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081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生大胆进行交流讨论。

老师今天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那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并把它记在脑子里。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后,可见分别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你看到了什么?

和屏幕上的那张照片是一样的?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是恐龙的那一面,和屏幕上的那种照片是一样的。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我们都是在观察恐龙,为什么看到的画面却不一样呢?

通过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大家想不想亲自看一看恐龙的另外一面是什么样的?

你有什么好办法?

在老师的启发下,全小组的同学主动交换位置进行观察。

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

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

只要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拿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着几张图片,分别是在小恐龙什么位置拍摄的?

老师分别出示从正面、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他们是怎么观察的?

学生在交流中得出: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夏洪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接着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幅图分别是那位小朋友看到的?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适时进行指导,汇报是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过程。

第一张图是恐龙的侧面,所以是小明看到的。

第二章图示恐龙的正面,所以是小亮看到的。

第三章图是恐龙的背面,所以是小红看到的。

老师可以多让几位小朋友说一说,并注意适时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观察书本。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

书、书包、铅笔盒……你都观察过吗?

现在,青梅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

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

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

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

想一想:

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

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

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

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

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开放题:

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

)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四、课后小结。

轴对称图形

教后反思

第3课时

观察物体3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

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

1、出示例3的图片。

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

这些是什么?

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

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四、课后小结

镜面图形

第4课时

观察物体的练习课

练习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方格纸、镜子、图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

)动手画一画。

2、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3、分类。

 8

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

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

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介绍:

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三、课后小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87)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

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

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

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

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

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

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

7的乘法口诀之后,学习8的口诀,然后又安排了去商店购物这样一个实际解决问题例题,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9的乘法口诀之后有编排了两个例题,一个乘法算式可以也可以写成竖式。

以及例6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课时安排:

7的乘法口诀………………………………………………………2课时

8的乘法口诀………………………………………………………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9的乘法口诀……………………………………………………3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

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七巧板。

一、复习并引入。

1、齐背、抽背1-6的乘法口诀。

2、填空。

(1)3×

5读作:

(),表示()个()连加。

(2)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或()。

(3)4个5是多少?

(4)2乘4得多少?

(5)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二、新授。

1、导言: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为了上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了一份同学们都很喜欢的玩具,你们想玩吗?

老师拿出七巧板说:

瞧,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拼出许多图案)你们会吗?

拼拼看,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2、教学例1。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拼成各种不同的图案。

(2)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案都是由七块板拼成的。

(3)在电脑屏幕上出现教师事先收集到的7种图案及表格。

(课本)

(4)学生观察图表,说说表格所表达的意思。

(5)学生动手填写课前发的表格。

(6)学生汇报填写结果,要求说清计算的过程,(连续加7),教师及时在电脑中显示答案。

引导学生明确,像刚才这样1个图案是由7块板拼成的,我们就可以说有1个7,那么2个图案就必须再加上1个7得到14块板,也就可以说成有几个几呢?

(2个7)以后各个结果类推得到3个7、4个7、5个7、6个7、7个7,并在电脑中相应显示。

(7)像刚才这样计算几个7相加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计算,是什么?

(乘法)对了!

你们会吗?

(8)每4个同学为一组根据上面这张表格,写出7组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将结果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9)在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之后,交流讨论结果。

在交流时,要求一组代表发言时应说清算式(两个)、口诀及意义,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进行补充、纠正。

(10)说说在刚才编口诀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11)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在口诀中,其不满十时加“得”字,超过十的不用加“得”。

将72页乘法算式及口诀补完整。

(12)观察这7句口诀,说说看怎样进行记忆比较快?

同桌讨论交流。

(13)试着背7的乘法口诀。

(14)学生试背后,试着齐背,抽背同时检查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1、练习十六1。

观察图,说说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同桌间互相问答,然后抽一两桌回答,并说说利用那一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2、第2题。

现在课本中填写,然后请个别同学说说是如何得到积的,强调这两个不同的算是可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

3、第3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

4、出示第4题图。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5、同桌互相背诵7的乘法口诀。

6、数学游戏。

(1)同桌间互相对口令。

(2)师生之间互相对口令。

(3)一名同学和全体同学对口令。

四、全课小结。

1、说说你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设计。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1、使学生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开火车。

34×

45×

32×

47×

12×

3

52×

76×

43×

67×

75×

5

17×

64×

51×

1

2、对口令。

同桌同学先进行对口令游戏。

师生间互对口令。

3、列式计算。

(1)7个5相加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

(3)7乘6是多少?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6。

以“看谁算得由队友快”的形式进行比赛,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同穴以鼓励,全班算完后,集体订正。

订正的同时,抽几题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第7题。

先引导学生说说第7题的图意。

(根据花束上的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写有算式的花瓶,然后连线)学生说题意后独立完成。

3、第8题。

让学生先自行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同时让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考一考,提高对口诀的熟练程度。

4、第9题。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9题图,说说图上所表达的意思。

(一块橡皮7角钱,要买5块需要多少钱?

