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医古文文档格式.docx
《课外阅读医古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医古文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昧揥:
暗中抛出。
⑥跣:
赤脚;
光着脚。
⑦趋:
急行;
奔跑。
⑧反神:
恢复精神。
⑨息:
子息,儿子。
⑩将:
就要。
3.①中庶子责问他说:
“我听说上古有个做医生的叫苗父,苗父行医,用菅草编成席子,用刍草扎成狗,面向北方祝祷,不过念十句咒语,那些被扶着来的,抬着来的,都康复如故。
您的治病方法能像这样吗?
”②中庶子说:
“您的治病方法是如此不行,好比用竹管看天,用铁锥刺地,被看的事物很大,见到的东西很少。
像您的方法,怎么能吓唬小孩呢?
”
4.①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日俞柑。
②赵王所称“粪土之息”是自谦之词,犹“贱臣之子”的意思。
“犬马”是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亦用为卑幼者对尊长的自谦之称。
反映了古人称谓上的自谦现象。
③这句话是由上面的故事引发的感慨,也是作者把上面的故事升华到一个理性的概括。
华佗传
题目: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猛丕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唐·
刘禹锡《刘宾客文集·
华佗论》)
①“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的意思是什么?
其用意何在?
②作者认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1.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苟文若请曰:
“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
”曹公曰:
“忧天下无此鼠辈邪?
”遂考竟佗。
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
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
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
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
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
“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
“譬彼死矣,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
2.①工:
精良。
②宥:
宽恕。
③原:
原来。
④轻:
轻率。
⑤口实:
话柄。
⑥苟:
如果。
⑦壬人:
佞人。
花言巧语献媚之人。
⑧曾:
竟然。
⑨再:
第二次活。
3.啊!
凭着曹操的聪明才略,能够看见事物的征兆,仍然还是像这样杀害有才能的人;
凭着荀文若的智慧地位名望,用言之有据的道理来说服曹操,然而还是不能使曹操的愤怒平息,掌握权柄的人的愤怒,真是可怕啊!
也是值得谨慎小心啊!
4.①意思是作者感叹凭借曹操的聪明和大略,能够观察到事物不明显的情况,但却轻易地杀害了像华佗这样的人才。
像苟文若这样具有很高名望的谋士,仍然不能劝说曹操,改变他的愤怒。
可见,掌权人的愤怒是多么的可怕啊!
也要慎重地对待这样的人。
其用意在于告诫后人要宽恕那些有一技之长而有不足的人,要倾听像荀文若那样的贤能人的规劝,而惩罚那些轻率杀戮无辜的残暴者。
②作者认为最大的悲哀是:
“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日:
‘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日:
‘譬彼死矣,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黄帝内经·
素问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丕自揣叁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尾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令崧专访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灵枢》南宋·
史崧序)
1.给上文断旬
①作者为何反复强调“读医书”?
②作者校释《灵枢》的严谨学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
灵枢九卷。
素问九卷。
乃其数焉。
世所奉行。
唯素问耳。
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
皇甫谧次而为甲乙。
诸家之说。
悉自此始。
其间或有得失。
未可为后世法。
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
咳逆者。
哕也。
谨按灵枢经曰。
新谷气入于胃。
与故寒气相争。
故曰哕。
举而并之。
则理可断矣。
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
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
世或以为流注。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又曰。
神气者。
正气也。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
流注也。
井荥输经合者。
本输也。
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
但恨灵枢不传久矣。
世莫能究。
夫为医者。
在读医书耳。
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
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
又非世业。
杀人尤毒于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曰。
为人子而不读医书。
犹为不孝也。
仆本庸昧。
自髫迄壮。
潜心斯道。
颇涉其理。
辄不自揣。
参对诸书。
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
共八十一篇。
增修音释。
附于卷末。
勒为二十四卷。
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
了无差别。
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
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
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
令崧专访名医。
更乞参详。
免误将来。
利益无穷。
功实有自。
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
锦官史崧题。
2.①次:
编次。
②得失:
义偏在“失”。
③法:
规范。
④标指:
指明。
⑤游行:
运行。
⑥不啻:
不异于。
⑦恨:
遗憾。
⑧世业:
世代相传的事业。
⑨梃刃:
棍棒刀剑。
⑩自:
起始。
3.我本平庸昏昧,自童年到壮年,潜心钻研医学,稍微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不估量自己的浅陋,参合核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在卷末,汇总为二十四卷。
或许能使爱好养生的人们打开书卷容易明白,全无差错。
4.①为医者,在读医书耳。
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日:
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
其二,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
其三,专访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
丹溪翁传
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学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蜡遂直以为直书不宜于今厌而弃之相率以为局方之学间有读者又以济其方技漫不之省医道隐晦职此之由可叹也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学之未明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顾以质钝遂朝夕钻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罗太无讳知悌者为之师因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又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于局方也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间南北翕然而成俗岂无其故哉徐而思之湿热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湮没至张李诸老始有发明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虽谆谆然见于素问而诸老犹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震亨不揣荒陋陈于编册并述金匮之治法以证局方之未备间以己意附之于后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余论未知其果是否耶后之君子幸改而正诸(朱震亨《格致余论·
序》)
要求:
1.给上文标点
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文意理解
①在学习《素问》问题上作者批评了当时社会存在哪些错误态度?
