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4752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14.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15.欧文幼儿学校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16.简述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17.雅典的和谐教育。

名词解释(标注为重点名词)

★《颜氏家训》

由颜之推写的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这部著作影响广泛,流传久远,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家教著作。

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公、三少、三母制度(其中三母制为重点名词)

宫廷中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的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西周时期,便有了“三公”、“三少”之设,西汉以后,保傅制度逐步趋向制度化,并得以不断加强。

“三少”是“三公”的副职和辅助人员。

太保、太傅、太师分别从身体、道德、知识等方便对太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少师、少傅、少保辅助三公。

师保傅教育使太子时刻处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保证了太子教育质量。

与此同时,在宫内还有三母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共同承担教养太子的任务。

子师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

保母负责料理睡眠。

太子、王子早期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与日常生活起居由三母负责,她们陪同太子居住在专门的宫室之中,承担养育太子之职。

艺友制

1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

是运用艺友制。

2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3艺友制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特点、优点:

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4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也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5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3年的毕业期限。

★恩物P340

“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之所以叫“恩物”,按照福禄培尔的理解,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

福禄培尔力图以恩物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训练他们手的活动技能。

“恩物”是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他的恩物作为幼儿玩具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流传,但由于恩物被赐予神秘主义色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进一步推广。

福禄培尔把游戏视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最好活动,强调幼儿家长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不要加以干涉。

他的游戏理论具有划时代意义,同时具有宗教色彩。

★儿童之家P355

儿童之家是蒙台梭利于1907年初在罗马贫民区开办的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不收费,但“约法三章”。

★行为课程P128

我国近代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1966年出版的《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中,初步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

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张雪门行为幼稚课程四大特点:

1.整体性特征。

2.个体性特征;

3.经验性特征;

4.直接性特征。

(网络)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他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

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

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并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

这一课程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对我国当前的幼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五指活动

20世纪40年代末,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编的。

他以鼓楼幼稚园的课程编制为实验,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

课程的内容有五个方面组成,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有连通的、互相的联系的。

武汉蒙养院

1903年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创办了幼稚园,即湖北幼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湖北幼稚园的教员主要由日本人担任。

户野美知慧,是日本来华的最早幼教工作者。

她拟定了《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

重养不重学"

的原则。

保育幼儿包括发展身体、开发知识,培养行为习惯三方面。

课程有行仪、日语等。

整个教学法

由陈鹤琴提出的,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是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的。

他主张最好由一位教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欧文幼儿学校

11816年,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幼儿学校招收1-6岁工人子女。

3重视幼儿智育、德育。

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

养成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

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

4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行为课程

1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初步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生活就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3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首先,这种课程完全根植于生活。

其次,课程注意实际行为,生活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4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

★幼稚园课程标准

1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根据1929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

2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3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4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活教育

“活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包括:

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

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是1876年日本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即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开办的附属幼儿园。

它不仅是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先驱,在日本学前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明治维新后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一个重要基地。

张雪门在1966年出版的《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中明确提出“行为课程”的概念,指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孩子们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的特点:

1“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

”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

2“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

”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的需求。

3“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他非常注重幼稚园课程的整体性、个体性和直接性。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

1他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所以行为课程的教学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儿童发展的自然而良好的行为,并进行知道;

在进行中必须把握住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须劳心的原则。

②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其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来自周围生活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则以行动为中心。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张雪门明确提出“行为课程”的概念是在1966年出版的《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一书中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张雪门将其行为课程的内容表述为“教材”他反对把教材当做科目,认为手工、言语、文学、音乐、算术只是教材的种类,只是儿童的反应动作在幼稚园课程上的名称。

张雪门提出“幼稚园教材是一般在幼稚园的时候儿童生活的经验”,“教材的范围很大,并不限于一首歌,一件手工等。

他将课程内容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即儿童自身发展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如呼吸、攀岩活动等;

(2)“儿童的自然环境”,包括儿童周围生活中的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与知识,如园中的小动物、植物、旅行,儿童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活动;

