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430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小小养殖场”一节的内容,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有“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等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再加上教材没有从数量上给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从具体的数量引入,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本节的开始设计了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杯水,然后用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多一些说一句话。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学习“小小养殖场”,通过具体数量理解、感悟这些概念,自然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教材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题:

观察物体(教材12--13页)

  一、

  自学导航

  前,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如家里的家具、电器、玩具等,从上、

  下、左、右、前、后仔细观察,不同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并选择一种物体画出六个面来。

  二、探讨交流

  活动一:

交流展示

  、

  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所选物体及六个面

  2、

  选择-8名同学全班介绍。

  活动二:

观察思考

  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为什么。

  活动三:

探究原因

  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请学生说一说。

  活动四:

巩固提高

  单独完成书中12-13页的练习。

  三、堂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知识点:

  观察物体时应注意,要从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去观察。

  教学过程

  初步感知,发现问题。

  观察操作,建立模型。

  3、

  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

  创新思维,开拓进取。

  教学准备:

  

桌子有多长(教材14~1页)

  型:

新授时数:

2时

  一、自学导航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组内四名同学采用不同方法测量桌的长度。

  A.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B.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D.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2)比较四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想要测量结果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厘米的意义

  

(1)

  每个小组准备至少一支尺子,大家一起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

  用食指和拇指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

  (3)

  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的事物,介绍出来。

  (4)

  你们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步骤

  每个小组准备一条细绳,大家商量如何运用尺子量出1厘米,3厘米和厘米。

  总结方法;

  剪下同样厘米数的纸条。

画线段

  画一条3厘米和6厘米长的线段。

  有一把模糊不清的尺子,只有0,1,2,,6,10,11,12这几个刻度,能用这把尺子画出几条线段?

你是如何思考的?

  活动五:

测量

  估计身边事物的长度,如文具盒、手掌宽、铅笔长等。

  实际测量一下。

  活动六:

综合

  如何使用刻度模糊不清的尺子画出厘米长度的线段。

尺子上只有0,1,2,3,7,8,9,10几个刻度。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测量时是否对准零起点。

  2画线段时注意两端的端点。

  3注意估计值和准确值有区别。

  4不用考虑误差因素。

  完善导学案2分钟。

  :

  通过教学发现,由于年段较低,学生四人小组分工配合还不熟练。

学生头脑中存在错误观念,认为估计值和准确值一样才是正确的,也就是对估计的方法和意义没有掌握,其次画线段的时候如果用零起点画问题不大,但是换作其他起点,不能正确画出线段长度,往往较短。

  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原因大部分在于教师,首先虽然强调估计就是“猜测”,但是由于以往对于正确与否的关注,导致孩子产生迎合教师的态度,导致错误。

其次,虽然一再强调测量方法,但是孩子年龄较小,遇到操作活动较多的时,掌控全局的能力不强,由于没有更好的媒体展示,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出现问题纠正错误,没有提前预防。

回顾教师的提示语是不是还不到位,让孩子不能明确自己的活动方向?

估一估、量一量(教材18~19页)

2时上时间:

  学生用手指、手臂比划出一厘米、一米的大致长度。

  二、

  独立完成18页的试一试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三、

  小组合作实际测量讲台、黑板、从地面到窗台的高。

  四、

  小组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五、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分析一下不同结果的原因。

  六、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讲解一下理由。

为什么要用约这个字。

  七、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三题后小组内交流结果。

  八、

  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的第四题。

  .

  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厘米、米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巩固概念,体会米、厘米。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受米、厘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米尺。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比划的结果并且注意加以指导。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讲出估计的理由,教师板书部分答案。

  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注意板书答案。

  教师实地测量后小结产生误差的原因。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指名汇报结果并且陈述理由。

集体订正注意分析错误原因。

  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九、

  小结本收获。

  第二单元反思:

  21观察物体

  本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

因此,本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三个方面。

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是设计本的指导思想;

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这节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在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22桌子有多长

  反思让学生合作之前,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桌有多长。

从堂中学生的表现看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合作有序、分工明确,但部分学生合作能力较差。

我们看到,学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

教学还不够开放,有些问题的设计过于琐碎,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把握不好,教师的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等。

  23去游乐园

  .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有力地调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我遵循激励性原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的导入。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带着想解决的问题走进了堂。

这样,既设置了悬念,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得出“10个10厘米是1米”。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比、走、说、想,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

整个过程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真正的数学学习。

  24估一估量一量

  .《标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能对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

实际教学中,测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大的难题,但是对于测量结果的记录,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小数,没有学过复名数,对于一些不是整厘米的或不是整米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表示。

因此,本节我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难点,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

让学生对其中一个小组的记录结果先进行补充,展示出多样的记录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用小数来表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规定、不强求,因此,学生说是家长告诉他的,我也就没有过多地追问。

2.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对培养他们对单位的感觉是非常有益的。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但是在估计时,因为学生年龄小,头脑中对长度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如一开始就有一个学生估计桌高100,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估计标准,通过比较来进行估计。

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学生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估计老师的身高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以自己身上的长度为标准来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的结果进行验证,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估计不够准确的学生找到较好的估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