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4435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Word格式.docx

以上是星云大师于二○○三年八月七日,在三峡金光明寺与佛光协会干部、会员举行「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时,所提出的一些观点。

以下就是当天的座谈纪实。

时 间:

二○○三年八月七日下午一点三十分至三点三十分

地 点:

三峡金光明寺

主持人:

星云大师

对 象:

中华佛光协会干部、会员五百多人

--------------------------------------------------------------------------------

一、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实的经济做后盾,国家的各项建设就难以开展。

请问大师,如何发展国家的经济?

如何创造全民的财富?

答:

谈到经济,其实人类的生活运作,总括说来就是一部经济史。

举凡日常的食衣住行育乐,没有一项可以离开经济。

甚至从上古时代,蛮荒未化,人类就懂得以物易物;

后来走出蛮荒,经过畜牧、农业、工业,乃至到了现在的资讯、科技时代,无一不与经济有关。

经济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学问,经济与民生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厚实经济,富国裕民,则慈悲道德也难以获得重视,因此春秋时代管仲说:

「仓廪实,知荣辱。

」唯有经济繁荣,才能建设「富而好礼」的社会。

经济既是民生的命脉之所系,一个国家要厚植国力,就是要发展经济,经济充裕,国防自然有力量,教育自然会提升,社会生产力自然增加,人民生活自然好过。

但是如何才能发展经济呢?

过去台湾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曾有过睥睨世界的经济奇迹,这就不免让人想起数十年前,台湾曾经推行过「克难运动」,一时风起云涌,纷纷响应,整个社会充满了克难、俭朴的风气。

当初的克难运动,对数十年后的台湾经济起飞,也不是没有因缘。

只是近十余年来,台湾不只在经济上,乃至社会、政治环境都有惊人的改变,原来质朴的农业社会被繁忙、竞争的工商业社会所取代,现在更是进入科技的网路资讯时代,人人为了追求高所得、高利润、高享受,或钻营法律漏洞,或偷工减料,或官商勾结,或非法走私,或贩卖军火、毒品等。

社会风气败坏,治安更是亮起了红灯,杀人抢劫、绑票勒赎、纵火诈骗等事件无日无之。

另外,台湾的政治体制由戒严转趋多元化,大家尚未承受民 

主之利,却已受到自由放任之害。

不仅旧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乃至社会秩序相继松弛或解体,对国家认同更是出现危机,这些其实都比经济风暴更令人忧心。

谈到这里,其实一个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往往有所谓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政治问题……但是总归一句,就是「人」的问题,如孟子说: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人心不善,自私自利,世界就永无宁日。

所以目前大家急需努力的是,国家的政治要清明、制度要健全,在位的官员要勤政爱民,清廉而不贪污;

社会的士农工商要讲信修睦,童叟无欺,人民要勤劳节俭,养成爱书读书的习惯,并且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全民都是「三好」的实践者,共同建立一个通财好义、富而好礼的社会,让国民有所谓「真善美」的生活,如此社会一片祥和、安乐,每个人内心一片宁静、自在,这才是国家发展经济雄厚而有力的资源。

也就是说,国家的富强,「国」与「民」是分不开的,国不强,民不乐。

是故未来朝野之间要有共识,不仅经济要富有,尤其人民要安乐,思想要自由,文化要保存,教育要提升,环保要做好,政治要民 

主,人 

权要重视,对国家的建设计划要用心,甚至各项预算要合理,例如军备武器的施设是国家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国防尽管要做,但国防与教育的预算如果比例过于悬殊,也非国家之福,所以要多多参考专家的意见,多方倾听民意,一切以民意为依归。

相对的,社会大众则要从建设性上努力,而非破坏性的伤害,如︰教育界要教好学生,传播界要作正面报导,工商界要改良品质,增加生产,大众对社会上有成就的人才要保护珍惜,因其成就是属于全民的,不要轻易摧毁。

谈到人才,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除了石油、矿产、海洋、林木等自然资源之外,人才最重要,有人才才能发展科技、工业、管理、生产,才能与时俱进,甚至更能超越当代。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先进国家莫不大力发展教育,以教育培养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要能留住人才,让人才能为国家所用,所以政府必须提高利民的建设,发展各种工程,提供人才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在佛经中提到,一个良好的政府,治国之道首须导民以正,不但要注重民生经济,以种种方法提倡生产,使人民丰衣足食,生活不虞匮乏,除此还应注意下列六点:

一、尊重法治:

政府应该立法、具法、依法、敬法,一切以法为首,并且努力守护正法不坏。

二、优礼贤仕:

