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933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乙巳占李淳风卷一Word文档格式.docx

吉凶气象占第六十三      九土异气象占第六十四

云气入列宿占第六十五     云气入中外官占第六十六

云气入外官占第六十七

乙巳占 卷第十

候风法第六十八        占风远近法第六十九

推风声五音法第七十      五音所主占第七十一

五音风占第七十二       论五音六属第七十三

五音受正朔日占第七十四    五音相动风占第七十五

五音鸣条已上卒起宫宅中占第七十六

推岁月日时干德刑杀法第七十七

论六情法第七十八       阴阳六情五音立成第七十九

五音刑德日辰所属立成第八十  六情风鸟所起加时占第八十一

八方暴风占第八十二      行道宫宅中占第八十三

十二辰风占第八十四      诸解兵风占第八十五

诸陷城风第八十六       占入兵营风第八十七

五音客主法第八十八      四方夷狄侵郡国风占第八十九

占官迁免罪法第九十      候诏书第九十一

候赦赎书第九十二       候大兵将起第九十三

候大兵且解散第九十四     候火灾第九十五

候诸公贵客第九十六      候大兵攻城并胜负候贼占第九十七

候丧疾第九十八        候四夷入中国第九十九

杂占王侯公卿二千石出入第一百

  《乙巳占》十卷,唐李淳风撰。

《新唐书·

艺文志》著于录,作十二卷。

陈直斋《书录解题》、马贵兴《文献通考》、王伯厚《玉海》皆作十卷,与今本合。

每卷约万余言,惟第十卷几及三万言。

或后人合三卷为一卷,故与唐志不符,未可知也。

乾隆中采访遗书,未经储藏家进呈,阮文达亦未之见,朱竹垞所见只残本七卷,惟《敏求记》有全书,其书之罕见可知矣。

  余所藏,为门人抄本,得之金匮蔡氏。

卷三、卷六后有题名三行:

一曰太史局直长、主管刻漏、臣成衍书;

一曰太史局中官正、太史局提点历书、赐绯鱼袋、臣李维宗校;

宁海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博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提举臣邵谔。

考《玉海》,建炎三年三月二日诏,《纪元历经》送太史局中,载《乙巳占》计十册。

今本十卷,又有太史局诸人题名,或即从建炎本传抄欤?

上元乙巳之岁,十一月甲子朔,冬至夜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故以为名。

  其书杂采黄帝、巫咸、甘氏、石氏、郄萌、韩杨、祖暅、孙僧化、刘表、《天镜》、《白虎》、《海中》、《列宿》、《五官》诸占及刘向《洪范》、张衡《灵宪》、《五经图纬》,参以经传,排比成书。

始于天象,终于风气,凡分一百篇。

今缺《辨惑》一篇,余皆完具。

唐人遗籍传世日稀,亟为雠校,付之手民。

其有讹脱,概从缺疑。

  夫灾异占候之说原不足凭。

然《易》言:

“天垂象,见凶吉”,《周礼·

保章氏》以日月、星辰、五云、十二风辨吉凶、祲祥、丰荒,其所由来者久矣。

淳风虽以方技名,《修德》篇屡引经传,以改过迁善为戒,《司天》篇深箸隋氏之失,谆谆于纳谏远佞,不失为儒者之言,非后世术士所能及也。

  《玉海》引书目序云:

五十卷,今合为十卷。

今序云:

合为十卷。

与《玉海》不符,盖合并后人所妄改耳。

  光绪三年,岁在强圉赤奋若,仲秋之月,归安陆心源叙。

李淳风 撰

  夫神功造化,大易无以测其源;

玄运自然,阴阳不可推其末。

故乾元资始,通变之理不穷;

坤元资生,利用之途无尽。

无源无末,众妙之门大矣;

无穷无尽,圣人之道备矣。

  昔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故可以探赜索引,钩深致远,幽潜之状不藏,鬼神之情可见。

允符至理,尽性穷源。

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冒天下之道。

可大可久,通远逾深,明本其宗,致在于兹矣。

故曰:

天垂象、见凶吉,圣人则之,天生变化,圣人效之。

法象莫大乎天地,通变莫大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是知天地符观,日月耀明,圣人备法,致用远矣。

  昔在唐尧,则历象日月,敬授人时,爱及虞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暨乎三王五霸,克念在兹,先后从顺,则鼎祚永隆;

悖逆庸违,乃社稷颠覆;

是非利害,岂不然矣!

