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4591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概论考试范围 特别重要 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被马克思思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傅立叶)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性)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特性是()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可能的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不正确)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文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及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断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确)

7、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材料分析题(示例)

1、『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干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脸,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

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

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

“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

『材料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菜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

“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书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

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

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

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履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42页)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案要点』

坚待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文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命力的关健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生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很本的。

彻底的科学住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的。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接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与时俱进就是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断的内在要求。

创新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人类当代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与存在的基本联系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范畴的定义是通过什么确定的?

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6、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的是?

实践。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指?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包含的哲理是?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既克服又保留。

1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方向和道路

1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说明?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1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的意义是?

丰富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6、“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17、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归纳与演绎。

18、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等于物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不正确)

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可能的材料题: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唯物主义运动观(客观的或唯心的)3、对立统一规律;

4、矛盾范畴与现实的关系(客观性与主观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6、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同一性问题。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来看,实践是?

主体和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2、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是?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3、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此名句强调的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对现象或者本质的认识。

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连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知觉。

8、对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唯理论和经验论。

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此观点是?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此观点是?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此观点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13、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1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思维的此岸性。

”此一论断说明了?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1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的是: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同一对象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1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列宁此命题的含义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8、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此是强调人们认识事物是要理性的指导的。

1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

21、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可能的辨析题: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不正确)

2、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不正确)

3、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4、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1、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行合一关系问题)2、南辕北辙、引婴投江在认识论上的错误(客观规律与经验主观主义问题)3、科学理论发展的真理与谬误问题(转化中前进,不是简单否定和抛弃。

第三章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上。

11、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司、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论断说明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劳动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条件。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不正确)

2、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4、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5、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正确)

6、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7、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社会革命的条件,社会意识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问题。

2、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分析不同观点。

3、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悲观主义、乐观主义、科学与人,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5、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说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的购买消费者而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具体劳动。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竞争和信用。

15、资本主义地租是超额利润转化而来。

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可变资本和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的周期性的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20、在原材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和商业设施这四项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机器设备。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23、最鲜明地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政治职能。

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宪法。

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国会。

26、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的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5、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唯一源泉。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7、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9、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10、资本循环和周转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问题;

2、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如选举制、分权制是真正的民主吗?

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

3、结合马原,阐明工人失业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现象。

第五章

1、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了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

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形成了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混合而成。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私人垄断资本。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同垄断资本主义相互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13、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国家调节经济。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使得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他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队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个人联合制”。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国际垄断同盟。

20、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的现实基础是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发达国家。

22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还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趋势。

23、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扩大了贸易逆差。

2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中不包括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全面的社会化。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2、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4、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

5、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经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6、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1、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和实质。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新变化及其原因。

第六章

1、除我国之外,越南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列宁。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14、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