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003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步认识直角、画直角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角的分类:

锐角、直角、钝角

量度角的大小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

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认识角、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直角、画直角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2、能准确地指出角各个部分的名称。

3、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4、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方法点拨:

1.估量物体长度和实际测量时,要统一长度单位。

2.尺是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

3.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和物体的边靠近平行摆放而且尺的0刻度线要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4、估测意识很重要,且要坚持下去。

四、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的缺乏的缘故,使他们对厘米、米这样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模糊,所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且会用刻度尺进行简单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就应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用实践突破。

五、具体教学建议:

1、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例如:

1厘米可借助手指、图钉;

1米可把手臂伸开。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例如测量教室的桌椅、黑板,身高等。

还可以把正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3)培养估测意识,需要长期训练。

一开始,很多学生都是没什么标准的猜,慢慢的进一步比较估测与实际距离所得的区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2、例2

(用厘米量)

教材中给出了量纸条长度的正确方法,就是左端对齐0刻度来量。

老师们还可以把纸条不对齐0刻度,例如对齐刻度3,让学生算出纸条的长度是纸条的末端终点减去起点。

认识米

(1)米尺的引入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用学生尺量黑板,感觉到很麻烦,很自然地引出。

(2)与“1厘米”的认识一样,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①实际观察米尺②量身高③量臂展

3、例3(米和厘米的关系)

(1)通过用不同的工具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2)教材上开始出现卷尺、皮尺(做一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并理解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4、认识线段

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线段是有端点的,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它有“直”的特点,所以要沿直尺的边,或者用有直边的其他工具来量或画线段。

接下来,教材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并让学生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纸条长度的能力,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迎刃而解了。

画线段

与量长度一样,教材只是给出了最基本的画线段的方法,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

例如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既可以从0刻度画到3刻度,也可以从3刻度画到6刻度。

但相比较下是对齐0刻度比较方便。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背景:

一年级下册学生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生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二年级下册还将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本单元在整个学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5.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二.编排特点

1.将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

4.选取学生熟悉、富有儿童情趣、具有相关联系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

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图,用情境图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充分把握笔算加、减的编排顺序及前后之间的联系。

着重解决竖式计算中如何对位,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等的问题。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旧知学习新知。

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5.注重沟通口算和笔算的联系。

在进行笔算时,其计算的过程都要用到口算,因此在教学中要把笔算同口算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100以内加、减计算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5课时左右

3.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5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单元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

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惩罚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赶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

感受我国语言文字(体现在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课时安排:

(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

教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练习,学用结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1.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 

本单元评价要点:

1、 

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