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653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C.君子好逑琴瑟友之蒹葭凄凄宛在水中砥

D.参差荇菜在水之俟左右芼之宛在水中沚。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白露未晞(干)

B.君子好逑(配偶)蒹葭苍苍(苍白

C.左右流之(摘取)在水之涘(水边)

D.寤寐求之(日日夜夜))道阻且跻(水中高地)

4、“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写作“凄凄”,下面诗句中与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良友日零落,凄凄独无伴。

B.春草凄凄绿,江枫湛湛清。

C.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D.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下列诗句中出自《蒹葭》的是()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C.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7、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

B.《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其中,“比”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主要是宗庙乐歌

D.《诗经》收集了自东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

9、下列关于《关雎》和《蒹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B.《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C.《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D.《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10、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高度评价。

C.《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观赏花灯、竞猜灯谜等活动。

11、文学常识填空

⑴《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______,到_____时称为《诗经》。

收录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_____篇。

全书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

⑵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_____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常常采用__________的形式,多用_____手法,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后代__________文学的源头。

⑶“诗经六艺”是指《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

⑵__________,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__________。

⑶求之不得,__________。

悠哉悠哉,__________。

⑷蒹葭萋萋,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_。

⑸溯洄从之,__________。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3、根据提示默写

⑴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关雎》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⑷《关雎》中男主人公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⑸《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

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_”,现今已成成语。

⑹《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⑺《蒹葭》中,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蒹葭》中第一章描写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的诗句是:

⑼《蒹葭》中,一唱三叹,叙写“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是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蒹葭》中表现男子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课内语段阅读

㈠阅读《关雎》,完成问题

⑴解释加点词语

①窈窕()淑女②参差()荇菜

③寤寐()求之④左右流()之

⑵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

琴瑟友之

A.左右采之B.琴瑟友之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D.入则无法家拂士

⑶本诗围绕一个“_____”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

⑷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

“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_______________所咏之词”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㈡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①溯洄()从之②宛()在水中央。

③道阻且跻()④白露未已()

⑵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⑶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⑷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⑸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B.“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3、课外语段阅读

㈠阅读《桃夭》,回答问题。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

出嫁。

②(fé

n):

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

叶子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3、“桃之夭夭”四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㈡阅读《静女》,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贻我彤管贻:

________⑵说怿女美说:

________

2、《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静女”赠给“我”什么东西?

“我”喜欢吗?

为什么?

4、诗中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形象。

⑴女子:

________

⑵男子:

四、体验中考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土地平旷,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俶尔远逝,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⑶________________,各具情态。

⑷投我以桃,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

⑴《关雎》中常被人们引用为追求爱情的口头语是:

⑵《蒹葭》中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气氛的诗句是:

3、阅读《关雎》和《蒹葭》,回答下面问题:

⑴请简要概括《关雎》一诗的中心。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⑶《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⑷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1、C(A.“窈”应读yǎo“溯”应读sù

B.“好”应读hǎoD.“荇”应读xì

ng,“跻”应读jī)

2、B(A.“烯”应为“晞”C.“凄凄”应为“萋萋”“砥”应为“坻”D.“俟”应为“涘”

3、B(“苍苍”茂盛的样子)

4、B

5、C(在/水一方。

6、A(B.《诗经▪关雎》C.先秦《野有蔓草》D.《诗经▪采薇》)

7、C

8、A(B项,《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方,“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C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地方民歌,“雅”主要是朝廷乐歌,“颂”主要是宗庙乐歌。

D项《诗经》收集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9、C(“伊人”是指男主人公追求的心仪的女子,“君子”指的是男子。

10、D(“观赏花灯”“竞猜灯谜”是在元宵节。

11、⑴《诗三百》西汉305风雅颂⑵四言重章叠句比兴现实主义⑶风雅颂赋比兴

12、⑴关关雎鸠君子好逑。

⑵参差荇菜寤寐求之。

⑶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⑷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⑸道阻且跻

13、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⑸窈窕淑女辗转反侧⑹钟鼓乐之琴瑟友之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⑻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⑼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⑽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二、㈠⑴①美好文静的样子②长短不齐③醒和睡④求取

⑵B(A.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动词,亲近;

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C.形容词作动词,威慑D.动词用作名词,在里面,指国内)

⑶求一见钟情日夜思念幻想结合

⑷雎鸠和荇菜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⑸“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

②突现女子的勤劳;

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⑹B

㈡⑴①逆流而上②仿佛、好像③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④完毕

答案:

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⑶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⑷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⑸D

三、㈠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3、以此作比,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

以此起兴,渲染了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㈡1、⑴赠给⑵“说”同“悦”,喜爱

2、描写了青年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

3、红色的管箫。

喜欢。

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4、①女子:

天真活泼、美丽和纯洁。

②男子:

忠厚、淳朴,对爱情真挚专一。

四、1、⑴屋舍俨然⑵往来翕忽⑶罔不因势象形⑷报之以李

2、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⑴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爱恋之情(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⑵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

⑶《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⑷《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