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674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解题:

来,助词,无义;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

”“回去啊!

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三、整体感知

1、正音:

瓶无储粟(sù

) 

求之靡(mǐ)途 

田园将芜(wú

轻飏 

(yá

ng 

)壶觞( 

shāng 

眄(miǎn)

流憩(qì

矫(jiǎo 

)首遐(xiá

)观

出岫(xiù

)景(yǐng)翳(yì

)翳西畴(chó

u)

窈窕(yǎo 

tiǎo)遑(huá

ng)遑耘耔(yú

nzǐ)

东皋(gāo)心惮(dà

n)远役犹望一稔(rěn)

2、指导朗读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多媒体1,利用声像技术,展示课本插图,营造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3、理清思路

①第一段:

归--悲――追――非。

②第二段:

衣--微/奔――门――存――樽/颜――安――关――观――还――桓。

③第三段:

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④第四段:

之――期――耔――诗――疑

叙事线索:

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情感线索:

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解说:

整理“情感线索”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学生预习充分或理解程度较好,可顺势引导;

若预习不够充分或对作者情感一时不能把握,则可将这一环节放到“悟读课文”后顺势引出。

四、梳理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例: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古今异义 

1景翳翳以将入。

(景,太阳。

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

2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亲属戚属。

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3尝从人事

4恨晨光之熹微

一词多义。

(归纳“奚、胡、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疑问代词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胡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曷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焉 

①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何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什么)

词类活用

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

3、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4、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5、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6、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7、善万物之得时

8、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3、遂见用于小邑

4、既自以心为形役

翻译句子

1、

2、

3、

4、

补充成语

1、迷途知返

2、事如愿违

3、欣欣向荣

4、今是昨非

5、乐天知命

6、息交绝游

五、研习文本

指名朗读第一段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请依据文本作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问,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他的相关诗句证明吗?

4.问:

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师小结:

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之一。

(板书)

师:

朗读提示:

第一段自责自悔,应读得“气中声硬”。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第二课时学案

附录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

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

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

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

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

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

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

曾奉命使都。

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

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8月,他出任彭泽令。

在官80余日。

11月,辞官回家。

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

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

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

此后,生活日益贫困。

躬耕未废,饥寒不免。

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

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

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

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

《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

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

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

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人物事略】

1、投军未成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与宋刘交替的大动乱年代。

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性格沉稳,遇事不慌,双亲视为掌上明珠,亲自对他加以指导,在八、九岁时,就已能诵读诗书,通晓《论语》。

晋废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渊明6岁时,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他和妹妹就跟随父母来到桓温征西府驻地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后来又迁往父亲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读书习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渊明十二岁时,父亲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

父亲过世后,母亲孟氏即带着渊明兄妹二人,扶丧回到了寻阳柴桑,靠仅有的一二百亩田租维持家庭生计。

陶渊明在少年时代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强不息,终于建立功勋,成为国家栋梁的事例来勉励自己,暗自发奋,努力学习。

每日清晨,鸡鸣即起,习武练剑,晚上则常常秉烛夜读,直到夜半之时。

到了十七八岁,已是文韬武略,多所通晓。

太元七年(公元382年)渊明十八岁时,孟夫人见爱子已经长大成人,于是遵照先夫临终遗言,命渊明北上广陵,前去投奔陶敏生前的挚友谢玄。

谢玄其时正担任兖州刺史要职。

当年渊明父亲陶敏被征西大将军桓温辟为掾属时,谢玄也被桓温召入幕府,二人性格相合,互相倾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时隔不久遂成莫逆之交。

渊明按照父亲的遗愿,千里迢迢来到广陵,受到了谢玄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让他先与其子谢焕一起读书习武,准备过段时间正式聘请他到自己军中帮助参谋军事。

不料,时过一个多月,突然接到家中来信,说母体欠安,嘱其速回。

渊明还来不及接受军中任职,就告别了谢玄一家,踏上了回乡的路途,这一别竟成了陶渊明的终生遗憾。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八月,陶渊明接到了谢焕的来信,报知其父谢玄因招致当时专权的皇族会稽王司马道子等人的猜忌和攻击,抑郁成疾,溘然长世。

