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791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docx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案8

年级:

高二科目:

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班级:

课题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

课时:

1

主备人:

路丽虹

收获和补充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审核人:

杜文姜

学生姓名

组号:

学生编号:

小组评价:

【知识和能力】

能说出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词的音律美;

记住诗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比较分析,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运用联想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

学习难点

学习词中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大多缠绵悱恻、婉丽多姿,有“豪苏腻柳”之称。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二、创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3、知识链接

①铺叙: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铺叙的手法,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如:

乐府民歌《木兰辞》: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点染,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词有点,有染”。

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

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表现手法。

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

抽象的评点(总写)“染”:

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

如: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染)断肠人在天涯。

(点)”

四、初读课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都会()参差()珠玑()罗绮()叠()千骑()乘醉()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参差十万人家天堑无涯

重湖叠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概括出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

 

4、传说金主完颜亮听到这首词后,对词中所描绘的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

阅读这首词,说说柳永描绘的哪些内容吸引了金主,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探究案】

1、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云树绕(映、掩)堤沙,怒涛卷(似、如)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加点字能否改为括号中的字,为什么?

 

2、品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一句,分析这句诗的诗眼是什么?

 

3、这首诗像这样描写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再选择一两句加以赏析。

 

2、归纳概括,明确主旨

结合上面的分析鉴赏,说说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特色,掌握技巧

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

 

【检测案】

1、依据《望海潮》中描写的景象,展开联想与想象,为当时的杭州写一段导游词。

不少于100字。

 

2、柳永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

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注】桡:

ráo,借指小舟。

(1)词中借助了哪些物象来将羁旅与伤昔的双重惆怅进行渲染的?

 

(2)下阕“离思满蘅皋”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离愁?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是从什么角度写离愁的?

 

(3)同是以柳与伤别,词中“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惟悴楚宫腰”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扬柳依依”相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拓展知识

描写杭州美景的古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

【宋】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望海潮》答案

预习案

答案略

探究案

一、1、不能换。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

2、“弄”和“泛”

“羌管弄晴”,一个“弄”字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的“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一“弄”一“泛”,相互映衬,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开篇三句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

“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

“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三句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富庶。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这三句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

描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简单几笔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三句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写山中桂花之“嘉”。

“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之清秀。

红花绿叶,桂子金黄,莲子清香。

“三秋”,从时间写桂子飘香。

“十里”,从空间写荷花满湖。

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名胜最动人心魄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联想空间。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这三句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山水之乐。

“千骑”写阵仗之大,“醉”写心中陶醉,“吟赏”写精神愉悦,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二、【参考答案】《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

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

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

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

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

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从作者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三、【参考答案】①铺叙:

以词的上阕为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的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

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②点染:

如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检测案

一、(略)

二、1

(1)霸桥暮色、衰柳古杨、夕阳残照、《阳关》之曲。

(2)

(1)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离愁之多,无处不在。

(2)从听觉的角度写离愁,使离愁显得绵长不尽。

(意对即可)

(3)本词写“古柳”惟悴衰败,已不堪攀折,借衰柳写伤别,以衰景衬衰情,突出离别之苦;《诗经·采薇》中柳条的婆娑轻柔之美与离别之苦形成反差,以乐景写衰情,抒写离愁别绪。

2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