斯道实天地之宏纲,帝王之壮事也。

至于天道神教,福善祸淫,谴告多方,鉴戒非一。

故列三光以垂照,布六气以效祥,候鸟兽以通灵,因谣歌而表异。

同声相应,鸣鹤闻于九皋;

同气相求,飞龙吟乎千里。

兼复日亏麟斗,月减珠消,晕逐灰移,慧因鱼出。

门之所召,随类毕臻;

应之所授,待感斯发;

无情尚尔,况在人乎?

  余幼纂斯文,颇经研习,古书遗记,近数十家,而遭大业昏凶,多致残缺,泛观归旨,请略言焉。

夫神妙无方,义该万品,阴阳不测,事同百虑。

故景星夜焕,庆云朝集,二明合于北陆,五纬聚于东井,此乃表帝皇之盛德,顺天下之嘉瑞也。

孛气见于夏终,慧星著于秦末,或狗象而东坠,或蛇行而西流,此则呈执政之酷暴,逆生民之祸应也。

殷帝翦发,沃泽润乎千里;

宋公请殃,荧惑退移三舍;

此则修善之庆,至德可以穰灾也。

刘裕作逆,以长星为纪瑞;

毋丘起乱,以蚩尤为我祥;

此则覆宋之咎,逆招天殃者也。

唐尧钦明,镇还水府;

殷汤圣政,焦金流石;

此犹日在北陆而沍寒,日行南陆而炎暑;

月丽箕而多风,从毕而多雨;

此运数之大期,非关治乱者也。

荆轲谋秦,白虹贯日;

卫生设策,长庚食昴;

鲁阳麾指,而曜灵回驾;

苟公道高,而德星爱聚;

此则精诚所感,而上灵悬著也。

黄星出汉,表当涂揖让之符;

紫气见秦,呈典午南迁之应也。

祅象著而殃钟齐晋,蛇乘龙而祸连周楚;

荧惑守心,始皇以终;

流光坠地,公孙遂隙;

此则先形以设兆也。

使流入蜀,李邰辩其象;

客气逼座,严陵当其占;

芒砀之异气常存,舂陵之火光不绝;

或稷星侵楚,气兆晋军,此则当时旌象也。

周衰夜明,常星不见;

汉失其德,日晕昼昏;

女主摄政,遂使纪纲分析;

权臣擅威,乃令至柔震动;

景藏飞燕,地裂鸣雉,此则后事而星验也。

是乃或前事以告祥,或后攻而示罚,莫不若影随形,如声召音。

凶谪时至,谴过无差,休应若臻,福善非谬,居远察迩,天高听卑,圣人之言,信其然矣。

  是故圣人宝之,君子勤之,将有兴也,咨焉而已,从事受命,而莫之违。

然垂景之象,所由非一,占人管见,异短别规。

至如开基阐业,以济民俗,因河洛而表法,择贤达以授官,则轩辕、唐虞、重黎、羲和,其上也;

畴人习业,世传常数,不失其所守,妙赜可称,巫咸、石氏、甘公、唐昧、梓慎、裨灶,其隆也;

博物达理,通于彝训,综覈根源,明其大体,箕子、子产,其高也;

抽秘思,述轨模,探幽冥,改弦调,张平子、王兴元,其枝也;

沉思通幽,曲穷情状,缘枝反干,寻源达流,谯周、管辂、吴范、崔浩,其最也;

托神设教,因变敦奖,亡身达节,尽理辅谏,谷永、刘向、京房、郎顗之,其盛也;

短书小记,偏执一途,多说游言,获其半体,王朔、东方朔、焦贡、唐都、陈卓、刘表、郄萌,其次也;

委巷常情,人间小惠,意唯财谷,志在米盐,韩杨、钱乐,其末也,参同异、会殊途,触类而长,拾遗补缺,蔡邕、祖暅、孙僧化、庾季才,其博也;

窃人之才,掩蔽胜己,谄谀先意,谗害忠良,袁充,其酷也;

妙赜幽微,反招嫌忌,忠告善道,致被伤残,郭璞,其命也。

  自古及今,异人代有,精穷数象,咸司厥职,或取骚一时,或传书千载,或竭诚奉国,或嘉遯相时,隐显之迹既殊,详略之差未等。

余不揆末学,集某所记,以类相聚,编而次之。

采摭英华,删除繁伪,小大之间,折衷而已。

始自天象,终于风气。

凡为十卷,赐名《乙巳》。

每于篇首,各陈体例,书云尽意,岂及多陈?