(3)“儿童的社会环境”,即与儿童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如家庭、临近的地方、各种活动等。

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张雪门提出五条标准:

1、应合于儿童的需要2、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3、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搜集材料4、应顾到社会生活的需要5、上面所诉还没有道及的一切冲动习惯态度。

(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张雪门提出实施行为课程的重要原则有:

课程固由于自然的行为,却须经过人工的精选;

课程固由于劳动的行为,却须得到劳动上劳心;

课程固由于儿童生活中取材,但须有远大的客观标准。

张雪门经过多年的实验,不断该进后,确定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定行为课程计划,包括单元计划和教学活动计划。

单元计划的包容包括1、动机2、目的3、活动4、活动过程5、工具及材料

张雪门将教学活动计划分为实施前的准备、实施中的指导和实施后的进展三个部分

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他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

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

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并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

这一课程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对我国当前的幼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评述张雪门的改造民族的幼儿教育目的及现实意义。

1铲除我民族劣根性。

2唤起我民族自信心

3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

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努力。

他的目标在于培养有健康的体魄、有劳动的习惯、有自治能力、有不畏强暴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自信心,而又能适应新生活的新国民。

他的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对我国当前的幼教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主张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本。

小学应当普及,幼儿教育也应当普及。

”陶行知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前途的双重意义,阐发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启示可以自由发挥。

P144

(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需要充分的营养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3.需要因材施教4.发扬民主。

即,教育机会均等,贫富、男女、老幼、民族之间都要机会均等;

宽容和解;

在民主生活中学习民主。

网络版答案(可补充):

1.活跃被禁锢的头脑,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

2.解开被束缚的双手,给孩子们创造的空间;

3.鼓励孩子多动口,让他们享受更多的话语权;

4.让孩子走出教室,给他们了解社会的机会;

5.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

让他们快乐游戏中成长。

P174陈鹤琴课程论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

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P178“活教育”是陈鹤琴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针对陶行知揭露旧教育的情形,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活书;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

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1)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这样的人应具备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等条件。

活教育的目的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反映了他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怀。

(2)课程论:

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3)方法论:

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陈鹤琴把教育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教师的责任是:

引发、提供、指导、欣赏。

(4)教学原则:

陈鹤琴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育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等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精神为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学所证实,尤其适合于学前教育。

(5)训育原则:

陈鹤琴提出了从小到大、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从被动到自动、从知到行等13条训育原则。

现代意义:

P180活教育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探索的结果。

它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活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下对封建旧教育的有力批判,也是抗日战争烽火催生下时代精神的体现;

活教育是对欧美新教育的吸收和再创造,更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探索的结果。

P185

关于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是张宗麟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幼稚园课程的一种主张。

他指出幼稚园各种活动都应当是倾向于社会性。

社会化的课程有两个根据:

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

关于社会化的课程应包括日常礼仪的演习在内的7项内容。

为了使社会化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张宗麟还强调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1.培养儿童互助合作的精神、2.培养儿童具有爱和怜的情感、3.培养儿童具有顾到别人的思想。

7论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P314

1.自然是有秩序和规律的,所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遵循这种秩序和规则。

2.儿童本身的发展有秩序和规则,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顺应儿童天性。

3.一切教材的编排都要遵循这种秩序和规则。

评价:

对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存在一定局限性,思想受宗教神学影响。

8论述夸美纽斯的以感官为教育方式的理论。

P314

1.夸美纽斯提倡感觉是认识的第一步,主张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2.他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的主要媒介是感官知觉,而视觉又是其中主要之一,应该把每门学科中最主要的事物的图像交给儿童。

为此他编写《世界图解》。

3.他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单纯的文字教学,提倡直观方法。

9.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P324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

“自然的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人人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物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

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公的自由发展。

10.论述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

P329

1)2-12岁的儿童教育,应该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2)通过训练学会:

怎样去感受、看、听等等。

感官教育作用:

有助于儿童智力开发,激发智慧。

3)肯定了身体锻炼的重要价值。

如:

