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982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各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与客观标准Word格式.docx

一种是以10岁为周期;

一种是以7岁(女)和8岁(男)为周期。

10岁时五脏(心肝脾肺肾)之气已经稳定;

20岁时血气开始强盛;

30岁时五脏之气更稳定;

40岁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强盛到了极点,随即开始衰落;

50岁时肝气开始衰落;

60岁时心开始衰落;

70岁时脾气变得虚弱;

80岁时肺气日渐衰落;

90岁时肾气衰竭;

100岁时五脏气血全都虚弱不堪。

二、价值分类与个体价值系统

统一价值论认为:

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人类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价值投入产出系统(即个体价值系统);

人类的价值形式纷繁复杂,人类的生命过程就是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人生在不同阶段,其价值流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价值流量变化曲线呈现出不同的拐点。

因此,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人生各阶段进行划分,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精确性。

1、价值的分类

价值可分为两大类:

过渡性与使用价值。

其中,过渡性价值可分为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与劳动价值;

使用价值可分为消费性使用价值与生产性使用价值两类,而消费性使用价值可细分为食物类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健康类价值、人尊自尊类价值,生产性使用价值可细分为个体性生产价值(包括工具价值、技术价值与科学价值)与社会性生产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与文化价值)。

在这里注意:

劳动价值属于一种过渡性价值。

价值分类图如下所示:

2、个体价值系统及其运行

个体价值系统的价值运行可分解为三种过程。

1、消费过程。

消费过程可细分为代谢性消费过程、生理性消费过程、个体性消费过程、社会性消费过程。

其中,食物类消费性价值经过代谢性消费过程转化为生物化学能,温饱类消费性价值经过生理性消费过程转化为生理潜能;

安全健康类消费性价值经过个体性消费过程转化为劳动潜能;

人尊自尊类消费性价值经过社会性消费过程转化为劳动价值。

2、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可细分为个体性生产过程、社会性生产过程。

其中,个体性生产价值经过个体性生产过程转化为劳动潜能;

社会性生产价值经过社会性生产过程转化为劳动价值。

3、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人对于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整合过程,它可细分为代谢性劳动过程、生理性劳动过程、个体性劳动过程、社会性劳动过程。

其中,生物化学能通过代谢性劳动过程转化为生理潜能,生物潜能通过生理性劳动过程转化为劳动潜能,劳动潜能通过个体性劳动过程转化为劳动价值,劳动价值通过社会性劳动过程转化为使用价值。

个体价值系统的价值运行图如下所示:

统一价值论全面揭示了各种不同价值(过渡性价值、消费性价值与生产性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与数学关系,从而实现了各种不同价值以“生物化学能”为基准尺度的统一度量,且其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

焦耳。

通过对个体价值系统的价值运行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大结论:

个体价值流量定律:

人类的个体价值流量等于消费性价值流量与生产性价值流量之和。

社会生产总值定律:

社会的年度生产总值等于所有社会成员的年度个体价值流量之和。

三、个体产出价值流量及其变化规律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价值的投入产出过程,也是不同价值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研究表明,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价值的投入产出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对称性和规律性。

为此,首先研究价值的产出情况。

现提出“个体产出价值流量”的概念。

个体产出价值流量:

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所产出的价值量,就是个体产出价值流量,其度量单位是:

焦耳/秒。

个体产出价值流量的变化呈现如下的对称性与规律性:

个体产出价值流量从出生之日的0值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了青年与中年的交替时间(约40岁)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直到死亡时降为0。

一般来说,儿童时期与少年时期,个体产出价值流量主要表现在家务劳动方面;

少年时期也会表现在有限的社会性劳动方面;

初老时期与长老时期,个体产出价值流量主要表现在家务劳动方面(如带孙子等);

初老时期,产出价值流量也会表现在有限的社会性劳动方面。

个体产出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如下图:

四、个体回馈价值流量与个体回流价值流量

在个体产出价值流量中,将有三种基本的流向:

第一部分价值流量将会回流到个体价值系统之中;

第二部分价值流量将会流入社会价值系统之中,一方面以回馈社会在人生初期以“社会抚养”方式所进行的价值投入,另一方面以回馈社会在人生末期以“社会赡养”方式所进行的价值投入,从而维持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价值流量将会流入家庭其他成员(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的个体价值系统之中,一方面以回馈家庭其他成员在人生初期以“家庭抚养”方式所进行的价值投入,另一方面以回馈家庭其他成员在人生末期以“家庭赡养”方式所进行的价值投入,从而维持整个家庭价值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体回馈价值流量

