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486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廊坊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格式.docx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

“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

“此人素有痴名。

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

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

糙米饭。

②飚发凌厉:

气势猛然。

③纠擿(zhí

):

举发纠正。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南平教谕 

署:

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 

墨:

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执政阴沮之 

阴:

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

憎恶、痛恨

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

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

,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

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

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

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

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

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

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

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荻港早行 

许有壬

水国宜秋晚,羁愁感岁华。

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

涨落高低路,川平远近沙。

炊烟青不断,山崦有人家。

8、第二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

请做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如何抒发的?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廊坊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1-4题 

(25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

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

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

”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

”或者说“帮我捶捶背!

”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

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

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

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

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

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

“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

“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

”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

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

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

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

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

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

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

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

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

她是多么后悔啊!

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

只是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

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

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

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是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

(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

(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

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

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

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

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

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

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

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

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

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

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

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

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

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

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

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

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

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

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

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

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

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

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

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

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

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全在一边听,一边记。

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

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

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

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

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

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

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

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

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

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

契诃夫把他迷住了。

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

他把这个审美的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

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摘编自田本相的《曾禺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曹禺早已厌倦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所以他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B.有时,希望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

美丽的清华校园带给初来的曹禺无限的遐想,随后也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失落。

C.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王文显、吴宓等教授,要么讲课枯燥,要么为人古怪。

在学业上,曹禺并没有获得什么教益。

D.曹禺在清华学好几种外语,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但他课内功课并不很好,可见曹禺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好课内知识,他有更高的追求。

E.本传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突出了他在清华系统阅读中外剧作,孜孜读书,执着求索的学习经历。

(2)曹禺在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学习也并不尽如所愿,但他并没有像离开南开一样离开清华,为什么?

请对此加以分析。

(3)曹禺在清华写出《雷雨》之前,已经在许多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

请概括曹禺在戏剧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4)请从“机遇”和“愿望”两个方面任选其中一个,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曹禺给你的启示。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1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B.中国大学的大众化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带来全民素质的根本性增强,而是异化为顶级名校培养精英贵族和普通高校教育贬值的二元分野。

C.“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众对认定见义勇为者相关责任的强烈反应,也是担忧英雄流血又流泪。

———————,———————。

————————。

————————,—————————,最终使见义勇为的道德风尚获得持久的续航力。

1出现更多的“勇为”,总结和践行更好的“巧为”,2但眼下最紧迫的,是呵护和保护每一个助人为善的初衷与行动,激发起人们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这样,才能形成见义勇为自我思考、自我优化、自我生衍的良性循环,4见义勇为有时候也需要考虑助力效用的大小、行为结果的好坏,5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明确”与“国家买单”都需要积极呼应,让民众接受到它释放的明确信号。

A、45213 

B、42531 

C、23541 

D、32415

16、下面这段文字是从那五个方面介绍钓鱼岛的?

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

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约6.344平方公里。

隋炀帝时,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进入琉球,途中都经过钓鱼岛。

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录。

钓鱼岛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价值。

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桩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① 

② 

③ 

④ 

⑤ 

17、根据所给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前后句的内容、句式相应。

大气者的人生,没有沉沦,没有畏缩。

纵使风吹浪打,仍能“胜似闲庭信步”;

纵使身陷重围,仍能“我自岿然不动”;

, 

大气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面对箪食瓢饮,颜回不改其乐;

面对封官拜爵,关羽不为所动;

六、作文(60分)

最近有个热词叫“中国式过马路”,这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组团闯红灯”的现象,有人认为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随大流”心理影响的结果,也有人由此联想到生活中有些人随意翻越栏杆、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中国式陋习”,认为这是国人素质不高的表现。

当然,也有人持有不同意见。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话题不一致2.A 

范围缩小 

3.D 

“文学传统”错误

4.B(B.墨:

贪污,不廉洁。

5.D(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

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

6.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7.

(1)(5分)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

(“忤”“市”“遁”各一分,句意2分)

(2)(5分)不久给事中戴凤雨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或“督察南京粮储事官”)。

(“已而”“劾”“鱼肉”“缙绅”各占1分,句意1分,满分1分。

【参考译文】

中举人。

代理南平县教谕,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

“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

”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

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

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

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

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