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436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3)安徽省学校工程建设有关政策

(4)《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和2020年发展规划》

(5)**市和**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市和**县《统计年鉴》2011

(7)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

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

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

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

招标方式;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四)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占地面积

m2

9250.66

2

总建筑面积

2997

2.1

教学楼

1500

2.2

综合楼

1000

2.3

食堂宿舍

497

3

办学规模

800

4

容积率

0.33

5

建筑密度

%

13.7

6

总投资

万元

2000

7

年收入

320

8

年总成本费用

152.4

9

年利润

167.6

10

利润率

8.38

11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12.83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1、**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

**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优越,交通便捷。

市、县连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气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

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省级开发区一**经济开发区,“七通一平”全面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已经完成。

一个以开发区为主体,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创业园区为两翼的投资载体和开放平台已经构建。

“一条龙”服务制度、“一站式”审批制度、县级领导联系协调制度、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和投资优惠政策日臻完善。

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

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省会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

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

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

**物华天宝,资源富饶。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

国家级特大型企业**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座落在**境内,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

县属煤矿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

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

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是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近300亿元的临涣煤焦化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

投资额120亿元,年产甲醇170万吨的南坪煤化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投资额100多亿元的**煤电基地建设如火如荼,11对新建煤、铁矿井正拔地而起。

新加坡、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兴业,恩远铝业、杭淮钢构、顺发食品、鲁王制粉、金沙纺织、巨成化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及新型建材、针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具有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

**,这颗镶嵌在淮海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正以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国内外有识人士的青睐。

2012年**县抢抓机遇抢抓机遇,创新攻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

财政收入增长15%,其中地方收入增长44.8%;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进出口总额增长184.5%。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完善支持工业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在规模扩张中提质升级。

全年可新增规模企业28家,总数达199家。

完成工业投资90亿元,增长18%;

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8亿元,增长22%;

利润15.5亿元,增长86%;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6亿元,增长72%。

工业用电量9.2亿千瓦时,增长22%。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项目2个。

金融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信用联社改制有序推进,截至11月底,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8.3亿元,较年初增加24.8亿元,存贷比3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县经济及财政的快速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县城城区作为向外拓展空间的第一着力点,更是掀起大建设大开发的热潮。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城市环境更加美好。

同时大胆改革城建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引入经营城市理念,突破了城建资金瓶颈束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增长。

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城镇化建设稳步有序发展。

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取得显著成果。

2、**县教育资源状况

全县规划建设各级各灰中小学175所,其中:

中等职业教育1所,高中3所,初中23所,一贯制学校12所,小学136所。

根据**县校安工程规划,全县规划建设175所项目学校,其中:

加固40所,重建55所,加固和重建67所,迁建13所,建设项目293栋,建设校舍面积287926平方米,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22124万元。

2005年,全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0%以上。

2006年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分别为21000人和10000人,自此起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将以每年1000人以上的增幅持续增长5年左右,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在未来几年内将分别达到:

2007年22000人和21000人,2008年23000人和22000人,2009年24000人和23000人,到2015年将达到26000人和25000人左右。

全县的生员状况面临巨大的入学压力,加快校安工程建设,扩大教育资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项目建设是是我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县普及中小学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一是提出了全县中小学教育发展,要“突出重点(即县城及附近学校)、抓好一般(即比较偏远学校)、走均衡化、优势化和内涵发展之路,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和专业特长教育水平”。

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速学校向外拓展,把全县的义务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以满足全县人民及周边地区的教育需求,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适应不同就业岗位的需求。

三是鼓励义务教育向教育园区集中,建设中心学校,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历史及国情、民情使然,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相当不平衡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情况也愈演愈烈。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主要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

根据舒尔茨等人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经济发展、收入及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教育的差距。

近年来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研究一再证明,我国的义务教育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发展的态势,这种非均衡发展局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也有国家的政策原因。

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必然引发教育发展的贫富差距问题和教育不公平现象,并且这种教育的严重不均衡产生的“马太”效应又会逐渐拉大经济社会的不和谐。

教育的不均衡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而且广泛的存在于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及群体之间的,因此,推动义务教育走向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当前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较多,但大都是研究者自己的描述和理解,由于当时教育的现实条件与水平的制约,并不能全面地理解教育均衡发展的真正含义。

本项目建设对于缓解**县中小学学生入学难,促进**县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杭淮学校建设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三、校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一)校址选择的原则

1、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2、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3、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4、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5、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二)用地要求

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

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2、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3、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4、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三)项目选址

1、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分别位于**县经济开发区溪河社区濉永路北侧。

周围环境相对安静,风景秀丽,公共交通较为便利;

城镇基础设施(水、电、气、路)建设完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完全符合项目建设的需要。

2、周边建筑与环境条件

本项目处于环境优美,安静和谐的乡镇居民集中区内,教学环境非常适宜。

周边地势平坦,高差很小,适合学校建设项目安排。

(四)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项目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作为一座新兴的能源城市,**市既有工业城市的整洁开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旖旎婉约,凭借相山、龙脊山和众多的采煤塌陷湖形成的独特的地理条件,创造了依山傍湖的园林城市,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皖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

城市呈组团式发展,在主城区内,形成三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由依山建城向依山傍水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转变。

