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座Word文档格式.docx
《家长学校讲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讲座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帮助孩子养成在失败中学习解决困难的习惯与勇气。
3、教孩子克服退缩与孤独,去面对问题或与人交往。
鼓励或陪伴他(或她)去尝试。
先教会孩子解决该项事情所需的能力。
4、安排一位性格开朗、适应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带领您的孩子参加正常活动。
5、提供一些教人发奋图强的书籍,介绍名人成长的书籍,汲取自信的力量。
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人不断地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朋友似乎并不明白鼓励是什么意思,甚至以为鼓励就是给孩子说好听的,其实不然。
鼓励重在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期望要有“度”
不可否认,期望具有神奇的效力,但期望要有一定的度。
家长过高的期望反而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抱有浓厚的兴趣与期望:
有的人,期望孩子成绩超众,跳龙门,升入名牌大学。
有的人,期望孩子有经济头脑,将来发大财,做大商人、大企业家。
有的人,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
有的人,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将来献身科学事业……。
前不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职业的期望,选择最高的分为医生24.8%)、技术员和工程师(22.09%)、大学教师和科技人员(17.05%)、演员、运动员、翻译家(16.67%),而选择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的不足2%。
那么,家长究竟怎样正确的把握对待孩子的期望呢?
〇父母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只限于智能与学业。
〇父母的期望务必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志向爱好。
〇父母对期望的表达要适度,重在激发孩子的行为动机。
须知,我们的事业行行需要人才,行行出状元,如果期望孩子能在一两个领域里出类拔萃,做一个高级技师,做一个出色的熟练工人,也不失为现实的期望。
三、让孩子尝试错误
孩子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他自己做了准备工作。
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
而且也没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
但妈妈并没有给儿子提示。
过了两天,妈妈问回来的儿子:
‘“怎么样,玩得开心吗?
”
孩子说:
“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问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
“为什么衣服少带了呢?
“我以为那儿的天气和这里一样,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
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在孩子准备去做或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教育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往往会预计到有可能发生的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是成功或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失败或是错误的。
如果是成功或是正确的,教育者当然不会干预,但如果已经估计到孩子准备做或正在做的事可能会失败甚至有“错误”,许多教育者采用的是“马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避免失败或少犯错误,而孩子的母亲却采用了让孩子尝试“错误”的方法。
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著名的教育家帕克赫斯特说过:
“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
”经验的确是孩子们学习的好老师。
我们知道,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就是指一种经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常常采用的‘局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表面上是帮助了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的良好机会。
再来看看这位妈妈的做法。
首先,她给了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在尝试中,而且是在尝试“错误”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经验。
正是由于这样的经验,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也为他今后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孩子这种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
上面的故事还使我们想到,经验必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大人的“经验”如果告诉孩子,那还仅仅是一种“知识”,并不是孩子们自已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现代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让孩子们学会学习要比学会知识重要得多。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学会学习是必须以孩子们的原有经验为基础的。
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甚至是尝试失败和错误,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积累起自己的经验,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更好地去自己解决问题。
黄敏
奖赏的艺术
——六年级上培训讲座
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
1、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并且及时的进行奖惩,如何进行奖惩;
2、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如何发现孩子的优点,以及奖惩的艺术。
一、及时奖赏与赞美
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身上肯定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仅仅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与短处上,“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样孩子便逐渐学会了自我否定、撒谎与反抗;
父母若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评价孩子,及时奖赏与赞美,孩子将会取长补短,获得长足的进步。
立即奖励具体的好行为。
不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心理学上统统称为正强化,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A类:
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水果、饮料等。
B类:
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影、讲故事、过生日等。
C类:
操作性强化物,如绘画、做游戏、唱歌、跳舞等。
D类:
社会性强化物,指孩子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口头赞扬、点头、微笑、抚摸、拥抱等。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应多用精神鼓励,少用物质金钱的奖赏,常用点头、微笑、口头表扬等方式,给予孩子鼓励。
不要意外地奖励不良行为。
孩子有时利用大人忙碌、心顿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获得父母的恩准,就会强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行为。
不要吝惜您的表扬,该出口的要出口。
要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惊天动地的成绩,是与日常小事的所做所为分不开的。
只要孩子做了好事,父母应当慷慨地给予表扬。
赞扬要真诚,发自内心;
相反,过于夸张、不切实际的赞扬会使孩子觉得不安或做假。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真心的赞美可以肯定孩子的努力。
正确的赞美是:
“你能理解妈妈的苦衷,我好欣慰!
“担任班长很辛苦,我的儿子从不抱怨,不简单。
“带病坚持劳动,了不起!