文外幽情,寄于轮邓,后之同好,幸悉余心。

天象第一

  

  论天体象者,凡有八家:

  一曰浑天,即今所载张衡《灵宪》是也;

  二曰宣夜,绝无师学;

  三曰盖天,《周髀》所载;

  四曰轩天,姚信所说;

  五曰穹天,虞耸所拟;

  六曰安天,虞喜所述;

  七曰方天,王充所论;

  八曰四天,祅胡寓言。

  凡此八家,浑天最亲,今独取之,以载于此。

  淳风谨按:

张衡天文之妙,冠绝一代。

所著《灵宪》、《浑仪》略具宸曜之本,今写载以备其理矣。

  《灵宪》曰:

昔在天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于浑体,是焉正仪立度,而皇极有攸建也,枢运有攸稽也。

乃建乃稽,斯经天常。

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故《灵宪》作兴,曰:

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

厥中唯虚,厥外唯无,如是者永久焉。

斯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

道根既建,自无自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

故道志之言云: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

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也,其迟速故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

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

天成于外,地定于内。

天体于阳,故圆以动;

地体于阴,故平以静。

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天元,盖乃道之实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天有九位,地有九域;

天有三层,地有三形。

有象可效,有形可度。

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

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经纬之。

八极地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

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

通而度之,则是浑已。

将覆其数,用重勾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

未之知者,宇宙之谓也。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天有两仪,以舞道中。

其可睹,枢星是也,谓之北极。

在南者不著,故圣人弗之名焉。

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

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

有验于物,则人气左嬴,形左缭也。

天以阳回,地以阴淳。

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

地致其静,承施俟明。

天以顺动,不失其中,则四序顺至,寒暑不忒,死生有节,故品物用生。

地以灵静,作合承天,清化至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

凡至大莫著天,至厚莫若地也。

至质者曰地而已。

至多莫若水,水精为汉,周于天而无列焉,思次质也。

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种为星。

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跱,各有攸属。

紫宫为皇极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庭。

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市有座。

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帝轩辕于中。

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鳖,罔有不具。

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

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精,其数奇。

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而乃缺唇,阴之精,其数偶。

其后有穷羿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求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

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大昌。

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

火则外光,水则含景。

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

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众星被曜,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

在星星微,遇月则食,日之薄地,暗其明也。

由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大,方于中天,天地同明;

由明瞻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小,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

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

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

众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为三十五名。

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挺占,实司王命。

四布于方,为二十八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躔次,用告祸福,则天心于是见矣。

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

庶物蠢蠢,咸得系命。

不然,何以总而理诸?

夫三光同形,而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职而宣其明,及其衰也,神歇精斁,于是乎有陨星。

然则奔星之所坠,至则石矣。

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

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

近天则迟,远天则速。

行则屈,屈则留;

回则逆,逆则迟:

迫于天也。

行迟者犯之于东,东属阳;

行速者视之于西,西属阴。

日旦而月夕,此配合也。

摄提、荧惑、填星候晨,见附于日也,太白、辰星俟昏,见附于月也。

三阳二阴,三天两地,故男女取则焉。

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

故有司作使,曰:

老子四星、周伯、王蓬,絮内,各一星,错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祅星经之所,然后吉凶宜用,其祥可量也。

天数第二

  王藩者,庐江人也。

吴时为中常侍,善术数。

传刘洪《乾象历》,依乾象法而论浑天曰:

  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

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

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

浑天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二分度之百四十五半。

半覆地上,半在地下。

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

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

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谓之上规;

绕南极七十二度,常隐不见,谓之下规;

赤道横络,谓之中规。

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九十一度少强。

黄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

与赤道东交于角五度稍弱,西交于奎十四度少强。

其出赤道外,极远者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

其入赤道内、极远亦二十四度,井二十四度是也。

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强。

是日最南,去极最远,故景最长。

黄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日昼行地上一百四十六度强,故昼短;

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稍弱,故夜长。

自冬至之后,日渐去极近,故景稍短。

日昼行地上渐多,故日稍长;

夜行地下度渐少,故夜稍短。

日所在度渐北,以至于夏至,日在井二十四度,去极六十七度少强,是日最近北极,故景最短。

黄道井二十四度,出寅入戌,日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多弱,故日长;

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强,故夜短。

自夏至之后,日渐去极远,故景少长。

日昼行地上度渐少,故日稍短;

夜行地上度渐多,故夜稍长。

日所在度渐南,故日出稍南,以至于冬至而复初焉。

斗二十一度,井二十四度,南北相去四十八度。

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强,秋分日在角五度少弱,此黄、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极俱九十一度少强。