这一天他大声地吟咏起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吟后,他大碗喝酒,以酒浇愁。

从此渊明再也离不开酒了,只要一天不喝他就感到四肢无力,浑身不自在,而且每次喝酒总是一醉方休,有时家中无酒,但凡亲朋邻居相邀,他也都欣然前往,大醉方回。

醉后,他就坐在宅树之下或吟诗作赋,或放声长啸,以慢慢化解心中的怨愤,常年如此,遂成癖好。

这就是陶渊明第一次投军未成,转而嗜酒的一段经历。

2、东园菊圃

陶渊明原藉鄱阳人,西晋平吴之后,迁徒到庐江的浔阳(时治江北古兰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后来由于曾祖陶侃在平定杜韬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柴桑县候,食邑四千户,于是将家迁到了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从此陶氏世代居此,享名远近。

陶氏旧宅,在柴桑城西五里之处,地名上京里。

陶宅正门的东侧大约十丈以外是一个有着数亩水面的大池塘,池塘靠近住宅的一边有一棵青松和五棵合抱的倒垂杨柳,前方则是一片平整的农田。

这五棵垂柳本为渊明父亲陶敏年轻时所栽,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长得枝繁叶茂,浓荫蔽地。

陶渊明从第一次投军未成,从广陵回到上京里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可他仍然没有找到出仕的机会,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他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平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

一天因好友庞遵来访称为“五柳先生”,从此渊明就自号“五柳先生”。

东园菊圃始建于渊明前妻陈氏逝世之后。

渊明的前妻陈氏,知书达礼,温柔贤淑,而且肤色白皙,面貌姣美。

他与渊明结婚六年,育有四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由于生育过密,加之平日操劳过度,身体虚弱不堪而早逝。

中年丧妻的陶渊明,悲痛得几乎难以自制,他迈着沉重的步履,漫无目的地来到东园。

秋意已经很浓,一阵西风吹来,使他感到了些许寒意,他下意识地走到青松之下,猛然间,他见西侧院墙的一角,有一棵盛开的菊花,花枝上缀着三、四朵硕大的花朵,几只色白背青的凤蝶正在花朵周围飞舞盘旋,菊花与飞蝶,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颇为自然和谐的图案。

这景象使他想起了前妻。

从此,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

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

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

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3、三出三归

太元18年(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已经29岁,受江洲刺史王凝之之聘,担任了洲府别驾祭酒。

王凝聘用陶渊明的用意并非看重他的才能,以治理好江洲的事务,而是将他当成一块金字招牌,想利用他的声名以抬高自己的威望,从而博得求贤若渴的美誉。

所以,陶渊明名义上虽然是洲府的首席幕僚,实际并未握有实权,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王凝之还诱迫他参加五斗米道,陶渊明执意不从,只勉强度过了一个多月,就自愿离任。

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庞遵带着荆洲刺史桓玄的亲笔信,来到上京里,礼聘渊明到桓玄军中任职。

在庞遵的再三劝说下,在荆洲府地江陵,陶渊明接受了桓玄任命他为军府参军,并在这里供职一年多时间。

后来由于上京面见堂叔,通过分析桓玄的篡权野心,使他认识到屈身桓玄,有悖他复兴晋室、重正朝纲的愿望,而恰在这时,又传来了老母病逝的噩耗,于是他递上辞呈,迅即回到了家乡上京里。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建威将军、江洲刺史刘敬宣突然来访,他带来了驻扎建康城北石头城的镇军将军、南徐洲刺史、八洲都督刘裕的亲笔信,礼聘陶渊明到京就职。

