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317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Word文件下载.docx

  A.国外  B.政府

  C.银行  D.企业

  2.中央银行对(  )部门的资产负债变动的控制力最强。

  3.公众可支配收入提高对现金比率的影响是(  )。

  A.现金比率提高  B.现金比率降低

  C.现金比率不变  D.现金比率的变化不确定

  4.如果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准备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定期存款利率上升,则货币乘数(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5.(  )的货币当局通常选择汇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A.市场经济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大国开放型经济  D.小国开放型经济

  6.J.托宾主张以(  )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A.利率  B.汇率

  C.国债收益率  D.股权收益率

  7.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  )。

  A.货币供应量  B.社会信用总量

  C.利率  D.汇率

  8.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短期控制比长期控制(  )。

  A.更容易  B.更困难

  C.同样容易  D.同样困难

  9.(  )的资产组合调整效应理论强调利率的重要作用。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托宾  D.费雪

  10.弗里德曼的资产组合调整效应理论更强调(  )的作用。

  C.资产相对价格  D.股权收益率

  11.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  )的货币政策。

  A.紧缩  B.适度从紧

  C.积极  D.稳健

  四、多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M2统计指标的构成项目有(  )。

  A.流通中现金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储蓄存款  E.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公众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会导致(  )。

  A.流通中现金增加  B.流通中现金减少

  C.现金比率提高  D.现金比率降低  E.货币乘数增大

  3.影响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有(  )。

  A.活期存款利率  B.定期存款利率

  C.法定准备金率  D.再贴现率  E.通货膨胀预期

  4.影响超额准备率变动的因素有(  )。

  A.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  B.生息资产收益率

  C.再贴现率  D.法定准备率  E.银行拆入资金的能力

  5.影响现金比率变动的因素有(  )。

  A.社会的支付习惯  B.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

  C.可支配收入水平  D.地下经济的规模  E.不通结算方式下的商品相对价格

  6.适宜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符合(  )等原则。

  A.相关性  B.可控性

  C.可测性  D.抗干扰性

  E.与经济、金融体制的适应性

  7.规范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具有(  )等特点。

  A.法制健全  B.间接调控

  C.传导迅速  D.无决策时滞  E.传导准确

  8.货币政策的高效传导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外部环境,这包括(  )。

  A.中央银行有一定独立性  B.企业行为市场化

  C.银行行为市场化  D.完善的货币市场  E.完善的资本市场

  9.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有(  )。

  A.产业组和调整效应理论  B.资产组合调整效应理论

  C.收入变动效应理论  D.财富变动效应理论 E.信用可得性效应理论

  10.资产组合调整效应理论的基本假设有(  )。

  A.强调货币是一种资产  B.强调货币是流通手段

  C经济主体由合意的资产组合  D.各种资产之间有替代性

  E.公众追求资产组合的收益最大化

  11.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有(  )。

  A.中央银行制度有待完善  B.商业银行存在制度缺陷

  C.企业对货币政策不敏感  D.金融市场不完善  E.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不畅

  12.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包括(  )。

  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  C.影响时滞  D.效应时滞  E.执行时滞

  五、判断题

  1.目前我国已将股民保证金纳入M2统计范围。

(  )

  2.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供应量有较强的内生性。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地下经济规模越大,现金比率就高,货币乘数就越小。

  4.银行拆入资金能力越差,越需要较低的超额准备率。

(  )

  5.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线性的。

  6.中央银行在短期内控制货币供应量比在长期内更容易。

  7.对小国开放型经济而言,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可控性很弱。

  8.托宾主张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

  9.目前我国尚不适合以信用总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

  10.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联通是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重要途径。

  11.时滞的存在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偏离政策目标。

  12.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目标。

  13.货币学派更强调货币政策时滞而不是货币流通速度对政策效应的制约。

  六、简答题

  1.简述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特征。

  2.简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因素。

  3.简述中央银行设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

  4.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坚持的原则。

  5.西方国家选择货币政策标的的历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或经验教训?

  6.简述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理由。

  7.高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哪些外部环境?

  8.简述导致货币政策局限性的主要因素。

  七、论述题

  1.试分析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主要因素。

  2.试论利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和不足。

  3.试论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

  4.试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基础货币:

又称高能货币。

是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础,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两部分。

  2.货币扩张系数:

即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倍数。

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反映每一单位基础货币可以创造的货币数量的多少。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也称货币政策标的。

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为考察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也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或机制。

  5.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作用所经历的全过程。

  6.认识时滞:

从经济运行发生变化到中央银行通过分析认识到是否应采取货币政策举措所花费的时间。

  7.决策时滞:

从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到做出决策所经历的时间。

  8.效应时滞:

即外部时滞。

从货币政策开始实施到调节目标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包括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部分。

  9.内部时滞:

从经济运行发生变化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应采取货币政策举措,再到做出决策所经历的时间。

包括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部分。

  10.操作时滞是指从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

  11.市场时滞是指从中介指标发生反应到最终目标变量发生反应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2.流通中现金(M0)、活期存款

  3.外生性、内生性

  4.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5.增加

  6.增加

  7.减少

  8.减少

  9.减小、增大

  10.提高、减小

  11.增加、提高、减小、增加

  12.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13.实际、名义

  14.股权收益率、直接融资

  15.利率、资产相对价格

  16.增加、增加

  17.增加、增加、增加

  18.效应时滞

  三、单项选择

  1.C  2.C  3.B  4.B  5.D  6.D  7.A  8.B

  9.A  10.C 11.D

  四、多项选择

  1.ABCD  2.ACE  3.ABE  4.ABCDE  5.ABCDE  6.ABCDE

  7.ABCE  8.ABCDE 9.BDE  10.AGDE  11.ABCDE 12.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理论界在有关货币供应量的决定问题上存在长期的争论。

有的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过程、商品流通过程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是经济的外生变量。

有的理论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内生变量。

  

(2)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承认,货币供应量既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而且二者相互影响。

  (3)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内生性、外生性的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外生性较强;

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显现出较强的内生性。

  2.

