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278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文档格式.docx

前期整理的两批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由市政府进行交办,目前已解决问题146个。

加强行业、企业专题调研。

在全委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的理念,重点开展氟硅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特种纸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并且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产业发展导向。

全面开展重点困难企业调研和“低小散”企业摸排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提供参考。

专题开展全市龙头企业调研和科技型企业“单打冠军”调研,全面了解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困难问题和所需政策,掌握我市范围内拥有“单打冠军产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市场情况。

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

一年来,全市治理涉企收费,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清理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19个,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2个;

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数76个。

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金额6.74亿元;

出口退税11.61亿元;

高新企业税收优惠金额1.27亿元;

职工保险费减免金额1.84亿元;

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6.21亿元;

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0.17亿元;

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免金额0.081亿元;

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金额0.085亿元;

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投入6.82亿元。

完成“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按照《衢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委聘请浙江省现代产业研究院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通过赴集聚区和各县(市、区)进行调查、与部门和企业界代表开展座谈,以及走访主要产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

(二)全力对接中关村合作,促进合作园顺利开园

推动产业园前期工作开展。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经信委对接中关村工作办公室,由委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这项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关村挂职,做好项目对接服务。

牵头制订中关村产业园产业发展措施等政策,及时发布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衢州。

加强与北京建龙集团、东方信联、嘉博文等公司的对接。

成功引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下辖的北京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全部搬迁衢州建立高性能石英玻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并设立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究院。

10月钱迁建工作、土建已经结顶,研究院的设立工作正在抓紧办理手续。

推动京衢两地企业、科研院所合作。

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与中关村企业合作需求意向调查,摸排掌握53家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需求。

10月下旬,我委组织巨化集团、元立公司、华友钴新材料等19家企业赴中关村对接,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三)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

先后向市场推广使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站和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开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等产品,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和现场交流会,扩大本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更广领域得到应用。

去年组织鉴定验收省级工业新产品10项,申报并列入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2项,申报成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8项,省级优秀新产品3项。

出台专项产业配套政策。

在对产业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办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出台,工业投资政策也即将出台。

这些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原有的“小微企业18条”做了修订完善,加大扶持力度。

(四)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有效投资

出台工业有效投资政策。

我委起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工业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

政策以促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机器换人”。

组织企业和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善、海宁学习考察“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并召开全市“机器换人”现场推进会,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以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四减两提高”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推进“机器换人”。

建立衢州市工业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科技部门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去年11月份,为加大推进我市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下发《衢州市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设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工业有效投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协同谋划工作机制。

由我委牵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市统计局、海关、人行、国税、住建局、规划等部门建立日常联络制度。

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别将相关工业企业信息报送我委,由我委负责核实项目信息,并会同其他部门协助企业谋划项目。

建立部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

市本级的市重点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单位、一个服务领导、一个项目建设方案、一揽子抓到底”原则,由市直主要涉企部门一对一进行服务。

服务单位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监察部门及时进行跟踪督办。

(五)严格落实能源“双控”,推进“腾笼换鸟”

加大能源“双控”力度。

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完成能源“双控”目标。

一是编制发布全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二是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对部分区域能耗增长情况实行红、黄牌警告,并控制项目审批。

三是约谈元立等重点用能企业,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年能耗总量不超标。

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政策引导作用。

由我委起草制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明确“十二五”期间和今后五年的“腾笼换鸟”工作目标,以开展企业综合效益调查摸底、深化“亩产论英雄”机制、鼓励能耗排污交易、实施区域限批和红黄牌警告等举措,同时将“腾笼换鸟”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在该政策的推动下,全市“腾笼换鸟”工作成效显著,共腾出用能空间11.12万吨标煤,盘活存量土地3943亩,均超额完成省目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013年我市列入国家、省淘汰任务的企业22家,后又自我加压,全部任务达56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任务重、种类多、涉及行业面更广、区域任务不均衡的新特点。

我市严密部署,及时分解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综合运用有序用电、差别电价等法律法规、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狠抓落实,同时优化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全年全市56家涉及关停落后产能的企业中,已通过市复验的有40家,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工作任务。

(六)抓好示范试点建设,促进“两化融合”

加强“两化”融合政策支持。

在原有信息化推进处的基础上新设置信息化产业发展处,完善充实信息化项目专家库。

全年共受理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34个,其中通过专家评审23个,项目总投资7700万元。

指导成立了衢州市信息化促进会,搭建起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一个平台。

制定《衢州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对《衢州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抓好试点示范和三个“智慧”项目。