政府应该尊敬德慧兼备的学者、专家、沙门等,并且常向他们谘询国家大事,宜行则行,宜舍则舍。

三、照顾弱势团体:

政府应该矜恤孤寡,照顾贫困无依的众生。

四、敦厚民风:

政府应该以十善来治理国家,让社会道德趋于纯善。

五、提倡融和交流:

政府应该放宽心胸,悲智双运,接应四方。

六、施行民 

主政治:

政府应以议会制度,推行民 

主法治来决定全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人民依附国家而生存,所以要与国家和合在一起,有力量者帮助生产,有技能者提升科技建设;

有智慧者建言国是;

有财力者善尽义务,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尽忠职守,以报答国家覆护之恩。

如此上下一心,同心同力,才能创造富强安乐的国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举世都在关心经济复苏的问题,然而社会的经济繁荣、工业进步,有时并不一定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现在社会上有太多「富有的穷人」,因为生活上没有满足感,心灵上没有资源宝藏,所以大家其实应该重新评估经济的价值,经济并非只有金钱财物,举凡健康、平安、和谐、智慧、慈悲、信仰,都是财富,因此希望全民不要只重视金钱世界,要注重精神愉快、心灵富有,要追求内心的安乐和幸福感,同时以勤奋、信义、道德、慈悲来提升个人的财富,继而本着「同体共生」的观念,发挥普世的价值,建设共有的胸怀,创造一个祥和、均富的社会,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

总之,世间一切都有变数,台湾未来是要成为全球赞叹的珍珠,还是人人唾弃的垃圾,就看我们「一念之间」的抉择。

我们要的是和谐、安定,就要保有经济发展的成果,不可破坏各方面的成长,全民应该继续勤奋努力,重视社会秩序,净化大众贪心,尤其对环境保护应投下巨资,在种族和谐方面要以爱心消除怨恨,唯有在和平尊敬中,才能为我们的后代子孙建设一块人间净土,这也才是全民真正共有的财富。

二、刚才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经济史,人生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金钱、财富的运用。

请问大师,当居家发生经济困难,或是公司的财务一时周转不灵,乃至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甚至工商企业遇到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时,该怎么办?

佛经讲: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世间上凡事都离不开「因果」关系。

居家的经济发生困难,或是公司经营不善,周转不灵,这是结果,应该找出原因。

为什么别人都有办法在社会上顺利发展,唯独我的财务发生困难?

是我工作不够勤劳吗?

是我没有储蓄应急吗?

是我计划不周详吗?

是我评估错误吗?

还是我没有开源节流、不懂感恩惜福、缺少行善结缘呢?

或者是我交友不慎吗?

是我贪心过度吗?

……总之必有一个原因使我的经济发生困难,因此要找出贪穷的原因,如《三世因果经》说:

「有衣有食为何因?

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

前世未施半分文。

穿绸穿缎为何因?

前世施衣济僧人;

相貌端严为何因?

前世采花供佛前。

」能找出今生贫穷的原因,然后加以改进,为时不晚。

其实中国民间也有一句谚言说:

「一枝草一点露」,意思是说「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只要肯勤劳奋斗,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只要你勤劳,摆个地摊,做个小本生意,甚至从事资源回收,也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所需。

即使经商失败了,只要改善自己营运的方法,重新再来,所谓「暴灰还有再发热的时候」,一个人还怕会完全没有办法吗?

最怕的是自己的贪欲无限,跟人计较、比较,过去贫穷的果还没有解决,又再增加新的障碍,例如失业的人如果贪求高薪,往往更加没有机会,自然难以东山再起。

曾经在网路上看过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老年人在公路旁开了一家小吃店,当时正逢经济不景气的年头。

老人家眼力不十分好,耳朵又近乎全聋,但是他的运气很好。

说他运气好,是因为眼力不行,所以不能看报读书;

耳朵又重听,也难得和朋友们聊天,因此对外界的情况,他都不甚了解。

因为他并不晓得经济不景气有多严重,照常干得很起劲。

他把小店的门面漆得漂漂亮亮,在路边竖起宣传的招牌,让人老远可以闻香下马,他店里预备的货色物美价廉,味道很好,甚至连一文莫名的人也不由自主的停下来在他那儿吃点东西。

老人家工作十分勤奋,赚了钱把儿子送进大学去读书。

儿子在学校中选了经济学的课程,他对于整个美国经济的情形之糟了如指掌。

那年过耶诞节,儿子回家度假,看到店中业务仍然很兴旺,就对父亲说:

「爸爸,这地方有点儿不对劲,你不应该有这么好的生意呀,瞧您的兴致这样好,仿佛外面并没有经济不景气这回事一样。

」于是他把经济萧条的前因后果费力的解说了一遍,并且说全美国的人都在拼命的节省、紧缩。

这时,老人家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他对自己说:

「既然如此,我今年最好也不再油漆门面了。

外面闹恐慌,我还是省下一点钱来最好。

三明治里的肉饼应该缩小一点儿。

再说,既然人人都没有钱,我又何必在路上去做招牌呢?