(1)由于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负债,并对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资产,所以观察和分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2)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当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量增加;

相反,当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减少时,基础货币量减少。

  (3)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增加,而负债减少,基础货币增加;

相反,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减少,而负债增加,基础货币减少。

  (4)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基础货币增加;

相反,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基础货币等额减少。

  (5)其他因素。

其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基础货币量增加;

其他资产减少,负债增加,基础货币减少。

  3.

(1)货币当局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详尽地掌握有关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信息资料,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利用一些能够反映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的金融变量,作为考察货币政策工具最终目标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信号。

  

(2)为了考察和比较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实现最终目标的作用和效果,必须首先确定用以检测和比较的标准。

  (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除了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之外,也要受货币政策工具以外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利用货币政策指标,以显示政策工具因素和政策工具以外的因素究竟对中介目标发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从而把政策工具因素变动效果与政策工具以外的因素变动效果区分开来。

  4.

(1)可控性。

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目标变动状况和趋势。

  

(2)可测性。

就是指货币政策标的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能迅速收集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性。

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与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较高的统计相关度。

  (4)抗干扰性。

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受其他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度较低。

  (5)适应性。

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要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和当时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实际情况。

  5.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为最终目标服务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在总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表现形式多样,选择时要适应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

  (3)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不仅仅取决于利率或信贷,物价稳定也并不仅仅取决于货币供给。

因此,任何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甚至货币政策本身都不是万能的。

  6.

(1)能够满足可测性要求。

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的货币供应量,数据资料容易获取并可迅速进行定量分析。

  

(2)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随着间接调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完善,中央银行有能力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各种间接调控工具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并影响其变动趋势。

  (3)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

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能够有效地抵抗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避免政策效果与非政策效果相互混淆。

  (4)能够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金融的要求。

  7.

(1)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只有中央银行超然于政府,即对整个经济发展状况负责而不是受各种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的超前性、长远性和正确性,才能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调控主体开始就较为准确、有效。

  

(2)完备的金融市场。

正是金融市场通过价格(利率、汇率)信号和供求关系把中央银行行为、商业银行行为、企业和居民行为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一旦实施,就能通过这个统一体把货币政策调控意图逐级由金融体系传递和扩散到实际经济体系,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3)企业与银行行为市场化。

只有企业与商业银行真正走向市场,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才能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反应灵敏、准确,使调控成效显著。

  8.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就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货币政策的时滞主要包括3种: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效应时滞。

货币主义者认为,时滞的存在可能使政策决策时的意图与实际效果脱节。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一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性表现在,货币流通速度中的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未曾被政策制定者所预料并加以考虑,或估算这个变动的幅度时出现小的差错,就有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

  七、论述题(要点)

  1.

(1)现金比率c。

影响c值的因素有社会大众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大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社会的支付习惯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值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相反,c值越小,货币乘数越大。

  

(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

t值的大小同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较密切的关系。

  (3)超额准备金比率re。

re值的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决策。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愿意持有多少超额准备金,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的高低,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

二是借入准备金的成本高低,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

三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四是银行拆借资金的能力。

  (4)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rd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

其数值大小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rd和rt值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小;

rd和rt值越小,货币乘数就越大。

  (5)以上分析说明,货币乘数的大小是由c、t、re、rt等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则是中央银行、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各自行为决策的结果。

因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必须考虑除中央银行以外的经济主体行为决策变化的影响。

  2.

(1)利率指标的优点:

○1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观察到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结构,因此,利率的可测性极好;

○2就可控性而言,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也有相当大的控制力;

○3一方面利率水平变动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另一方面,利率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因此,利率的相关性也较好。

  

(2)利率指标的不足:

○1难以准确地区分宏观金融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偶然性的外生效果;

○2其决定借款主体行为的根本因素是实际资本损益,而不是名义利率变动。

但是,中央银行能够观察和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

  (3)货币供应量指标的优点:

○1货币供应多少与社会经济运行关系密切;

○2货币供应量有明确的含义和层次划分,构成货币供应量各层次的金融变量随时可以进行测算和分析;

○3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较易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4)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缺陷:

○1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线性的,其变动方向和数量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稳定、不一致的;

○2如何准确地把握货币供应结构变动对经济总量及结构的影响,是到目前为止各国中央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3总的说来,中央银行在短期内控制货币供应量比在长期内控制其更加困难。

  3.

(1)资产组合调整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改变了经济主体的资产组合中不同资产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因而破坏了原有的资产组合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主体就会重新调整资产组合,直到重新恢复均衡为止。

经济主体调整资产组合的行为,通过改变对不同资产的供给和需求,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2)财富变动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货币供应量、财富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条因果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影响实际财富存量,进而影响实际经济。

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并不能直接改变实际财富存量,而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

这些途径包括:

○1商品市场。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各经济主体的财富相应增加,从而改变了经济主体的支出意愿,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从而引起消费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也增加;

○2资产市场。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一方面对资产的需求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对资产的供给也有影响。

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合力的作用下,资本市场失衡,影响资本的价格(收益率)以及市场利率。

资本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变化,又必然影响投资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

  (3)信用可得性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供应量与信用可得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信用可供量也随之增加;

相反,货币供应量减少,银行信用可供量也随之减少。

信用可得性的变动,必然引起经济主体最终支出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

  4.

(1)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转轨时期各商业银行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

  (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反应差。

  (4)传导机制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