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07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第2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纯碱、烧碱、熟石灰都属于碱类

C.氨气、冰醋酸、食盐均为电解质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5.栉风沐雨四十载,我国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海有机研究所于1982年成功合成的青蒿素是有机化合物

B.港珠澳大桥斜拉索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纯净物

C.蛟龙号潜水器用到钛合金材料,22号钛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D.玉兔号筛网轮使用的铝基复合材料中加入SiC颗粒增强其耐磨性

6.化学与牛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B.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用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D.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传统的硅酸盐材料

7.Cu2(OH)2CO3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

Cu2(OH)2CO3属于(  )

A.酸B.碱C.盐D.氧化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

B.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C.Fe3O4和Pb3O4中的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

D.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9.2019年为“国际元素周期表年“,中国学者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言人。

下列关于硫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2,S4和S8互为同素异形体

B.“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过程中涉及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C.可运用”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理念,探索消除硫污染的有效途径

D.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硫单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馏、分馏、干馏均属于物理变化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C.苯酚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1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CuOC.H2SO4D.NaOH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2.

(1)现有下列11种物质:

①纯碱②Mn2O7③硫酸④CaO⑤CO2⑥NaCO3⑦CuSO4•5H2O⑧SO2⑨Na2O2⑩CO⑪NO2

其中属于正盐的是  ;

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2)有关胶体的实验中:

①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证明Sb2S3胶粒带  (填“正”或“负”)电荷。

13.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要求每种分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木炭。

分类标准一:

  ,包括物质  

分类标准二:

14.

(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粒度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一定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60℃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

从半透膜里析出的物质是麦芽糖,该操作的名称是  。

(3)在Fe(OH)3胶体中逐渐滴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3)所述变化现象中的  (填写上面各题序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分析】A、豆浆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

B、可溶性铝盐或铁盐能水解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胶体,有吸附作用;

C、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二氧化碳气体;

D、烟尘是胶体,能发生电泳。

【解答】解:

A、豆浆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故将卤水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A正确;

B、可溶性铝盐或铁盐能水解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铁胶体,有吸附作用,故铝盐和铁盐能净水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B正确;

C、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二氧化碳气体,和胶体的性质无关,故C错误;

D、烟尘是胶体,能发生电泳,故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D正确。

故选:

C。

2.【分析】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

②醛基连在苯环或链烃基上的化合物是醛;

③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④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⑥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能断裂,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断裂;

⑦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⑧有电子得失或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而水银即汞单质,是纯净物,故错误;

②醛基连在H原子或苯环或链烃基上的化合物是醛,而当醛基连在其他基团上时,则不是醛,如HCOOH,故错误;

③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而NO2和碱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NO,故不是酸性氧化物;

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

④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稀、无定形碳等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故正确;

⑤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故硫酸、氢碘酸、氯化银、碳酸氢钠等都是强电解质,故正确;

⑥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能断裂,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断裂,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正确;

⑦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化合价不一定变化,如3O2⇌2O3,故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⑧煤的气化、氯化钠溶液导电、漂白粉漂白织物均有电子得失、有化合价升降,故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D。

3.【分析】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

B、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在;

D、根据胶体的分散质的大小及胶体的定义判断。

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而得到的不是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

B、淀粉溶液是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提纯胶体,故B正确;

C、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C错误;

D、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纳米材料只是一种分散质,没有形成分散系,所以不是胶体,故D错误;

B。

4.【分析】A.CO属于不成盐的氧化物;

B.纯碱为Na2CO3,属于盐;

C.NH3为非电解质;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A.CO属于不成盐的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

B.纯碱为Na2CO3,属于盐,不是碱,B项错误;

C.NH3溶于水,与水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属于电解质,而NH3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

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项正确;

5.【分析】A.一般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

B.无机材料是指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硅酸盐、铝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金属材料由金属得到的,复合材料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的材料;

C.22号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ⅣB;

D.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高刚度、高耐磨、耐冲击的特点。

A.青蒿素是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

B.聚乙烯为有机物,含有C、H元素,所以聚乙烯纤维不属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为混合物,故B错误;

C..22号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ⅣB,属于过度元素,故C正确;

D.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高刚度、高耐磨、耐冲击的特点,故D正确;