认真抓好氟硅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试点工作。

继续做好衢州市信息化示范(两化融合)企业的评选工作,安排一定的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两化融合。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出台《衢州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协助做好“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项目的推进。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三网融合”长效机制,基本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50g,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万户。

城区“百兆入楼、十兆入户”,农村“村村通宽带”逐步实现。

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城市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双向传输和整体转换升级。

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综合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为做好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我委参与了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40多个机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均开展自查,还抽查10家单位和3家供水、供气、供热重点单位。

(七)多举措服务中小企业,完成小上规任务

完善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

对“小微18条”进行完善,进一步体现了建立融资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创业培育的促进机制等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内容,并建立小微企业上台阶、上规模(限额)奖励制度。

制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实施意见》。

全年我市新上规企业达124家,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110家任务(省政府任务为100家)。

完善工业企业融资平台。

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工业企业还贷周转专项资金管理中心组建1年以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取得一定的成效。

2013年全年累计为2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共计9135万元;

为27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共计52266万元。

担保公司已与衢州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上银村镇银行及柯城信用联社等9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担保业务合作关系。

开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服务”的理念,促进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推动转型升级。

创建打响了“96871”的品牌,真正做到“就来帮企业”,营造良好服务氛围。

建立工业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

以年用电量3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2000万之间的企业、列入拟规范升级培育库的企业、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四大类为主体,计划将全市范围内约1600家企业(约占全市工业企业数量的18%)列入培育监测范围。

(八)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生产平稳有序

做好有序用电工作。

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工作的意见》,分六级共22万千瓦对有序用电作了安排,按“四定原则”落实错避峰措施,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和医院、学校等重要用户用电。

做好迎峰度夏,依法规范电力运行。

市有序用电办及时启动、调整有序用电方案,期间对部分拒不执行调度令的用户下达停止供电通知书。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做好归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6家归口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善后组签订改制企业结余公有住房安全管理人员挂钩责任书。

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管理。

认真落实民爆行业属地监管责任,逐级签定责任书,并将加强民爆行业管理工作列入《2013年衢州市经信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县(市)经信局进行考核。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制定工作方案,确定示范单位。

行业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和轻伤事故,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

加强行业管理工作。

贯彻落实省、市制定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做好水泥、钢铁、氟化氢、乳制品、机械等行业准入公告和符合产业政策确认工作。

完成国际禁化武组织对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氟聚厂化学品的核查接待工作,并协调专家组现场考核车辆公告企业生产一致性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积极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目标任务。

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杭州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做好工艺美术职称评审和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工作。

(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水平

积极开展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八条禁令”等规定和要求,发放《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印发警示教育手册,发送一条廉政格言警句,多形式宣传教育浓厚廉政建设氛围。

加强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设置举报箱,对落实“八项规定”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规范公务接待制度。

重新明确了公务接待标准、报批程序和统一结算等规定,较好地防范和治理了公务接待中的不良风气。

全年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年来,根据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标准,建议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主任科员2名、副主任科员1名。

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和外派等实践锻炼工作力度。

接收安排市委统一组织的台州、新疆乌什挂职干部2名,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电信、衢州联通挂职干部4名,安排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挂职干部3名。

积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市经信委总体思路为: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坚持一个中心,推动“两化融合”,培育“三名工程”,加快“四转四换”,实施“五个一百”项目(100个招商引资项目、100个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两化融合项目、100个机器换人项目、100个循环经济项目),促进六大推动(创新发展大推动、传统产业大提升、工业项目大投入、两化发展大融合、服务环境大优化、队伍素质大提高)为目标,全力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开展以下6方面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促进服务环境大优化

一是建立能源要素配置机制。

建立用能预算化管理、用能交易制度,推进能源“双控”的市场化运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创新项目工作机制。

坚持并深化工业项目咨询服务制度,完善项目生成机制,完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和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三是加强中小企业培育。

完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将国有担保公司业务范围由市本级工业企业扩大到市区所有企业,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优化“小上规”推动工作机制,加大对“小上规”数据库企业的跟踪培育,帮助企业做好上规模申报工作,完善企业“小上规”的扶持政策,从政策、税收、公共服务、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调动企业上规积极性。

四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深化落实氟硅、光伏、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加快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屋顶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试点,力争到今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mw。

加强主导产业项目前期谋划,选择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补充到项目库。

选择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高端装备产品以及关键基础性技术作为主攻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重点突破。

加快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的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积极筹备2014年中国义务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提高衢州制造影响力。

充分利用衢州水资源优势,加强食品饮料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