」于是他把各种积极性的努力都停下来。

结果后来生意果然一落千丈。

当他那位大学生的儿子在复活节假期又回到家时,父亲对他说:

「孩子,我要谢谢你告诉我关于不景气的消息,那是千真万确的事,连我的小店也感受到了,儿啊,受大学教育实在太有用了。

故事的最后,作者戏谑的说:

「我们的国家也是被专家害惨的,所以说专家是『专门害人家』的」。

其实,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说明一个人有健康的观念、坚定的信心、诚信的待人、勤劳的做事,这些都是成功立业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不过,世间上有的人靠劳力赚钱,有的人则靠智慧致富。

曾经有一个牙膏制造工厂,因为产品滞销,公司营业受挫,负责人召告员工,如果有人献出智慧的妙计,能使公司的营业额增加,就可获得十万元奖赏。

有一个员工只提供了一句:

「牙膏出口,放大一倍」,当下就轻易的获得了十万元奖金,而公司的营业也从此增加何止百倍、千倍。

佛教里也有一个卖偈语的长者,他只记取一首四句偈,即价值十两黄金。

更有甚者,《金刚经》说,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其价值都比不过一句智慧的偈语。

因为,财宝有用磬的时候,智慧的偈语则是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智慧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有时候惭愧也是财富,谦卑也是财富,知足也是财富。

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

他有知足的财富;

佛门的苦行僧,树下宴坐、洞中一宿,一样生活得非常惬意。

贫富只是比较性的说法,真正贫穷的人,内心安贫乐道,也不差于富者;

富者天天妄想、贪欲,不知足,生活也不快乐。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是每天夫唱妇随的上下班,倒也愉快。

隔壁的大楼里,住了一位董事长,每天为钱苦恼,怕被偷、被抢,所以生活得很不自在。

有一天,他听到隔壁传来愉快的歌声,非常不高兴的说道:

「他们住的如此简陋,生活得如此清贫,还弹什么琴、唱什么歌?

我住在高楼大厦,有地位、有财富,为什么这么苦恼呢?

他的秘书忍不住开口:

「报告董事长,如果您嫌苦恼的话,可以把烦恼送给隔壁的夫妇啊!

「怎么把烦恼送给他们呢?

「您可以送给他们一百万元,反正一百万对您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

」董事长勉为其难的决定试一试。

这对甜蜜夫妻一夕之间得到一百万,欢喜的不得了,整个晚上无法安眠,不知道要将一百万藏在那里,放在枕头下、床底下、抽屉里、橱子里,到处都不安全。

就这样折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这对夫妻终于有了一个醒悟,决定把这一百万元还给董事长,并说:

「这是您的烦恼,还是还给您吧!

高楼上的董事长,天天忧烦股票的涨跌,天天计算支票的数字,天天挂碍金钱的有无,那有陋屋里的人唱歌说笑为乐呢?

所以经济没有绝对的贫富,再多的钱财,不知足就是富贵的穷人;

一无所有的人,他能满足,就是穷人中的富者。

财富,要靠自己去开创,不管用金钱、人力、智慧、结缘、储蓄、置产、投资,或是将本求利做生意去赚钱,总之,人生要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晴时要准备雨伞,以应雨天所需,白天要备妥手电筒,以便夜晚所需。

解决家庭的经济,要有预算,所谓「吃不穷,穿不穷,算盘不到一世穷。

如果一时的经济周转困然,还是要本着自己勤劳的态度,对工作的热诚,例如莳花种菜,贩卖小吃,为人帮佣,有淡泊物欲、节衣缩食的美德,自助而后自然有人帮助,也会渡过难关。

再者,能有克难精神,以及克苦耐劳的毅力,则尽管人生路上风雨飘摇,任何苦难,都能安然度过。

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让「克难」的精神再度复活!

三、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那就是「开源节流」。

请问大师,如何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这是经济学上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

开源节流,到底要开什么源,节什么流呢?

首先我们要开佛法之源,佛法就是我们的源头,有佛法就有慈悲,就有智慧。

一个人即使物质生活欠缺,只要他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会变得充实、富有。

所以我们要有佛法,要点亮一盏欢喜的灯,点亮一盏信仰的灯,内心有了欢喜、信仰,比世界上有形的财富更为重要。

节流,节什么流?

