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4.3
地下线
231.4
5号线
余姚~和平村
20.5
高架线
--
远期预留线路
和平村~纺织城火车站
24.3
161.36
1.4
地上线
桥梁方式过浐河,长1.4km
6号线
侧坡~纺织城
35.7
225.55
小计
116.2
618.31
(2)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本次规划共设置3个车辆段,4个停车场。
见表2。
表2车辆段、停车场设置及分工
车辆段/停车场名城
辅助线路及功能
占地面积(ha)
4
航天城车辆段
4、5、6号线车辆的厂、架修基地;
4号线定修、停车列检
33
草滩停车场
4号线部分停车列检
13
5
25.7
阿房宫车辆段
5号线部分定修、停车列检
32
雁鸣湖停车场
5号线部分停车列检
16
余姚停车场
-
远期预留
6
34.7
侧坡车辆段
6号线部分定修、停车列检
28
纺织城停车场
1、6号线车辆运用停放
11
与1号线合建
(3)主变电站
本建设规划共设110kV主变电站6座,其中4号线拟于雁南四路站附近设主变电站1座。
另外4号线在行政中心站附近与已建行政中心主变电站资源共享;
5号线拟于和平村站、新桃园站和岳家寨站附近各设主变电站1座;
6号线拟于科技四路站、田家湾站各设主变电站1座。
(4)控制中心
本建设规划4、5、6号线共享1个控制中心,其位于航天城车辆段内。
2规划分析
2.1建设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西安市城市基本情况完全符合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
(2)西安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西安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西安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3)西安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要求,使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4)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是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是优化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护历史文物和旧城风貌的需要。
2.2建设规划与西安市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与建议
(1)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规划目标、布局要求和配套设施上与《西安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西安公共交通规划》相协调。
(2)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土地利用规划、西安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西安市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市旅游规划基本协调。
(3)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各相关规划都有较好的相容性。
(4)轨道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以比较充裕、再生能力较强的电力资源为动力的地铁作为城市骨干交通,具有无污染排放、快捷、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是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的基础。
因此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较好的协调性。
(5)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声环境功能区划、水源地保护规划、浐灞河生态区、曲江新区和航天城产业基地、沣渭新区规划基本相协调。
其中5号线远期预留线路张旺渠~丰镐村(4.2km)经过沣渭新区规划的集中住宅区,丰镐村~和平村段(3.5km)经过主城区规划的阿房宫遗址区和集中住宅区,高架敷设方式与周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和景观环境协调性较差。
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水源地保护区,工程施工期存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建设规划实施与水源地保护规划协调性较差。
3环境承载力分析
3.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到2020年4、5、6号线全部实施后,轨道线路、车站、车辆段场及综合基地总占土地资源面积约为251.36ha,占202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的0.51%。
另外采用轨道交通这个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可以节约大约575.5ha的土地资源,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地开发方式是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
因此土地资源不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制约因素。
3.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预计到2020年西安市年年需水量为25.63亿m3/a,总供水量为26.53亿m3/a,则剩余水量为0.9亿m3/a。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后,4、5、6号线总用水量127.75万m3/a,仅占剩余水量的1.42%,因此,西安市水资源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水资源需求有足够的支持能力。
3.3能源承载力分析
2020年规划建设的4、5、6号线线路总长为116.2km,估算得总耗电量约为6.62×
108kwh/a。
根据西安市电网负荷预测,4、5、6号线耗电量约占当年供电量的1.62%,故西安市电力系统完全有能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用电量。
3.4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西安市地铁建设规划线路涉及11条地裂缝。
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4号线沿线地裂缝变形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堪察”资料,地裂缝的活动对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地表下6.0m,平面宽度10.0m范围内影响最为显著。
地裂缝变形带的土体裂隙多、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基坑壁或隧道局部坍塌,也可能出现沿裂隙带的集中渗水现象,使基坑出现不均匀沉降。
通过地裂缝对地铁4号线的影响类比分析可知,地裂缝对地铁线网的实施有一定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5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线位客运周转量2020年为2349.58(万人﹒km)/日。