跳跃、舞蹈等。

训练儿童忍受痛苦。

4)首先训练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1以触觉代替视觉、听觉的方法来锻炼触觉;

2通过图画、几何形体、制图来训练视觉;

3过唱歌、听有节奏旋律的声音,来训练听觉;

4觉、嗅觉不必特别训练,顺其自然发展。

11.福禄培尔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P338

福禄培尔接受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解释,并且还赋予了其神秘色彩。

根据裴斯泰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福禄培尔把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理解为适应潜藏在人体中的力量和才能的自我发展,而这种力量和才能的发展是“上帝的本源”的表现。

他还把教育适应自然法则理解为“追随本源”。

他认为儿童的活动受本能的制约。

他说,儿童有四种本能:

即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宗教的本能。

其中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是最能表现“上帝的本源”的。

他认为,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充分表现出人的内在本质。

他进而提出,教育要追随活动的本能,就是要唤起和发展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动性(所谓自动,就是自我活动或自发活动)。

这一观点非常有价值,他一些具体观点都是在基础上产生的。

我们应该抛弃这种不正确的“论证”,但应该重视他的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动性的主张,这对我们的教育是有价值的。

12.简述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

儿童2-4岁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敏感期,2-6岁是良好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应该在这些敏感期内加强训练,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她认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心灵所吸收的东西在其整个一生都能被保存,如果某一方面疏忽了,错过了敏感期,将来弥补起来会很困难。

13.简述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论。

P360

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蒙台梭利创建的"

儿童之家"

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1)蒙台梭利强调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应加强适当的教育,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门,通过感官训练,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精确化,有利于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力。

这种观点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2)在教育实践中,她设计了一套"

感官练习材料"

对儿童进行了各种感官教育。

这些材料是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感官训练活动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3)但是,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也有其不足之处。

她的感觉训练是孤立地进行的,孤立地训练儿童的各种感官,某个活动只用来专门练习某种特定的感觉,割裂了各种感觉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感官教育的方法有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倾向,儿童长期利用感官教具进行训练容易受到操作顺序的束缚,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P46

一、清末社会与教育的变革

1.经济学前教育的诞生根本上是体现了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建立,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并促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迫使妇女开始参加大工业生产劳动。

因而家庭不能完全承担对儿童的养育,这便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

2.思想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不同程度提出了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主张)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他们积极介绍西方儿童教育,提出建立学前教育制度等主张,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重视学前教育的科学性,提出女子教育等。

3.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清政府为维护封建统治,不得不宣布实行“新政”以缓和矛盾。

为此他们在教育方面废八股、停科举、兴学校、厘定教育宗旨。

1902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实施),1904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中确定了详细的近代学制体系,包括蒙养院制度,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我国近代学前教育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二、外国教会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840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在我国传教、办学的特权。

他们先后设立许多教会学校,包括幼稚园(时间上,早于中国自办的同类机构;

数量上,大大超过中国自办幼稚园;

目的培养制华代理人和使中国基督化,最终目的为培养殖民地国民打基础),在一段时间内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基本被外国教会垄断。

特点:

强烈宗教性全盘西化不平等性。

(鲜明的殖民性和宗教性)

影响:

1.“消极的减弱中国民族的反抗,积极的是在制造各国的洋奴。

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客观上给封闭的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学前教育模式和观念。

P280

产生原因:

A.工人阶级居住条件恶劣,狭小空间、简陋家庭设备,不利于孩子成长。

B.父母为生活所迫,很少有时间、精力考虑子女的教养和教育。

C.父母无知,养护和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

意义:

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

P123

1.坚持党的领导和为革命与生产服务,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

2.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和勤俭办所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3.实行“保教结合”,努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4.建立一支既有崇高崇高革命理想,又有一定专业修养的保教队伍。

P255

(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教育通常被称为和谐教育)

a.教育目的: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及道德、指挥、美感等诸多品质于一身的公民。

b.教育理想:

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c.特点:

它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