个体回馈价值流量:

在个体产出价值流量中,用以回馈社会或家庭的那部分价值流量,就是个体回馈价值流量,其度量单位是:

个体回馈价值流量的变化呈现如下的对称性与规律性:

个体回馈价值流量从青年时期始端的0值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了青年时期与中年时期的交替时间(约40岁)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到了中年时期的末端降为0。

个体回馈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二)个体回流价值流量

个体产出回流价值流量:

在个体产出价值流量中,用以重新回流到个体价值系统之中的那部分价值流量,就是个体回流价值流量。

个体回流价值流量的变化呈现如下的对称性与规律性:

个体回流价值流量从出生时的0值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了少年时期的末端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到了青年时期的末端降为0;

然后,又从中年时期始端的0值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了中年时期的末端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到了长老时期的末端(即死亡)降为0。

个体回流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黄色区域)如下图所示:

五、个体投入价值流量及其变化规律

在研究价值产出情况之后,必须研究价值的投入情况。

现提出“个体投入价值流量”的概念。

个体投入价值流量:

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投入的价值量,就是个体投入价值流量,其度量单位是:

个体投入价值流量的变化呈现如下的对称性与规律性:

个体投入价值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到了儿童时期与少年时期的交替时间达到第一个最大值;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到了青年时期与中年时期的交替时间降为0值;

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了初老时期与长老时期的交替时间达到第二个最大值;

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直到死亡时降为0值。

个体投入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如下图:

六、系统交互价值流量及其变化规律

个体价值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价值系统,它一方面必须与家庭内部其他成员(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保持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必须与社会其他成员保持开放状态,以进行价值流量方面的相互支持和互补余缺。

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必须通过“社会抚养”的方式接受社会的价值投入,通过“家庭抚养”的方式接受家庭的价值投入,以建立与完善个体价值系统;

在人生的衰退阶段,必须通过“社会赡养”的方式接受社会的价值投入,通过“家庭赡养”的方式接受家庭的价值投入,以顺利“回收”或“销毁”个体价值系统。

为此,提出“系统交互价值流量”的概念。

系统交互价值流量:

个体价值系统与外界价值系统(包括社会价值系统与家庭价值系统)之间进行相互交换的价值流量,称为系统交互价值流量,其度量单位是:

系统交互价值流量的变化呈现如下的对称性与规律性:

在儿童初期(即出生之时),系统交互价值流量为0值;

在儿童时期与少年时期的交替时间,系统交互价值流量为负向最大值,此时,个体价值系统接受了外界价值系统所给予的最大价值流量;

在少年时期与青年时期的交替时间,系统交互价值流量降为0值,此时,个体价值系统的投入价值流量完全等于产出价值流量;

在青年时期与中年时期的交替时间,系统交互价值流量为正向最大值,此时,个体价值系统向外界价值系统回馈了最大的价值流量;

在中年时期与老年时期的交替时间,系统交互价值流量降为0值,此时,个体价值系统的投入价值流量完全等于产出价值流量;

在初老时期与长老时期的交替时间,系统交互价值流量为负向最大值,此时,个体价值系统接受了外界价值系统所给予的最大价值流量;

在长老时期末端(即死亡时间),系统交互价值流量降为0值。

系统交互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如下图:

根据上图,交互价值流量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抚养性价值流量(上图左侧的蓝色区域),它包括社会抚养性价值流量与家庭抚养性价值流量两个方面;

二是回馈性价值流量(上图中间的红色区域),它包括社会回馈性价值流量与家庭回馈性价值流量两个方面;

三是赡养性价值流量(上图右侧的蓝色区域),它包括社会赡养性价值流量与家庭赡养性价值流量两个方面。

抚养性价值流量与赡养性价值流量统称为抚赡性价值流量(上图的两块蓝色面积)。

七、人类生命周期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

综合上述的个体产出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个体回馈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个体回流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系统交互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人类生命周期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

人类生命周期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图中,红色面积表示个体回馈价值流量,黄色面积表示个体回流价值流量,左侧蓝色面积表示抚养性价值流量,右侧蓝色面积表示赡养性价值流量,绿色面积表示个体投入价值流量;

