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809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元交互决定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正确答案]b

8定势是一种()。

a.有意识动机

b.无意识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

[正确答案

]b

9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c

10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a.坎农—巴德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11下列哪种能力是一般能力?

()

a.写作能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记忆力

]d

12抑郁质人典型特点的传统描述为()。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用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行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优柔

13社会认知论源于()。

a.精神分析学说

b.拓朴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学说

14社会化的目的是()。

a.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

b.适应社会的变化

c.对个体进行教化

d.有助于社会成员互动

15对认知者来说,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

a.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

b.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出,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入

c.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印象管理也是信息输入

d.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出,印象管理也是信息输出

16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这样的动机称为()。

a.亲合动机

b.成就动机

c.清晰动机

d.优势动机

17对畏惧与态度转变的研究表明,()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a.低程度畏惧

b.中等程度畏惧

c.高程度畏惧

d.任何程度的畏惧

18()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a.人际关系

b.利他关系

c.喜欢

d.人际吸引

19()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a.身体语言

b.身体运动

c.目光接触

d.面部表情

20解释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现象时,学者认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因此其()应被抑制。

a.弱势反应易于表现,而优势反应

b.强化反应易于表现,而竞争反应

c.竞争反应易于表现,而强化反应

d.优势反应易于表现,而弱势反应

21()超越格式塔学派,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被人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

a.麦独孤

b.罗斯

c.勒温

d.奥尔波特

22沙利文认为,社会不安全感引起的焦虑就其本质来讲源于(),它往往不利于人的自尊的形成。

b.社会关系

c.社会环境

d.内外压力源

23社会情绪是()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a.社会生活

b.群体

c.人际交往

d.客观环境

24()中,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往往是不清楚的,沟通的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

a.现实沟通

b.传媒沟通

c.面对面沟通

[正确答案]d

25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a.人生全程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b.各个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c.各个体心理发展方向不同

d.各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不同

26心理发展()。

a.只有方向性没有顺序性

b.只有顺序性没有方向性

c.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顺序性

d.既有方向性又有顺序性

27在较短的相同时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做()。

a.纵向研究

b.横断研究

c.个案研究

d.交叉设计研究

28皮亚杰学说的核心是()。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发生认识论

29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根据或标准是()。

a.心理社会危机

b.心理防御机制

c.性心理冲突

d.力比多

30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这是班杜拉的()。

a.观察学习

b.替代强化

c.三元交互决定论

【篇二: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第三部分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

一、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心理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以下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从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二、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基本性质:

1.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

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为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四、各种发展心理学派都必须对如下一些问题作出阐述:

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空间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

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主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

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五、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六、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物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獐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2.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

3.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地位。

4.早在20世纪初,霍尔就对老年心理进行了研究,并著有《衰老:

人的后半生》(1922年)。

七、1.横断研究:

是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2.其优点在于:

⑴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⑵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⑶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3.其缺点在于:

⑴难于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⑵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⑶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八、1.纵向研究:

也叫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2.其优点在于:

⑴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⑵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⑶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⑴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容易流失样本⑵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

⑶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⑷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4.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是对两者的取长补短。

九、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1.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因素自然显现的过程;

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高尔顿:

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环境决定论:

心理发展是有环境因素决定的;

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华生:

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2.二因素论:

主张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但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

3.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认为:

⑴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

⑵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⑶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要点:

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十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

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

观察学习:

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

十三、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人的道德判断随军年龄发展而发展,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第二节婴儿期(0-3岁)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⑴头尾原则⑵近远原则⑶大小原则

二、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

2.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

三、1.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2.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四、6-12个月婴儿的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

五、1.按皮亚杰的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2.婴儿直觉行动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⑴直观性和行动性⑵间接性和概括性⑶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⑷思维的狭隘性⑸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六、1.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自发性微笑(0-5周,反射性,不是社会性的)

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不区分熟人与陌生人,已属社会性的)

⑶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对熟人笑多,真正属社会性的)。

2.婴儿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儿童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

经常有恐惧感,会导致儿童形成怯懦的人格特征。

婴儿的恐惧可分为:

⑴本能的恐惧⑵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⑶怕生(也称陌生人焦虑)⑷预测性恐惧。

3.婴儿的气质类型:

⑴容易型⑵困难型⑶迟缓型。

4.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⑴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⑶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5.艾斯活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

⑴安全型依恋⑵回避型依恋⑶反抗型依恋。

6.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两阶段:

⑴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⑵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认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发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第三节幼儿期(3-6岁)

一、1.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

2.儿童游戏的特点:

⑴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2岁婴儿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主⑵幼儿游戏是象征性游戏⑶童年儿童游戏特点是规则性游戏。

3.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4.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⑴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⑵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⑶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⑷培养健全的人格⑸增强体质。

二、1.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

⑴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⑵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⑶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⑷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

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⑴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⑵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3.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⑴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⑵容易运用机械记忆⑶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4.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

⑴视觉复述策略⑵特征定位策略⑶复述策略。

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

6.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研究者将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4种类型:

⑴运动抑制⑵情绪抑制⑶认知活动抑制⑷延迟满足(学会等待)。

7.第一反抗期:

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第四节童年期(7-12岁)

一、1.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

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2.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小学儿

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⑴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⑵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⑶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4.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5.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学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监控和调节。

6.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⑴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⑵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⑶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瓣转折期(这个转折年龄在10左右,即小学四年级)。

7.童年期儿童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⑴掌握守恒⑵思维具有可逆性⑶补偿关系认知⑷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①类别体系化②序列化)

8.亲子关系的发展——父母对儿童控制力量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

9.儿童欺负发生的原因:

⑴“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

⑵“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

⑶依恋理论则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五节青春期(11、12-15、16岁)的心理发展

一、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石感的交替。

二、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的具体表现: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三、青春期情绪变化特点:

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2.青春期躁动(一个突出的困扰)。

四、第二反抗期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

1.形式:

⑴硬抵抗;

⑵软抵抗;

⑶反抗的迁移。

2.成因:

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五、青春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1.同伴关系(男女同学间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

2.与父母的关系;

3.与教师的关系。

六、1.从出生到青年初期,人的智力一直在发展,到25岁左右达到顶峰。

2.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

⑴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⑵晶体智力是指导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

【篇三: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简述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2、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b.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c.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d.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人们对心理发展内涵认识的加深,毕生发展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发展心理学概念开始被确认,并取代了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所处的地位,使儿童心理学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4、横断研究的定义是什么?

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5、纵向研究的定义是什么?

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6、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什么?

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

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7、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

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8、守恒的含义是什么?

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其本质是不变的。

如同样多的水,无论倒在细长的量筒中还是倒在低矮的盘子中,水都是一样多的。

9、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

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如下:

人格发展阶段年龄任务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0~2岁2~4岁4~7岁7~12岁12~18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人格特征希望品质意志品质目标品质能力品质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18~25岁25~50岁50岁以后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爱的品质关心品质智慧、贤明品质

10、简述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内容。

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相比,明显地重视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

11.简述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

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具有间接性,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

人类特有的符号、语言的出现,使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

因此,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12、柯尔伯格理论中环境和文化对道德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的的道德发展。

通过对10多个不同国家的被试进行研究,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到各方面都不相同,但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前习俗水平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习俗水平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六阶段普通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1、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

a.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b.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c.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