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200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   )。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

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

  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费尔德斯坦 D、维克塞尔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

对A而言----高>

中>

低,对于B而言-----低>

高>

中,对于C而言-----中>

低>

高。

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

  A、A  B、B  C、C  D、B和C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

  2、公共资源的特征有(   )。

  A、稀缺性 B、使用不受限制 C、充足性 D、使用受到限制

  3、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4、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   )。

  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5、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

  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6、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   )。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C、消费的竞争性 D、消费的排他性

  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   )。

  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

  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8、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   )。

  A、兴修水利           B、治理环境污染

  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   D、安装路灯

  9、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   )。

  A、罚款或收税 B、财政补贴 C、公共管制 D、产权界定和保护

  10、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间转移支付

  11、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   )。

  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C、生产外部不经济性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12、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   )。

  A、私人的完全供给     B、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

  C、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D、政府和社区的联合供给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

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3、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5、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6、简述混合物品的分类。

  7、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8、外部效应包括哪些类别?

  9、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是什么?

  10、简述政府调节公民收入的政策工具。

  11、简述公共物品的特征。

  12、如何理解消费的排他性?

  五、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2、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3、试述如何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

  4、试述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5、试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参考答案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

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受益。

或者随着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

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

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4、科斯定理含义是:

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还可以解释为:

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

1的票数获胜。

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

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

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

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

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

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A与C选择,C获胜,B和C选择,B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19、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1、A2、B3、A4、C5、A6、D7、B

  8、C9、A10、A11、D12、A13、A14、C

  15、B16、A17、B

  1、ABC2、AB3、ABCD4、BCD5、AB

  6、AB7、ABCD8、ABD9、ABC10、ABC

  11、ABCD12、ABC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5)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市场失灵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2)公共物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提供,需要政府组织生产和提供;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体现为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对其它企业和个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在有关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中得到反映,成本没有得到补偿,利益没有得到回报。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必然出现过度生产或生产不足的问题,形成资源量浪费或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是构成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

(4)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而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市场机制自身无法克服的;

(5)市场的不完整性,市场的不完整性所形成的市场失灵,是指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体系不完整,某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甚至不健全,不能有效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6)收入公平分配,市场在收入公平分配领域的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阶层和各成员之间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即使在经济运行达到所谓“帕累托效率”的条件下,市场不会自动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市场不能有效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是指自发的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均衡,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特别是在解决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宏观经济问题方面,市场本身无能为力。

  3、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合理性的依据。

但并能从中得出这样的推论,即政府可完全解决市场失灵,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也就是说,政府并不完全可以解决上述市场失灵现象,还有一个政府失灵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种状况,既包括政府主观原因所形成的信息有限性,也包括因客观原因产生的信息有限性;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效;

(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立法机关与政府关系、以及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即在制定实施经济政策中,政府未能有效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决策,中央政府未能有效控制地方政府行为,或者政府未能有效协调各个部门关系,以致出现政策执行偏差的问题;

(4)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政治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再分配,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2)经济稳定和发展,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3)资源配置,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5、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

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

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

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

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6、

(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如公共牧场、地下水、江河湖海等,一般称为“公共池塘物品”;

(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如城市公用设施,即水、电、气等具有边际成本下降的趋势,如果仅由市场提供,产品供给往往达不到效率水平。

这种混合物品若完全当作为公共物品免费供应的话,会大大增加拥挤成本。

因此具有自然垄断性,为了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一般应当由政府规制的公共事业部门提供。

为了补偿这类物品的成本,应当收取使用费;

(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基于这类物品的消费发生拥挤后具有可排他性,也可以由社会福利或非营利性私人机构来投资提供,因此“俱乐部物品”亦称“私有—公共物品”。

但这类物品若一开始就完全靠私人商业性投资来提供,会造成物品供给量过低,导致效率损失或社会福利损失。

  7、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

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8、

(1)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2)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指企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积极影响;

(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

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消极影响;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指企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企业和人产生的消极影响;

(5)公共资源问题。

公共资源有两个特征:

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不受限制。

  9、

(1)政企分开,各行其道。

政企分开,各行其道,要求政府明确划分政府资源配置与非政府资源配置的界限,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2)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在市场经济体条件下,政府财政以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即公共财政。

而我国现行事业单位制度、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及其资金供给,与公共财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政事不分、政社不分,使政府职能存在明显“越位”现象;

(3)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

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如何处理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关系,是一个较为独特的问题;

(4)政府职责分工的规范化、法制化。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不仅要划分政府整体资源配置界限,解决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政府内部职责分工、走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5)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

  10、

(1)税收制度,税收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各项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收入调节功能很强,是各国政府实施分配政策的主要工具。

由于所得税主要实行累进税率,对不同收入等级,设置不同税率,收入等级越高,税率越高,较好地体现了按能力纳税原则,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缴缴税或不交税,以达到适当调节社会成员收入的目的。

除所得税外,流转税、财产税等税种都具有相应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2)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其生存需要。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内容。

而这种制度保障应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与其所缴纳税的多少不完全对等。

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为低收入阶层、生活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救济,对伤残军人和公务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抚和抚恤服务,可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在社员成员之间的分配比例,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3)工资制度,政府公务人员和政府直接举办的公共事业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工资性支出,由政府财政支出安排,其支出总额和支出标准,直接关系到这部分社员成员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全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

因而工资制度构成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其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

(4)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属转移性支出,其目的是为了执行政府政策的需要,对企业、个人的某些特定行为给予资金支持,以影响相关产品和劳务价格结构,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而政府财政补贴数额、补贴对象,则直接影响有关企业、个人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和份额。

  11、

(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