南北处交斗二十一度、井一十四度之中,故景居二至长短之中。

奎十四度,角五度,故曰:

在赤道。

出卯入酉,日昼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强。

见之漏五十刻,不见之漏五十刻,谓之昼夜同。

夫天之昼夜,以日出为分;

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

日未出前二刻半为晚,日入后二刻半为昏。

故损夜五刻以益昼,是以春秋二分之漏,昼五十五刻。

  王藩按:

《周礼》曰:

“夏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郑众说云:

“土圭之长,尺有五寸。

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与土圭等,谓之地中。

今颖川阳城地也。

”郑玄云:

“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

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之下万五千里也。

以此推之,日当去其下地八万里矣。

日邪射阳城,为天径之半也。

天体圆如弹圆,故地处天之半,而阳城居其中,则日春秋冬夏、昏明昼夜,去阳城皆等。

以勾股法言之:

旁万五千里,勾也;

八万里,股也;

无盈缩矣。

故知从日邪射阳城为天径之半也。

从日邪射阳城,弦也。

以勾股求弦法,八之,得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也。

以周率乘之,径率约之,得五十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天之数也。

一度凡一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六寸四分有奇。

黄、赤二道相与交错其间,相去二十四度,以两仪准之。

二道俱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二分度之一百四十五半,是以知天体圆如弹丸。

  淳风按:

“王藩所论,冬夏二至,春秋二分,日度交黄道所在,并据刘洪乾象所说,今则并差矣。

黄道与日相随而交,据今正观三年乙丑岁,则冬至日在斗十二度,夏至在井十五度,春分日在奎七度,秋分日在轸十五度,每六十年余差一度矣。

淳风今略陈新法,以考天数及浑仪交道等法如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分纵横斜侧皆定耳,更无盈缩。

先以铜铁为环卷六枚,两两合,周径二小四大。

大者适容其五枚,各均赋三百六十五度及分。

其一大者,名为平准卷,唯雕刻六十四卦十二辰,先侧立二大环卷,南北侧之,以平准卷交合加之,令侧者为南北,径准为主。

一曰游环。

游环上安釭钏,游环着双轴,以内大环轴孔中,令得运转。

轴中一圆长筒管。

其筒孔周径,准仪大小而斟酌之。

若长八尺,即须孔径一寸,他皆准此。

其侧环安釭钏之处,在北者谓之北极,出平准北面上三十六度;

在南者谓之南极,入平准南面下三十六度。

从其南端北向斜上望之,即见北极星。

又以一天环加于侧环外,斜络之,令东西合于卯酉平面之准,南北上下去二极,各九十一度强,以为赤道。

然后转其中游环,令得左右、东西、上下,以当所望处,转轴中筒孔,使得南北以测.去极远近及赤道内外之度数,然则筒孔瞻察,无所不至矣。

若欲安星辰者,更著从胁上屈铜铁,穿珠为星,以放上象,随所在次第而安置之,转令应天皆得,此浑天游仪之法也。

按浑仪,必先以水准地使平,夜占极,昼测日景,定其经纬,然后措之矣。

余近造乙巳元历术,实为绝妙之极,日夜法度诸法,皆同一母,以通众术。

今列之以推天度,日月五星行度皆用焉。

  日度法:

一千三百四十,以此数为一度之长分数也。

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三百四十一。

南极去北极,巡规一百八十二度、一千三百四十分之八百四十半。

赤道去二极,巡规各九十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十,即春秋分之所在度,黄、赤二道交处,去北极之远近也。

黄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冬至日在赤道外二十四度,去极一百一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

夏至日在赤道内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七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

此其常数也。

  淳风今又按张胄《玄象历》及今传《仁均历》,春分、秋分,日皆在卯半以前,其没亦在酉半以后,各四分刻之一。

春、秋二分之日,昼漏五十刻半,夜漏四十九半,然则赤道、黄道交处,亦直在卯酉之北。

又有北极去地三十六度,则天之正高在地中阳城之上。

以四维循规去地亦九十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矣。

以三十六度减之,余五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

夏至日黄道在北极南六十七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小分四分之一。

是正北子地一百三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有奇矣。

以天顶去四维各九十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减之,余一十二度矣。

是夏至日在天顶南一十二度,他悉仿此求之,皆可知也。

  是知绕北极循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

绕南极循规径七十二度,常隐不见。

去极三十六度外,一百一十度内,四时辰昏,有时而隐,有时而见,为日在其中故也。

绕北极常见者,谓之上规;

