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生统考07年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学研究生统考07年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生统考07年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的了解与掌握。
边缘系统是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
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
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大脑皮层则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
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
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
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
4.根据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
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
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和行为的脑神经机制的了解与掌握。
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K.S.La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与大脑皮层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
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
由此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视觉心理现象的理解与掌握。
视觉掩蔽是眼睛在受到两次闪光后,第二次闪光掩蔽第一次闪光的视觉效应。
视觉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运动后效是个体在长时间持续注视一个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物体后,立即将视线转向旁边另一静止的物体,会觉得这一静止的物体在同向缓慢运动。
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会得到融合的感觉。
刚刚能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称为闪光融合。
闪光融合频率依赖许多条件。
当刺激强度低时,临界频率低;
随着刺激强度上升,临界频率明显上升。
根据题意,本题正确答案是闪光融合而不是视觉掩蔽。
因为视觉掩蔽是当一个闪光以一定时间间隔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能够影响对前一个闪光觉察的视觉心理现象。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6.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答案]B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感觉阈限及其测量的理解与掌握。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韦伯定律主要说明差别感觉阈限,即觉察刺激微弱变化需要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系。
韦伯定津指出,刚刚能觉察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新增加量(即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有刺激(即标准刺激)成正比。
但对刺激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刺激增加的绝对量,而取决于刺激增加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ΔI/I=K,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
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变化量;
K为常数,即韦伯分数或韦伯比率。
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分数(即K值)是不同的。
咸味的韦伯分数(K值)为0.200,即1/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觉基本特性的理解与掌握。
知觉选择性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整体性是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知觉理解性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恒常性是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
根据题意,同一个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知觉经验背景的人对它的组织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觉经验也就会存在差异。
8.把右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闭合原则
B.连续原则
C.相似原则
D.邻近原则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觉组织原则的理解与掌握。
知觉的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知觉的连续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活动。
知觉相似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过程。
知觉的邻近原则是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
根据题意,人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对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或简约,借以获取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
因此,人在知觉右图时,在心理上将断续的线条闭合起来,产生主观轮廓而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A.空气透视
B.结构梯度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答案]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深度知觉的理解与掌握。
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人将远近物体判断或辨识为立体的视知觉。
人对空间的知觉是与若干深度线索相结合而产生的。
在距离和宇间位置线索中,包括环境中的各种特征和有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深度知觉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条件,即深度知觉线索,包括视觉的双眼知觉线索和单眼深度线索。
双眼知觉线索包括水晶体调节、视轴福合和双眼视差。
运用单眼视物时,根据刺激物本身的特征来获取深度知觉线索,即单眼线索。
单眼深度线索有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纹理梯度。
明暗和阴影和运动视差等。
10.注视右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注意稳定性品质的理解与掌握。
注意稳定性是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
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该事物,出现一种周期性变化现象,即注意的周期性加强或减弱,也即注意起伏。
注意起伏的周期包括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
处于正时相时,人的感受性提高,感知到有刺激或刺激增加;
处于负时相时,人的感受性降低,感知没有刺激或刺激减弱。
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卜去的过程。
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分散。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与集中的对象或活动,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对象或活动上的过程。
注意分配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性。
11.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注意种类的理解与掌握、随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积极主动形式。
不随意注意是事先元预定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
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指具有自觉目
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由随意注意发展而来,是人类所特有的注意的高级表现形式,也是人类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题意,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是不随意注意。
12.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每次采用一种假设,逐次进行检验,保留正确的假设,放弃错误的假设,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概念形成策略的理解与掌握。
在概念形成的选择性策略中,存在保守性聚焦策略。
冒险性策略、同时性扫描策略和继时性策略。
保守性聚焦策略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冒险性聚焦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的假设,然后同时改变聚焦点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来检验这个假设。
同时性扫描策略是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
继时性扫描策略是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基础上,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并逐一排除错误假设。
根据题意,本题正确答案是D。
13.小张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想象的理解与掌握。
想象分为大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出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
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根据题意,本题正
确答案是B。
14.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
A.书面言语
B.内部言语
C.对话言语
D.独白言语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言语活动种类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人类的言语活动,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是用来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言语,表现为外显的、他人看得见或听得见的语音或文字符号的言语。
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
个体以文字形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
对话言语是指由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的言语活动。
独白言语是指由个人独自进行并完成的言语。
讲演、授课、作报告等,都是独白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伴随个体思维活动和感情的不出声的言语。
根据题意,演讲是由个人独自进
行并完成的言语活动,它要求连贯、前后呼应、语法结构严谨、完整。
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5某患者发音器官正常,但说话困难,出现“电报式”言语,其病变可能发生在
A.威尔尼克区
B.布洛卡区
C.潘菲尔德区
D.角回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言语活动中枢机制的理解与掌握。
人类的言语中枢具有非常复杂的脑机制,大多数言语活动都需要不同的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