若轨道交通客运量均由公交车承担,则折算成公交车为3916(辆.次)。
因轨道交通替代部分地面交通减少了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相当于释放了一定量的城市大气环境容量。
因此建设轨道交通对西安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3.6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4、5、6号线运营期污水总排放量占2020年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的0.064%~0.122%,占西安市污水总处理量的0.068%~0.129%。
可见,此规划实施后,所排污水量占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及污水总处理量的比例较小,经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不会改变相关纳污水体功能。
3.7声环境与振动承载力分析
对于规划线路,需要针对不同的敏感点采取相应声环境减缓措施,通过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在规划未建区域,调整临路侧建筑物使用功能,控制轨道交通与声环境敏感建筑物的距离,可以满足当地声功能区划要求。
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的前提下,轨道交通的振动影响也是可控的。
4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的主要环境敏感区主要有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居民住宅区和浐灞生态区。
规划线路周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3。
5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小结与建议
5.1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建议地下线两侧44m和地面线、高架线两侧35m不新建振动环境敏感建筑。
(2)当轨道埋深为10m、15m、20m、25m和30m时,满足二次结构噪声标准的达标防护距离分别为30m、28m、24m、19和9m。
建议在二次结构噪声影响的居民区,应当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降低其影响。
(3)类比西安市地铁在建工程(1、2号线)对城墙、钟楼的振动专题研究结果,可以分析4、6号线经过明城墙产生的振动影响基本可以满足古建筑振动允许值0.15mm/s的要求,但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建议采取减振措施。
参考《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地铁4、5号线运营产生时对大雁塔、小雁塔、青龙寺产生的振动速度均在0.15mm/s限值以下。
但考虑到大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且线路距其相对较近,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工程应采取减振措施。
4号线运营时对西安事变旧址产生的振动速度超过了0.15mm/s的限制,建议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
5.2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4、5、6条线,除远期规划和5号线过浐河段受地形限制规划设计1.4km高架外,其余全为地下线。
地下轨道交通是对外部声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交通方式,一方面,工程自身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低,且污染治理可控性好;
此外,由于替代部分地面公共交通,有利于线路沿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的改善。
故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4、5、6条线走向及敷设方式基本合理。
(2)根据预测,出入线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m,2类区为64m,3类、4a类区为30m;
高架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0m,2类区为620m,
表3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汇总表
影响因素
名称及路段
途径线路或停车场位置
位置关系
线路敷设方式
环境影响原因
措施与建议
水源保护区
渭滨地下水源地
停车场位于水源地保护区附近,距距水源地二级保护区330m
施工期和运营期存在潜在地下水环境污染
加强场区污水处理单元防渗处理,尽可能避免生产、生活污水下渗对地下水造成潜在影响
浐河水源地(包括浐河地下水源地和田家湾地表水源地)
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地下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田家湾地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分界线
施工期潜在地下水环境污染
加强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明城墙
下穿遗址重点保护区
振动影响
控制轨道埋深、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并在施工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盾构法施工的工程保护措施。
从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下穿通过
唐大明宫遗址
下穿遗址一般保护区
线路振动影响和风亭景观影响
建议做好施工前的文物报批手续以及文物勘探工作;
在丹凤门与区间之间设置隔离桩;
对经过大明宫遗址周围的地铁车站、风亭进行特意景观设计。
隋唐长安城遗址
4、5及6号线
下穿城址,但线路基本避开了隋大唐长安城遗址现存的地面遗址保护区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根据勘察结果,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做好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
大雁塔
绕行通过大雁塔建设控制地带
控制轨道埋深、采取轨道减振措施,并在施工前采取预加固措施和盾构法施工的保护措施。
制定严密的文物保护措施,包括营运期的振动和沉降监控要求。
明秦王墓遗址区
下穿陵墓保护区
文物保护
鉴于地下遗存尚未全面揭晓,建议进行详细的文物勘探,并根据需要做好遗迹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施工中一旦发现有未知地下文物,应立即报告当地文物部门,进行文物勘探和抢救性发掘或转移。
西安事变旧址
在其建设控制地带外17m通过
地铁在运营时产生的振动速度大于0.15mm/s的限制,必须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
集中
住宅区
航天大道~金滹沱
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
常青路~凤新路
行政中心~凤城九路
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距离约1390m
