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方案设计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方案设计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方案设计书Word文件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及支流两侧冲洪积平原上,为河流与阶地之间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地表第四系分布广泛,未见基岩出露。
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构造变动以印支运动为主,古生界至中三迭统一起卷入褶皱,主要为过渡型褶皱。
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区内未见深大断裂。
工程区内地表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工程任务
***灌区已运行50多年,其渠系布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规划本次设计只是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配套,对局部不合理的渠段结合水利血防要求进行改造。
(2)工程规模
根据水利血防技术要求,针对防止血吸虫疫情扩散、传播和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的设计原则,对现有渠道结合灭螺和防渗进行三面硬化处理,并适当配套农用桥,对目前灌区内已有的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
本次水利血防工程改造内容有:
①对10条干、支渠的部分渠段进行除险加固,总长43km,其中总干渠6.5km,东干渠10.5km,西干渠12.0km,支渠7条,长14.0km;
②混凝土硬化衬砌渠道计13条、37.10km,其中总干渠2.60km,东干渠4.50km,西干渠4.50km,支渠10条、25.50km;
③配套建筑物:
交通桥梁6座,其中东干渠桥梁3座,西干渠桥梁3座。
1.5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1)工程布置
***灌区实际控制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规范》(SL207—2000)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000)中的规定,***灌区为中型灌区,灌区工程等级为Ⅲ等。
灌区主要建筑物级别:
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当引水流量大于5m3/s的为4级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当引水流量小于5m3/s的为5级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标准;
排水渠(沟)当过水流量大于10m3/s的为4级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标准,当过水流量小于10m3/s的为5级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为七年一遇洪水标准。
临时建筑物的级别均为5级。
(2)主要建筑物
①对10条干、支渠的部分渠段进行清淤整治除险加固,总长43km,其中总干渠6.5km,东干渠10.5km,西干渠12.0km,支渠7条,长14.0km;
②混凝土硬化衬砌渠道计13条、37.10km,其中总干渠2.60km,东干渠4.50km,西干渠4.50km,支渠10条、25.5km;
交通桥梁6座,其中东干渠桥梁3座,西干渠桥梁3座;
④水土保持:
浆砌石挡土墙0.70km,树苗8万株,草皮6000m2;
⑤环境保护:
灭螺15万m2。
1.6工程设计
渠道断面设计按照《水工设计手册》第八章和《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318-2005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时根据不同渠段和设计流量,先拟定经济断面,然后经水力计算进行调整,使其满足不冲不淤条件并结合水利灭螺,达到工程量小、造价低的要求。
灌区主要公路桥梁现已建成,本次规划重点建设农用机耕桥,机耕桥桥面采用钢筋砼现浇结构。
桥梁主要为农用车辆通行,桥面宽4M,桥梁净跨等同渠道设计水面宽度,按照规范结合目前运输情况确定设计荷载:
农用车辆。
1.7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主要施工工程有干支渠渠道整治(单薄渠段加高、培厚,清淤),结合灭螺进行渠道砼硬化衬砌,渠系桥梁配套。
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
渠道整治土方7.55万m3,浇筑砼护坡3.43万m3,砌石0.29万m3,工程砌护土方4.97万m3,砂砾石填筑0.38万m3,钢筋制安13.5t。
主体工程主要材料用量:
水泥(32.5R)0.93万t,砂1.50万m3,碎石2.88万m3,块石0.33万m3,砂砾石0.38万m3,木材0.36万m3。
本工程为灌区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加固与配套,工程建筑分布面广,施工时段受灌溉限制较大,只能在非灌溉期进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及生长周期,施工期一般安排在10月~次年5月。
施工区域为血吸虫疫区,所以必须加强施工人员防螺保护,施工前对施工渠段的钉螺进行施药灭杀,施工人员要求服药预防,同时要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和教育。
本工程建设工期自2006年10月动工,2008年5月竣工。
1.8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是在原有的渠道上进行续建和改造配套,没有永久占地。
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
施工临时道路、临时施工场地和弃渣场地。
