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有: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数量减少,导致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转移和扩散;
血红蛋白的作用是运输氧气。
【详解】A.蓝球藻等原核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
B.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和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易扩散,C正确;
D.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O2,D正确。
2.下面是人体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器,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构a是具有单层生物膜的核糖体,发挥功能时需与mRNA结合
B.结构b是含有大量磷脂的内质网,在脂肪细胞中最为发达
C.结构c是高尔基体,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D.结构d是线粒体,存在于进行有氧呼吸的所有细胞中,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答案】C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据图分析,物质R是氨基酸,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d表示线粒体,据此分析。
【详解】A.a为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
B.结构b是内质网,含有大量磷脂,其在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较发达,在脂肪细胞中不发达,原因是脂肪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旺盛,合成分泌蛋白少,B错误;
C.结构c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正确;
D.有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
3.图甲、乙分别是两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型,图丙可表示图甲或图乙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丙是甲的基本单位,则a代表核糖
B.若丙表示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的水解产物,则m可能是尿嘧啶
C.图甲物质若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图乙物质是转运RNA,图上方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据图分析,甲表示DNA,乙表示tRNA,丙表示核苷酸,据此分析。
【详解】A.若丙是甲的基本单位,则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a代表脱氧核糖,A错误;
B.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若丙表示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的水解产物,则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m为腺嘌呤,不可能是尿嘧啶,B错误;
C.图甲物质若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则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图乙物质是转运RNA,图上方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D错误。
4.下列生物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的叙述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A.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直接对活细胞染色
B.将新鲜芹菜叶片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叶片会因失水而萎蔫
C.蚯蚓虽是动物但因其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D.为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状态,可选用高度成熟的花药为实验材料
【答案】D
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应该选择动物的精巢或未成熟的植物花药作为实验材料。
【详解】A.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直接对活细胞染色,A正确;
B.将新鲜芹菜叶片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叶片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叶片萎蔫,B正确;
C.蚯蚓虽是动物但因其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
D.花药高度成熟时已经完成减数分裂,不能再作为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材料,D错误。
5.下列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只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发生细胞免疫时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
D.感染HIV病毒会引起人体急性发病,致人很快死亡
【解析】抗体是由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够识别、摄取和吞噬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
效应T细胞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从症状出现起,艾滋病人的预期寿命只有1-3年。
【详解】A.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A正确;
B.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对所有抗原都识别,B正确;
C.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C正确;
D.感染HIV病毒后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并不会引起人体急性发病及死亡,D错误。
6.如图是同一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t4,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B.t1→t4,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C.t2和t4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D.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有甲与乙是捕食关系
【答案】A
据图分析,曲线表示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随时间的变化,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增加;
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不变;
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减少,据此分析。
【详解】A.t2→t4时段内,甲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故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A正确;
B.在t1~t4时段内,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误;
C.在t2~t4时段内,由于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具体数量,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大小,C错误;
D.图中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7.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两个);
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4
29
32
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_段获得的。
(3)图B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______,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4)该组同学发现用装置A测定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
______。
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应置于______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_。
【答案】
(1)光照强度、温度18(或g)
(2)de或fg
(3)多叶绿体基质
(4)植物存在呼吸作用遮光M-N(M+|N|)
分析题图可知:
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因此刻度移动表示是氧气的变化量;