横坐标的上方表示产出价值流量(包括红色面积和黄色面积两个部分),横坐标的下方表示投入价值流量(包括两个蓝色面积和一个绿色面积)。

根据上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相对变化,可以判断个体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情况。

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情况:

当横坐标的上方面积(即红色面积与黄色面积之和)大于下方面积(即绿色面积与两块蓝色面积之和)时,个体价值系统的产出价值流量大于其投入价值流量,从而产生了价值增值,因此个体价值系统处于发展状态;

当横坐标的上方面等于下方面积时,个体价值系统的价值流量保持不变,因此处于平衡状态或生存状态;

当横坐标的上方面小于下方面积时,个体价值系统的价值流量不断减少,因此处于衰退状态。

个体价值系统的发展情况取决于信息的作用,信息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如果价值产出流量大于价值投入流量,说明信息使个体价值系统产生了价值增值。

信息既可来源于外界的输入,也可来源于内部的自主生产。

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情况:

当社会人均横坐标的上方面积(即红色面积与黄色面积之和)大于下方面积(即绿色面积与两块蓝色面积之和)时,社会价值系统处于发展状态;

当社会人均横坐标的上方面等于下方面积时,社会价值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或生存状态;

当社会人均横坐标的上方面小于下方面积时,社会价值系统处于衰退状态。

个体与社会的平衡状态:

当回馈价值流量(即红色面积)小于抚赡性价值流量(即两块蓝色面积)时,个体相对于社会(或家庭)处于发展状态;

当回馈价值流量等于抚赡性价值流量时,个体相对于社会(或家庭)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上图中的黄色面积完全等于绿色面积;

当回馈价值流量大于抚赡性价值流量时,个体相对于社会(或家庭)处于衰退状态。

八、人生各阶段划分的基本方法

根据上述的“人类生命周期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提出如下人生各阶段划分的基本方法:

儿童时期(从0岁到10岁)。

此时,个体的价值流量主要由社会与家庭的抚养性价值流量来提供,随着年龄的增长,抚养性价值流量逐渐上升,到了儿童末端(即10岁)将达到最大值。

同时,由于生活自理能力的缓慢提高,儿童的回流价值流量缓慢上升。

显然,儿童时期的末端是抚养性价值流量由大变小的拐点。

少年时期(从10岁到20岁)。

此时,社会与家庭的抚养性价值流量逐渐减少,到了少年时期末端(即20岁)降为0值。

由于少年在生活自理性、行为自觉性、思维主动性等方面的快速增强,少年的回流价值流量快速增长,到了少年时期末端(即20岁)将达到最大值。

这个时期,虽然父母所付出的金钱和物质可能还会继续增长,但在生活与学习、思想与行为、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操心程度将会大幅度地下降。

显然,少年时期末端是抚养性价值流量转化为回馈性价值流量的拐点。

青年时期(从20岁到40岁)。

此时,青年的劳动生产能力快速增强,其产出价值流量快速上升。

同时,青年开始回馈社会与家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回馈价值流量快速增长,并在青年时期末端(即40岁)达到最大值。

显然,青年时期的末端是回馈性价值流量由大变小的拐点。

中年时期(从40岁到60岁)。

此时,中年的劳动生产能力开始缓慢下降,其产出价值流量缓慢减少;

同时,中年对于社会与家庭的价值回馈力度逐渐下降,其回馈价值流量逐渐下降,到了中年时期末端(即60岁)降为0值。

显然,中年时期末端是回馈性价值流量转化为抚养性价值流量的拐点。

初老时期(从60岁到70岁)。

此时,老年人开始脱离社会、脱离社会性生产劳动,并开始接受社会或家庭的赡养性价值流量,到了初老时期末端赡养性价值流量达到最大值。

显然,初老时期的末端是赡养性价值流量由大变小的拐点。

长老时期(从70岁到死亡)。

此时,老年人进一步脱离社会,健康状态继续下降,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狭窄,精神性和物质性价值消耗量也在逐渐减少(但医疗费用可能还会继续增长),老年人所接受的赡养性价值流量将会逐渐减少,到了死亡时间降为0值。