我们要节省我们的用钱,节制我们的贪心,不要好买。

我一生自觉自己不要钱,我也不好买;

因为我不要钱,我不好买,所以我有钱建设世界,建设佛光山。

我「以无为有」,淡泊就是我的节流,爱惜时间就是我的节流,每一个信徒的发心,我珍惜它、宝贵它,就是我的节流。

开源节流其实不一定只朝金钱上看,每一个人的生涯规画里也都不能少了「开源节流」。

创新一种事业,先要评估,在这项事业上我能开源节流吗?

甚至国家政府一年高达千万亿元的预算,也不能只是把他当成纸上的数字,而是需要有人在实际情况里,例如负责主计室和经济部的人,要能确实有一套开源节流的方法,政府的各个部门才能顺利运作。

开源节流的方法很多,有的人在家中的庭院里,种上几棵菜蔬,偶而锅中所煮,不必花钱购买,这是他「开源节流」的所得;

有的人从山边引水到厨下,无须动用自来水,一年也能节省不少开支。

甚至制造家庭的和谐、热情、幽默、赞美,使全家的份子都乐于工作;

乃至人人奉公守法,不浪费社会成本,平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节约用水,这都是开源节流。

现在家家几乎都有冷气机,懂得把冷气设在一定的室温下,不要经常动用开关,这也是节约能源的方法。

团体里人多,每日垃圾量大,如果能够加以分类,不但减少处理垃圾的搬运费,还能资源回收,增加一笔额外收入呢?

开源节流也不一定只限于经济能源上,平时多结交一些朋友,多发心担任义工,多培养与别人互动的因缘,这也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开源节流。

购买东西,分期付款,这是开源节流;

不用的物品,能省则省,少了堆置的拥挤,多了空旷的简朴,这也是开源节流的良好习惯。

甚至于对自己不当看的东西不看,免得视力疲倦;

不当听的语言不听,免得听出是非烦恼;

不当做的事不做,免得造业;

不当想的不想,免得心烦意乱。

节制我们的贪欲、瞋恨心,节制我们的口德,不要乱说话,这都是身体的节流。

此外,身体也可以开源。

当看的人,不但要看,还要行注目礼,而且要看出个中的所以然来;

当听的,不但听懂,而且要听出别人话中的弦外之音;

应该想的,不但要思惟前后、左右的因果关系,而且要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把宇宙万有、世界人生,都想在自己的心中。

每天所思所想,都是道、都是德、都是学、都是扩大、都是普遍,这都是开拓自己能量的源流。

开源节流是管理财富的原则。

在佛光山理财的人,不但有因果观念,更可贵的是不贪不私,点滴都为常住。

佛光山从开山来,在经济方面每天都是在「日日难过日日过」的情况下度过,常常是明年的预算今年就把它用了,所以常有人说佛光山很有钱,其实佛光山不是很有钱,只是很会用钱,所以我曾说:

「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钱用了才是自己的」、「用智慧庄严,不用要金钱堆砌」不过我希望未来佛光山还是能在有计划、有制度的财务体系下,量入为出。

其实,开源节流固然是与资本、能量等外在的因缘条件有关,例如没有高山,又何能开采出金银宝藏;

没有沙漠、海洋,又怎能开采出原油?

但是也有许多的修道者,他们不看外界,专看内心;

不想他方,只是思惟本性。

卧榻之上,一书在手,可以周游天下;

蒲团之间,未尝不能开辟心中的天地?

说到开源节流,外在的天地,内心的世界,都可以开源节流。

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拥有智慧、信仰、毅力、能量,乃至通达因缘所成、明白共有关系,这些都是开发能源的条件。

尤其佛教讲「发心」,就是要开发我们的「心田」,我们的心田广大,心里的能量无穷,只要我们开发心里的惭愧,惭愧就是我们的财富;

开发心中的感恩,感恩就是我们的财富;

开发心底的勤劳,勤劳就是我们的财富。

乃至开发人缘、开发感动、开发自己的真如佛性、开发我们的佛法大海、开发我们的信仰的宝藏。

最重要的,我们要开发「无」的世界,不要只从有形有相上去开发。

「有」是有限有量,「无」才是无穷无尽。

四、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大都重视城市,轻忽乡村,造成「城乡贫富差距大」。

请问大师,如何改善这种现象?