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
岳家寨~荣家寨
荣家寨~长鸣路
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距离约885m
侧坡~纬二十八
劳动南路~丰庆路
纺六路~纺一路
纺一路~纺织城
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距离约1751m
张旺渠~和平村
高架线通过
远期规划部分,现状敏感点分布比较分散,未划定声环境功能区区域,参照2类区标准,轨道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有一定影响。
该路段应该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预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在无遮挡时夜间的达标距离为620m,在有遮挡时夜间的达标距离为318m,且该区段居住区较为集中,规划控制距离较难实施。
因此,建议该区段在建设规划实施时,预留声屏障条件或调整敷设方式。
月登阁~纺织城火车站
下穿方式通过
现状敏感点分布较分散,但该路段周围有少量规划居住用地,轨道交通建成后,轨道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有一定影响。
对存在声环境敏感点的路段,应采取减振扣件降低声源噪声以及设置隔声窗、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地铁噪声的影响;
另外建议地面线路与规划居住用地相邻地块预留设置声屏障条件,或调整其临路第一排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商用等),达到前排建筑物对后排居民区的遮挡效果。
跨越浐河时采用桥梁方式通过(1.4km)
浐灞河
生态区
长鸣路~纺织城火车站
景观影响和振动影响
(1)重点做好施工期的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桥梁景观设计使之与周围生态区环境想协调。
(2)对存在声环境敏感点的路段,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及通过用地控制时期满足功能区标准要求。
(3)采取相应减振措施。
跨越浐河时采用桥梁方式通过
万寿南路~纺南路
采取相应减振措施
3类、4a类区为325m。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部分地面线、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必须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在规划未建区建议调整临路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控制噪声敏感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线路的距离,或预留声屏障架设条件。
(3)根据预测4a、3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15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15m。
2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22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23m。
1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41m、冷却塔25m、风亭+冷却塔44m。
风亭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风亭和冷却塔是轨道交通地下段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声源,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排风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4)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影响均不大,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5)变电站噪声,经过必要的隔声处理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对外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影响。
5.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轨道交通规划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水资源的利用和运营期车站生活污水,车辆段和停车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影响。
(2)从已建、在建和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时序和服务范围上,建设规划中的车辆段和停车场污水基本可以就近纳入相应的污水处理厂,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单元处理。
生产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进行中水资源化(绿化或冲洗路面、冲厕等),其它排入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续进入污水处理厂。
(3)建设规划实施后,在主要规划年内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入河总量较小,对西安市的污水处理负荷和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5.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无论是在施工期还是运营期,在采取相应措施后,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5年后线路迎水面地下水位雍高幅度为0~1.7m,背水面水位下降幅度为0~1.6m。
其变幅在潜水位多年变幅范围(1~3m)之内,规划实施对地下水循环以及地面建筑物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3)地铁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地下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保护区无站点设置,不存在地面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盾构施工对地下水(特别是承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水源地水井的开采。
6号线在田家湾地表水源地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的分界线经过,盾构施工对地表水水源地的影响很小,只是地面施工车辆对水源地存在潜在影响,建议加强施工期水环境的防护措施。
地铁4号线草滩停车场距离渭滨水源地保护区边界330m,考虑停车场在施工和运营对地下水环境存在潜在影响,建议加强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和运营期污水处理区的防渗处理。
