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286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期中试题政治Word格式.docx

3.在省委的重视下,经过半年多的提炼和群众投票,以“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为内容的“广东精神”于2012年5月9日在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

广东省委对“广东精神”的重视是因为:

A.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D.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4.“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至今,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

这启示我们:

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D.防止文化渗透,反对霸权主义

6.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这个观念直至当今仍被中国人所继承,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7.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

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

该留言主要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

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8.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个机会让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C.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D.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9.“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体现了: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10.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1.“对本国文化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

这句话表明:

A.了解本国文化就能了解西方文

B.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不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认识西方文化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2.2011年底,山东省美术馆、全省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最恰当的标题是:

A.满足公民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D.展示文化魅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13.2012年6月23日,冀晋鲁豫辽五省“历史文化名村(镇)村(镇)长论坛”在蔚县落幕,为更好保护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胡同”的一些具有传统民间文化色彩的古村落带来了曙光。

保护古村落: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下面三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依次属于的继承。

天津杨柳青年画

A.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

B.传统习俗传统思想传统建筑

C.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D.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习俗

15.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2011年广东省18至70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4.03本。

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新的传媒在我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④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7.“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向往,我国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引起了国人的共鸣。

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继承性B.鲜明的民族性C.相对稳定性D.鲜明的时代性

18.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

如《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中继承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19.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

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华民族各具特色的饮茶风情、现代茶艺、茶与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及茶业科技等,是一处茶文化“大观园”。

这主要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D.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

20.有一首歌中唱道: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1.《富贵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

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

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

这表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中国短道速滑选手王濛敢打敢拼,英勇顽强,成就了2010年冬奥会“三冠王”,不仅发扬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而且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就是(  )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24.《南下》这部电视剧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地展现了南下精神。

南下精神不仅展现了山东人勤劳、正直、奉献、讲义气的优良传统,而且体现出永不止步、不断追求、注重创新等新的时代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2010年非洲文化聚焦活动于2010年5月至11月在北京、兰州、西宁、青岛、深圳市举办。

这是一次大规模、深层次、延续时间较长的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

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不同区域文化之间(  )

A.优劣明显,取长补短B.相互独立,各有特色

C.逐渐融合,趋于一致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012—2013学年度高二

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第Ⅱ卷(共50分)

题号

26

27

28

29

总分

(1)

(2)

得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2011年10月29日,首届“好客山东休闲汇”在青岛圆满谢幕。

经测算,休闲汇期间,全省休闲消费总额达1900多亿元,其中旅游总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22.5%,接待游客总量计1.4亿人次,同比增长19%。

“休闲汇”一系列优惠让利和特色活动,极大刺激了当地休闲消费热情。

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向媒体透露,目前,各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发展休闲产业的相关规划,明年省政府将正式出台落实《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实施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公共休闲资源、举办重大休闲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休闲消费环境,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全面推进国民休闲发展。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的重要意义。

(10分)

27.(10分)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

文化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2月1日,“中欧文化对话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为一方、以欧盟27国为另一方的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也是迄今为止中欧合作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文化活动。

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强调,中国同欧洲作为在国际事务中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政治制度虽存在差异,文化上也不尽相同,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沟通有助于消弭彼此间的误解、促进融合。

同时,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发展,文化将同经济、政治一道,成为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

愿通过“对话年”,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中欧人民的心中,并不断生根、发芽,为构筑中欧间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的美好未来贡献出不可替代的文化之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中欧文化对话年”的意义。

(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欧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12分)

28.(12分)神州儿女多奇志,人造天宫翔太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取得的重大新突破,再次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激情与梦想。

我们要继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新篇章。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政治试卷第8页(共8页)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5ACABC6-10BCDDB11-15BABAB16-20ABCBC21-25BBDCD

二、非选择题

26.(10分)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的举办,将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3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休闲汇”一系列优惠让利和特色活动,极大刺激了当地休闲消费热情,带来了全省旅游和消费总额的大幅增长。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实施规划,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公共休闲资源、举办重大休闲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为进一步推动国民休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分)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的举办,丰富了居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全面推进国民休闲发展。

27.(18分)答案:

(1)①有利于优秀的欧洲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分)②有利于中欧优秀文化相互传播,繁荣中欧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分)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欧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欧间政治互信、经济互利。

(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分)②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分)③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欧洲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其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欧洲,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分)④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关系,必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8.(10分)答案:

①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

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分)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既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2分)④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只要学生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9.(12分)

(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