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501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内容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及条件

两种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不带电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

自由电荷在带电体与导体之间发生转移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2.电荷的分配规律

接触起电时,两个一般物体最终的电荷量的分配很复杂,大多靠实验才能确定,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量的分配,即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的情况:

(1)若带电导体球和不带电导体球接触,则电荷量平分;

(2)若两个带电导体球带同种电荷,则总电荷量平分;

(3)若两个带电导体球带异种电荷,则电荷量先中和再平分。

[特别提醒]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时各自的带电荷量可用公式QA′=QB′=

计算,QA、QB含有表示电性的正负号。

1.如图1-1-2所示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图1-1-2

解析:

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一定比原来减少了,由于金属球A只是靠近验电器而没有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发生接触,要考虑感应起电的影响。

故A、C两项都有可能。

答案:

AC

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另一种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2.元电荷

(1)电荷量:

它表示电荷的多少,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特别提醒] 电荷有正、负之分,则电荷量就会有正值或负值。

如q1=3.5×

10-15C、q2=-7.0×

10-15C等。

(2)元电荷:

①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则e=1.60×

②对元电荷的两点理解:

a.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因为最小的电荷量为1.60×

10-19C,自然界中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3.比荷

比荷即电荷量与质量的比,电子的比荷为

=1.76×

1011C/kg。

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1)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

(2)两种典型的摩擦起电现象:

一是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

二是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玻璃棒和橡胶棒上带的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摩擦使物体之间发生了电子得失的现象,符合电荷守恒定律,可以推断:

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要带负电,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要带正电。

(3)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金属球相接触,发生电荷中和,两球都不再带电,这个过程中两球所带电荷的总量并没有变(为零),电荷也是守恒的。

(4)电荷守恒定律的广泛性:

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

如:

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

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没,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特别提醒]“中性”、“中和”的意义

电中性的物体是有正、负电荷存在的,只是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为零,对外不显电性;

电荷的中和是指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而不带电的过程,使得净电荷减少或为零,但正、负电荷本身依然存在,并不是正、负电荷的消失。

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

10-9C、QB=-3.2×

10-9C,让两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

转移了多少?

当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

由于两小球完全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A′=QB′=

C=1.6×

10-9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

转移电子的电荷量为

ΔQ=QA-QA′=(6.4×

10-9-1.6×

10-9)C

=4.8×

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了4.8×

感应起电问题

[例1] 如图1-1-3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图1-1-3

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导体A、B接触与C球靠近时感应电荷的分布。

(2)明确先分开导体A、B再移走C球时A、B的带电情况。

(3)明确先移走C球再分开导体A、B时A、B的带电情况。

[解析] 

(1)C移近A时,带正电的小球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的金属箔片也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性质的电荷。

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A正确。

(2)C靠近后保持不动,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的异种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会变,金属箔片仍张开,B正确。

(3)若先移走C,再把A、B分开,则在移走C后,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的引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

(4)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箔片都不会张开,D错。

[答案] AB

借题发挥

感应起电的判断方法

(1)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2)凡是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物体,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导体,带同种电荷。

(3)绝缘体不能被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发生了分离。

只有导体中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而绝缘体上的电子不能自由地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例2] 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1)两球带同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将总电荷量平分。

(2)两球带异种电荷时,接触后两球先中和后将剩余电荷量再平分。

(3)C球接触A后带上了一定量的电荷,再与B接触,电荷重新分配。

[解析] 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C与A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所带的电荷量均为

Q。

C与B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B、C的电荷量均为

Q+Q)=

Q,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

Q∶

Q=2∶3。

(2)A、B带异种电荷,设电荷量分别为Q、-Q,A、C接触后,平分电荷量,A、C的电荷量均变为

Q,C与B接触后,平分二者的电荷量,C、B的电荷量均为

Q-Q)=-

Q,则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

Q∶|-

Q|=2∶1。

[答案] 

(1)2∶3 

(2)2∶1

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的电荷的分配规律:

(1)若为带电导体球和不带电导体球接触,则电荷平分;

(2)若两个带电导体球带同种电荷,则总电荷平分;

(3)若两个带电导体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平分。

 

