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680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皖智高复学校文档格式.docx

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

5.“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

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

6.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

“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7.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颁布“解负令”B.发放公职津贴

C.组成“四百人会议”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8.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9.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

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10.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11.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B.对公民权的尊重C.自由公正意识D.人文主义精神

12.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在他看来

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确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D.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

13.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14.有学者指出: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15.学者任东来指出: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1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

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17.恩格斯指出:

“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

A.内阁B.联邦议会C.帝国议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

18.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D.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19.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军事的落后B.中国科学落后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20.“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

”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D.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

21.蔡元培在1916年说:

“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23.《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

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

狄·

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

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

《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

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支持中国革命B.反对中国革命C.舆论导向谨慎D.认清了起义前景

24.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25.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2013~2014学年合肥皖智高复学校第二次月考历史

学号:

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得分:

_______

一、选择题(25小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

九品访人,惟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段灼传》

材料三《傅畅自序》云:

“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

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

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

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

选举志》

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

……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

(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27.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都在不断的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英国具有议会传统。

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

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

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

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

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

阿·

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

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4)材料四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失败的?

(2分)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分)

2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

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

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

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

(2分)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分)

(2)分别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4分),对此应如何理解?

(2分)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