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414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

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是强调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的史实可知“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故答案为B项。

A、D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3.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铁券”不是法律而是特权,是封建帝王颁发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体现了君主专制的随意性,但并非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铁券”的出现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

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与“铁券”一样,都是维护君主统治的工具,只有封建帝王拥有颁发“铁券”的权利,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C项。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

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4.陈独秀在《我之爱国主义》一文中,提出了“勤”“俭”“廉”“洁”“诚”“信”六大道德要求,认为“此数德者,固老生之常谈,实救国之要道”。

由此可见,陈独秀对待儒学的态度是

A.肯定儒学的合理成分

B.全盘否定儒家伦理观

C.抛弃儒学的伦理道德

D.全面倡导西学价值观

【答案】A

【解析】““勤”“俭”“廉”“洁”“诚”“信”六大道德要求”均属于儒学思想中合理的部分。

显然陈独秀肯定儒学思想合理成分,A正确;

B中全盘否定说法错误;

C中抛弃说法错误;

D中全面倡导西学不符合材料主旨。

5.严复曾说: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于西洋格致诸学,仅得诸耳剽之余,于其实际,从未讨论。

”还说他们“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哕”。

由此可见严复

A.反对学习西方的“格致诸学”

B.批评“中体西用”的“自居名流”

C.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D.反对“扬己抑人”的西学起源论

【解析】“意欲扬己抑人,夸张博雅,则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彼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说明严复反对“扬己抑人”的西学起源论,D正确;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严复在《辟韩》中指出:

“夫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正是他们这伙大盗,“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

严复尖锐批评的是

A.闭目塞听和愚昧无知

B.君主的德行与政策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说明严复批判的是君主专制,D正确;

A、B项不是严复批判的思想;

C是洋务运动主导思想。

7.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父亲偷了羊,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有道。

孟子讲,如果是舜的父亲杀了人,舜会辞去王位,带着父亲逃走。

如果后来还是被抓到了,舜也不会做抵抗,而是去探监。

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以礼入法思想

B.时人重亲情也重法律

C.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

【解析】从材料中的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亲情大于法律,但又不是公开的抵抗法律。

正是这种差别的爱,导致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

故B项错误,D项正确。

以礼入法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观念融合,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

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8.李泽厚先生曾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家”。

李泽厚此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最好诠释是

A.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戍变法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是指启蒙与救亡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起初这两个主题是同步发展、相得益彰的,但一段时间后,民族危亡局势和越来越激烈的现实斗争,改变了启蒙与救亡的平行局面,最终“救亡压倒了启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新文化运动最终让位于五四爱国救亡运动。

故C项符合李泽厚的观点。

国民革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与题意“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不符,故ABD排除。

9.周恩来指出:

“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

10.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即“天国京师”之意,谓之“金陵小天堂”。

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天京”改回“江宁府”。

这一时期南京名称的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A.洪秀全拥兵自重试图建立小朝廷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斗争失败

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引起消廷反扑

D.江宁府更能体现南京的地域特色

【解析】“金陵小天堂”。

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天京”改回“江宁府”说明太平天国仍然按照旧式封建王朝的模式构建政权,说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正确;

A、B和D均属于现象,不是实质。

11.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A项不能解释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故A项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和平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才进行政策调整,所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故B项正确。

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只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之一;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直接原因,故CD两项排除。

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分清主次原因,并且会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12.亚里士多德认为:

“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

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

A.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B.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以部分城邦采用陶片放逐政策限制集权政治的史实为例,在最后进一步表达了亚里士多德的设想,那就是在“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前制定制度以防止而不是仅仅“补救”,为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故A项正确。

材料中说到的“团体”是指凌驾于大众之上的“门阀”,而“公民团体”虽然提及,但是没有体现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排除B。

材料侧重点在于表达关于如何防止、限制集权政治的方法,并不是着重介绍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且集权政治并不必然等于“动乱”,排除C。

由材料可知,特权阶层只是城邦制可能的产物之一,可以通过适当制度预防与限制,不是“必然产物”,排除D。

13.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要在苏维埃俄国确立市场经济原则,相应地要求把国家权力置于社会的控制下,但实际情形却是国家政权机关力图把全部经济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大大加强。