占地面积总和为84.50亩,其中临时道路49.5亩,临时施工场地15.0亩,弃渣场地20.0亩。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土方开挖量不大,对渠道内坡修整量较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水保要求,整修一段,衬砌一段,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投资为50.9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23.80万元,生物措施15.60万元,独立费用3.61万元,预备费1.97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6.00万元。
同时由于渠道疫土的翻运,可能造成钉螺的二次传播,应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所动疫区的螺源土壤进行深埋处理,防止钉螺扩散传播,造成新的血吸虫流行区域。
特别是***弋江分水枢纽工程,此地段人口相对集中,同时又是血吸虫易感地段,生活垃圾无处理设施。
针对这一地区特点,本次对弋江枢纽工程地段进行重点环改。
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总投资为47.94万元,其中环境保护37.50万元,环境监测4.50万元,独立费用3.84万元,预备费2.10万元。
(详见工程投资估算表)
1.9工程管理
***灌区已有专管机构——***灌区管理处,管理处下设五个管理段和总干站,管理人员42人,其中水利专业技术人员14人。
管理上实行统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层层实行岗位责任制。
(1)管理机构
本工程实施后,可结合现有管理体制,仍交付***管理处管理,不再增设管理机构。
(2)管理制度
为确保水利血防工程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结合基层单位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①对水利血防工程设施所在渠段的管理人员,由血防部门组织进行血防管理培训。
专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修和养护,建立工程管理资料档案。
②对于有螺沟渠硬化工程,应定期对硬化面进行检查和维修养护,防止硬化面破坏,渠底定期清淤;
要有专人维护,防止护坡面破坏,并及时修补已破坏的护坡面。
工程管理是灌区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工程管理进行的规划,目的是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实行科学用水管理,保证灌区运行安全,提高灌区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灌区水利血防工作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确保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1.10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本工程投资估算主要依据是水利部(2002)投资估算定额及编制细则,并根据工程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列取。
估算编制价格水平年:
2006年第一季度材料、人工价格信息表,基本预备费率5%。
工程总投资2050.14元,其中引水及河道工程投资1951.22万元,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投资98.92万元。
根据卫生部、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和财政部六部委印发的《血吸虫综合治理重点工程规划纲要(2004~2008)》文件标准,拟定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的资金比例为3:
7,要求国家补助600.0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1450.14万元。
1.11经济评价
***灌区水利血防工程的实施,不但能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更重要的是通过灌溉渠道的三面砼护砌硬化,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达到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疫情传播,另外还有显著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本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6%,大于社会折现率10%,经济净现值995.64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16,大于1,经济指标满足要求,因此本工程工程经济上可行。
经敏感性分析比较,不论是投资增加10%还是效益降低10%,经济内部收益率比为0.97,均小于社会折现率Is=10%,可见该工程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2水文气象
3工程区基本情况
3.1自然地理简况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北纬30°
18´
~31°
10´
,东经117°
57´
~118°
30´
,东界宣城,西连铜陵、青阳,南靠泾县,北邻芜湖、繁昌县。
全县总面积1263.7km2,耕地53万亩,辖8个镇,总人口54.31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47.46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
引水渠首设在泾县昌桥乡柏山村,为三孔钢筋砼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18.6m3/s,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后期经改造扩建,目前实际控灌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
灌区有各级(5级)渠道1155条、长530km。
其中干渠3条33.8km,支渠16条117.2km,各类渠系建筑物4000余处,构成沟渠纵横、工程密布的灌排网络。
灌区东西北三面环水(分别被青弋江、漳河、资福河所围),孤峰河贯穿其中(为***灌区主要排水干沟)。
灌区总面积260km2,受益范围包括***的弋江、籍山二镇和泾县的昌桥乡,灌区总人口17.1万人,劳力8.18万人。
