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87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市沈巷中学学年下学期三月考Word格式.docx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9.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②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巩固了北魏政权④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北史》载: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

‘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均田制的性质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D.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

12.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3.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14.“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材料集中体现了()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15.教皇英诺森三世说: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16.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

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7.马丁·

路德认为:

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

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18.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0.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父亲的族姓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21.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2.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2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廊坊战役

24.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请判断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68年,王援朝的父亲被红卫兵批斗,家也被抄

C.1985年,王援朝的舅舅从台湾直接坐飞机回来探亲

D.1998年,王援朝被村民民主选举选为村长

25.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

“善!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从材料三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6分)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7、阅读材料:

(18分)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居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诲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

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8分)

(2) 

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其共同点是什么?

(3) 

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为什么?

(4) 

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

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二、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三、(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1)材料一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2)材料三中“一次新的斗争”指是什么?

依据材料,概括推动这次斗争发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法家思想。

秦孝公支持;

顺应历史潮流;

措施有效。

(2)实行什伍连坐制;

奖励军功;

废井田制;

重农抑商;

实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4分,任答4点即可)

(3)“倾邻国而雄诸侯。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6分)

(4)旧贵族的反扑和因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27、

(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

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

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

(2)主张:

“因信称义”;

“先定论”共同点:

“信仰得救”(4分)

(3)加尔文理由:

人在现实的成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鼓舞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

(4)实质:

一场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分)

28、

(1)建立:

通过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而建立。

(2分)特征:

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贵族控制议会;

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4分,任答,2点即可)。

(2)新的斗争:

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2分)原因:

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出现了矛盾;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参政愿望的增强。

(3)关系:

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又推进政治变革。

高二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27.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