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6189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数据文件格式Word文档格式.docx

分钟采样样本数据文件

SML_T0.tmp(百叶箱气温)

SML_T1.tmp(通风防辐射罩气温1)

SML_T2.tmp(通风防辐射罩气温2)

SML_T3.tmp(通风防辐射罩气温3)

SML_RH.tmp(相对湿度)

SML_WD.tmp(风向)

SML_WS.tmp(风速)

SML_D.tmp(地表温度)

SML_GR.tmp(总辐射

SML_DR.tmp(直接辐射)

SML_SR.tmp(散射辐射)

SML_RR.tmp(反射辐射)

SML_O.tmp(表层海水温度)

某分钟内的要素采样值

实时上传数据文件

实时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文件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国家级测站单站

Z_SURF_I_IIiii-R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区域级测站单站

实时土壤水分要素资料文件

Z_SOIL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Z_SOIL_I_IIiii-R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实时气象辐射要素资料文件

Z_RADI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RS_FTM.txt

Z_RADI_I_IIiii-R_yyyyMMddhhmmss_O_ARS_FTM.txt

实时海洋观测要素资料文件

Z_OCEN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Z_OCEN_I_IIiii-R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实时自动气象站状态信息文件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R_AWS_FTM.txt

Z_SURF_I_IIiii-R_yyyyMMddhhmmss_R_AWS_FTM.txt

自动气象站月沿革信息文件

AWS_META_IIiii_yyyyMM.XML

按XML格式写入

3采集器存储器数据文件

4

4.1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4.2

4.2.1文件名

4.2.2

GGYYMMDD.DAT,简称GG文件。

其中:

GG为指示符,表示为常规气象要素数据;

YY为年份的后两位,MM为月份,DD为日期,月份和日期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DAT为固定编码。

4.2.3文件形成

4.2.4

a)该文件每日一个,采用定长的随机文件记录方式写入,每一条记录250256Byte,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写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b)

c)文件第一次生成时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过程是:

首先检测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在,如无该日分钟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则生成该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d)

e)文件内容按北京时计时。

f)

4.2.5文件内容

4.2.6

a)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日基本参数,内容及排列顺序见表2。

表2 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基本参数行格式

序号

参数

字长

Byte

1.

区站号

5

26.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标识(RAT1)

1

2.

27.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标识

3.

28.

草面温度传感器标识

4.

29.

地表温度传感器标识

5.

经度

8

30.

红外地表温度传感器标识(气候辅助观测)

6.

纬度

7

31.

5cm地温传感器标识

7.

观测场拔海高度

32.

1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8.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

33.

15cm地温传感器标识

9.

风速传感器距地(平台)高度

34.

2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10.

平台距地高度

35.

4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11.

自动站类型标识

36.

8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12.

百叶箱气温传感器标识

37.

16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13.

通风防辐射罩气温传感器1标识

38.

320cm地温传感器标识

14.

通风防辐射罩气温传感器2标识

39.

蒸发传感器标识

15.

通风防辐射罩气温传感器3标识

40.

能见度传感器标识

16.

通风防辐射罩1标识

41.

云高传感器标识

17.

通风防辐射罩2标识

42.

云量传感器标识

18.

通风防辐射罩3标识

43.

现在天气现象传感器标识

19.

湿球温度传感器标识

44.

积雪传感器标识

20.

湿敏电容传感器标识

45.

电线积冰传感器标识

21.

气压传感器标识

46.

冻土传感器标识

22.

风向传感器标识

47.

闪电频次传感器标识

23.

风速传感器标识

48.

版本号

24.

风速传感器标识(气候辅助观测)

49.

保留

153

159

25.

翻斗式或容栅式雨量传感器标识(RAT)

50.

