
”为题为文章涂上了悲凉的色彩。
8、用孩子、父亲、母亲等代替名字,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家庭关系,凸显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孩子、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