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71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docx

2017年内蒙古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培养劳动者是__。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过程。

()

A.练习训练

B.情感体验

C.认识

D.实践

3、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

A:

道德感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__。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5、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____,制定本法。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6、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____

A:

附属内驱力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欲望内驱力

7、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____

A:

丰富性发展

B:

深刻性发展

C:

可控性发展

D:

稳定性发展

8、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

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

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

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9、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__。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

C.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教学就是智育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

“六艺”

B:

“七艺”

C:

“四书五经”

D:

《论语》

11、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__。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E.义务教育法

12、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

迁移

B:

动机

C:

策略

D:

技巧

13、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目的的说剖是()。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14、问题情境就是()

A:

学生能否自己发现问题

B:

学生能否自己提出问题

C:

有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D:

有问题摆在学生面前

15、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____

A:

系统性

B:

结构性

C:

预见性

D:

实效性

1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

A:

示范性

B:

复杂性

C:

主体性

D:

长期性

18、看见路上的垃圾绕道走开,这是()

A:

正强化

B:

逃避条件作用

C:

惩罚

D:

消退

19、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这说明其思维具有。

A:

指向性

B:

流畅性

C:

变通性

D:

独创性

E:

重视个别差异

2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

班级公共财产

B:

班级信息

C:

班级资料

D:

学生

E:

重视个别差异

21、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意义了,这种学习叫做()

A:

派生归属学习

B:

相关归属学习

C:

上位学

D:

并列结合学习

22、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A: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____

A:

组合律

B:

活动律

C:

强度律

D:

差异律

2、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遭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这种现象的合理理解是()

A.认知失调

B.效果律

C.经典条件反射

D.社会学习理论

3、在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自然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及代表作__

A.洛克、《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卢梭、《爱弥儿》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4、《学记》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

循序渐进

B:

巩固性

C:

因材施教

D:

直观性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____

A:

个性化

B: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

个别化

D:

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6、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A: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B:

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

C:

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D: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E:

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7、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____

A: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B: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C:

教育要先于经济而发展

D: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8、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言语提问

B:

观察

C:

活动方式

D:

反馈

E:

表扬

9、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在__

A.1932年

B.1924年

C.1919年

D.1903年

1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成年期

11、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一般把教育分为__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12、强调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学生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发展的一个过程。

A:

特殊认识说

B:

认识发展说

C:

认识一实践说

D:

交往说

13、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

“双赢”协作原则

B:

和平共处原则

C:

自觉性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14、不同层次的教学文件有教学计划和

A:

教学说明书

B:

教学大纲

C:

考试纲要

D:

教科书

E:

复习资料

15、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

传道者

B:

解惑者

C:

管理者

D:

示范者

16、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概念,属于____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组合学习

D:

派生类属

E:

相关类属

17、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有()

A:

关心爱护学生

B: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师生关系

C:

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D:

尽量不讽刺挖苦学生

E: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辅导

18、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A:

学习内容

B:

学习方法

C:

学习过程

D:

学习目标

19、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

政治教育

B:

爱国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生存教育

20、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A:

家庭

B:

托儿所

C:

幼儿园

D:

学前班

21、__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22、班级常规管理需建立反馈系统,采取的反馈方式有()

A:

个别讨论反馈

B:

班干部反馈

C:

班集体反馈

D:

家长反馈

E:

各任课教师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