回车换行

注:

经度和纬度按度分秒存放,最后1位为东、西经标识和南、北纬度标识,经度的度为3位,分和秒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东经标识“E”,西经标识“W”;

纬度的度为2位,分和秒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北纬标识为“N”,南纬标识为“S”;

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风速传感器距地(平台)高度、平台距地高度:

保留1位小数,原值扩大10倍存入;

自动气象站类型标识:

基本要素站存“1”,气候观测站存“2”,基本要素与气候观测要素综合站存“3”;

各传感器标识:

有该项目存“1”,无该项目存“0”;

保留位均用“-”填充;

版本号:

以便版本升级和功能扩展,现为V1.00。

c)文件中每分钟为一条记录,每小时60条记录。

记录号的计算方法:

当H>20时,

N=(H-20)60+M+1………………………

(1)

当H≤20时,

N=(H+4)60+M+1………………………

(2)

式中:

N——记录号;

H——北京时;

M——分钟。

e)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4748个要素的分钟值和对应在数据质量控制标志,以ASCII字符写入,除本站气压、能见度、云高为5Byte,天气现象为8Byte外,每个要素长度为4Byte,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内容和排列顺序见表3。

表3 分钟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各要素位长及排列顺序

要素名

时、分(北京时)

地表温度(铂电阻)

2分钟平均风向

地表温度(红外)

2分钟平均风速

5cm地温

10分钟平均风向

10cm地温

10分钟平均风速

15cm地温

分钟内最大瞬时风速的风向

20cm地温

分钟内最大瞬时风速

40cm地温

2分钟平均风速(气候辅助观测)

80cm地温

10分钟平均风速(气候辅助观测)

160cm地温

分钟内极大风速(气候辅助观测)

320cm地温

分钟降水量(翻斗式或容栅式,RAT)

当前分钟蒸发水位

小时累计降水量(翻斗式或容栅式,RAT)

小时累计蒸发量

分钟降水量(翻斗式或容栅式,RAT1)

1min平均能见度

小时累计降水量(翻斗式或容栅式,RAT1)

10min平均能见度

分钟降水量(称重式)

云高

小时累计降水量(称重式)

总云量

气温(百叶箱)

低云量

通风防辐射罩通风速度

现在天气现象编码

12

气温(通风防辐射罩)

积雪深度

湿球温度

冻雨

湿敏电容湿度值

电线积冰厚度

相对湿度

冻土深度

水汽压

闪电频次

露点温度

数据质量控制标志

4748

本站气压

51.

草面温度

52.

“日、时”作为记录识别标志用,日、时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其中“日”是按北京时的日期;

“时”是指正点小时;

若要素缺测,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若因无传感器或停用,则相应位置仍保持“-”字符;

对于降水量,无降水时存入“0000”,微量降水存入“,,,,”;

当使用湿敏电容测定湿度时,除在湿敏电容数据位写入相应的数据值外,同时应将求出的相对湿度值存入相对湿度数据位置,在湿球温度位置一律存“****”;

现在天气现象编码按WMO有关自动气象站SYNOP天气代码表示,每种天气现象2位,最多存入6种现象,不足6种现象时低位用00填充。

g)数据的记录单位按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为准,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见表4。

h)

表4 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各要素记录单位和存储规定

记录单位

存储规定

气压

0.1hPa

原值扩大10倍

温度

0.1℃

1%

原值

降水量

0.1mm

风向

风速

0.1m/s

蒸发水位、蒸发量

能见度

1m

云量

1成

每种现象2个字节

按WMO有关自动气象站SYNOP天气代码表示

1cm

1min

1mm

1次

4.3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

4.4

4.4.1文件名

4.4.2

SSYYMMDD.DAT,简称SS文件。

SS为指示符,表示为土壤水分要素数据;

4.4.3文件形成

4.4.4

a)该文件每日一个,采用定长的随机文件记录方式写入,每一条记录54Byte,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写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首先检测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在,如无该日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则生成该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4.4.5文件内容

4.4.6

a)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日基本参数,内容及排列顺序见表5。

表5 土壤水分数据文件基本参数行格式

20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30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40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3

50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100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180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地段拔海高度

地下水位传感器标识

自动气象站类型标识

5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10cm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标识

地段拔海高度:

固定存入“4”;

a)文件中每分钟为一条记录,每小时60条记录。

N=(H-20)60+M+1………………………(3)

N=(H+4)60+M+1………………………(4)

c)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10个要素的分钟值和对应在数据质量控制标志,以ASCII字符写入,每个要素长度为4Byte,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