图B表示氧气释放速率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其中c点和g点氧气释放速率为0,证明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
(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了;
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要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g点(18点)时储存氧气最多。
(2)由数据可知,相同的时间刻度变化越来越小,说明释放的氧气量在减少,对应图B中de段或fg段;
(3)d点与c点相比,d点的氧气释放速率快,即光合速率快,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多;
该过程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4)用装置A测定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氧气;
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还需要测定出呼吸速率,具体做法是设置A装置完全相同的C装置,将C装置遮光放在与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M-N或M+|N|。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分析装置图和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实验小组用遗传物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病毒α、β(病毒α和β无相同的抗原)分别感染小鼠甲、乙,然后提取小鼠甲、乙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悬液并分别装在试管A和B、C和D中,离心分层后向A和C试管中加入从小鼠甲提取的效应T细胞,向B和D试管中加入从小鼠乙提取的效应T细胞,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上清液能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试管是____________,该实验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病毒α为一种RNA病毒,结构当中含有逆转录酶。
病毒α的遗传物质在增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82年美国科学家Cech和AItman发现大肠杆菌RNaseP(—种酶)的蛋白质部分除去后,在体外高浓度Mg2+存在下,留下的RNA部分仍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个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发现四膜虫L19RNA在一定条件下能专一地催化某些小分子RNA的水解与合成,实际上L19RNA就具有了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同的功能。
【答案】
(1).探究效应T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
(2).A和D(3).保温时间过长,病毒可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而被释放出来(4).作为逆转录过程的模板合成DNA(5).RNA具有催化功能(6).RNA水解酶(核糖核酸酶)(7).RNA聚合酶
本题以“反映实验流程的描述”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免疫的过程、病毒的增殖、转录与逆转录、酶的本质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依题意可知: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被同位素标记的病毒α、β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悬液的种类及在经离心分层处理后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的效应T细胞的来源,因变量是通过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来反映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情况。
可见,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效应T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
(2)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A和D试管中加入的是从被同种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提取的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而向B和C试管中加入的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分别来自被不同病毒感染的个体,据此可推知:
一段时间后,上清液能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试管是A和D。
若该实验的保温时间过长,病毒因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可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进而被释放出来,对实验结果的检测产生干扰,所以该实验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
(3)病毒α为一种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据此可推知:
病毒α的遗传物质RNA在增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为逆转录过程的模板合成DNA。
(4)大肠杆菌RNaseP(—种酶)的蛋白质部分除去后,在体外高浓度Mg2+存在下,留下的RNA部分仍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个事实说明了RNA具有催化功能。
RNA的水解是在RNA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合成RNA的生理过程为转录,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
可见,L19RNA在一定条件下能专一地催化某些小分子RNA的水解与合成,说明该L19RNA具有了与RNA水解酶(核糖核酸酶)和RNA聚合酶相同的功能。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转录与逆转录的含义、酶的本质及其功能,理清细胞免疫及病毒增殖的过程、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细胞免疫的过程等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9.某淡水养殖湖泊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表中数据为黄颡鱼的部分能量去向。
请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________。
(2)该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则最终调查的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为____________;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
(2).15(3).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4).无影响(5).未利用、流向分解者(6).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分析题图:
图示为某食物网结构,其中水草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即水草
草食性鱼、水草
虾类
鳜鱼、水草
黄颡鱼、水草
底栖动物
小型鱼类
河蟹。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
根据某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的粪便量,该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516-231-270=15。
(2)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都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因为每条鱼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所以第二次用小网眼的渔网捕获的鱼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与湖泊中大鱼和小鱼的比例相等,所以估算出的种群数量约等于实际种群数量,即两次使用的渔网网眼不同对最终调查的结果无影响。
(4)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还有未被利用的、流向分解者的;
人工养殖时需要投放饲料,所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能量流动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有关知识,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标志重捕法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0.据报道:
一种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试验推广成功,平均亩产达到300斤以上。