***灌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区气候。
3.2社会经济简况
***灌区受益范围主要为***,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目前实际控灌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
人口17.10万人,劳力8.18万人,耕牛4461头。
全灌区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4.75万t,成为***旱涝保收的商品粮、优质M基地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乡镇企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以盛产优质大M而著称,历来被称为“鱼M之乡”。
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茶叶、蚕桑、红薯等。
全县2004年粮食总产35万t,油菜总产2.4万t,肉类2.54万t。
近年来,随着各项事业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全县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工业产值9.4亿元,农业产值18.1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5元。
本灌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是***的重要粮仓—即农业主产区,同时也是***的粮棉基地,每年粮食亩产都在1400斤左右,2004年粮食总产14.75万吨,灌区农作物年成的好坏造成的产量波动,对全县影响很大。
本灌区隶属于***和弋江、籍山二镇,二镇2004年GDP总值131250万元、财政收入4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558元和3549元。
3.3工程区水利工程现状
***灌区始建于1951年冬,1956年基本建成,为无坝引青弋江水的中型自流灌溉工程。
引水渠首设在泾县昌桥乡柏山村,为三孔钢筋砼进水涵闸,设计引水流量18.6m3/s。
灌区渠道由5级组成,即:
总干→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现有各级渠道1155条,总长530km,各类渠系建筑物4000余处,构成了灌区内沟渠纵横、工程密布的灌排网络体系。
1994年在西干渠末端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750kw的水电站,利用总干渠和西干渠在非灌溉期(不与农业灌溉争水)引青弋江水发电。
3.4血吸虫疫区现状
***灌区是我县的血吸虫病重疫区,同时也是我县血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史上有螺面积达到1108万m2,分布于***2个镇的55个行政村,流行区总人口15.2万人,历史累计病人1.99万人次,是全县病人数的90.53%。
其中8个疫情未控制村在弋江镇,流行人口3.05万人;
30个疫情控制村分布于弋江(14个)、籍山(16个)2镇,流行人口6.94万人;
3个传播控制村分布于弋江(2个)、籍山(1个)2镇,流行人口1.26万人;
14个传播阻断村分布于弋江(3个)、籍山(11个)2镇,流行人口3.95万人。
五十年来,经过开新填旧,“铲、清、堵、培”和反复的药物灭螺,截止2004年统计,全县有螺面积247.24万m2,灌区现今仍有钉螺面积245.75万m2,占全县现有钉螺面积的91.7%。
且不断向下游扩散,每年仍有5000余人感染血吸虫病。
***自1956年建站以来,全县累计消灭钉螺1290.5万m2,钉螺面积下降85.3%。
其中2001年对灌区2个镇进行钉螺普查发现新增面积100.3万m2,环境145处,历史上原无螺的东干渠、西二支渠、城涵塘分干渠和已报灭的新老孤峰河均有新发现。
有螺渠道已发展到目前的十九条干、支渠。
有螺沟渠之多、覆盖面之广,有史少见。
灌区易感地带42.18万m2,极易急性感染。
近几年来对灌区的东二、西一、塘南三条支渠内钉螺进行压片检查均发现有阳性钉螺,尤其值得警觉的是灌区干渠上、下段钉螺密度较高(70~110只/框)。
钉螺沿水面传播,且直接影响灌区下游报灭的石铺、九连两地;
同时,西干渠尾水直泄***的穿城河流——漳河,已给县城城关地区人民生活用水和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1)螺情分布
灌区现有钉螺环境328处,面积245.75万m2,分布在55个行政村。
其中,弋江镇钉螺环境197处,面积180.55万m2,分布在27个行政村;
籍山镇钉螺环境131处,面积65.2万m2,分布在28个行政村。
(2)***水系钉螺分布:
见******灌区钉螺分布情况附3-1
(3)病情:
根据2004年病情监测统计,疫情未控制村人群平均患病率为7.5%,最高为10.28%;
疫情控制村人群平均患病率为4.6%,最高为4.94%;
传播控制村人群平均患病率为0.5%,最高为0.72%。
平均患病率推算为0.53%。
家畜患病率除一个未控制村最高为1.74%,余均小于1%。
(4)灌区血吸虫病感染方式:
主要以农业生产接触水和劳动后洗手脚、日常生活洗衣物(生活用品)及防暑降温(游泳戏水)为主。
根据螺病情分布及人畜感染情况,***灌区血吸虫病流行主要集中分布在灌区内相连的灌溉渠道区域。
居民居住集中,因生产、生活用水感染机会频繁,由于洪涝灾害、植被复杂、钉螺环境点多面广、沟渠塘坝相互连通等原因,单一的药物灭螺、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等措施难以控制疫情,已控制地区效果难以巩固,钉螺呈现扩散、病情出现回升趋势。
3.5疫区灾情分析
***灌区是***境内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灌区始建于1951年,受当时历史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工程建设标准低,渠系配套不完善,灌区经过50多年的运行,现有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逐渐老化,渠道淤积、杂草丛生,为钉螺孳生、扩散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灌区灌溉效益的发挥。
(1)特殊的内陆环境造成了疫情的严重回升。
1991年省血吸虫病研究所会同芜湖市血防站组织有关血防专业人员并请市、县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参加组成联合考察组,对***灌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
