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140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射洪市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英才班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从册从口,司声。

D.逐:

“追也。

从辵,从豚省。

4.阅读下面楹联,依序填入方框内最适合的一项是(3分)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与莲同□,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A.达/卷中/疏/洁

B.道/卷中/疏/逸

C.达/篇外/寒/洁

D.道/篇外/寒/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下,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关注热点,其中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是也有很多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讽刺,甚至涉及色情、暴力。

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等非主流观点。

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如果不加以,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互联网而言不会是无感的,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就会让其价值观受到无形的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浮夸另辟蹊径鉴定混淆是非

B.夸张剑走偏锋甄别混淆是非

C.浮夸剑走偏锋甄别混淆视听

D.夸张另辟蹊径鉴定混淆视听

6.下列填入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的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7.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互联网而言不会是无感的,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就会让其价值观受到无形的冲击

B.对互联网不会是无感的,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就会让其价值观受到无形的冲击

C.对于互联网而言不会是无感的,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其价值观就会受到无形的冲击

D.对互联网不会是无感的,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其价值观就会受到无形的冲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

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

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

宋初赴调,引对便殿。

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

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帝益知其强干。

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

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

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

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

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

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

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

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

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

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

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

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

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

许仲宣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祐,指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

“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

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

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

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

曾在后周担任官职;

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

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

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

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

未得到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入狱审问。

县令听说后,仓皇失措,仲宣却泰然处之。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语文

第Ⅱ卷总分表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第Ⅱ卷(综合题共70分)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40分)

11.把文言选段中划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5分)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用“,”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再别康桥》中,诗人想象着撑着长篙在康河青草深处寻梦之后,对康桥美好回忆在“,”两句中走向高潮。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并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

(4)《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体现了革命者敢于正面注视、绝不回避黑暗现实的特点。

(5)《论语·

为政》中对“学”与“思”作辩证论述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10分)

新年作①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②长沙傅:

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首联写作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独立天边热泪横流。

B.颈联写同岭猿共度旦暮,与江柳共赏风烟,表达了诗人生活的单调与自得其乐。

C.尾联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之意。

D.此诗伤感的成分较多,但情感哀切深至,首尾感叹往复,情致悱恻。

14.请结合诗句,简析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达其复杂情感的?

(6分)

三、(15分)

阅读材料,完成15~17题。

①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

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

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我们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

后来讲杜诗的,一定要讲每一首诗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有时不免有些过分,而且有些是曲解。

我们固然要深究其作诗背景,但若尽用力在考据上,而陷于曲解,则反而弄得索然无味了。

但我们若说只就诗求诗,不必再管它在哪年哪一地方为什么写这首诗,这样也不行。

你还是要知道他究竟是在哪一年哪一地为着什么背景而写这诗的。

至于这诗之内容,及其真实涵义,你反可不必太深求,如此才能得到他诗的真趣味。

倘使你对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都不知道,那么你对这诗一定知道得很浅。

他在天宝以前的诗,显然和天宝以后的不同,他在梓州到甘肃一路的诗,显然和他在成都草堂的诗有不同,和他出三峡到湖南去一路上的诗又不同。

我们该拿他全部的诗,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

②中国诗人只要是儒家,如杜甫、韩愈、苏轼、王安石,都可以按年代排列来读他们的诗。

王荆公诗写得非常好,可是若读王诗全部,便觉得不如杜工部与苏东坡。

这因荆公一生,有一段长时间,为他的政治生涯占去了。

到他晚年,在南京钟山住下,那一段时期的诗,境界高了,和以前显见有不同。

③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我第二次读苏诗,从他年轻时离开四川一路出来到汴京,如是往下,初读甚感有兴趣,但后来再三读,有些时的作品,却多少觉得有一点讨厌。

譬如他在西湖这一段,流连景物,一天到晚饮酒啊,逛山啊,如是般连接着,一气读下,便易令人觉得有点腻。

在此上,苏诗便不如杜诗境界之高卓。

此因杜工部没有像东坡在杭州、徐州般那样安闲地生活过。

在中年期的苏诗,分开一首一首地读,都很好,可是连年一路这样下去,便令人读来易生厌。

试问一个人老这样生活,这有什么意义呀?

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是他处在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

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

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

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我们读诗,正贵从各家长处去领略。

(节选自钱穆《谈诗》有删改)

15.根据第①段,概括后人读杜诗存在的问题。

(4分)

16.作者谈诗,举王荆公诗为例,有何作用?