)根据学生自己所说的,完成该题。

5、第10题。

出示第10题图。

引导学生说说在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在柜子里摆有4排奶粉,每排摆了7罐,一共有多少罐奶粉?

多请几个学生说说图意,然后问:

该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灌奶粉”这个问题?

同桌讨论后,将算是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1、找朋友。

首先把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纸条上写着:

口诀的前半句、乘法算式、口诀的后半句、乘法的得数,请拿着“口诀的前半句”和“乘法算式”的先找朋友,在找朋友的时候,要用上“我是×

×

我的朋友是谁?

”和“我是×

,你的朋友是我。

”等句子,在找到正确的朋友后,同时把口诀或算式读一遍,也可要求集体齐读。

(1)7+7+7+7+7+7写成乘法算式是()或()。

(2)2×

7读作(),表示有()个()相加。

(3)3个7相加,写成算式是()。

新课标第一网

(4)7×

5+7=(),7×

3-7=()

3、小明有7张两元的钱,他一共有()元钱。

4、小红说:

“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了。

”那要过()天才到那一天。

综合练习

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能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复习。

1、背口诀。

先同桌间互背1-7的乘法口诀。

抽几名学生背一下乘法口诀。

2、口算。

72×

26×

6

54×

25×

46×

76+6

35×

14×

73+6

13×

57×

7

3、用一句口诀,写出2个乘法算式。

()×

()=()

四六二十四

()=()www.xkb1.com

比较:

根据一句口诀写出的两个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1、练习十六11.

以“夺红旗”形式开展口算比赛。

对于算得最快,又全对的学生在他的书上画一面红旗以示鼓励。

全部学生算完后,以开火车形式进行集体订正。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学生应在课后予以指导。

2、第12题。

集体先齐背一遍。

让学生自告奋勇倒背或横、竖、拐弯背1-7的乘法口诀。

全班同学中,抽两名同学对口令,一名问,一名答,其余学生当裁判,答对的集体表扬,错了另选学生纠正。

3、第13题。

出示题图。

同桌间互相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要求什么?

抽学生说图意,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叫几个学生说清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理由。

在课本上相应位置写出算式及结果。

4、第14题。

先说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请几个学生具体说说图意。

要求“一共要摆多少盆”该怎么解决?

完成后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清解题的过程。

5、第15题。

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试着解决问题。

请一个学生来回答如何解决问题?

为什么用乘法?

6、小结。

刚才我们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国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分析题目的条件,然后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综合练习。

1、看谁算得巧,算得快。

5+5×

5=()7×

3+7=()7×

6-7=()

6+6=()7×

6+7=()6×

2-6=()

4+4=()5×

6-5=()

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6+72×

65+95×

6-64×

77×

3+72×

74×

6+6

5+36+63×

3+406×

57+7

3、自己提出问题,并计算出来。

一箱饮料有7排,每排有7瓶,每瓶饮料卖3元。

课时作业设计

用乘法解决问题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只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电脑辅助教学

一、引入。

根据下面的图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多叫几名学生说明每个算式的意义。

Xkb1.com

1、教学例2.

课件:

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

第一组第二组

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几个正方形?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几个正方形?

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组用的小棒比第一组多几根?

第一组用的小棒比第二组少几根?

两个小组一共要用几根小棒?

提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数的比大小或求总和的问题,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两个数之间的倍数问题。

(板书课题)

(在电脑中,将第二组正方形换成3个正方形)

现在,谁能说说第二组正方形用的小棒根数与第一组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组正方形用的小棒的根数是第一组的3倍。

2、教学例3.

(1)按要求摆学具。

①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的2倍

学生试着摆出第二行后,说说怎么想的?

②第一行:

第一行的4倍。

说一说第二行摆几个?

你是怎么想的?

动手摆验证结果。

③从自己的学具盒中任意取一种学具,第一行都摆2个,第二行你想摆的个数要是第一行的几倍,根据你想的倍数摆出第二行。

学生动手摆,摆完后,全班交流。

讨论:

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