一个国家的经济萧条,人民所得偏低,国家太穷了,固然是社会制度不好;

过份的贫富不均,也是社会制度有了问题,所谓「朱门酒肉臭,野有冻死骨」,这都是不完善,这样的社会型态,国家难以长治久安。

贫富不均,其实是古今中外存在已久的问题,根据经济学家米拉诺维奇为世界银行进行的一项「世界贫富分化形势」研究显示,全球贫富分化情况有急剧恶化的趋势,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三年之间,全球贫富差距又增加了5%。

目前全球人口中最富裕的1%(五千万个家庭)的平均收入是二万四千美元(约一万六千英镑),他们的总收入要高于收入较低的六十%全球人口的总收入。

全球贫富差距比人们以前所想的要大得多,当中最大的贫富收入差距出现在世界五个经济大国: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全国人口,以及印度、中国和非洲的农村贫困人口之间。

这项调查并指出:

84%的全球人口只有16%全球人口的收入,全球最富裕的10%人口的收入是最穷的10%人口收入的114倍,而这些差距可能还会扩大。

贫富不均是国家的隐忧,尤其城乡的贫富悬殊,一直是多数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

例如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调查完成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显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是「世界最高」。

中国的城市,除了上海、北京、南京等几个大城市外,一般的乡村经济落后,尤其西部地区先天的自然环境限制,加上人才外流严重,更难有所发展。

经常到大陆考察的台湾英业达集团副董事温世仁先生曾说,每次他到大陆西部城市,都会听到当地人民抱怨,西部的人才都跑到沿海地区去了;

而到了农村一看,农村好不容易培养的少数人才也大多离开农村,这是西部和农村地区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温先生也观察到,在整个社会由农业转型到工业时代的过程中,西部农村一开始就没有来得及搭上「工业化的列车」,尤其现在举世已经进入资讯网路化时代,更令农民们望尘莫及。

农民因为没有机会、能力获得各种资讯,与城市相比,在知识、资讯和机会上不对称,这也是造成他们继续贫困的原因。

对此,温先生想出了走资讯技术培训的道路,着手培育当地「知识工人」,发展网路经济,让「农业社会」转型为「网路社会」。

于是他投资五千万美元在大陆西部开展「千乡万才」计划。

首先他以甘肃河西走廊最东端的山村黄羊川做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基地,赞助他们电脑,教他们如何利用电脑销售产品,因为网际网路是与全世界联线,只要一上网,即可打出销路,很快把产品卖完,慢慢就能改善经济,达到城乡均衡发展。

结果这项计划从2000年七月开始实施,三年来,黄羊川靠着电子商务,已成功卖出三万美元的农产品,成效裴然。

这在千百年来贫穷而静止的小山村,可谓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羊川地区因为网路而走出贫穷,成为知识经济下乡成功的实例。

这项成果于2002年秋在墨西哥举办的APEC会议上,温先生将之公诸于世,随即引来泰国政府表示,希望有二十所泰国学校加入「千乡万才」计划。

温先生一手发展的「千乡万才」计划,旨在把资讯网路科技引入农业社会的乡镇,促进当地发展知识型的经济,达到「就地创造财富,就地改善生活,就地发展文化」为目的。

他认为硬体设施的改善,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落后、偏僻地区的所遇到的问题;

唯有把最新的观念和资讯给他们,辅导他们掌握适应资讯社会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另外,他觉得开发落后地区,建设的重点应该在「道路」与「网路」两方面,因?

「道路」可以把有形的资源送到落后的地区,而「网路」则可以把无形的资讯快速传到落后地区,让学习能力更加快速。

温先生的见解与作法,值得参考。

另外,陈劲松先生对「贫富问题」的一些观点,也值得深思。

他说贫富分化问题在西方并不突出,这些国家早已有了良好的制度性解决方案。

比如「税收」便能有效的制约、平衡着贫富分化。

越是高收入的、富有的人,越需缴纳高昂的税费,穷人则少交税、不交税、甚至由政府退税予以补贴。

国民纳税意识强,偷税漏税的现象,几乎不存在。

税收政策也是历来西方政坛候选人竞选公职时的辩论焦点,不仅为了发展经济,也为了制约贫富分化。

针对中国贫富悬殊的问题,多年研究中国社会和政治经济的义大利学者周博(JoeStudwell)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平等机会,比如让农村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另外就是在西部大量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

过去台湾因为地主与佃农贫富差距太大,所以政府实施「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等措施,因而改善了经济。

在佛教有所谓「利和同均」,也就是僧团中如果有施主财施供养,不可私自独享,要交由常住集中处理,大众共有,透过经济上的均衡分配,大众才能过着「利和同均」的经济生活,所以在佛光山,个人不要有钱,点滴归公,让团体有钱,才能有所发展。

这种利益共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