南极常隐者,谓之下规;

赤道横络谓之中规焉。

  然图体以平物为之易辨,若作浑仪,始识于事稍难。

今世供传星图者,盖皆天图,其四畔外,即是南极下规矣。

分布二十八宿距度、与黄、赤二道、上规并具焉。

天之运也,一昼一夜,而运过周天所过之度,则一日所行之数,在天谓之一度,在历谓之一日一夜。

度之天数无常准,各随一家之法令,一千三百四十是也。

日行三百六十五日而周天,故天一周有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矣。

天运浑浑然不思,东出西没,周而复始,永无穷焉。

天占第三

自黄帝占已后,向数十家,其间或真或伪,不可悉从。

今略取其理当者,删而次比,以著于篇。

其间亦有出自经传子史,但有关涉,理可存者,并不弃之,今录古占书目于此,以表其人。

自入占已后,并不复具记名氏,非敢隐之,并为是幼小所习诵,前后错乱,恐失本真故耳。

  《黄帝》、《巫咸》、《石氏》、《甘氏》、刘向《洪范》

  《五行大传》、《五经纬图》、《天镜占》、《白虎通占》

  《海中占》、京房《易祅占》、《易传对异占》

  《陈卓占》、《郄萌占》、《韩杨占》、祖暅《天文录占》

  孙僧化《大象集占》、刘表《荆州占》、《列宿占》

  《五官占》、《易纬》、《春秋佐助期占》、《尚书纬》

  《诗纬》、《礼纬》、张衡《灵宪》

  夫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覆载育养,左右无方。

况人禀最灵之性,君为率上天之宗,天见人君得失之迹也,必极吉凶,故随其所在,以见变异。

天有灾变者,所以谴告人君觉悟之,令其悔过,慎思虑也。

行有玷缺,气逆于天,精气感出,变见以诫之。

若天忽变色,是谓易常,四夷来侵,不出八年,有兵战。

若阳不足,臣盛将害君上,则天裂。

  按:

马续《天文志》云:

“孝惠二年,天开东北,广十丈,长二十余丈,天裂,阳不足;

地震,阴有余:

皆下盛将害上之变。

”当时吕氏临朝干位,卒有兵乱,此其验也。

若天分裂,作君之乱,无道之臣欲裂国,其下之主当之。

若天开见光,流血滂滂;

天裂见人,兵起国亡;

天鸣有声,至尊忧而且惊。

  刘向曰:

春秋之前,天鸣地坼,灾异并臻,其主不知惊惧修德,上帝降灾,祸变必极,皆乱国之所生也。

  凡国乱,五星化下为之祅,而降之自天。

是故岁星降为贵臣,荧惑降为童儿嬉戏歌谣,填星降为老人妇女,太白降为壮夫处于林麓,辰星降为妇女,或变化无所不为,以见异而告之也。

  凡天雨杂物,其类甚多。

若雨禽兽,是谓不祥,不出三年,其下兵兴。

天雨虫,人君不亲骨肉而亲他人,与裸虫同类,故虫从天坠地,骨肉去也。

不救,兵大起。

其起也,立王公,率同姓诸侯,无偏党侧,灾消。

  刘向云:

春秋时虫者,虫之灾也。

以刑罚暴虐而取于天下,贪叨无厌以兴师动众,聚邑治城而失众心,虫为害矣。

故宋文公三年秋,雨虫于宋。

是时宋公暴虐重刑,赋敛无已,故应是雨虫。

  天雨鱼鳖,国有兵丧。

天雨骨,是谓阳消。

王者德衰,令不行,佞不用,不出三年,内有争。

天雨筋,国大饥。

  天雨膏如虫,辅臣多贪,贤智隐之应也,君臣无道暴虐。

  天雨肉,天不享其德,将易其君。

  天雨爵锡,如甘露著树,不出三年,改易王。

白者为甘露,黄者为爵锡。

  天雨如水银,是谓刑祖。

不出三年,兵丧并起,亡国失土。

  天雨血,是谓天见其祅。

不肖者不得久处其位,不出一年兵起。

  京房曰:

“临狱不解,兹谓进非,厥咎天罚。

故天雨血者,兹谓不亲,民有怨恐,不出三年,亡其宗人。

”又曰:

“佞人用,功臣弃戮,故天雨血。

  天雨毛,邪人进,贤人逃,贵人出走。

  天雨羽,君德不通,逆施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