在担任了几个月镇军参军之后,他又被派回到寻阳,担任了刘敬宣的建威参军,成了刘敬宣可以信任和出谋划策的得力助手,时间有2年多。

晋安帝义熙元年二月,刘敬宣被免去宣江洲刺史前,任命渊明为彭泽县令。

一个月后,渊明辞别家人,来到了彭泽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后来由于督邮发难,愤然挂印彭泽,回乡隐居。

4、彭泽挂印

当时彭泽县,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一般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农民们不愿意更多的拥有土地。

一些荒芜的山林沼泽地也无人愿意开垦,甚至有的农户还将一些贫瘠的土地丢弃,抛荒不种。

二是隐匿人口情况严重,出现了在藉人口远远少于实际人口的怪现象,导致了政府税收减少,官府负担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

面临这种情况,陶渊明上任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

清查户口在彭泽县已有十几年没有开展过了,原因是前几任的地方官员,有的不深入民间探访民情,对其中内情不甚了解,故而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有的是看出了问题,也抓了,但由于种种干扰而中途夭折。

其主要干扰者有两种人,一是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因为有钱,就用钱贿赂清查的衙役,帮他们隐瞒人口;

二是当地的土豪劣绅,或与执法人员胡搅蛮缠,使其无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洲衙做官,以势压人,使清查人员不敢进行正常工作,只是象征性的登记完事。

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数百顷,家中成年奴仆有几百人。

因为何泰的弟弟何隆长期担任寻阳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职,所以历任县令都对何家格外优待,只登记在藉男丁20名,与实际数字悬殊很大。

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途而废。

而陶渊明在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却是“擒贼先擒王”,敢啃硬骨头,第一下子就从何家开刀,他通过突然拜会何泰,带领衙役进何府,当场责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册,逐一核对,共查出何泰家隐瞒成年男丁200余名,一举震动了全县,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清查出被财主豪绅隐瞒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

初战告捷之后,他又布告周知各地,宣布从次年开始,每个成年男丁所缴纳的税米由原来的五石减少为三石,县民齐声欢呼,纷纷赞扬新县令的英明和爱民如子的美德。

而陶渊明就因为这次清查户口,得罪了寻阳郡丞何隆。

何隆为出胸中一口恶气,便设计利用督邮刘云的手去惩戒陶渊明。

5、东流艺菊

东流,在东晋时是隶属彭泽的一个黄菊乡,因邑中土地遍开菊花而得名。

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在清查过城北何泰家户口后,又获知黄菊乡有七户大地主,雇佣农工开垦七里湖的湖田,其中有很多男丁未报户口,据说都是眼睛看着何泰,现在何泰问题解决了,渊明带着衙役从彭泽乘船到东流,督促办理登记事项。

陶渊明早闻东流的菊花远近闻名,而过去几次乘船到建康路过这里,都因公务紧急,未能登岸观尝。

这次他登上江岸,放眼望去,牛头山上满目皆菊,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清香。

陶渊明爱菊成癖,见了这一片菊海,竟高兴得像小孩一样,在菊丛中穿行奔跑,又喊衙役将随身带来的酒拿来,坐在一块山岩上,边渴酒边赏菊,乐不开支,简直到了忘我的程度。

衙役见此,悄悄把乡长叫来牛头山,乡长见过彭县令,请他到乡中议事。

陶渊明边渴酒边说:

“好一片黄菊啊!

”他一望,江边有座凉亭正好在牛头山尽头,就说:

“你去把那几位财主领到亭子上来,我与他们谈谈登记户口的事。

”乡长诺诺而去,不一会七个大财主都来了,见县令亲自驾到,事先又听说何泰家也核实了人口,就一五一十将隐瞒的户口如实上报了。

这次到东流,陶渊明又查出隐瞒人口500多人。

清查户口工作告一段落,渊明感到浑身一阵轻松,心中好不高兴。

从此他一有闲空,就到东流赏菊,并发动衙役砌石为墙,辟了一块菊圃,自己荷锄植菊,用瓦罐从江中吸水浇菊,渐渐与东流的名人雅士熟悉了,常常在一起饮酒赋诗,乐不思返。

陶渊明从东流艺菊中,进一步得到了启发,悟到了人生真谛,促使他最终下了归隐田园的决心。

因此,东流也可以称得上是陶渊明仕途中的最后一站,也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地方。

