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718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0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文档格式.docx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四、读课文,理清层次

1、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4)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会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2.文章那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第一句)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

齐读第二自然段。

(1)用横线划出写潮来时见面景象的句子。

用波浪线划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学生交流勾画出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

(平静,急切)

(3)再读,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的心情。

2.学习第三段

读第三段,划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A读写潮声的句子

B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山崩地裂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

(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C再读写潮声的句子,读出潮声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叹之情。

(2)知潮形

A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

B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

(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C再读本段,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一段的?

学生讨论交流:

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远近)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轻声读第四段,思考:

潮过后江面上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你又体会出什么?

学生结合关键词句思考回答,教师简单点评。

(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霎时”一词中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

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4.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四、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完成第一课的配套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平静

声巨大闷雷滚滚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浪浩荡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色水墙

潮过后平静(涨高)

课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来领略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风光,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初步细读,感知理解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3、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

(如:

“移、脉、卉、罕”等)

4、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地理位置,世界第一,景象奇特,生物多样)

四、深入研究,品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在什么位置?

b.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这里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重点点拨:

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

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

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五、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二课的配套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

世界第一成为世界

景观奇特关注热点

生物多样

3鸟的天堂

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段意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天堂”,提问:

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

a.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b.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

c.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不懂得查字典。

d.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师重点检查以下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

你喜欢读哪一节?

三、理清层次

1、默读,思考: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

(两次。

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2、划分段落

A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B再思考:

第1至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全文可分为几段,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划分段落后再集体交流。

3、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就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写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配套练习题1、2小题。

3鸟的天堂

一(1~4)晚饭后去游玩

二(5~9)第一次见榕树不见鸟

三(10~13)第二次见到许多鸟

四(14)回去时的确是鸟的天堂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划出来,集体交流。

2、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

你们通过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3、指名读以下句子: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

为什么?

(二)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插图,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A作者是怎样写鸟多的?

找出关键句子。

(两个“到处”从所处的位置写多;

“有的……有的……有的”从花色、大小、

活动写鸟多)

B这么多的鸟,看都看不过来,但作者还是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的活动。

读有

关句子,划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飞出、飞进、站、叫)

C请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

如此的开心呢?

学生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5、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总结:

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

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

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本课的配套练习题

3鸟的天堂

树:

很多枝繁叶绿(静)

喜爱赞美

鸟:

叫飞扑(动)

4*火烧云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

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

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

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

评价。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

多有趣呀!

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

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

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

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自读课文,思考。

教师点拨:

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

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

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指名说。

(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方式:

这时空中出现了什么?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

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

恍恍溜溜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想象火烧云的样子,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八、板书设计

4火烧云

景物变化

色彩变化快、多

形状变化

语文园地一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积累对联。

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积累对联

2课时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新课

1、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

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

你感受到美丽了吗?

从哪儿感受到的?

2、教师总结:

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⑴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⑵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三、布置作业

读写景的作文不少于3篇。

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三、趣味语文

(一)出示句子:

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

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5.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6.师生再读。

7.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抄写“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

5古诗两首

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读懂诗句意思。

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课时安排

学习《题西林壁》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学习《题西林壁》

1、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2、.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3、.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1)学法指导:

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3)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

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

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

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歌

1.反复练习朗诵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背诵、默写古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

各不同

远近高低

不识原因身在此山中

学习《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古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

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古诗。

3、指名试读。

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同桌一组,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

(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重点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思考:

诗人会在什么地方?

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

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

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3、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a、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b、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c、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4、体会名句的引用

教师读下列句子,学生想一想,这句诗在什么情景中用。

a、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

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

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句。

b、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

因此失去了信心。

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背诵、默写古诗;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疑无路欢悦富足

丰、足又一村热情好客

课后反思

6爬山虎的脚.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水彩笔。

2.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

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主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a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b集体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