②作者如何评价《素问》和《本草》在医学中的作用?
③作者是如何看待《局方》的?
1.《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
学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蜡。
遂直以为古书不宜于今,厌而弃之,相率以为《局方》之学。
间有读者,又以济其方技,漫不之省。
医道隐晦,职此之由,可叹也。
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
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
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
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
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学之未明。
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
顾以质钝,遂朝夕钻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
又四年,而得罗太无讳知悌者为之师,因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书。
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又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
有方无论,无以识病;
有论无方,何以模仿?
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
明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
医之为书,至是始备;
医之为道,至是始明。
由是不能不致疑于《局方》也。
《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问南北,翕然而成俗,岂无其故哉?
徐而思之,湿热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湮没;
至张、李诸老,始有发明。
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
虽谆谆然见于《素问》,而诸老犹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震亨不揣荒陋,陈于编册,并述《金匮》之治法,以证《局方》之未备。
间以己意附之于后。
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余论》,未知其果是否耶?
后之君子,幸改而正诸。
2.①束手:
束手无策,没有办法。
②先子:
先父,即亡父。
③考:
对死去的父辈的称呼。
④室人:
妻子。
⑤顾:
只是。
⑥间:
阻隔。
⑦翕然:
一致。
⑧揣:
估量。
⑨格物致知:
研究事物,获得知识。
⑩诸:
之乎。
兼词。
3.《素问》是记载医学理论的著作。
(它)文辞简约而含义深奥,离上古遥远,多出的文字,错排的简片,还是有这类情况的,所以不是我们儒士是不能阅读它的。
可是学习它的人们以不定之心来探求它,他们必然是茫然不知,仰视叹息,就像嚼蜡一样而无味。
于是只是认为古书不适用于现在,就厌弃了它,一致去学习《局方》之学。
偶然有读《素问》的人,又只是用来辅助一下自己的医术,完全不明白它的真正内容。
医学理论隐讳不明,主要是这些原因,真是可叹息啊1
4.①在学习《素问》上作者批评了当时学习《素问》以易心求之,不求甚解,并认为古书不适合今天,产生厌倦和抛弃的思想,转而舍本求末,把《局方》之学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又有人完全不了解方剂,因此使医学的理论被埋没。
②作者认为“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
”③《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间南北,翕然而成俗,岂无其故哉?
