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最新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海市虹口区最新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最新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
C.
D.CuSO4+2NaOH═Na2SO4+Cu(OH)2↓
13.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
加热液体D.
熄灭酒精灯
14.氢气燃烧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个数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
15.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分别通入石灰水B.分别通入水中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16.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分析正确的是()
A.通电后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
2
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17.如图所示加热铜丝引燃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加热铜丝的方法引燃白磷,可以减小误差
B.试剂瓶内液面上升至1,证明氧气的质量分数约是20%
C.用木炭粉代替白磷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D.若白磷过量,实验数据可能偏大
18.打开一瓶盐汽水,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盐汽水中只有二氧化碳一种溶质
B.打开汽水瓶,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
C.剩余汽水中不含二氧化碳
D.升高温度汽水变为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19.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含有同一种原子的物质是单质
C.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D.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M所表示的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20%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先析出晶体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
21.化石燃料是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燃烧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粉尘等物质。
①通过植树等方式吸收__(填写化学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暖的问题。
②二氧化硫是引起__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是由__种元素组成。
二氧化硫经处理生成CaSO3可以减少污染,1molCaSO3中约含有__个硫原子。
③促进燃料充分燃烧也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让煤炭充分燃烧可以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
三、实验题
22.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分析。
①如图一所示进行实验,试管1中的现象是__,操作X是__。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活性炭具有__性。
②取少量生石灰进行如图二所示实验,加入一定量水后,触摸试管壁感觉__;
上层清液的溶质是__,升高温度沉淀质量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如图三所示进行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23.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不考虑盐酸的挥发性)。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__。
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B中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
C装置的作用是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
③实验二中,先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目的是__;
D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装置F的作用是___。
④设计实验证明储气装置中的一种气体成分__。
步骤
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
24.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一所示。
①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5%”的含义是__。
②含溶质0.2mol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可以生成多少克氧气?
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较合理的发生装置是__(选填装置编号);
③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催化剂质量、温度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其中实验甲、乙、丙的目的是__;
实验戊中,w=__,t=__。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二氧化锰质量(g)
温度(℃)
甲
10%
0.5
20
乙
1
丙
1.5
丁
5%
30
戊
w
t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__(选填编号)。
a.实验开始前装置D中必须装满水
b.连接C、D、E装置后点燃酒精灯
c.停止加热后,量筒内液面会下降
d.停止加热前应断开C、D装置,防止液体倒流
四、流程题
25.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如下: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35.8
36.0
36.1
36.4
37.1
38.0
39.2
①8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g/100g水。
②20℃时,15g水中溶解____g氯化钠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③粗盐(含有泥沙的氯化钠)提纯的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溶液A是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操作Ⅱ是____。
④操作Ⅲ过程中溶液质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二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选填编号)
a.m3=20g
b.L、P表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m2-m1)是减少的水的质量
d.N点时,停止加热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柠檬水中含有水和柠檬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井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2.B
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臭氧和氧气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C、空气是混合物,不是单质,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铁属于化合物,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
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3.D
A、碳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
C、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4.C
A、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打磨宝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燃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河水结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A
A、氦气密度小,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飞艇,故选项正确;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错误;
C、H不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故选项错误;
D、H2是氢气的化学式,但化学性质活泼,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B
A、油污净pH大于7,显碱性;
B、洁厕液pH小于7,显酸性;
C、西瓜汁小于7,显酸性;
D、冰橙汁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洁厕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7.C
硅元素显+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4)×
3+4x=0,则x=-3价。
8.A
由3SiCl4+aNH3=Si3N4+12HCl分析:
根据a与氮原子或者氢原子有关,即根据氮原子个数不变可得a=4或者氢原子个数不变可得3a=12,解答a=4。
9.A
天然水在净化过程中可添加明矾作絮凝剂,促进悬浮在水中的固体杂质的沉降;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等有害物质;
添加液氯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10.A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选项A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没有火星四射现象,选项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不是发出白光,选项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因为生成物是二氧化硫气体,而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形成的,所以不可能产生白烟,选项D错误。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C
A、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可用来制铅笔芯,选项A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干电池电极,选项B正确;
C、石墨质软,不能用于切割玻璃,选项C错误;
D、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选项D正确。
12.C
A、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B错误;
C、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CuSO4+2NaOH═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D错误。
13.C