研究表明,与言语活动相关联的大脑皮层中枢有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和角回。
布洛卡区是言语运动中枢;
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角回是言语视觉中枢。
题目中的患者发音器官正常,但说话困难,其病变主要是发生在布洛卡区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布洛卡失语症”,它主要表现为吐字困难,说话勉强,语句不清,即“电报句”。
16.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念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动机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动机产生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它们经常诱发动机。
诱因是驱使个体产牛一定行为的外在条件,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是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正诱因;
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负诱因。
17.“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需要层次的理解与掌握、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要和社会要求的反映,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马斯洛把需要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求。
安全需
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求。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个体渴望与人建立一种充满感情的关系以及在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
尊重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体的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并已达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和谐。
需要层次按由低到高不同层级排列,人的需要开始于基本需要,逐渐满足后达到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根据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8、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
停车后,心怦怦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
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
C.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
D.沙赫特“认知一评价”理论
[答案]A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情绪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情绪理论主要有詹姆斯一兰格理论、坎农一巴德理论、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和沙赫特“认知一评价”理论。
詹姆斯一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情绪是因身体器官对特殊的兴奋刺激的反射性变化而产生的。
情绪经验的产生过程是,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刺激会引起个体的生理或身体的反应,正是由于这些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导致了个体的情绪经验,产生情绪、坎农等人认为,情绪产生是刺激信息作用于感官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首先传递到丘脑,再由丘脑加工后同时把信息传递到大脑及机体的其他部分。
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信息引起情绪体验,传递到内脏和骨骼肌的脑急激活生理反应,引起相关的情绪表达。
阿诺德提出情绪与人对事情或事物的评估有关,强调来自环境的影响需要经过认知评价才能产生。
情绪,人的认知与评价会左右人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
沙赫特认为,个体的情绪经验来自个体对两方面的认知:
一方面是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知,一方面是对自己身体生理变化的认知,即个体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和过去经验的回忆,在情绪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9.当获悉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人们欣喜若狂。
此时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情绪状态的理解与掌握。
情绪状态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情绪体验。
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带有渲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激情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事件引起,一般表现为取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和沮丧等。
激情的特点是具有爆发性、冲动性、持续时间较短、确定的指向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应激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表现在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人对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热情是情感状态,是个体对某人、某事、某物等肯定的、强烈的、稳固而又深厚的主观体验。
根据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二个维度是
A.愉快一不愉快、紧张一松弛、激动一平静
B.愉快一不愉快、注意一拒绝、激活水平
C.强度、相似性、两极性
D.愉快度、紧张度、确信度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情绪分类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普拉切克对情绪的分类,他以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把情绪分为情绪二维模型。
在锥体截面上的八个扇形分别代表八种基本情绪:
狂喜、警惕、悲伤、惊奇、狂怒、恐惧、接受和憎恨,它们都有其相应的适应及行为模式。
相邻的情绪是相似的,对角位置上的情绪是对立的。
锥体的垂直方向表示情绪的强度,自上而下表明情绪由强逐渐到弱的感受。
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逻辑一数学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智力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智力是一个多元结构,由八种元素构成:
身体运动智力、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社交智力、空间智力和自我观察者智力。
语言智力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逻辑一数学智力是一个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空间智力是一个人在脑中形成的外部空间世界模式。
音乐智力是一个人能够敏感地感知音凋、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力是一个人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社交智力是一个人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或与他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
自我认识智力是一个人能够深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正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个模式的能力。
自我观察者智力是一个人能够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
每种智力都是一种特定符号系统,具有一组特定的操作功能,它们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2.“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
A.习俗性
B.自制性
C.责任心
D.特异性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人格特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人格特质理论对当代心理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采用“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人格调查表”(NEO-PI),通过因素分析揭示出在人格特质中存在着五对相对稳定的因素: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审美和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具有胜任、公正、有条理、克制、谨慎、自律、成就、尽责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具有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利他、信任、依从、直率、谦虚、移情等特质。
情绪稳定性(神经质,neuroticism),具有焦虑。
敌对、压抑启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
根据五个特质的起始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人格的海洋。
23.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特点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气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气质是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
兴奋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而不平衡,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极易兴奋而难以抑制为特点,与胆汁质相对应。
活泼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以反应敏捷、活泼好动为特点,与多血质相对应。
安静型的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而不灵活,其特点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强,但不容易替代或转换,以安静、沉着。
有节制和反应迟缓为特点,与黏液质相对应。
抑制型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比较弱,以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和反应缓慢为特点,与抑郁质相对应。
24.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意志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格内涵的理解与掌握。
人格是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其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是与社
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行为方式中。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
性格内涵包含在人格概念中,是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
理品质,体现人的本质属性。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据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5.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标准是
A.生理发育
B.智力发展
C.个性特征
D.活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