6.【分析】A.磁石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

B.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可以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C.用“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D.碳化硅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A.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A错误;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CaO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用“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所以用“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髙空气质量,故C正确;

D.碳化硅是非金属化合物,碳化硅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7.【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由Cu2(OH)2CO3的化学式可知,Cu2(OH)2CO3是由金属阳离子﹣铜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盐的定义,所以Cu2(OH)2CO3属于盐,另外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含有氢氧根离子,应属于碱式盐,故C正确。

8.【分析】A.氧化镁不与碱反应,只属于碱性氧化物;

B.活性炭没有杀菌作用;

C.Fe3O4中Fe为+2和+3两种价态,Pb3O4中Pb有+2和+4两种价态;

D.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

A.Al2O3为两性氧化物,而Mg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活性炭可以吸附,但没有杀菌作用,故B错误;

C.Fe3O4中Fe元素化合价为+2和+3,Pb3O4中Pb元素化合价为+2和+4,两种化合物中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故C正确;

D.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溶液为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葡萄糖分子较小,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故D错误;

9.【分析】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

B.可逆反应应在相同的条件下;

C.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可减少含硫气体的排放;

探索消除硫污染的有效途径;

D.“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硫单质。

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B错误;

C.无机硫向有机硫转化,可减少含硫气体的排放,是探索消除硫污染的有效途径,故C正确;

D.“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硫单质,故D正确;

10.【分析】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会溶解,盐析是可逆的;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苯酚可溶于酒精,应该用酒精冲洗;

D.非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不成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酸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

A.分馏、蒸馏与物质的沸点有关,而干馏生成煤焦油等,则分馏蒸馏为物理变化,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会溶解,盐析是可逆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苯酚可溶于酒精,应该用酒精冲洗,故C错误;

D.金属氧化物可以是酸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如:

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不成盐氧化物;

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11.【分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据此分析。

A.氧气只含一种元素,故A错误;

B.CuO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H2SO4由3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NaOH由3种元素组成,故D错误;

12.【分析】

(1)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盐为正盐,多元酸被碱部分中和生成的盐为酸式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2)①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②通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胶体具有电泳现象。

(1)①纯碱是碳酸钠为正盐,

②Mn2O7是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硫酸为酸,

④CaO为碱性氧化物,

⑤CO2是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⑥NaHCO3属于酸式盐,

⑦CuSO4•5H2O为结晶水合物为正盐,

⑧SO2是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⑨Na2O2是过氧化物,

⑩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⑪NO2和碱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属于正盐的是①⑥,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②⑤⑧,

故答案为:

①⑥;

②⑤⑧;

(2)①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将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说明胶体微粒吸附带负电荷的离子,证明Sb2S3胶粒带负电荷,

负。

13.【分析】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即要求对所列出物质进行性质方面的归类,把具有相同性质的物质(不少于三种)归为同一类,该物质的共同性质则是分类的标准。

在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木炭物质中,

氢气、一氧化碳、木炭都具有相似的可燃性或还原性,因此根据具有还原性或可燃性,可把这三种物质分为一类;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都是有毒的气体物质,因此可根据具有毒性可把这三种物质分为一类;

所以:

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物质:

H2、CO、C;

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物质,包括物质: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物质;

14.【分析】

(1)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会水解成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但酶作为蛋白质留在半透膜袋内;

(3)氢氧化铁胶体加可溶性电解质HI稀溶液发生聚沉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继续滴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将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颜色变身;

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氢氧化铁胶体先发生聚沉,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溶解。

(1)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分散系,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所以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2)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萄糖是小分子,能透过,可用渗析提纯胶体,

渗析;

(3)①HI稀溶液可溶性是电解质,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使胶体发生聚沉,

加入可溶性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是因为氢氧化铁沉淀与HI稀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Fe(OH)3+3H+═Fe3++3H2O,

Fe(OH)3+3H+═Fe3++3H2O;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是因为Fe3+与HI稀溶液中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I2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2I﹣═2Fe2++I2,

2Fe3++2I﹣═2Fe2++I2;

④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铁胶体中,先发生聚沉,然后发生酸碱中和,现象是:

先出现红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先出现红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