6、改名陶潜

渊明彭泽挂印,后被新任江洲刺史何无忌知道,大为恼火,立即派人把浔阳太守传去,命令他罢免了刘云督邮的职务,第二年春天,又派人到上京里,希望渊明继续担任彭泽县令,或是由他自己在江洲境内另外选择一个新的县赴任。

但都被渊明婉言谢绝了。

然而,何隆、刘云这帮小人,却贼心不死,伺机报复,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旬,他们雇请帮凶,潜入上京里,一把火烧毁了陶氏旧宅,逼得渊明将家迁往西庐,以避开何隆和刘云的纠缠,也避开了随之而来的一场残酷的战争,直到战争过后,他又在南里建了十几间房子,重新定居下来。

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在平定叛乱,统掌朝政之后,派遣专使来到寻阳,以东晋政府名义,征命陶渊明等庐山三隐士入京,担任著作郎之职,陶渊明以身体不适为由,婉言谢绝了。

义熙11年(公元415年),刘裕又派渊明好友庞遵回乡说服渊明出仕,又一次被渊明谢绝。

接着江洲刺史王弘又传出请其出山和有意结识的信息,而渊明却利用遍游庐山的时间差,躲开了王弘的造访。

在刘裕篡权称帝时,陶渊明终于发出了冲天之怒,他的曾祖父为之付出毕生精力,自己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为之竭力的晋王朝从此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

它的灭亡,带走了渊明的最后一点梦想和希望,他想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却欲哭无泪,他想对着苍天大喊,却无法喊出声音,他紧闭双目,静静地坐着,像是一个痴呆者。

第二天一早,就向家人和村人宣布,从今开始,改名陶潜,拒绝任何官方来往。

7、无弦琴

陶渊明好琴而不谙音律,在家中备有“素琴”一张。

这素琴与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所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之“素琴”并非一种。

刘之素琴应指“素雅之琴”,或作“不奏尘俗之音”解。

但既可“调”,则是应有琴弦的。

而陶渊明的“素琴”是一张“无弦琴”,即仅有其形而不能发其音者。

然而陶渊明却常常独自在家“抚琴自娱”,煞有介事而又自得其乐。

每当朋友们携琴饮酒聚会时,他更是要取出无弦琴和着大家的琴声作抚弄状,十分悠然自得。

别人甚为不解,而陶渊明却说: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张随《无弦琴赋》:

“陶先生解印彭泽……适性者以琴,怡神者以酒。

酒兮无量,琴也无弦。

”宋祁《无弦琴赋》:

“欲琴理之常在,宜弦声之一空。

隐六律于自然,视之不见;

备五音于无响,乐在其中。

”“琴翁之意不在弦”,“琴虽无弦意有余”,其高士雅风,可谓超凡脱俗,故为后人所传颂、景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研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问:

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引导体会: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

问.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体会:

“轻飏”、“吹衣”——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

前路、晨光;

问、恨——归心似箭的心情。

问.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作者刚入家门狂喜飞奔的样子(突出强调:

载……载……)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浓浓亲情的自然表现,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吗?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作者举家欢宴、兴高采烈的情景。

作者在这里开怀畅饮,欢喜异常。

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

明确:

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

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

你能找到有关写松、写菊的诗句吗?

(请学生从掌握的诗句中体会“松”“菊”的形象特点)

问.“松”“菊”正是作者高洁形象的化身。

你能用具体形象的文字描述“风飘飘而吹衣”的作者形象吗?

这样的形象你能想象到我们古代诗人中的哪一个?

小结:

以上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六字句至四字句,节奏明显加快。

朗读指导:

要体现作者的急迫欣喜之情,应读得“气满声高”。

(指名朗读,评价,齐读)

(4)归去以后,如何?

1.如果把这些语句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个方面?

(1)家居生活——“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