一致认为:
******灌区既体现了内陆环境的含义,又兼有山溪型环境的某些特点,是一个特殊的内陆环境。
①流行特点:
钉螺沿渠呈线状分布、网状连接,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钉螺网,人畜活动于钉螺分布的渠道网之中,病人病畜将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排入渠中,从而构成了一个血吸虫病的恶性循环;
②灭螺方式缺乏全面规划,仅是零星分散的局部灭螺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年孤立地安排灭螺任务难以巩固灭螺效果,以致年复一年,钉螺面积有增不减,疫情逐年加重。
(2)农田灌溉、植被保护和养殖与药物灭螺的矛盾影响灭螺措施的实施和灭螺效果。
①有效灭螺时间短。
灌区自4月清明后开闸放水灌溉到11月上旬关闸断水,由于农田灌溉需要,生产体制的改革,轮灌受多方面制约难以实现,渠道常年流水,水位居高不下,药杀效果差。
据灌区多年来实践得知:
灌区较有效的药杀时间只有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十月至十一月上旬,全年灌区有效钉螺灭杀时间仅春初秋末一至两个月时间;
②养殖给灭螺带来不利。
灌区渠沟交错,沟塘相连,灭螺用水难以控制,灭螺药物往往下池毒害鱼蚌,纠纷时有发生,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难。
③植被保护与灭螺的矛盾。
消灭内陆钉螺的原则是大环境清理,小环境改造,而保护植被,培植草皮、植树、保持水土,防止渠埂破坏,是灌区管理的重点,斗农毛渠涉及一家一户承包面积,灭螺效果倍受降低。
(3)现有水利工程为钉螺孳生扩散提供条件。
渠道通水流动扩散了钉螺范围,绝大部分环境,都因渠道排灌将螺源带入。
(4)渠道渗漏严重。
渠道渗漏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填土不够密实,有大量的蚁穴和隐患存在;
二是灌区渠道的崩塌、淤塞、不规则、流速低的河段成了钉螺孳生,扩散的“保护伞”。
3.6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洪涝灾害频繁、工程老化多、配套差等多种因素,灌区渠道砼护坡衬砌少,渠道内杂草丛生,影响渠道的过流能力,渗漏、险工险段多,农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
加之防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为钉螺孳生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为当地血防安全和灭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有螺面积不断扩大、疫情回升,渠道沿线群众血吸虫感染率居高不下。
因此,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充分发挥***灌区的工程效益,改善灌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灌区的水利血防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实施***灌区水利血防灭螺治理工程,将全面改善灌区群众的灌溉用水质量,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建立以人为本,构建各谐社会、对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由于此为血吸虫易感地带,也影响到***招商引资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施。
因此尽快实施水利血防灭螺工程,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为,是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4工程地质
4.1区域工程地质
4.1.1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漳河及支流两侧冲洪积平原上,为河流与阶地之间地貌,地形起伏不大。
干渠堤顶宽4.0~6.0m,地面高程26.00~12.00m左右;
堤顶高程24.00~14.00m,堤内坡比1:
1.5~1:
2.0,堤外坡比1:
2.0。
4.1.2地层岩性
工程区地表第四系分布广泛,未见基岩出露。
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白垩系(K):
砂岩,暗红色,全风化~中等风化;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2al):
棕红色~棕黄色粘土夹卵石,含青灰色砂的砾卵石;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砂砾石夹粘土,中砂,砂壤土,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和中粉质壤土;
第四系新近人工填土(Q4ml):
以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
4.1.3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
4.1.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分别为赋存于上部粘性土中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⑤层砂和砂砾石以及⑦层含砂砾卵石中的承压水。
地下水位受地表水及河水位的补给,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河水位高,地下水向远离河流方向运动,枯水期则反之。
承压水在洪水位时才具承压性。
漳河等主要河流年平均最高水位为13.00~14.00m,勘察期间漳河及后港河水位在5.80~7.00m之间。
4.2渠道工程地质
干渠所经地段为平畈区的开挖和填筑渠道,填方渠堤土料为砂壤土和重粉质壤土,夹杂有砾石,压实度在80%~90%之间,土体物理性质参照2004年3月***水环境治理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下同),空隙比1.21,平均渗透系数9.5×
10-2cm/s,渗水性极强。
4.3天然建筑材料
按任务书要求,由***水利局指定,分别对蚂蝗涝土料场、318桥头土料场、及千佛寺料场进行了勘察,各取大样两组。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