5.5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在完成相同客运周转量的前提下,替代地面公交系统会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到2020年CO、HC和NOX减少量分别为5708.1、613.2和789.9t/a,对改善西安市城市大气环境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轨道交通运营对周围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面风亭排风与地铁车辆段各设施排放污染气体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5.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西安地铁4、5、6号线主要采用地下运行方式,电动列车在运行中不会对沿线采用无线接收形式收看电视的居民产生影响。
(2)主变电站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不会对围墙外的居民或流动人群健康造成影响。
5.7城市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以地下线方式经过明城区和西安重点地上文物古迹明城墙、钟楼、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唐大明宫遗址,从而保护了它们的景观风貌。
(2)规划线路5号线以高架线形式经过沣镐遗址区,建议对该段线位进行针对性的景观设计,减小对文物的景观影响。
(3)规划线位5号线以高架形式经过浐河,建议依据所经区域的景观特征、功能布局,对此路段进行景观协调性设计。
(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是部分高架线路和车站出入口及风亭等地面构筑物对周围景观的影响,这些地面构筑物的设计应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5)4号线草滩停车场在施工和运营期对渭滨水源地存在潜在影响,6号线线路在施工期对浐河水源地存在潜在影响。
5.8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轨道交通具有能耗低、污染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对促进西安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城市综合交通客运体系的形成,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引导城市人口的重新分布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
(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安的旅游交通环境,提升国际地位。
(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5)严格按照征迁安置的有关政策开展征迁安置工作。
征迁工作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详细拆迁安置计划,将受征迁影响公众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6)由于站点及明挖区施工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应制定区域交通分流疏解方案,并采取工程措施,避免封闭施工路段。
(7)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换乘站点与公共交通枢纽点结合较好,但与大型公共停车场的结合未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在项目可研阶段应加强公共停车场与轨道交通换乘的研究和规划,这样更有利于发挥轨道交通疏解地面交通的作用。
5.9文物保护结论与建议
(1)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地铁4、5、6号线中各线位避开了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西周丰镐遗址。
但规划中的4及6号线将从明城墙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通过,并且4、5、6号线均下穿了隋唐长安城遗址。
因此,必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2)在建设规划的局部线路穿过明城墙、大雁塔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采用地下线形式。
通过采取绕避变形敏感部位、加大隧道埋深、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选用盾沟法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前对文物主体进行预加固等措施,使下穿线路经过重点文物路段振动环境达到相应标准。
(3)由于线位经过明城墙路段采取盾构法施工不需工程降水,工程施工不会对明城墙处产生明显地下水扰动,引起地面沉降。
营运期线位经过明城墙和大雁塔周围地下水水位的变幅较小。
因此,规划实施过程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古建筑和古遗址区的明显不均匀沉降。
(4)建设规划经过南郊凤栖原明秦王墓遗址区,应对文物区进行详细的文物勘探,做好文物审批、勘探、挖掘工作。
(5)地铁4号线施工中对和平门站和火车站站点,主要采用明暗挖相结合的方法,车站主体明挖施工,站台、通道等暗挖施工,周边设置外围围护结构,占地小,且对地下水位影响小,对临近文物基本不产生影响。
类比2号线在南门及钟楼站的施工方法,建设规划中的其他线路车站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也可以保证文物安全。
(6)建议地铁5、6号线对站点选址尽量避让文物保护单位。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轨道交通规划中的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6规划环境可行性、合理性分析
(1)5号线张旺渠~丰镐村高架经过规划居民住宅区(2类功能区),月登阁~纺织城火车站段以高架形式经过浐河和浐灞河生态区规划的集中住宅区(1类功能区)。
在上述路段应加强降噪措施和景观保护措施,若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声环境仍不能达标时,对敷设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分析见表4。
(2)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沿既有道路咸宁东路和纺南路,由西至东横穿浐河地下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规划实施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水质。
4号线草滩停车场避开了渭滨地下水水源保护地,但距保护地仅330m,草滩停车场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地下水水环境存在潜在影响。
但采取施工期的防护措施和加强场区防渗处理等措施后可减少轨道交通对水源地的影响。
(3)4号线航天大道~金滹沱路段、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路段、常青路~凤新路路段和行政中心~凤城九路路段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总距离约为1390m。
5号线岳家寨~荣家寨路段和荣家寨~长鸣路路段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集中总距离约为885m。
6号线侧坡~纬二十八路段、劳动南路~丰庆路路段、纺六路~纺一路路段和纺一路~纺织城路段下穿集中住宅区,下穿总距离约为175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