震亨不揣荒陋,陈于编册,并述《金匮》之治法,以证《局方》之未备。
伤寒论序
夫伤于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焉即病者发于所感之时不即病者过时而发于春夏也即病谓之伤寒不即病谓之温与暑夫伤寒温暑其类虽殊其所受之原则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故一以伤寒而为称由其类之殊故施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称而混其治宜乎贻祸后人以归咎于仲景之法而委废其太半也吁使仲景之法果贻祸于后人伤寒论不作可也使仲景之法果不贻祸于后人伤寒论其可一日缺乎后人乃不归咎于己见之未至而归咎于立法之大贤可谓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矣夫仲景法之祖也后人虽移易无穷终莫能越其矩度由莫能越而观之则其法其方果可委废太半哉虽然立言垂训之士犹不免失于此彼碌碌者固无足诮矣夫惟立言垂训之士有形乎著述之间其碌碌者当趑趄犹预之余得不靡然从令争先快祝而趋简略之地乎夫其法其方委废太半而不知返日惟简便是趋此民生所以无藉而仲景之心之所以不能别白矣呜呼法也方也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后人能知仲景之书本为即病者设不为不即病者设则尚恨其法散落所存不多而莫能御夫粗工妄治之万变果可惮烦而或废之乎是知委废太半而不觉其非者由乎不能得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元·
王履《医经溯洄集·
张仲景伤寒立法考》)
1.给上文断句
①怎样辨别伤寒与温、暑?
在治法上应当如何区别对待?
②不明仲景立法意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③文中“溺井怨伯益,失火怨燧人”指哪种人?
1.夫伤于寒。
有即病者焉。
有不即病焉。
即病者。
发于所感之时。
不即病者。
过时而发于春夏也。
即病谓之伤寒。
不即病谓之温与暑。
夫伤寒。
温暑。
其类虽殊。
其所受之原。
则不殊也。
由其原之不殊。
故一以伤寒而为称。
由其类之殊。
故施治不得以相混。
以所称而混其治。
宜乎贻祸后人。
以归咎于仲景之法。
而委废其太半也。
吁。
使仲景之法果贻祸于后人。
伤寒论不作可也。
使仲景之法果不贻祸于后人。
伤寒论其可一日缺乎。
后人乃不归咎于己见之未至。
而归咎于立法之大贤。
可谓溺井怨伯益。
失火怨燧人矣。
夫仲景。
法之祖也。
后人虽移易无穷。
终莫能越其矩度。
由莫能越而观之。
则其法其方。
果可委废太半哉。
虽然。
立言垂训之士犹不免失于此。
彼碌碌者固无足诮矣。
夫惟立言垂训之士有形乎著述之间。
其碌碌者当趑趄犹预之余。
得不靡然从令。
争先快睹。
而趋简略之地乎。
夫其法其方委废太半而不知返。
日惟简便是趋。
此民生所以无藉。
而仲景之心之所以不能别白矣。
呜呼。
法也。
方也。
仲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
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也。
后人能知仲景之书本为即病者设。
不为不即病者设。
则尚恨其法散落。
所存不多。
而莫能御夫粗工妄治之万变。
果可惮烦而或废之乎。
是知委废太半而不觉其非者。
由乎不能得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
2.①殊:
不同。
②原:
病原。
③一:
都全。
④贻:
遗留。
⑤咎:
罪责。
⑥委废:
废弃。
⑦使:
假如。
⑧矩度:
标准。
⑨恨:
⑩惮(dà
n):
畏惧。
3.即使这样,但是著书立说传布法则的人还是免不了在这方面失误,那些碌碌无为的人自然就不值得责怪了。
只因那些著书立说流传法则的人有样板在著作之中,那些平庸无能之辈,在犹豫不决之后,能不唯唯从命,抢先快看,而趋赴简便的境地吗?
这些人把仲景所确立的诊治大法和医方抛弃了大半却不知道改正,每天只追求简便省事,这就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没有依靠,而仲景的意图不能辨别清楚的原因了。
4.①被寒邪所伤,当即发病的叫伤寒;
不当即发病,过了这时以后在春天和夏天发的叫温病。
张仲景《伤寒论》立法是专门为当即发病的伤寒设立的,而治疗不当即发病的温病,应当用治温病的方药。
②不明仲景立法意,这就是百姓生命安全无保障,仲景的意图不能辨别清楚的原因。
③指那些自己观察不全面,分不清伤寒和温病而混同治疗,却怪罪于专为伤寒立法的贤人(张仲景)的人。
大医精诚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馀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乃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蚬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燋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竭涸天地之燋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候于城为太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节选自《旧唐书·
孙思邈传》)
①“羡门、广成,岂虚言哉”的意思是什么?