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是提高盐碱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缓解世界粮食危机的有效方案之一。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有高产高杆和低产矮杆两个海水稻品种,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欲获得高产矮杆品种,最常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
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则可以选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
(2)抗盐基因可能仅在水稻根细胞表达而在叶肉细胞中不表达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抗盐基因仅在细胞间期复制而在分裂期很难复制的原因是_____。
(3)有研究者提出假设:
水稻植株的耐盐性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的,其抗盐碱性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类型
耐盐植株
不耐盐植株
基因型
Y_R_
yyR_、Y_rr、yyrr
①依据以上假设,耐盐和不耐盐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若子代中耐盐植株:
不耐盐植株=3︰5,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或_____。
②现有不耐盐纯种水稻植株若干,请简要写出验证该假设的实验思路与预期结果___。
【答案】
(1).杂交育种
(2).单倍体育种(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不利于DNA解旋(5).YyRr×
yyRr或YyRr×
Yyrr(6).让不耐盐的水稻植株相互授粉,选择F1中耐盐的水稻植株自交,鉴定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7).F2表现型及比例为耐盐植株︰不耐盐植株=9︰7
本题以培育耐盐水稻“海稻86”为媒介,考查了育种方法的选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验证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灵活运用;
同时,会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首先根据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将其分解成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的比例的乘积,然后再根据基因分离定律逆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最后组合。
关于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设计,需要考生识记和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9∶3∶3∶1的含义,并根据题意灵活运用。
(1)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个体,最常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如果要缩短育种年限则可以通过单倍体育种。
(2)抗盐基因可能仅在水稻根细胞表达而在叶肉细胞中不表达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不利于DNA解旋,所以抗盐基因仅在细胞间期复制而在分裂期很难复制。
(3)①耐盐植株为Y_R_,与不耐盐植株杂交,子代中耐盐植株的概率为3/8=3/4×
1/2,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反向推导出亲代基因型为YyRr×
yyRr或YyRr×
Yyrr。
②欲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应先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然后再让该个体进行自交实验,检测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值相符合。
具体为:
让不耐盐的水稻植株相互授粉,选择F1中耐盐的水稻植株自交,鉴定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为耐盐植株∶不耐盐植株=9∶7,说明水稻植株的耐盐性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的。
【点睛】1、遗传规律的验证(设计实验来探究或验证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当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它们的性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若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性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因此此类试题可转化成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题型。
具体方法如下:
(1)自交法:
F1自交,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若符合9∶3∶3∶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测交法:
F1测交,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若符合1∶1∶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7.[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色素。
某小组以番茄组织为材料,探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番茄红素提取量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不同条件下提取到的上清液,在波长472m处测其吸光度(吸光度与色素提取量成正比),以确定酶的最适用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包括___________、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食品加工业中果胶酶制剂通常由___________发酵产生。
(2)以上实验在探究酶的最适用量时,温度和pH是实验中的___________变量。
单独使用纤维素酶时,纤维素酶的用量与番茄红素提取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
结合生产成本考虑,提取番茄红素时应加入酶的种类和酶的用量是___________。
(3)在大量提取番茄红素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回收和再次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使用___________技术,一般来说,酶较适合的方法有___________。
【答案】
(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霉菌(3).无关(4).随纤维素酶用量的增加,番茄红素提取量先升高后下降(5).混合使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的用量为0.6g/100g(6).固定化酶(7).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解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2.分解果胶的果胶酶不是特指某一中酶,是一类酶的总称。
3.固定化酶技术是将酶固定在一种颗粒状的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
(1)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霉菌发酵可以产生果胶酶,用于食品加工。
(2)探究酶的最适用量,酶的量是自变量,温度和pH是无关变量。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单独使用纤维素酶时,随纤维素酶用量的增加,番茄红素提取量先升高后下降。
因为吸光度与色素提取量成正比,结合表中数据分析,提取番茄红素,从节约成本且要提取量高,则混合使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的用量为0.6g/100g时最好。
(3)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回收和再次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常用的方法是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点睛】生产果汁时,为了使果胶酶处分利用,节约成本,需要控制好酶的用量。
酶的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38.[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Hela细胞系是人工培养、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永生癌细胞系,在世界各地的相关实验室中为研究者提供了相同的研究对象。
(1)Hela细胞源自一位美国妇女的宫颈癌细胞,目前实验室中为了进一步研究Hea细胞,需进行___________(填“原代”或“传代”)培养。
细胞体外培养所需营养物质有糖、氨基酸、无机盐等,通常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而不用胃蛋白酶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研究葡萄糖饥饿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其它营养条件适宜,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培养Hela细胞24h,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该实验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