内容和排列顺序见表6。

表6 土壤水分数据文件各要素位长及排列顺序

100cm土壤体积含水量

5cm土壤体积含水量

180cm土壤体积含水量

10cm土壤体积含水量

地下水位

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

保留要素位

30cm土壤体积含水量

10

40cm土壤体积含水量

50cm土壤体积含水量

保留位置也填“-”字符。

土壤体积含水量记录单位为%,取1位小数,原值扩大10存储;

地下水位记录单位为cm,取整数。

4.5气象辐射要素数据文件

4.6

4.6.1文件名

4.6.2

RRYYMMDD.DAT,简称RR文件。

RR为指示符,表示为气象辐射要素数据;

4.6.3文件形成

4.6.4

a)该文件每日一个,采用定长的随机文件记录方式写入,每一条记录134Byte,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ASCII字符写入,每个要素值高位不足补空格。

首先检测气象辐射要素数据文件是否存在,如无该日气象辐射要素数据文件,则生成该文件,要素位置一律存相应长度的“-”字符(即减号)。

e)文件内容按地方时计时。

4.6.5文件内容

4.6.6

a)气象辐射要素数据文件的第1条记录为本站当日基本参数,内容及排列顺序见表7。

表7 气象辐射数据文件基本参数行格式

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总辐射传感器标识

净全辐射传感器标识

直接辐射传感器标识

散射辐射传感器标识

反辐射传感器标识

总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紫外辐射传感器标识

净全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大气长波辐射传感器标识

直接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地面长波辐射传感器标识

散射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标识

反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日照传感器标识

紫外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大气长波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33

地面长波辐射传感器距地高度

观测场拔海高度、各传感器距地高度:

固定存入“5”;

对于净全辐射,若采取四分量仪器或计算求得,则存入“4”;

对于紫外辐射仪器,若为全波段则存“1”,若为分波段,仅有UVA时存入“2”,仅有UVB时存入“3”,同时有UVA与UVB时存入“4”;

对于光合有效辐射当以量子数为单位时存入“1”,以辐射能为单位时存入“2”;

N=H60+M+1………………………(5)

H——地方时,为1,2,……,23,24;

e)文件中第1条后的每一条记录,存26个要素的分钟值,以ASCII字符写入,每个要素长度为4Byte,最后两位为回车换行符,内容和排列顺序见表8。

表8 气象辐射数据文件各要素位长及排列顺序

时、分(地方时)

紫外辐射辐照度

总辐射辐照度

紫外辐射曝辐量

总辐射曝辐量

紫外辐射(UVA)辐照度

净全辐射辐照度

紫外辐射(UVA)曝辐量

净全辐射曝辐量

紫外辐射(UVB)辐照度

直接辐射辐照度

紫外辐射(UVB)曝辐量

直接辐射曝辐量

大气长波辐射辐照度

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

大气长波辐射曝辐量

散射辐射辐照度

地面长波辐射辐照度

散射辐射曝辐量

地面长波辐射曝辐量

反射辐射辐照度

光合有效辐射辐照度

反辐射曝辐量

光合有效辐射曝辐量

日照时数

26

大气浑浊度

计算大气浑浊度时的直接辐射辐照度

时间中的“时分”各两位,高位不足补“0”。

曝辐量是从上次正点后到本分钟采样这一时段时间内的累计值。

若要素缺测,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若因无传感器或停用,则相应位置仍保持“-”字符。

所有要素位数不足的,在前面用空格填充。

数据记录单位规定:

辐照度为W/m2,取整数;

紫外辐照度取一位小数,原值扩大10倍后存入。

曝辐量为MJ/m2(取两位小数),原值扩大100倍后存入;

紫外曝辐量取三位小数,原值扩大1000倍后存入。

日照为min,取整数。

光合有效辐射为能量单位表示的辐照度时,辐照度、曝辐量单位及小数位、存入方式与其他辐射相同;

以量子数单位表示的辐照度时,辐照度单位为µ

mol/(m2·

s),取整数,曝辐量为mol/m2(取两位小数),原值扩大100倍后存入。

4.7海洋观测要素数据文件

4.8

4.8.1文件名

4.8.2

OOYYMMDD.DAT,简称OO文件。

OO为指示符,表示为海洋观测要素数据;

YY为年份的后两位,MM为月份,DD为日期,月份和日期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