②“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
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有何含意?
《内经》中有何相关论述?
③如何理解“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1.孙思邈。
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
日诵千馀言。
弱冠。
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
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
此圣童也。
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
思邈以王室多故。
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
乃征为国子博士。
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
过五十年。
当有圣人出。
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
召诣京师。
嗟其容色甚少。
谓曰。
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
羡门广成。
岂虚言哉。
将授以爵位。
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
高宗召见。
拜谏议大夫。
又固辞不受。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
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照邻有恶疾。
医所不能愈。
乃问思邈。
名医愈疾。
其道何如。
思邈曰。
吾闻善言天者。
必质之于人。
善言人者。
亦本之于天。
天有四时五行。
寒暑迭代。
其转运也。
和而为雨。
怒而为风。
凝而为霜雪。
张而为虹蚬。
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支五藏。
一觉一寝。
呼吸吐纳。
精气往来。
流而为荣卫。
彰而为气色。
发而为音声。
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
阴用其精。
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
蒸则生热。
否则生寒。
结而为瘤赘。
陷而为痈疽。
奔而为喘乏。
竭而为燋枯。
诊发乎面。
变动乎形。
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故五纬盈缩。
星辰错行。
日月薄蚀。
孛彗飞流。
此天地之危诊也。
寒暑不时。
天地之蒸否也。
石立土踊。
天地之瘤赘也。
山崩土陷。
天地之痈疽也。
奔风暴雨。
天地之喘乏也。
川渎竭涸。
天地之憔枯也。
良医导之以药石。
救之以针剂。
圣人和之以至德。
辅之以人事。
故形体有可愈之疾。
天地有可消之灾。
胆欲大而心欲小。
智欲圆而行欲方。
诗曰。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谓小心也。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
谓大胆也。
不为利回。
不为义疚。
行之方也。
见机而作。
不俟终日。
智之圆也。
2.①释典:
佛教的经典。
②恨:
③嗟:
叹美。
④拜:
授官。
⑤事:
侍奉。
⑥迭:
轮流;
交替。
⑦常数:
犹常度,一定的规律。
⑧彰:
显示。
⑨否:
闭塞不通。
⑩五纬:
即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
⑩薄:
亏损,与“蚀”同义。
3.如同面临深渊,如同踩踏薄冰,说的是心要细;
要当勇敢的武将,做公侯的捍卫者,说的是胆要大。
不因图谋私利而违礼,不因没有义举而内疚,这是行为要方正;
要洞察事物的细微动向并立即行动,而不坐等终日,这是智虑要圆通灵活。
4.①羡门、广成都是古代神话人物,因得到养生之道而成仙。
本句呼应上文“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意思说这些人的存在并非虚假之言。
②“善言天者”四句意谓善谈天地之变者,必须参证于人事;
善谈人身之病者,也必须根据于天地。
按《素问·
举痛论》云:
“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③“胆欲大而心欲小”:
《新唐书·
孙思邈》说:
“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
”“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
”此句今多作“胆大心细”,谓任事果决而又思虑周密。
“智欲圆而行欲方”:
“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
”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动地静,故智者恒动,如天之圆通,仁者宁静,如地之方正。
今多作“智圆行方”,谓智虑要圆通灵活,行为要方正不苟。
类经
景岳名介宾别号通一子越之山阴人也其父为定西侯客介宾年十四即从游于京师天下承平奇才异士集于侯门介宾幼而浚齐遂遍交长者是时金梦石工医术介宾从之学尽得其传以为凡人阴阳但以血气脏腑寒热为言此特后天之有形者非先天之无形者也病者多以后天戕及先天治病者但知有形邪气不顾无形元气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其害已甚赖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救正实多丹溪出立阴虚火动之论寒凉之弊又复盛行故其注本草独详参附之用又慨世之医者茫无定见勉为杂应之术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虚而补之又恐补之为害复制之以消实而消之又恐消之为害复制之以补若此者以药治药尚未遑又安望其及于病耶幸而偶愈亦不知其补之之力攻之之力耶及其不愈亦不知其补之为害消之为害耶是以为人治病沉思病原单方重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