1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推崇的读诗法。

四、(15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文字意思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7分)

夏季暑湿,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是家中常备药,尽管这两种药物仅一字之差,①。

虽然表面看起来两者都是液体制剂,但从生产工艺到口感,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

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②,藿香正气液不含乙醇。

藿香正气水的制法是将药材用60%乙醇做溶剂,浸渍后进行过滤,合并过滤液,混匀。

而藿香正气液的制法是将药材中加入60%乙醇,加热提取,然后将提取液中的乙醇加热除去,只保留水溶液。

其实,不论对什么药物,还是不妨花些时间阅读说明书,从而避免③。

19.根据下面材料,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不超过60字。

(8分)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

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

这个距离对攀山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

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

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

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

据记载,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

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公里,登山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

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30分,每小题3分)

1.B(新诗不是今体诗。

2.D(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河南”不是河南省。

3.D(“逐”是会意字。

4.A(根据词性、文常、语境判断。

5.C(“浮夸”指虚夸,不切实际。

“夸张”指言过其实。

根据后文“出格的搞怪,偏激的讽刺”应该选“浮夸”。

“剑走偏锋”比喻不按常规/常理的思维或行动;

“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根据后文“违反秩序等非主流观点”应选“剑走偏锋”。

“甄别”辨别(好坏真假)。

“鉴定”鉴别和品定(人的优缺点)。

根据后文“任由负能量蔓延”应该选“甄别”。

“混淆视听”指捏造事实,蒙蔽真相,使人难辨是非真假。

“混淆是非”指故意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制造混乱。

根据后文“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应该选“混淆视听”。

6.C(根据后文严重后果,可知“影响”必须明确,故排除B、D;

应该先“点赞”后“扩散”,故排除A。

7.D(“对于互联网而言”句式杂糅,故排除A、C,而B的后半句变成“视觉冲击”做主语,而根据前后文,应该保持用年轻人做话题,故选D。

8.C

9.D(“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解说有误。

10.D(“逮捕县府所有小吏”理解有误。

二、(40分)

11.

(1)许仲宣估量这个地方的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

(大意2分,“度”“形势”“因”各1分。

(2)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印匣)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

(大意2分,“窃取”“封识”“授”各1分。

(3)这样,将军的大仇得报,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清除了。

(大意2分,“然”“陵”各1分,被动1分。

(4)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大意2分,“大行”“细谨”“让”各1分。

12.

(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10分,每空1分,有错、别、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3.B(4分)(表达了作者身在天畔的孤独。

14.①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浓烈。

②颔联——拟人,赋予春以人的动作,感叹春归我先,表达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愁和遭遇贬谪不能归乡的愁苦。

③颈联——借景抒情:

从早至暮,岭上猿猴悲啼不断;

江边柳树,一片凄迷,表达了作者身在天畔的孤独与生活的单调。

④尾联——用典,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

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表明作者也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

(每点2分,最高6分。

三、(15分)

15.①力讲考据,陷于曲解,失之乏味。

②就诗求诗,不明来历,失之浅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①证明儒家诗人之诗,按年代排列来读之必要(1分)。

②说明诗人诗作高下,与其人生境遇多有相关(2分)。

③承上启下,呼应杜诗,引出苏诗,且相对比(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17.①编年排比地读。

②不求甚解地读。

③知人论世地读。

④参互诸家地读。

(每点2分,最高6分,意思对即可。

四、(15分)

18.①其实并不相同。

②藿香正气水含乙醇。

③使用药物时出现错误。

(6分,每点2分。

19.①海拔高,攀登距离超过人的体能极限。

②地形复杂艰险,攀登艰难。

③气候多变,雪崩频发。

④面积极大,迷路难救援。

(8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后汉乾祐年间,进士及第,当时十八岁。

后周显德初年,初入仕授官为济阴主簿,考官员外郎张义推荐他担任淄州团练判官。

宋朝初年,许仲宣赶赴朝廷听候调遣,皇帝在便殿召见他询问对答。

许仲宣气概容貌雄伟,太祖喜欢他。

提拔为太子中允,领受诏命为北海知军。

许仲宣估量这个地方的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

起初,议论设立牧马监,下令让许仲宣出行视察各州,获得很多好地。

跟随(大军)征伐并门,掌管出纳,四十多个州的钱财和粮食全部能够调集。

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干。

开宝四年,主管荆南转运的事务。

等到征伐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的事务,几十万士兵,供应不缺。

南唐被平定后,靠运输粮饷的功劳升任刑部郎中。

受职入朝谢恩时,召他登殿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

九年,下诏主管永兴军府事务。

太宗继位,许仲宣升为兵部郎中。

乘坐驿马应诏赶赴朝廷,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衣。

授官西川转运使,恰值西南蛮夷入侵掠夺边境,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以叛逆和归顺的利害相告,以威力和福运宣示,夷人全部归服。

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他被)召回朝廷,(皇帝)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

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

不等朝廷答复,就把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告谕交州。

交州就表示投降归附,派遣使臣献纳贡品。

许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奖了他。

太平兴国八年,许仲宣任左谏议大夫。

不久,召回,以本官暂时代理度支一职。

淳化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许仲宣性情宽厚仁恕,倜傥而不约束自己的言行,有计谋。

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

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

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灶上烟囱中找到。

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

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他曾经跟随(大军)征伐江南,都部署曹彬下令取来几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

许仲宣预先料到准备好,按数交给他。

他的才干就像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