“你能按时作息、做功课、准备考试,真让爹妈放心。
二、情商:
一种比智商更重要的成功因素
不久前,美国公布了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了美国近20年来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因素,最关键的是情感智慧,亦称情商。
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
葛尔曼1995年曾概括了“情商”五个方面:
自我觉察:
即某种感觉一产生你就能觉察到。
这种能力是情感智慧的基石。
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
只要努力练习,我们就能对自己的直觉有更敏锐的觉察力。
例如,有个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懊恼了几小时。
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到有人提醒,才讶然发觉。
要是他能觉察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律制自己的情绪。
掌握感觉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面对学习、工作等人生大事才能有所抉择。
驾驭心情:
跟好心情一样,坏心情也为生活增添趣味,关键是必须保持平衡。
我们情绪激动时往往不能自制。
但是我们能决定让这种情绪左右多久。
在大家都想避免的各种心情中,愤怒似乎最难应付。
公路上有辆汽车突然插入你车子前方。
你当时的反应可能是在心里暗骂:
“混蛋!
差点就撞到我了!
我可不能让他就这样跑掉。
你越想越生气,可能因而失去理智,鲁莽驾驶。
怎样才能使自己息怒呢?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重新评断”,即自觉地从比较积极的角度去重新看一件事。
就以那个司机为例,你可以告诉自己:
“他也许有急事”。
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独个儿走开,去让自己冷静下来。
如果你气得已无法清醒思考,冷静一下尤其有用。
还有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运动,例如去散步一段时间。
此外,深呼吸和冥想也是对付坏心情的犀利武器。
自我激发:
专家对奥运选手,世界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做过研究,发现这些杰出人物有个共同特征:
能激发自己苦练不辍。
要激发自己去争取成就,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天下无难事”的乐观态度。
悲观的人遭人拒绝时,可能自怨自艾:
“我是个失败者,会一辈子都做不成一宗买卖。
”乐观的人则会这样自我开解:
“也许我用错了方法。
”或者:
“碰巧那位顾客心情不好。
”乐观的人把失败归咎为客观环境而不是他们自己,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你为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也许是天生的,但只要肯努力去练习,悲观的人就能学会比较开朗。
保持高度热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就是说不断地给自己定目标,不断地前进,这在个人成才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控制冲动:
心理学家瓦尔特?
米斯切尔于60年代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一所幼儿园内做的试验,证明了这种能力对成功的重要性。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立即拿走一粒果汁软糖,但如果他们能等到研究人员做完一些事情,就可以拿两粒。
有些小朋友立刻就拿了,其余的却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
在后续调查中发现,那些四岁时就能为了要多拿一位糖而等待20分钟的人,到了少年时,照样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暂时克制心中的喜好。
他们待人处事比较圆熟,比较果断,也比较善于克服人生中的挫折。
相反,那些着急拿一粒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大多比较固执、优柔寡断和容易精神紧张。
人际关系:
在与他人相处时,察言观色、善解人意是很重要的。
我们经常不知不觉地发送或接受情绪。
特?
凯利和珍妮特?
卡普兰在贝尔试验室里做的研究,证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多么重要。
试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是工程师就是科学家,在学术智商测验中得分都很高。
可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出类拔萃,有些人却碌碌无为。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那些表现突出的人,其人际关系都很好,交游广泛。
凯利发现:
“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但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
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这种情况。
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总是很快就有回音。
市中心医院在年初首开先河,对层层筛选出的150名考生,除了业务会考,还必须参加文艺、体育等特长考试。
他们的理论是虽然医生的智商决定他的医术水平的高低,然而情商更重要,一个医生的综合素质将对他性格的塑造和待人处事态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考试正像在股市挑选潜力股,主要看他是否有发展潜力。
家庭教育的作用
——六年级下培训讲座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
不为人先,不为人后;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
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
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
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三、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
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
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
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
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
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
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
“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
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
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
”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a)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
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
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b)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
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
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
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
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五、培养孩子成为机警的人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把孩子培养成为机警的人。
这是因为机警不仅仅是人的一种对外界作出的迅速反应,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很难想象,一个稀里糊涂的“马大哈”怎么能搞出一番事业?
!
要让孩子成为机警的人,家长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
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丢三落四,那么要求孩子"
机警"
,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培养孩子机警,不妨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如,要求孩子上学时不要遗失书本或文具;
上街购物得算清每一笔帐;
去公共场所须谨防小偷窃去钱包;
晚上就寝前应关好门窗等等。
孩子是否机警,与责任心的培养也大有关系。
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尽量不出什么纰漏。
平时,大人可从帮助其树立责任感着手,也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机警。
如,父母让孩子晚上独自在家处理诸如关好门窗、检查水源电源火源、接听电话等事,然后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评述。
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时,让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
甚至父母与孩子外出时,可有意与孩子走散,然后在远处关注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养其机警的素质。
如,放学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认识他(她)或给他(她)吃东西;
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发病倒地;
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种方法巧妙地应付。
机警的孩子不仅善于保护自己,还会因此而充满自信。
在孩子的“人生之舟”上,“机警”犹如加添的一面“风帆”……
六、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
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
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
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贬低孩子。
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
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
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滥贴“标签”。
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
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四)、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
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
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五)、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
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
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
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六)、要注意扬长避短。
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七、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
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
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
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
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
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
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八、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