至2020年主城区规划人口为94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达96.25平方公里。

全市辖三区一县和一个经济技术当地,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7万公顷(202.05万亩),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7.7万。

(1)气候条件

**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6°

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

C;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54.8毫米,年均无霜期207天,年均相对湿度为70%,年均蒸发量为1815.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4430.2小时。

(2)水文条件

**市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平原中部。

**市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19.72×

104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155.09×

104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丰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

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

全市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3)地质地貌

**市地处**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

其主要类型是:

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

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海拔在60~400米之间,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

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5%。

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地面平整,地下水丰富;

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地瘦质差,但增产潜力大。

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百善、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

总面积为86.67平方公里。

**市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由于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积水而形成湖泊。

至1992年底,全市辖区内形成大小塌陷湖泊30余个,常年积水面积7.98平方公里,占总塌陷面积的38%,多年平均蓄水量为3040万立方米,占全市平均地表蓄水量的34.4%。

塌陷湖泊水质好、浮游生物多、污染少,适合鱼类生长。

(4)工程地质条件

**市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

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5)交通运输条件

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

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合肥、东进港口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

2、社会经济状况

(1)优良的发展环境

在城市发展中,**市始终坚持两手抓,在全力抓好城市硬环境建设,增强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紧紧抓住优化软环境不放松,在全市上下持久、深入地开展创建全国最优经济发展环境活动,掀起了一场新的“环境革命”,一是强化效率意识,改革审批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阳光操作”。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效率型政府的转变。

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办事模式,推出了“三零”工程模式,即:

招商政策更优,实行零收费;

办事效率更高,实行零环节服务;

打击更有力度,努力实现外商对环境零投诉。

三是强化保护意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活动的通知》、《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意见》,设立了“**市优化投资环境投诉受理中心”,严肃查处一切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亲商、和商、富商、安商的环境和氛围初步形成,对外商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以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全面优化,为推进城市转型和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2)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期以来,**市在坚持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其他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纺织、酿酒、建材、电子、化工等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一是工业产业实力雄厚。

**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煤炭远景储量350亿吨,以淮矿集团、皖北煤电为代表的煤炭产业,2010年全市原煤产量4734.9万吨,增长10.8%;

洗煤产量1013.3万吨,增长7%;

焦炭产量228.3万吨,增长9.2%;

发电量84.2亿千瓦时,增长25.9%。

六大主导产业全面增长,其中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陶瓷建材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5.8%、51.4%、25.6%、21.4%和46%。

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9.7%,对工业增长贡献达到78.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3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7.4亿元,增长64%;

实现利税106.7亿元,其中利润45.5亿元,分别增长36.7%和55.7%;

亏损企业亏损额3.8亿元,增长149.4%。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6.5%,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

产品产销率98.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是2005年的4.2倍、4.1倍和10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33.4%、32.6%和58.5%。

三是建筑业稳步增长。

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7家,从业人员35169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7亿元,增长14.9%;

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7.1亿元,增长15.4%,竣工产值35.7亿元,增长14%;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3.56万元/人。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4.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45.2万平方米。

四是特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初步形成了近郊型、远郊型、工矿型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成了水果、水产等八大亿元项目基地,植树造林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菜篮子”工程连续16年居全省之冠,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粮、棉、油、水果、蔬菜等生产基地。

(3)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多年来,**市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重,不断提高城市的规模水平和整体功能。

强力推进城市东进南扩,2010年实施项目27个,新建道路123公里,新东外环、沱河东路、合徐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

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市图书馆建成,**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持续推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水网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东部山场绿化二期工程全面完成,相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宇能垃圾发电厂投入运营。

认真落实拆迁安置政策,3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建设。

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国117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中,我市分别位居地级城市第33位和第27位,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26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7.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6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2.07%。

二是邮电通讯业发达。

2010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571万元;

电信业务收入120023万元。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2.4万户,比上年增加2.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9.6户,农村电话用户12.8万户;

小灵通用户1.7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8.4万户。

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68.7部/百人。

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百强市局,是全国邮电通讯枢纽之一。

3、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平整开阔,施工运输可利用现成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

高标号水泥、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当地产量可观,能满足供应,运距短、价格便宜。

其它建筑材料在当地市场上容易购得。

施工用水、用电、通讯可以利用当地已有设施就近解

决。

四、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模

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杭淮学校建设项目扩建新校区工程共建设三大基本功能区:

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

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的各种建筑物以及运动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

项目总占地面积9250.66平方米,合13.88亩,总建筑面积2997平方米。

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4-1。

表4-1**杭淮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

名称

规模

备注

综合办公楼

(含图书室、实验室)

室)

(图书室)

1000m2

1500m2

学生公寓、食堂

497m2

运动场

市政设施

包括室外给排水、供配电工程

道路、广场

绿化及环境工程

篮、排球场

2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

(二)总体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

(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2、工程概述

(1)工程性质: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扩建工程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新校园将成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

教学楼、、综合办公楼、食堂、学生宿舍、后勤用房等。

(2)基地现状:

新校址位于原望江县化肥厂用地,合计约9250.66平方米,合13.88亩。

地块地形的总趋势为北高南低,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

(3)工程规模:

**杭淮学校建设项目新校园建成后将达到占地9250.66平方米,合13.88亩,建筑面积约2997平方米,16个班约800人的规模。

3、规划指导思想

(1)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我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