显然,长老时期的末端是赡养性价值流量变为0值的拐点。

九、自然生命周期与社会生命周期

人类属于一种高度的自然性动物,他从低级动物进化而来,在本质上脱离不了动物的基本属性。

为了确保各种生物细胞、生物器官与生物系统的统一协调,几乎所有生物都存在生物钟,从而决定其生理运动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同时,人类又属于一种高度的社会性动物,以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人类的社会关系可分为社会分工、社会管理、社会意识三个层次,其中,规范性社会分工就是经济;

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规范性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

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规范性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

人类的价值关系表现为自然性价值关系与社会性价值关系两个方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性价值关系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

为了确保人与人之间的统一协调,人类也社会钟,从而决定人类的社会生命过程的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现提出“自然性生命周期”与“社会性生命周期”的概念。

自然性生命周期:

以人类的生理变化为主要内容的周期性,称之为自然生命周期性,自然生物周期的基本时间单位。

社会性生命周期:

以价值变化的周期性为主要周期,称之为社会生命周期。

人生不同阶段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主要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类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主要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社会属性应该与其自然属性保持一致,才能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和谐与统一。

也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生不同阶段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应该与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

然而,人类的社会发展通常是一个快速推进的过程(特别是近代和现代),而人类自然特性(特别是生理特征)的变化通常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即人类自然特性的演化速度很难及时跟进人类社会特性的演化速度。

因此《黄帝内经》所阐述的“男性以8年为生命周期”、“女性以7年为生命周期”的观点,可能既符合当时男性与女性的自然规律(主要指生理规律),可能也符合当时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规律(主要指价值流量规律)。

然而,人类经过长达2000多年的社会演化,男性的社会生命周期已经延迟为10年,女性的社会生命周期已经延迟为9年,但是,男性与女性的自然生命周期仍然保持基本不变,即男性的自然生命周期为8年,女性的自然生命周期为7年。

可以想像,总有一天,人的自然生命周期会延长至10岁,不过,到那时,人的社会生命周期又可能延长到12岁或更多。

女性相对于男性,其生理成熟时间比较早,这必然会影响到女性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影响到人生各阶段的时间划分。

一般来说,女性儿童时期与少年时期的时间长度比较短,但其老年时期的时间长度比较长。

女性的儿童时期约为0岁到9岁,少年时期约为9到18岁,青年时期约为18到36岁,中年时期约为36岁到54岁,初老时期约为54岁到66至,长老时期约为70岁到死亡。

女性的生命周期在人生前期约以9岁为周期,在人生后期约以12岁为周期。

十、若干说明

人类机体与人类社会是非常复杂的价值系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共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多变性和差异性,因此,特做如下说明:

1、本文认定,人类生命过程大约以10岁为生命周期的基本时间单位,其中,青年时期与中年时期均为两个基本时间单位(即20岁),其他人生阶段均是一个基本时间单位(即10岁),这也基本验证了《黄帝内经》所阐述的10岁为生命周期的观点。

2、不同个体素质、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阶级、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人,其生命周期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一般来说,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事高智力脑力劳动者、高收入的人群,其人生各阶段划分的时间长度就越大。

3、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来讲,人生阶段应该向两个时间方向进行适当延伸:

一方面向人生前期(即胎儿时期)进行延伸,因为父母在胎儿的成长过程中输入了价值流量;

另一方面向人生后期(即死亡之后)进行延伸,因为子女将会为其进行后事处理。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生各阶段的时间长度将会有所延长。

从理论上讲,人生六个阶段的时间延长将会是均匀地展开。

不过,如果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在短期内的快速提高,主要只是延长老年时期的时间长度,而不会明显延长其他生命阶段的时间长度。

5、相对于体力劳动者,从事复杂事务的脑力劳动者,由于社会或家庭对于他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价值流量较大,其抚养性价值流量转为回馈性价值流量的的拐点(即少年时期与青年时期的交替时间)将会有所延后;

相应地,是回馈性价值流量由大变小的拐点(即青年时期与中年时期的交替时间)也会有所延后;

其回馈性价值流量转为赡养性价值流量的拐点(即中年时期与初老时期的交替时间)将会有所延后。

6、国家对于人口与生育、婚姻与家庭、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科技、医疗与卫生、养老与保险等方面政策与法律的制订,应该充分考虑人生不同阶段各种价值流量的变化规律。

例如,退休年龄最好确定在“回馈性价值流量转化为赡养性价值流量”的拐点处,此时人的投入价值流量正好等于产出价值流量,他已经没有多余的价值流量贡献给社会了。

参考资料:

1、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2、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8年

3、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201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