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458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试题重点班文档格式.docx

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表明明朝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7.右图一所示的“长安市长”在当时的主要职责应是管理

A.行政 

B.手工业 

C.司法 

图一

D.贸易

8.明《闽小记》载:

“闽种荔枝、龙眼家,多不自采。

吴、越贾人,春时即入货(资),估计其园。

吴、越曰‘断’,闽人曰‘穙’……树主与穙者,请惯估乡老为互人……他日摘焙,与(互人)所估不甚远。

”这反映了

A.商业资本介入农村生产领域

B.当地荔枝、龙眼加工技术落后

C.树主与穙者存在雇佣关系 

D.吴、越与闽形成市场一体化

9.“厚往薄”“倍偿其价”“宣扬国威”“友好交往”,与这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

古代中国历史现象是

A.闭关锁国 

B.民间贸易 

C.对外开放 

D.朝贡贸易 

10.自《汉书》以后,各封建王朝的史书都不再立货殖传。

这种变化表明

A.小农经济繁荣发展 

B.七国之乱影响巨大

C.史家思想受到限制 

D.商品经济日趋衰落

11.《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12.《史记·

货殖列传》说:

“孝、昭治成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

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13.明代商人王现曾说: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

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14.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

“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

一路接济。

”这反映出当时()

A.浙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B.苏州米价低于其它地区

C.江西与湖广之间米粮贸易兴盛D.农作物的种植出现商品化和专业化

15.下列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

自通商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

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

中国某些传统手工业行业受到冲击

B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该言论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

C

“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

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D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亦可渐开风气。

洋务运动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16.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  “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

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

同日,蒋介石通电全国,号召“举国人民,急起直追,实行推动”。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理

解最准确的是()

  A.是经济运动又是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  

B.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由政府组织的、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

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8“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

”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

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

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

19.《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

横线“________”上为人名)。

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20.北宋史学家说:

“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

”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

C.土壤日益贫瘠D.人口增长迅速

21.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

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

同时,还切实整顿了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

这些政策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22.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

“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23.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70年代上世纪80年代

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

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24.从1979年夏收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

生猪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

收购价格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财政补贴达一百六十八亿元.到1984年,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百分之三十。

政府的举措

A.平衡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25.50年,江南造船厂创造了近百项中国第一,江南人创造的“江南精神”,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这里不仅是中国近代强国之梦开始的地方,也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梦想。

材料中的“江南精神”

A.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B.是封建官僚中饱私囊的借口

C.圆了近代中国的自强梦想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6.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7.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该地区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清政府扶持沿海企业

D.维新派的宣传推动

28.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

创意产业园。

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

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2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

“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

1912年获利4万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

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30.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

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1.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32.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为李桂仙创办悦宾饭店颁发了中国第一份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美国合众社记者尤步乐在报道中写道:

“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重新焕发生机

B.发展私营工商业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形成

D.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

3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

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

这说明

A.中共开始启动农村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

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

C.十一届四中全

会关于农村改革有所后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

34.陈云同志说: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

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

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

”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5.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 

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已,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农民相比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36.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在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结合下图所示可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是

A.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B.成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C.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基地

D.成为深化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37.(16分)自古以来,国家作用与市场因素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了解其原因、界定其影响,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所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铁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在汉朝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富翁大多经营这两项业务,文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即后来参与七国之乱的吴王)的一大财政收入就是煮盐。

战国以后铁器成为农具的主流,具有广大的市场,因此,铁器的贩卖也具有高额利润。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

“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

……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

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于是汉武帝开始推行对盐、铁等暴利行业的整顿和治理。

汉武帝不但将其移交给了国库,还实行了国家专营。

汉武帝任用桑弘羊来推行治理盐、铁经济政策,桑弘羊在盐业整顿方面,实行民间生产后由国家统一收购,然后国营统一贩卖的措施;

在铁行业整顿方面,则从生产开始就由国家垄断,在全国设立了50处铁官,专门进行铁器的制造。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

而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

到上个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成立资源委员会,对全国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抗战爆发后,

资委会开始对汽油、煤炭等国防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

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

行做法是一样的。

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

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

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

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和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利弊。

(6分)

(3)据材料三,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

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8.(18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与政府管理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

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

据《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措施。

(3分)

材料二人口分布

(2)依据图4—图6和所学知识,说明各时期江南人口分布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7分)

(备注:

图4—图6每一幅图中,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高。

材料三人口与职业

开埠以后,上海城市进程使各种专门职业相应出现。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海出现了一些凭藉新式职业谋生的市民:

洋行雇员、进出口商店伙计、银行、海关、电报、邮局、铁路系统职员等。

19世纪七十年

代后,随着缫丝、轧花、纺织工业的兴起,上海产业工人队伍迅速壮大。

1895年,在外商船厂的机器工人约5000人。

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在国内长期保持着最为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口的职业结构所反映的近代上海经济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8分)

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

说明了什么?

(2分)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参考答案

D

BCCBBDADCBAADCACDBDCDDCAADBDDADBCBD

37.【答案】

(1)原因:

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是政府重要财源;

地方豪强、诸侯王国操纵盐铁经营,影响社会稳定;

为了实现“大一统”而对经济实行的重大政策(4分,答到2点即可)

(2)目的:

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分)

利:

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

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

(4分)

弊:

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

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

(4分,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一:

信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阶段性。

(1分)

说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国内政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

示例二: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向政治民主化方向发展。

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示例三: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进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不断深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社会条件。

38.【答案】

(1)措施:

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

实行连坐法;

成年男子必须分户。

(3分)

(2)

人口变化的状况

原因

西汉

长江以南人口极其稀少。

(1分)

北方是政治经济中心,江南地区未得到充分开发。

北宋

宋朝江南人口密度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地区。

明朝

江南人口密度最高。

手工业、商业居全国领先地位,出现很多工商业市镇。

(3)情况:

近代商业、金融的出现;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近代工业的形成和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

上海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

原因:

从事工商业的历史传统;

通商口岸的开放;

西方科技成果传入;

洋务运动的重镇。

(任两点,4分)

39.【答案】

(1)是正确的。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雍正帝主张重农抑商。

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

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