这表明

A.布尔什维克党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B.市场经济原则不适合俄国的国情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符合现实需要

D.经济政策着眼于政治因素的考量

【解析】“国家政权机关力图把全部经济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体制大大加强”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是从政治角度考虑,D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政策,A错误;

此时俄国不是市场经济,B错误;

C是斯大林模式时期经济。

14.德国学者施文特克指出:

“北京郊外的卢沟桥事变或者珍珠港事件在日本人的战争记忆中并未占据显著位置,反倒是冲绳、广岛和长崎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说明

A.战争给日本人民留下深刻痛苦的回忆

B.受害情绪上升为日本民族的集体记忆

C.日本民众对侵略历史问题的无视和淡漠

D.日本政府意识到战争对被侵略国的伤害

【解析】“是冲绳、广岛和长崎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美国投放原子弹导致两个地方的毁灭性打击,说明民众对于受害的心理成为集体记忆,B正确;

A是材料中现象,不符合事实;

C中冷漠说法不符合事实;

D中没有提及政府信息。

15.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

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

A.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

B.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C.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

D.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

【解析】义和团是反对西方文明,破坏一切西式文明,图片中火箭炮说明义和团对于西方技术认识的理性化,A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利用该武器进行抗击义和团,B错误;

全面排斥说法绝对,C错误;

D中阻碍说法不符合事实。

16.明代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如果在办案的过程中,刑部或大理寺错误严重,都察院有权对其进行弹劾,都御史还有提督各道、考察百官、朝会纠仪的权力。

明代都察院

A.削弱相权并监督百官

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具有三权制衡的特点

D.保障了国家机器运转

【解析】督察院的目的是促使各部门有效协调发展,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D正确;

督察院不会削弱相权,A错误;

办事效率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

督察院具有三权分立并制衡的作用,C错误。

17.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④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解析】题目所显示的时间是1750年到1900年,这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线在19世纪前后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中国的情况体现,故可排除C;

②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其制造业不断上升,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英国的发展情况,故可排除D;

③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美国的发展情况,故选A;

④线所体现出的信息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更迅速,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并没有完成第一工业革命,故可排除B。

18.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分析19世纪西方兴起的原因时,说道:

欧洲人先是买了亚洲列车上的一个座位,然后买了一节车厢。

弗兰克的核心观点是

A.政治制度优势是西方兴起的主要因素

B.亚洲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西方兴起

C.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展促使西方兴起

D.欧亚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西方兴起

【解析】材料意思是欧洲入侵亚洲,亚洲为欧洲带来了广泛的原料和市场,促使欧洲经济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重心,D正确;

西方兴起主要是经济因素,A错误;

B不符合材料主旨;

材料说明的是欧亚交流,不是工业革命。

C错误。

19.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

作者意在强调当时俄国

A.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B.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俄国资本主义尚不具备一定基础,“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B正确;

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0.尼采说:

“近来伟大的事件是,‘上帝死了’,对基督上帝的信仰已经变得不可信了。

这个事件已经开始在欧洲上空投下它的第一抹阴影。

”这一“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经典力学

【解析】启蒙运动主要是反对宗教等级特权,“对基督上帝的信仰已经变得不可信了”正是反对宗教特权的体现,B正确;

文艺复兴是借助宗教进行活动,A错误;

宗教改革仍然信仰宗教,C错误;

D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示意图

——据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整理

根据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示意图,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要求:

观点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

观点:

近代欧洲科技发展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论述:

14世纪,手工工场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动力;

新兴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等解放了思想,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潮流,激发了人对自然和人自身的研究;

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为建立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并相互促进教育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因此,近代欧洲科技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材料体现“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示意图”可知命题观点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

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3)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获得哪些认识?

【答案】

(1)主要变化:

每项权利均加了限定,即法律范围内。

实质:

增加了“于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力不掌握在人民手里,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

(2)主要进步:

①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

②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

③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

性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3)认识:

①旧中国法制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艰难曲折的。

②只有新中国宪法赋予了广大人民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

(2)题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回答。

第(3)题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