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4374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30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岳麓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

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7.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8.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主题一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史料探史——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史料一 20世纪初,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业牧垦企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59家,资本总额286万元;

1919年已发展到100家,资本总额1245万元……到20世纪20年代之后……许多农牧垦殖公司相继破产,而且相当普遍。

——《中国通史·

近代前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20世纪中国农牧垦殖公司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 ①1912年至1919年农牧垦殖企业发展迅速。

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20世纪20年代后相继破产。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剧侵略。

史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为由,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

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中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坏、劫掠和强占。

探究 

(2)依据史料二,分析说明1927~1945年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

说明了什么?

答案 ①原因:

国民政府的封杀和压榨;

战争的破坏;

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

②说明: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2.归纳总结——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社会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

因素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

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列强

侵略

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

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大都鼓励兴办实业

促进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实业

救国

民族

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

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3.重要史论——多种史观解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史观

解读

全球史观

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掠夺。

可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文明史观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冲击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进步

近(现)代化史观

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基础

革命史观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民族资产阶级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

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及发展

社会史观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以及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各种思潮兴起

主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及地位

1.地图探史——民族工业的区域分布特点

民国时期工业分布图

探究 上图反映了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答案 上图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在民国初期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具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

从工业布局来看,仍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沿江地区;

从工业结构来看,仍以轻工业为主。

2.重要史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代表历史发展潮流的新经济因素,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实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领域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3.方法总结——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

高考题组

1.(2015·

浙江高考)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直接史料”。

荣德生是近代民族企业家,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无为之时,成立“国难自救会”维护国家利益,说明近代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选C。

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不是题干直接体现的信息,皆排除。

2.(2015·

江苏高考)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 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

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

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

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

3.(2014·

海南高考)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只是论及企业专利,并不能说明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中“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官员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

模拟题组

4.黄逸峰等编著的《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中指出: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B.“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

C.清政府政策的支持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 在近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的时段并不缺乏,但并未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故A项错误;

甲午战争后兴起了“实业救国”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并未取得上述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

“1905~1908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此时清末“新政”推动,故C项正确;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在甲午战争后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

这些举措(  )

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答案 A

解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35年提出,在抗日战争发生之前,且大多数经济建设都设立在了内陆省份,保证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些经济建设成果没有被日军占领,故A项正确;

这些经济建设布局的改变并不能缓解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故B项错误;

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对民生改善的作用有限,故C项错误;

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工业布局一直都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故D项错误。

6.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B.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C.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抗战胜利后经济恢复使货币需求大增

解析 由图片所示,1945年和1947年的法币发行数额急剧增加,纸币的滥发必然造成通货膨胀,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A项正确;

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而1945年和1947年货币发行量急剧增长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故B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开始倡导实施,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而停止,故C项错误;

货币发行量的急剧增长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故D项错误。

考点训练

1.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

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解析 从“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商部”“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的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些举措有利于工商业、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结合晚清的史实来看,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日薄西山,危机四伏,没有实现富国目的,故B项错误;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故C项错误;

此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2.1902年荣德生说:

“民以食为天。

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

……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

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902年”,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B项错误;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

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故D项错误。

3.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工厂数(家)

46

12

2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B.“一战”的爆发

C.国货运动的推动D.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解析 从时间和工厂数量变化来看,反映了一战期间外国资本主义工厂呈现减少趋势,说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其因素还有国货运动的推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故B、C、D项错误;

A项“开始兴起”显然不符合一战时期的阶段特征,故A项正确。

4.1916年荣氏创立了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率达到74.2%,随后申新发展成9个厂。

申新纺织公司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推动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注意材料时间1916年至1918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

此段时间正好在1915年“二十一条”泄露之后,民众反日情绪高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故B项正确;

南京临时政府是在1912年成立,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是在1927年成立,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

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

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

B.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国民政府的政策损害了经济发展

D.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解析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半壁江山,对占领区疯狂掠夺;

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长期的、激烈战乱,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近代以来最严重的破坏,故选A。

6.下面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表”(单位:

亿元)材料表明(  )

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占工业总产

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

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

近代

219.03

10.66

43.17

53.83

19.8

80.2

4.9

19.7

1936

306.12

33.19

73.71

106.89

31.0

69.0

10.8

24.1

A.该时期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B.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C.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无足轻重

D.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解析 表格反映1936年近代工业产值比1920年有所提高,故A项正确;

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手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故C项错误;

列强的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表格也反映了近代工业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7.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

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

材料表明(  )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只提供了中部、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国统区的经济,故A项错误;

材料表现不出来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故B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不是抗战时期,故C项错误;

从“1937~1942年”,主要地区“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可知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企业内迁,反映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故D项正确。

8.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

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

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

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

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华北,日本采取“军事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称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政治: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经济: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情况:

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

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下降;

外企一直占据主导。

商办企业: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政府新政的推动;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减少发展的阻力,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实业救国的推动。

官办、官督商办企业:

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兴办洋务企业的高潮逐渐退去。

外企:

《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

(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解析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忆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丧失,逐渐卷入世界市场角度分析回答。

(2)由材料信息可知,三类企业都在发展,但发展情况不同。

比较三类企业变化情况回答“发展情况”,结合此时中国经济政策调整、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洋务运动的破产等知识回答“原因”。

(3)近代中国,受社会性质的制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制约发展缓慢。

联系社会动荡等知识回答“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