A、取用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
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故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与桌面成约45°
角,试管夹夹持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故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操作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所以氢气燃烧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
15.B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选项A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但是溶解度不大,通入水中时,都出现气泡,都无其他明显现象,不能用水鉴别,选项B不正确;
C、伸入燃着的木条时,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用燃着的木条鉴别,选项C正确;
D、伸入集气瓶中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选项D正确。
16.D
A、通电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
2,故气体产生速率负极快,正极慢,故选项错误;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选项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为氢气,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正极为氧气,由图示可知应是N,气体M、N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6=1:
8,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故选项正确。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
2。
17.A
A、用加热铜丝的方法引燃白磷,能够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气体逸出,可以减小误差,选项A正确;
B、试剂瓶内液面上升至1,证明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20%,不是质量分数,选项B不正确;
C、用木炭粉代替白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液面不能上升,选项C不正确;
D、白磷应该过量,确保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选项D不正确。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的气体能被瓶底溶液完全吸收),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8.B
A、盐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盐等多种溶质,选项A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打开汽水瓶,压强变小,所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选项B正确;
C、虽然打开汽水瓶后,造成二氧化碳逸出,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也能溶于水,所以剩余汽水中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碳,不可能全部逸出,选项C错误;
D、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剩余溶液仍为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选项D错误。
19.B
A、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一种原子可形成不同的单质,含有同一种原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微观上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20.D
A、M在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上,M点的溶解度是20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
×
100%≠20%,故A错误;
B、t2°
C时,甲、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甲、乙同时析出晶体,故B错误;
C、t3°
C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不相等,所以溶液中的溶剂质量不相等,降温至t1°
C,虽然溶解度相等,但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t1°
C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相等,升温至t3°
C,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D正确。
21.CO2酸雨26.02×
1023将煤炭粉碎、通入足量的空气等
①通过植树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暖的问题,其化学式为:
CO2;
②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1个CaSO3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则1molCaSO3中含有6.02×
1023个硫原子;
③为了让煤炭充分燃烧,可以采取将煤炭粉碎、通入足量的空气等措施。
22.液体褪色缓慢推入一团棉花吸附发烫Ca(OH)2变大黑色粉末变红
【分析】
①根据实验对比的方法以及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
②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放出热量以及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③根据碳的还原性来分析解答。
①将滴有红墨水的6mL等份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1g活性炭,会观察到液体褪色,然后慢慢推入一团棉花;
而操作X不加活性炭,只是向试管中缓慢推入一团棉花,观察到液体不褪色;
由此可知,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②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感觉到试管壁发烫;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上层的清液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试管底部的固体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沉淀质量会增大;
③在高温的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为碳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生成的铜是红色粉末,所以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检验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
吸收尾气向储气装置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气体中含有CO2(合理即可)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①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②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B中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碳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二中,先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目的是: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装置F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
向储气装置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4.每100g溶液中含有5g溶质3.2gA探究催化剂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10%30或(5%、20)2KClO3
2KCl+3O2↑ad
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5%”的含义是:
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5g;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催化剂质量、温度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其中实验甲、乙、丙的目的是:
探究催化剂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戊中,w、t分别是5%、20或10%、30;
⑤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实验开始前装置D中必须装满水;
停止加热前应断开C、D装置,防止液体倒流。
①“5%”的含义是:
故答案为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5g;
②0.2mol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2mol×
34g/mol=6.8g
设可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x=3.2g
③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较合理的发生装置是A,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
④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催化剂质量、温度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其中实验甲、乙、丙的目的是:
⑤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停止加热前应断开C、D装置,防止液体倒流,故选ad。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5.38.05.76不饱和过滤b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②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进行分析;
③根据粗盐提纯最后得到的精盐质量为4.5g进行分析;
④根据操作III是蒸发,以及图二中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
①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8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8g/100g水;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15g水中溶解
15g=5.76g氯化钠刚好形成饱和溶液;
③粗盐提纯最后得到的精盐质量为4.5g,20℃时,15g水中溶解5.76g氯化钠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操作II是过滤;
④a、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所以m3<20g,故错误;
b、L、P表示的溶液都是不会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
c、(m2-m1)是减少的水的质量和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错误;
d、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错误。
故选b