若例2中A球带电荷量为7Q,B球带电荷量为-Q,C球不带电,让C球反复与A、B两球多次接触,最后移走C球,试问:

A、B两球最后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题中所说C与A、B反复接触隐含一个解题条件:

即A、B原先所带电荷量的总和,最后在三个相同的小球间均分,相当于将三个小球互相接触,正、负电荷中和以后平分,则A、B两球后来带的电荷量均为

=2Q。

2Q 2Q

[随堂基础巩固]

1.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A带正电,A吸引C,则C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A吸引B,则B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若B带负电,B又吸引C,则C此时不带电;

同理,若C带负电,则B不带电。

C

2.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中性的物体若缺少了电子带正电,多余了电子就带负电。

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缺少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

而正电荷是原子核内的质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A正确。

A

3.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

在a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a、b都不带电,如图1-1-4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图1-1-4

D.b立即把a排斥开

b球带电后,使a产生静电感应,感应的结果是a靠近b的一侧出现与b异种的感应电荷,远离b的一侧出现与b同种的感应电荷。

虽然a上的感应电荷等量异号,但因为异种电荷离b更近,所以b对a有吸引力,当b吸引a使两者接触后,由于接触带电,b、a又带上同种电荷,有斥力作用,因而又把a排斥开,所以B正确。

B

4.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

10-15C,丙物体带电8×

10-16C。

求最后乙物体带电的电性和电荷量。

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电荷量为1.6×

10-15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电荷量1.6×

10-15C的负电荷;

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电荷量为1.6×

10-15C-8×

10-16C=8×

最后乙带负电 8×

10-16C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

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1甲、乙所示,则(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图1

D.乙图中两球至多有一个带电

两球相互吸引的可能有两个:

一是带异种电荷;

二是一个带电,另一个被感应带电后吸引,因此A错误,C正确;

两球相斥一定是带同种电荷,故B正确,D错误。

B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灭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A错误;

接触起电就是通过物体接触而转移电荷,B正确;

两种物体摩擦,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在摩擦中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是否容易失去电子由两物体的材料决定,因此玻璃棒不一定带正电,C错;

等量异种电荷可以中和但不会消失,只是宏观上显中性,D错。

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图2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图2

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箔片带正电;

若金属球带负电,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箔片带负电,所以B正确。

4.如图3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

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图3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金箔上各带同种电荷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

用手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

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

由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正确。

BCD

5.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

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  )

A.6.2×

10-19C      B.6.4×

10-19C

C.6.6×

10-19CD.6.8×

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

10-19C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项是1.6×

10-19C的整数倍,故B正确。

6.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夸克带电荷量为

e,d夸克带电荷量为-

e,质子的带电荷量为e,中子不带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

B.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

C.质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

D.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

根据质子的带电荷量为e。

所以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2×

e-

e=e;

中子不显电性,所以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

e-2×

e=0。

故选项B正确。

7.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

A.-QB.Q

C.2QD.4Q

两导体上的电荷先完全中和后再平分,所以每个导体上带电荷量的大小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就是电子(或质子)本身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单位

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元电荷表示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数值,而不是电子本身,故A错,B对。

元电荷只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带电粒子,没有正、负之分,故C、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9.(9分)如图4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且不带电。

试问:

图4

(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

(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

(3)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1)法一:

 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移走C后再用手摸一下B,再把A与B接触一下,则A和B就带等量正电。

法二:

把A、B紧密靠拢,让C接触A或B,然后移去C,再把A与B分开,则A、B就带等量正电。

(2)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或B,移走C以后再把A与B分开,则A和B就带等量负电。

(3)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A,则在A端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移去C,则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见解析

10.(9分)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A小球带有3×

10-3C的正电荷,B小球带有2×

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

先让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试求这时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总电荷量是守恒的,小球接触后平分电荷量;

C、A接触后,A、C都带

C=1.5×

10-3C的正电荷量,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A、B都带

C=-2.5×

10-4C的负电荷量,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B、C都带

C=6.25×

10-4C的正电荷量。

故最终三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

qA=-2.5×

10-4C,qB=6.25×

10-4C,

qC=6.25×

10-4C。

10-4C qB=6.25×

10-4C qC=6.25×

10-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